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数列专题(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定义:⇔∈=-+为常数d N n d a a n n ),(*1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公式2:1(1)2n n n S na d -=+; 4.等差数列的性质公式: (1)()n m a a n m d =+-;n ma a d n m-=-,如:855(85),(5)n a a d a a n d =+-=+-等;(2)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如11038a a a a +=+; (3)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如11162a a a +=;(4)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数列,...,,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是等差数列. 基础题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2,261=-=S a ,则6a 的值为( ) A.4 B.5 C.6 D.82.(15年安徽文科)已知数列}{n a 中,11=a ,211+=-n n a a (2≥n ),则数列}{n a 的前 9项和等于 。
3.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11952-=+-=a a a ,则当n S 取最小值时,n 等 于( ) A. 9 B. 8 C. 7 D. 64.(15年广东理科)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576543=++++a a a a a ,则82a a +=5.(15年新课标2文科)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 ) A .5 B .7 C .9 D .116.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其前n 项和为n S ,36,963==S S ,则._______987=++a a a 提高题1.(15年新课标2理科)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1a =-,11n n n a S S ++=,则n S =________.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若,0,031110119<⋅<+a a a a 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有最大值,那么n S 取得最小正值时n 等于( ) A. 20 B. 17 C. 19 D. 213.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其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35124,2a a a a a n n n -=-=++,则7S =( ) A. 7 B. 12 C. 14 D. 214.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四项之和为20,最后四项之和为60,前n 项之和是100,则项数n 为( ) A. 9 B. 10 C. 11 D. 125.设n n T S ,分别是等差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且5959=T S ,则35b a的值为_________.6.(15年福建文科)等差数列{}n a 中,24a =,4715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22n a n b n -=+,求12310b b b b +++⋅⋅⋅+的值.7.【2015高考山东,文19】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数列11n n a a +⎧⎫⎨⎬∙⎩⎭的前n 项和为21nn +. (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II )设()12n a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一、等差数列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公式2:1(1)2n n n S na d -=+; 3.等差数列的性质公式: (1)()n m a a n m d =+-;n ma a d n m-=-,如:855(85),(5)n a a d a a n d =+-=+-等;(2)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如11038a a a a +=+; (3)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如11162a a a +=. 基础题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2,261=-=S a ,则6a 的值为( ) A.4 B.5 C.6 D.8 答案:C5.(15年安徽文科)已知数列}{n a 中,11=a ,211+=-n n a a (2≥n ),则数列}{n a 的前 9项和等于 。
等差数列的计算方法

等差数列的计算方法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n为奇数
sn=n/2(An/2+An/2+1)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
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
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等差数列

(2) 4, 8, 12, 16, 20 ,…
a1 4 d a 2 a1 4 an a1 (n 1)d 4 (n 1) 4
a n 4n
(3) 7, 4, 1, -2, -5, …
a1 7 d a 2 a1 3 an a1 (n 1)d 7 (n 1) ( 3)
Sn
n(a1 a n )
求和公式2: S n na 1
d
例 在等差数列中: (1)已知 a1 5, a10 15,求 S10 ; (2)已知 a1 5, d 3,求 S 20 .
解 (1)S10
10 (a1 a10 ) 2 10 (5 15) 2
四、前n项的求和公式
Sn a1 a 2 a 3 an
求和公式1:
Sn
n(a1 a n ) 2
例 求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0的所有整数之和.
解 a1 1、d 1
S100 100 (1 100) 2
50 101 5050
2 将 an a1 (n 1)d 代入,得: Sn n(a1 a1 (n 1)d) 2 2na 1 n(n 1)d 2 n(n 1) 2
Sn 999 n(a1 a n ) 2 n( 20 54) 2
n 27
a 27 a1 26d
54 20 26d
d
34 26
17 13
4.在等差数列中 a15 10, d 2, 求S16 .
解 a15 a1 14d
10 a1 14 2 a1 38
a1 a4 a1 a1 3d 2a1 3 ( 2) 10 a1 8
等差数列定义

等差数列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定义为: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是固定值,这个固定值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例如,数列 1,4,7,10,13,16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公差为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 = a1 + (n-1)d,其中 an 表示等差数列的第 n 项,a1 表示等差数列的第一项,n 表示数列中的项数,d 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的性质有:
1. 公差相等性质: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是固定值,这个固定值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相等。
2. 首项性质:等差数列的第一项称为首项,通常用 a1 表示。
3. 末项性质: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称为末项,通常用 an 表示。
4. 项数性质:等差数列中项的数量称为项数,通常用 n 表示。
5. 总和性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称为总和,通常用 Sn 表示。
通过这些性质,可以求解等差数列的各种问题。
例如,可以根据已知的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差,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第 n 项的值;也可以根据已知的等差数列前几项,求出数列的前 n 项和。
等差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科学和工程中,可以用等差数列描述时间、距离、速度等变化规律;在金融领域中,可以用等差数列描述资金的增长和降低等变化规律。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
在数学中,等差数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列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数学、物理、经济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比较简单,即数列中任意两项之差都相等。
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1. 公差: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称为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代表着数列中每一项之间的间隔。
2. 首项和末项:等差数列中的第一项为首项,常用字母a1表示;最后一项为末项,常用字母an表示。
3.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根据公式an = a1 + (n-1)d,我们可以轻松地求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4. 总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总和公式来表示。
总和公式为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5. 递推关系:等差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可以通过前一项加上公差得到。
这种递推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其他项的值。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数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通过表达式和性质来解决各种问题。
1. 数学应用:等差数列常常用来解决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问题。
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项的值,计算前n项和,判断数列的增减性等。
2. 物理应用:等差数列在物理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物体匀速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来表示和计算。
3. 经济应用:等差数列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贷款计算和投资分析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等差数列的公式来计算每期的利息、本金和回报率等。
四、等差数列的例题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应用,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题1: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求该数列的前5项和。
解法:根据等差数列的总和公式Sn = (n/2)(a1 + an),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5 = (5/2)(2 + 2 + 3×4) = 35。
等差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的知识点总结一、概念等差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相同的公差递增或递减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 a1, a2, a3, ... , an 满足a2 - a1 = a3 - a2 = ... = an - a(n-1)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其中 a1 为首项,a2 - a1 为公差。
例如,3, 6, 9, 12, 15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首项为3,公差为3。
二、性质1.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第 n 项 a_n 可以用通项公式表示为a_n = a1 + (n-1)d其中 a1 为首项,d 为公差。
2. 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可以用求和公式表示为Sn = n/2 * (a1 + an)或Sn = n/2 * (2a1 + (n-1)d)其中 a1 为首项,d 为公差,an 为第 n 项。
3. 任意三项对于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三项 a_i, a_j, a_k(i < j < k),有2a_j = a_i + a_k这个性质可以用来解决很多等差数列的问题。
4. 求和公式的推导为了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我们来考虑一个等差数列的和 S_n = a_1 + a_2 + ... + a_n。
如果我们将这个数列反向写,即 S_n = a_n + a_(n-1) + ... + a_1,那么两个数列相加得到的和是2S_n = (a_1 + a_n) + (a_2 + a_(n-1)) + ... + (a_n + a_1)由于等差数列中任意三项的性质,我们知道其中每一对括号内的和都是相等的,所以有2S_n = (a_1 + a_n) + (a_1 + a_n) + ... + (a_1 + a_n) = n * (a_1 + a_n)从而得到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三、应用等差数列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用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比如计算前 n 项的和。
等差数列

3.设 {an} 是一个公差为 d(d0) 的等差数列, 它的前 10 项和 S10=110, 且 a1, a2, a4 成等比数列. (1)证明: a1=d; (2)求公差 d 的 值和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1)证: ∵a1, a2, a4 成等比数列, ∴a22=a1a4. 而 {an} 是等差数列, 有 a2=a1+d, a4=a1+3d.
∵b1=-29, 公差 d=2, ∴T15=15(-29)+1572=-225.
故所求前 n 项和的最小值为 -225.
7.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是 2, 前 10 项之和是 15, 记An=a2 +a4+a8+…+a2n (nN*), 求 An 及 An 的最大值. 解: 设等差数列 {an} 的公差是 d, 由已知: a1=2 且 10a1+45d=15. 1 解得: a1=2d=- 9 . ∴An=a2+a4+a8+…+a2n=na1+d[1+3+7+…+(2n-1)] =na1+d(2+22+23+…+2n-n) 1 (19n+2-2n+1). 2n2-2 1 = =2n- 9 ( 2-1 -n) 9 求 An 的最大值有以下解法: 法1: 由 a1>0, d<0, 则有 a1>a2>…>ak≥0>ak+1>…. 由 ak=2- 1 ( k 1) ≥0 得 k≤19. 由 k=2n≤19(nN*) 得 n≤4. 9 即在数列 {a2n} 中, a21>a22>a23>a24 >0>a25>…. ∴当 n=4 时, An 的值最大, 其最大值为: 4+1)= 46 . {An}max= 1 (19 4+2 2 9 9
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数列形式,也是初等数学中较为基础的概念之一。
它在数学、物理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等差数列展开,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一、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
设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可以表示为an=a1+(n-1)d。
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1.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2. 首项和末项: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根据通项公式可得an=a1+(n-1)d。
3. 公差:等差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称为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4. 项数:等差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常用字母n表示。
5.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n/2*(a1+an)来计算。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金融领域:等差数列常用于计算利息、贷款等金融问题中。
例如,某人每月存款1000元,存款期限为10个月,假设存款的年利率为5%,那么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出存款的总金额。
2. 物理学:等差数列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匀速运动中的位移变化。
例如,某物体以每秒10米的速度匀速向前运动,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出物体在任意时间点的位置。
3. 数学研究: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等差数列的性质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列的规律和数学推理的方法。
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数学、物理、金融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的本质和作用,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对等差数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3S3=S2+S4,a1=2,则a5=()A.﹣12 B.﹣10 C.10 D.12
2.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若a2+a3+a10=9,则S9=()
A.27 B.18 C.9 D.3
3.若lg2,lg(2x+1),lg(2x+5)成等差数列,则x的值等于()
A.1 B.0或C.D.log23
4.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a3+a5+a7+a9=150,则a5的值为()
A.75 B.50 C.40 D.30
5.等差数列a n中,已知前15项的和S15=90,则a8等于()
A.B.12 C.D.6
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3+a5=14,a2a6=33,则a1a7=()
A.33 B.16 C.13 D.12
7.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2=﹣1,前5项和S5=﹣15,则数列{a n}的公差为()A.﹣3 B.C.﹣2 D.﹣1
8.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S n是它的前n项和,若S4=20,a4=8,则S8=()A.52 B.72 C.56 D.64
9.已知{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5=15,则a5=()
A.3 B.5 C.7 D.9
10.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2a11=a9+7,则S25=()A.B.145 C.D.175
11.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若a2+a8﹣a4=6,则S11=()A.132 B.108 C.66 D.不能确定
12.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3+a11=18,S3=﹣3,那么a5等于()
A.4 B.5 C.9 D.18
13.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且a8+a9+a10=24,则a1•d的最大值为()A.B.C.2 D.4
14.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2a8=6+a11,则S9=()
A.27 B.36 C.45 D.54
15.已知数列{a n}满足a n﹣a n﹣1=2(n≥2),且a1,a3,a4成等比数列,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
A.a n=2n B.a n=2n+10 C.a n=2n﹣10 D.a n=2n+4
16.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S10=﹣10,a5=a3+4,则S30=()A.10 B.180 C.570 D.178
1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3=9,S5=30,则a7+a8+a9=()A.45 B.63 C.81 D.93
18.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3+a4+a5=3,a8=8,则a12的值是()
A.15 B.30 C.31 D.64
19.在等差数列{a n}中,2(a1+a3+a5)+3(a8+a10)=36,则a6=()
A.8 B.6 C.4 D.3
20.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a2+a3=1,a10+a11=9,则a5+a6=()
A.4 B.5 C.6 D.7
21.设等差数列{a n}{b n}前项和为S n、T n,若对任意的n∈N*,都有,则的值为()
A.B.C.D.
22.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3=0,a6+a7=14,则S7=.23.设{a n}是等差数列,且a1=3,a2+a5=36,则{a n}的通项公式为.24.已知{a n}为等差数列,S n为其前n项和.若a1+a9=18,a4=7,则S10=.25.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S2>S3,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26.已知等差数列{a n},其前n项和为S n,a2+a8=2a m=24,a1=2,则S2m=.27.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1=9,a5=1,则使得S n>0成立的最大的自然数n为.
28.已知等差数列{a n}前15项的和S15=30,则a2+a9+a13=.
29.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13=6,则3a9﹣2a10=.30.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d≠0),其前n项和为S n.若,2S12=S2+10,则d的值为.
31.已知{a 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以S n表示{a n}的前项和,则使得S n达到最大值的n是.
32.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a1=﹣7,S3=﹣15.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求S n,并求S n的最小值.
33.已知{a n}为等差数列,且a1+a3=8,a2+a4=12.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记的{a n}前n项和为S n,若a1,a k,S k
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k的值.
+2
34.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1=4且a72=a1a10,其前n项和为S 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求S n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值时的n值.
35.已知等差数列{a n}中,公差d>0,其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a2•a3=45,a1+a4=14(Ⅰ)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Ⅱ)求的最小值.
36.已知数列{a n}中,a10=17,其前n项和S n满足S n=n2+cn+2.
(1)求实数c的值;
(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37.等差数列{a n}前n项和为S n,且S5=45,S6=60.
(1)求{a n}的通项公式a n;
﹣b n=a n(n∈N*)且b1=3,求{}的前n项和T n.(2)若数列{b n}满足b 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