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教科版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参照物的选择。

2. 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重要性。

3.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如何选择参照物?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和路程。

1.2 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学习如何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计算。

【作业布置】1. 思考题:直线运动有哪些特点?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学习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2. 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介绍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练习题: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学会欣赏乐音。

2. 学习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及区别。

2. 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定义及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探讨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1.2 直线运动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测量长度和时间2.1 长度测量学习目标:掌握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直线和曲线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2 时间测量学习目标:理解时间单位,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速度和平均速度3.1 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内容: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平均速度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第四章:力和运动4.1 力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降落伞的基本原理,包括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及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

具体内容包括:1. 降落伞的原理:介绍降落伞的工作原理,包括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2. 降落伞的设计:介绍降落伞的设计要素,如面积、形状、材料等,以及如何计算降落伞的阻力。

3. 降落伞的制作:介绍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剪裁、缝合等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知道空气阻力和重力在降落伞中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降落伞的设计要素,能够计算降落伞的阻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难点: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降落伞模型、剪刀、针线等。

学具:纸张、剪刀、针线、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降落伞比赛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及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降落伞的制作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降落伞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制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降落伞原理:空气阻力、重力降落伞设计:面积、形状、材料降落伞制作:材料选择、剪裁、缝合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降落伞的工作原理。

2. 请列举降落伞的设计要素。

3. 请描述降落伞的制作过程。

答案:1. 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使降落伞在空中缓慢下降。

2. 降落伞的设计要素包括面积、形状、材料等。

3. 降落伞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选择、剪裁、缝合等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降落伞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掌握了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 科学探究实例: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学习。

2. 掌握实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和实际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模板、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以及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7. 成果展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完成更多的物理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一、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操作规范性是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安装、调试和拆卸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1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1新版教科版

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要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原因及其规律。

2.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重点)3.会认识实验室的一些测量工具。

(重点)4.能动手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

★学习准备1.观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象。

2.器材准备:饮料瓶、饮料管、气球、红色的液体等。

★我能自学阅读教材P1-2后填空3.物理学不但是______ ___的科学,而且还是___ _____的科学。

物理学是产生科学思想、__ __ ___和____ ___的科学。

4.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

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 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等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5.阅读教材P7:认识以下实验器材。

其中:测量长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 _____;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___;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电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力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8:科学家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宝藏,而且创建了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 ____、___ ___、制定计划和___ _____、进行实验与_____、分析论证、_____ ___、_____ ___等七个环节。

★我能探究用家庭中现有的仪器为测量工具,用身边的器材作为实验器材,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自己有兴趣的情况下,可适当购买一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充实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展示P9“动手试一试”★自我评价(每题2分,总分10分。

)1.晚自习时,教室内灯火通明,坐在窗户旁边的王刚正在摆弄小制作,站在漆黑窗外的老师突然教导了一句,王刚被吓了一跳。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课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课设计: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一、教课目的要求1.知道基础物原因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虑、议论,并着手做一系列简略的实验过程,初步领会学习物理与其余学科的不一样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奇感,对物理学产生浓重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领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别性。

三、教课过程1.情形创建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 议论沟通与实验设计教师再环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宽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械睁开实验 :(1) 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往返与铅笔摩擦,感觉机械能变为热能的过程。

(3) 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经过上述身旁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一样内容。

并为引出物理学宽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察方法联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 、图 1-1-2 、图 1-1-3 及图 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

说明 : 宇观世界的观察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察与研究使用各样显微镜、粒子加快器即可。

教师也能够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奇特的内容略作睁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旁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施,让学生说说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6.作业: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看物理书,议论什么是物理学 ?议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科教版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科教版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一、教学目标要求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

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

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

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6.作业: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①静电小实验②三原色陀螺一、教学目标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初二物理教案(上学期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初二物理教案(上学期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走进实验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教科版教案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 "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
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

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

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

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 静电小实验
② 三原色陀螺
: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③介绍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等。

这些是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形式。

关于原子内部的运动与第一节介绍过的原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内部有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如导体的导电是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变成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发光、煤、石油、有机物燃烧是核外价电子的运动;X光、红外线、激光都是核外内层电子运动。

另外一种是核内的运动,常见的是放射性现象,放出、、三种射线。

这三种射线对生命物质都有杀伤作用,原子弹爆炸主要利用这三种射线形成杀伤力,核反应堆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防护层,就是防止这些射线影响人体健康,医疗上则用射线杀死残害人体健康的癌细胞。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
(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2)与妈妈讨论做饭中的物质运动形式。

:认识物质世界的能量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个世界又将如何? 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

(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发展空间指导
2.将一细铁丝,来回反复弯折,可以折断铁丝,这时发现铁线是否烫手,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能量转化。

3.社会调查:(1)市场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不需要电池,晃几下就可以照明。

(2)一种玩具塑料球,从高空落地弹起就可以闪出彩光。

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