实验6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实验6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听诊器与血压计,及其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要求;2.了解心脏输血原理。
二.实验原理心音:第一心音:当心室内压超过心房内压引起房室瓣关闭时发生。
特点是低频高幅,此时,心室收缩期开始。
第二心音:在心室收缩期末期,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关闭时引起了高频低幅的第二心音。
除了瓣膜及其邻近结构的振动外,血液快速流动时产生的湍流和大血管的位移对心音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第二心音中经常可以听见两种成分,一种主要由主动脉瓣关闭引起,另一种主要与肺动脉瓣关闭有关,通常称之为心音的分离现象。
吸气时较明显,听诊容易区分;呼气时这种分离现象消失。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产生于心室的快速充盈期,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是由于血液快速、被动流入心室造成的。
通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可以听到第三心音。
若成年人听到第三心音,一般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异常。
第四心音产生在心房收缩期,是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动造成的,与第三心音一样,一般只有在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听到第四心音。
在人体,通常用压脉带和听诊法间接测定动脉血压,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当压脉带内压大于舒张压但小于收缩压时,血液会以湍流形式通过上臂测量点的肱动脉。
而当压脉带内压与收缩压相等时,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第一听音;而当压脉带内压与舒张压相等时,可以听到最后一个听音。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以聆听身体内的声音,例如:心脏、呼吸及肠胃等等。
听诊器由法国医生雷纳克于1816年创造,于1819年公布。
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听诊器主要由铜、橡胶管、弹簧片和听头等材料组成。
听诊器更分“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立式听诊器”和“多用听诊器”等多种,用于在不同环境听诊不同状况的病人。
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2、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4、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心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1、心音听诊心音:心脏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纤维收缩、各瓣膜启闭、血流加速或减速对心脏和大动脉根部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血液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导到胸壁,即为心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c/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c/ 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膜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膜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心音听诊口诀:(正常心音)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2、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动脉血压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为动脉血压,动脉血压一般是指主动脉压。
由于在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熟悉血压计构造袖带式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的玻璃管。
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着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连。
心音听诊血压测定

心音听诊血压测定第一篇:心音听诊血压测定实验十三心音听诊Heart Sound Auscultation[实验目的]掌握心音听诊方法、正常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理,为临床心音听诊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心脏泵血过程中,由于瓣膜关闭和血流冲击等因素而产生心音。
将听诊器置于胸前壁可听到两次音调不同的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
S1标志着心缩期开始,S2标志着心舒期开始。
4套瓣膜各有特定的听诊部位,当某心瓣膜病变而产生杂音时,则在该瓣膜听诊区听得最清楚。
[实验对象]人。
[实验材料]听诊器。
[实验步骤]1.受试者解开上衣,裸露前胸,取坐位或卧位。
检查者坐在受试者对面或站在受试者卧床的右侧。
2.检查者将听诊器耳件塞人外耳道,使耳件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向前弯曲。
用右手拇、食、中指持听诊器胸件,紧贴受试者心尖搏动处,听取心音,并仔细区分S1或S2。
3.在左房室瓣听诊区听取心音后,再按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及右房室瓣听诊区的顺序听心音。
4.瓣膜听诊区(图2-9)(1)左房室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第5 肋间稍内侧部(心尖部)。
(2)右房室瓣听诊区第4肋间胸骨上或右缘处。
(3)主动脉瓣听诊区第2肋间胸骨右缘处。
(4)肺动脉瓣听诊区第2肋间胸骨左缘处。
5.S1和S2的鉴别法(1)按心音的性质S1音调低,持续时图2-9 心脏瓣膜听诊部位间长;S2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
(2)按两次心音的间隔时间S1与S2间隔时间较短,S1与下一次S1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
(3)与心尖搏动同时听到的心音为S1,与桡动脉搏动同时听到的心音为S2。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2.听诊器胸件按于听诊部位,不宜过重或过轻。
[思考题] 1.心音听诊区是否在各瓣膜解剖的相应位置? 2.怎样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p291第一心音特点成因音调低沉(勒)持续较长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闭的振动;射血大A扩张及产生旋涡。
三、心音的产生第二心音音调高清(哒)持续较短动脉瓣关闭;射血突停导致大A和心室壁振动。
正常人体功能实验项目(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

正常⼈体功能实验项⽬(⼼⾳听诊和⾎压测量)实验项⽬三⼈体⼼⾳听诊【实验原理与⽬的】了解正常⼼⾳的产⽣机制和特点,初步掌握听诊⽅法,识别第⼀⼼⾳(S1)与第⼆⼼⾳(S2),为临床⼼⾳听诊打好基础。
⼼⾳是由于⼼肌收缩、瓣膜关闭、⾎流冲击⾎管壁以及形成的涡流所引起机械震动⽽产⽣的声⾳。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胸壁⼼前区位置,可直接听到⼼⾳。
在每⼀个⼼动周期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即S1和S2。
S1表⽰收缩期开始,其⾳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尖部听得最清楚,它的产⽣主要是由于房室瓣关闭;S2标志舒张期开始,其⾳调⾼、持续时间较短,在⼼底部听得较清楚,它的产⽣主要是由于半⽉瓣关闭。
【实验对象】⼈体(学⽣⾃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听诊器。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确定听诊部位图1-2 ⼈体⼼⾳听诊部位1.受试者解开上⾐,⾯向亮处静坐在检查者对⾯。
2.参照图1-2,认清⼼⾳听诊部位。
(1)⼆尖瓣听诊区:左锁⾻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尖搏动处);(2)三尖瓣听诊区:胸⾻右缘第四肋间处或胸⾻尖突下;(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右缘第⼆肋间处(主动脉瓣第⼀听诊区)或胸⾻左缘第三、四肋间(主动脉瓣第⼆听诊区);(4)肺动脉瓣听诊区:胸⾻左缘第⼆肋间处。
(⼆)⼼⾳听诊1.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拇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的胸件,置于受试者胸壁⽪肤上,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序依次听诊。
2.在每个听诊区,区分S1和S2。
根据⼼⾳的性质(⾳调⾼低、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长短来仔细区别S1和S2(图1-3)。
若难以区别时,可在听⼼⾳的同时,⽤⼿触诊颈动脉搏动,与搏动同时出现的⼼⾳为S1。
3.⽐较不同听诊部位两个⼼⾳的声⾳强弱。
图1-3 ⼈体⼼⾳的产⽣和特点【注意事项】1.听诊时环境应保持安静,如果呼吸⾳影响听诊时,可嘱咐受试者暂停呼吸。
2.正确使⽤听诊器,听诊器⽿件⽅向应与外⽿道⼀致(向前)。
听诊器的胸件要不紧不松地紧贴胸壁⽪肤,不要隔着⾐服听诊。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心音听取

实验五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实验目的及依据]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由于后者无创伤、易测定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本实验的目的为学习间接法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并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正常值。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目前采用千帕(KPa)为单位,表示高于大气压的数值(1mmHg=0.133KPa)。
动脉血压随心室的舒缩活动而周期性地波动。
主动脉压在左心室快速射血相之末达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在左心室舒张期之末降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主动脉血压不易测定,大动脉血压的落差很少,通常用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
肱动脉压是用血压计与听诊器加以测定的,即采用Korotkoff氏听诊法测定。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
当用橡皮气球将空气打入缠缚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肱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听诊器探头按于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任何声音,也触不到桡动脉脉搏。
如徐徐放气减低袖带内压力,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略低于肱动脉的收缩压时,才有少量血液流过压闭区,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于是用听诊器可在远侧血管壁听到震颤音并能触到桡动脉的脉搏,此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继续减压直到袖带内压力与舒张压相等之前,血液都是断续地流过压闭区,所以一直能听到声音。
如果继续放气,以致外加压力等于或略低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便由断续变成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此时袖带内压力为舒张压。
[实验对象和用品]实验对象人。
实验用品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球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储槽及橡皮球相通。
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或放气之用。
2、测量方法(1)让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静坐桌旁5分钟以上。
(2)松开血压计气球的螺丝帽,驱出袖带内的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实验6 人体安静时脉搏血压测定

实验6 人体安静时脉搏血压测定[目的]学习并掌握安静时脉搏、血压测定方法。
[原理]1.复习脉搏概念,我们用脉搏代替心率。
2.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是无声的,给血管加压血管变窄,形成涡流有声音。
外加压力大于收缩压时,血流阻断无声,放气时压力下降;外加压力<收缩压时,血流冲过有第一声,其为收缩压;舒张压时<外加压力<收缩压时,血流断续流过有声;外加压力<舒张压时,血流连续又无声,所以最后一声为舒张压。
[对象]学生[器材]血压计、听诊器。
[步骤]1.安静时心率的测定:方法:脉搏指触法、心音听诊法和心率遥测法。
(1)桡动脉脉搏(测对方):受试者手腕朝上,放松下垫一本书。
实验者以食指、中指(拇指托在下面)触摸受试者桡动脉处(前臂桡侧腕横纹上方,桡侧屈腕肌腱外侧)。
记录下六个10秒的心率数。
(可试做一次)。
(2)颞浅动脉脉搏(自测):用食指中指触摸耳前方颞浅动脉处。
(3)心音听诊法(运动后):听头方法:大拇指、中指拿听头,食指轻压在上。
听诊器弯曲方向向关前(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隔一件背心,放置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左乳头下1-2cm处(心尖部)。
记六个十秒。
连续测三个10 秒,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即认为是安静状态。
否则适当休息后再测。
直至符合要求。
然后测30秒乘2。
或者用相邻两个10秒心率数相加乘3:(10+11)x3。
2.安静时血压的测定(1)仪器介绍:先强调水银开关(左开,右关),安全教育。
血压计由检压器、袖带、打气球三部分组成。
三者借助橡皮带相连。
介绍单位、打气球开关(松紧适宜,手法)。
(2)步骤:受试者静坐十分钟放气旋紧螺帽。
受试者前臂平放于桌上,手掌向上,上臂、心脏、水银于同一水平。
绑袖带下绿在肘横纹上3cm处,松紧适宜戴上听诊器,听头胸件置肱动脉脉搏处。
右手打气至180mmHg,缓慢放气听声音,第一声为收缩压,最后一声为舒张压。
2cm/s 3.结果与分析(1)表1 Xxx安静时脉搏血压测定结果指标10S 10S 10S 10S 10S 10S 1min桡动脉脉搏颞浅动脉脉搏听心率血压(mmHg)(2)分析:实验中有何问题?心率血压是否正常?[注意事项]1.测试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姓名*** 系年级********* 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实验目的】1.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2. 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
3. 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4. 学习人体血压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一般来说,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以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见图:与心音完全不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GG)是记录的心脏电变化。
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化。
心电变化首先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开始,经传导系统至心室,最后到达心肌,引起肌肉的收缩。
心脏兴奋活动的综合性电位变化可以通过体液传播到人体的表面,经体表电极引导并放大而成的波形为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
正常心电图包括P、QRS和T三组波形,它们代表心脏活不同的生理意义。
其中P波:心房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去极化;T波:心室复极化;P-R间期:兴奋由心房至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
P波:0.08-0.11 s ,<0.22 mvQRS波群:0.06-0.08 s,<0.10sT波:不低于R波的1/10,0.1-0.8mv与QRS波群主波同方向,时间0.05-0.25s T波倒置(心肌缺血)P-R间期:P波起始点至QRS起始点,0.12-0.20s延长(房室传导阻滞)P-R段:P波终点至QRS起点S-T段:升<0.1mv, 降<0.05mv,升高或降低(心肌有损伤,缺血)导联方式:标准肢体导联:Ⅰ左臂右臂Ⅱ左腿右臂Ⅲ左腿左臂单极肢体加压导联:aVR 右臂F+L+5000欧电阻aVL 左臂R+F+5000欧电阻aVF 左腿R+L+5000欧电阻单极胸导联:测量电极参考电极(负极)V1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V2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V3 V2-V4连线中间R+L+F+5000欧电阻V4 左胸乳头下方第五肋下缘V5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前缘垂线交点V6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中央垂线交点额切面心电图六轴系统心电向量轴(主心电轴)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
人体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ok

➢ 5.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右手持打气球,向袖带打气 加压至水银柱升到180mmHg,然后扭开螺旋阀,缓慢放 气,当突然听到第一声血管音时,水银柱的刻度代表 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血管音突然变低或消失,水 银柱的刻度代表舒张压。
性质
音调低 响度强 时间长(0.1s)
音调高 响度相对弱 时间短(0.08s)
最佳听诊部位 临床意义
二尖瓣听诊区
主、肺动脉瓣听 诊区
标志心室收缩期的 标志心室舒张期
开始
的开始
心音听诊区及顺序
Aortic area Tricuspid area
Pulmonary area
The second Aortic area Mitral area
心音听诊 (p355) 人体血压测量 (p356)
【实验目的】
1、掌握第一和第二心音产生原因 2、熟悉各心音听诊位置 3、掌握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原理】
心音的产生:心脏瓣膜的启闭及血液撞 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
第一心音
主要产生机理 房室瓣突然关闭
第二心音
大动脉的扩张及 产生的涡流和动 脉瓣突然关闭
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听诊区—肺动脉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听诊内容】 心率 心律 心音
【注意事项】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听诊器耳件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尽量避免听诊器的胸件或橡皮管与其他物体摩 擦,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以免发生摩擦音 影响听诊。
【间接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
【间接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
【动脉血压测量】
➢ 1.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min。
➢ 2.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旋阀,将袖带内的空气完全 放出,再将螺旋阀扭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听诊器与血压计,及其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要求;
2.了解心脏输血原理。
二.实验原理
心音:
第一心音:当心室内压超过心房内压引起房室瓣关闭时发生。
特点是低频高幅,此时,心室收缩期开始。
第二心音:在心室收缩期末期,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关闭时引起了高频低幅的第二心音。
除了瓣膜及其邻近结构的振动外,血液快速流动时产生的湍流和大血管的位移对心音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第二心音中经常可以听见两种成分,一种主要由主动脉瓣关闭引起,另一种主要与肺动脉瓣关闭有关,通常称之为心音的分离现象。
吸气时较明显,听诊容易区分;呼气时这种分离现象消失。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产生于心室的快速充盈期,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是由于血液快速、被动流入心室造成的。
通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可以听到第三心音。
若成年人听到第三心音,一般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异常。
第四心音产生在心房收缩期,是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动造成的,与第三心音一样,一般只有在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听到第四心音。
在人体,通常用压脉带和听诊法间接测定动脉血压,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当压脉带内压大于舒张压但小于收缩压时,血液会以湍流形式通过上臂测量点的肱动脉。
而当压脉带内压与收缩压相等时,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第一听音;而当压脉带内压与舒张压相等时,可以听到最后一个听音。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以聆听身体内的声音,例如:心脏、呼吸及肠胃等等。
听诊器由法国医生雷纳克于1816年创造,于1819
年公布。
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听
诊器主要由铜、橡胶管、弹簧片和听头等材料组成。
听诊器
更分“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
“立式听诊器”和“多用听诊器”等多种,用于在不同环境
听诊不同状况的病人。
听头也分多种,例如“扁形听诊头”
用于听诊高音调的杂音;“大小双功能扁形听头”用于探测
低频心音、小儿心音等;“钟形瞬诊头”可听到腹中胎儿心
跳;“表式听诊器”用于听诊手腕的脉搏声响。
听诊器图
血压计:如今医生使用的血压计是希皮奥内·里瓦---罗奇(意大利科学家)在1896年发明的。
它有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于阻断血液的流动。
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听诊法:
听诊法又叫柯氏音法,也分为人工柯氏音法和电子柯氏音法。
人工柯氏音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医生、护士用压力表与听诊器进行测量血压的方法;电子柯氏音法则是用电子技术代替医生、护士的柯氏音测量方法。
听诊法测量血压所用的血压计由气球、袖带和检压计三部分组成。
袖带的橡皮囊二管分别与气球和检压计相连,三者形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
检压计有水银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压力计三种。
听诊法具体操作如下:
测量血压前,让被测者休息数分钟。
露出左胳膊至肩部以免影响袖带捆绑,但不能让衣袖将胳膊勒得太紧,并要伸直肘部,手掌向上放平。
把血压计放平,使血压计的“0”点,与被测者的心脏在同一个平面上。
把血压计的袖带缠在病人的上臂部。
袖带的下缘要距肘窝2~3厘米,不要过紧,也不要过松,以刚好伸入2个指头为准。
戴好听诊器,用手在被测者的肘窝部摸到肱动脉的搏动,然后把听诊器放在上面,这个时候就能听见动脉跳动的“咚咚”声。
闭紧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压力加到肱动脉搏动的声音听不见为止,再慢慢放开气门,减少压力,并注意水银柱所指的刻度,直到听见第一声搏动。
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就是收缩压。
压力继续轻减,直到动脉搏动的声音逐渐增加至突然变软变弱时,这时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注意并非是搏动的声音完全消失)。
测量血压一般要连续测两三次,取其最低值。
用听诊法测得的血压也只能是一近似值,其精确程度与测量技术有一定关系。
在测量时,缠缚袖带要平展,使上臂、心脏和水银检压计的零点(或弹簧检压计、电子压力计),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并且放气不要过快,否则将出现较大的误差。
三.动物与器材
动物:人
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方法与步骤
1.学会听诊器的佩戴,用听诊器听心音;
2.打开血压计,学习使用;
3.用听诊法测量血压:
(1)先将袖带加压到90mmHg左右,仔细听清楚声音;
(2)在将袖带加压,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
(3)缓慢下降压力,在刚好听到同样的响度声音时记下压力,此为收缩压;
(4)缓慢下降,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记下此时压力,此为舒张压;
(5)重复几次,确认后记下数据。
五.实验结果
张孟源:102/74mmHg 张元亨:120/70mmHg 陆映臣:104/76mmHg
林毅君:150/70mmHg 张凌凡:122/76mmHg
六.实验结论
基本学会了听诊器和血压计的使用,并学会了测量血压。
七.问题解答
1.心动周期。
答: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左右心房同时收缩,然后舒张,心房开始舒张时,左右心室同时进入收缩期,然后心室舒张,接着心房又发生收缩,开始下一个心动周期。
如以成年人平均心率每分钟75次计,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0.8秒,其中心房收缩期平均为0.11秒,舒张期平均为0.69秒。
心室收缩期平均为0.27秒,舒张期平均为0.53秒。
细分为: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缓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
2.大动脉的特点。
答:主动脉和其他的一些大动脉的管壁厚而坚韧,中膜的平滑肌间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有很强的扩张性和较大的弹性。
左心室收缩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主动脉和大动脉被动扩张,容积增大,容纳较多的血液左心室射出的血液一部分流向外周,一部分被贮藏在血管中;当心室停止射血主动脉瓣关闭时,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使血管中的血液在心室收缩和舒张时都能保持连续流动。
八.参考文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版)》王玢、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