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出血急性期最新研究进展

脑出血急性期最新研究进展

脑出血急性期最新研究进展目的:分析与总结脑出血急性期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研究近年来有关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相关文献,并做出总结。

结論:脑出血急性期应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脑出血预后有重要意义。

标签:脑出血;急性期;研究进展脑出血是一种起病急并且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在所有脑卒中疾病中能够占到的比例为15%左右。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脑出血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下降,但是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死亡率高达30%--50%,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不仅如此,脑出血急性期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有统计学资料显示,脑出血急性期的致残率高达75%[1]。

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对于脑出血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于近年的文献作深入的研究,并综述如下:1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本文所研究的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出血的原因需排除外伤所引起的脑出血,其中80%左右的脑出血为原发性的脑出血,无明确的诱因。

另外还有20%左右的脑出血为继发性的脑出血,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引起的脑出血。

引起脑出血的所有疾病中,高血压占到所有疾病的一半以上[2]。

另外还有30%的患者是因为动脉瘤以及动脉畸形或者是因为其他疾病而口服抗凝药物引起的。

病理生理学对于脑出血的研究发现,原发性的损害是指当血肿对周围的组织神经发生影响,这是通过占位效应所产生的影响。

而继发性的损害是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周围水肿的发生所产生的自由基是引发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3]。

炎症反应会引发细胞毒性,这会对血肿周围的细胞产生严重的降解作用。

对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可以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高突破口,从多个途径提升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当脑出血处于不同时期时需进行不同的治疗,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2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现代化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分为内科口服药物治疗和外科的手术治疗。

对于高血压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当患者出现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高危因素时,应积极的采取手术治疗[4-5]。

脑出血患者病理学研究进展

脑出血患者病理学研究进展

脑 出血 是 临床 比较 常见 的 急性 疾病 ,此疾 病 中 老年 患者 多 发 ,且患 者 多合 并有 其他 慢 性疾 病 ,如高 血压 。 患者发 生 的脑 出血疾 病 为非 外伤 性脑 部 实质 中的血管 发 生破 裂致使 血 管 出血 压迫 脑 部实 质部 位从 而 导致 疾病 发 生。此 疾病 的病 因 多 会有 情 绪激 动等 诱 因 [ 1 - 2 ] 0此疾 病 发展 迅速 ,死 亡率 很 高 ,
1 脑 出血 发生机制分析
迫可使 出血逐步停 止下来 [ 8 - 1 0 ]  ̄
患 者 发生 脑 出血 的早 期 病理 表 现 为 出血 侧 半 球 有充 血 、
部组 织局部 的一 系列病理性 反应进行综 述研究 ,以为临床病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脑出血后脑 内血肿的病理情况分析
肿胀 的表 现 ,其 血肿腔 中可看 到紫红 色或 暗红色 胶冻状 液体 。
需 给予 急诊救 治 ,且 患者 预 后会 有偏 瘫 等后 遗症 ,为 比较严
期 的高血压 状态导致 全身 的动 脉壁出现透 明变性 的表现 ,动脉 壁脆性增加 , 当患者 的血压骤然升高时 , 无法耐受 高血压 的状态 , 脑动脉在此情况下 出现破裂 出血 的表现 [ 6 - 8 ] o出血之后血凝块在 患者 的脑 组织周 围聚集 ,并释放 出有害 的血 管活性物 质 ,其可
2 6 3.
[ 1 6 ] 施 国安 . 新 一 代 抗 真 菌 药 一棘 白菌 素 类 药 物 [ J ] . 中 国药 学 杂 志 ,
2 0 0 6,4 3 ( 2 ) :1 5 4 - 1 5 6 .
I 4 】 中华妇产科学会感染性疾病 协作组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 ( 草 案) f J 1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 0 0 4 ,3 9 ( 6 ) : 4 3 0 — 4 3 1 . [ 5 ] 刘朝 晖,瘳 春平 . 外 阴阴道假 丝酵母菌病 的病菌研究 [ J ] . 中国实用妇 科与产科杂志 , 2 0 0 5 , 2 1 ( 3 ) : 1 5 1 — 1 5 2 . [ 6 ] 王瑞礼 . 要重 视 真菌 检验 工作 [ J ] . 中华 医学 检验杂 志 ,1 9 9 6 ,1 9 ( 4 ) :

青年非创伤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青年非创伤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血型烟雾病和 10 岁以下儿童缺血性烟雾病,而成人出血型烟雾
因还包括颅内出血性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神经
母细胞瘤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颅内感染等。
不明原因脑出血可占全部脑出血 0%~41%不等 [22-25,27-30,33],
病是青年脑出血的重要病因。RNF213 基因是东亚人群烟雾病
161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4 年 3 月·第 19 卷·第 3 期
·综述·
青年非创伤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李贤贤,贾宇超,
叶嘉禾,
黄珊珊,朱遂强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脑出血的患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 18~50
作者单位
岁的青年人群中,脑出血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对其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尚未对该群体进行广
腔出血比例为 22%,缺血性卒中为 61% 。随着年
青年中更为常见。高酒精摄入是青年脑出血的显
龄的增长,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比率也有所变化,在
著危险因素,韩国一项针对 20~39 岁脑出血患者的
35~44 岁为 1∶1.5;在>75 岁人群中降至 1∶5.4 。
研究表明中重度酒精摄入(>105g/周)发生脑出血
[14]
等位基因,突变导致常表现为脑出血的遗传病,
包括遗传性出血
性 原 因(structural causes)、高 血 压(hypertension)、药 物
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烟雾病、血友病、镰状细胞性贫血、希珀尔-
(medication)、系统性疾病或其他病因(systemic disease)和未确
病机制的理解,
从而对临床提供更好的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
2.1.2
2.2 病因

脑出血治疗新进展

脑出血治疗新进展

脑出血治疗新进展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出血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栓溶解剂治疗:血栓溶解剂是一种可以溶解血栓的药物,可以用于脑出血的治疗。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脑出血早期使用血栓溶解剂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死亡率和残疾率。

外科治疗:对于一些较大的脑出血,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开颅手术将出血的血块清除,减轻压力,防止脑水肿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预防脑出血的再次发生。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可以调节血管张力的药物,可以用于脑出血的治疗。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脑损伤。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在脑出血的康复治疗中也有应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黄芪、人参等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血管修复和神经再生。

需要注意的是,脑出血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同时,一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行更多的
研究和验证。

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因。
血管畸形可引起4-5%的ICH,是年轻
人ICH的主要原因。
以前的缺血性中风
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被认为是溶栓引起
的ICH的原因之一
心肌梗塞的病人接受全身溶栓治疗时也
可出现。
以前的脑梗死可使自发性ICH相对危险率
增加5-22倍。
凝血病
凝血功能障碍、使用抗凝药等
血液学的原因占全部ICH的8%,其
烟者更是如此。
高血压严重性与 ICH 之间存在一量效关系
曲线。 研究证明初始血压与以后发生的 ICH 有关, 特别是初始血压不到 110 、 110-139 、 140179、180或以上mmHg者ICH年发生率分别 为0、30、113、252/10万。 大量研究显示:高血压直接损害或加重普 通年龄相关脑小动脉的负担和磨损,最终 导致ICH的发生。
在其他人群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 定脑微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健康年长人群, 深部ICH的幸存者,和缺血性卒中的患者。
另外,若缺血病人同时需要二级预防使用抗血 小板制剂和抗凝剂时,或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前, 相关风险倍增,会带来更多的继发性脑出血的可 能性。
今后研究者们必须在临床上面对和回答这些问 题,并将进一步获得更多的相关临床前瞻性研究 证据。
提示我们不应该将抗血小 板药物作为预防脑血管病的首 要方式。
口服抗凝药后发生脑出血的致死率高达 67%,远远高于平均的30-55%,而目前关于 抗凝药相关的脑出血治疗药物各不相同
主要有维生素K,新 鲜冰冻血浆,凝血 酶原复合物以及重 组人凝血因子VII
治疗的焦点都集中在早期干预 快速纠正凝血功能的紊乱,但是所有 的干预方法都有相同的风险---血栓形 成,而且这些方法都没有随机对照试 验的支持

脑出血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脑出血是指因血管破裂而导致脑部出血的病情。

该疾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大,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尤为重要。

传统的脑出血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是虽然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出血加重,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却不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因此,对脑出血康复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地有新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脑出血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康复、运动康复、认知康复等。

语音康复:脑出血患者常常会受到语言功能受损的影响,导致患者难以表达自己、理解他人言语等困难。

因此,语音康复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练习发音、朗读、听辨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语言障碍。

运动康复: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恰当的运动康复来加强肌肉和神经活动,帮助恢复平衡、协调、灵活性等。

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如抬起腿、伸展四肢、活动头部等可以使患者的身体保持活力,并且有助于患者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功能。

认知康复:脑出血患者常会面临记忆力减退、思维难度增加等问题,因此,认知康复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锻炼大脑的认知能力,例如刺激大脑的感官能力、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可以帮助恢复大脑的储能、处理能、分析和判断功能。

二、脑电位脑电位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在评估脑出血康复治疗疗效,确定患者恢复的方向和速度方面提供量化依据。

脑电图是一种将人的生物电传导通过鲁棒的测量设备来记录并显示在认知任务下的神经信号。

这些记录提供给移动的计算机代理,让它们帮助跟踪患者的恢复情况,以根据正常人群的神经学模型进行分析。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疾病的程度,提供康复训练的个性化参照,并根据患者的恢复过程智能地调整训练方向和方式。

三、电磁治疗电磁治疗是一种基于电磁场或电流刺激的疗法,已经被证实在脑出血康复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电磁治疗可以刺激神经元的活动,提高神经元的代谢功能,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不 足 , 气 独 留 ; 金 匮 要 略 》 为 : 络 空 虚 , 邪 乘 虚 人 中 。 邪 《 认 脉 风 唐 宋 以 后 , 别 是 金 元 时 代 , 突 出 以“ 风 ” 特 才 内 立论 , 谓 中 风 病 可 因 学 说 上 的 一 大 转 折 。其 中刘 河 间 力 主 “ 火 暴 甚 ” 李 东垣 认 心 ; 为 “ 气 自虚 ” 朱 丹 溪 主 张 “ 痰 生 热 ” 正 ; 湿 。其 后 明 代 医家 张 景 岳 又倡 导 “ 风 ” , 出 : 内 伤 积 损 ” 论 点 。并 指 出 : 凡 病 此 非 说 提 “ 的 “ 者 , 以素 不 能 慎 , 七 情 内伤 , 酒 色 过 度 , 伤 五 脏 之 真 阴 , 多 或 或 先
9 , 显 率 为 6 , 死 率 为 6 , T 示 血 肿 完 全 和 大 部 分 o 愈 6 病 % C 吸 收 率 为 8 ;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6 , 显 率 为 2 , 死 2 对 4 愈 8 病 率 为 1 , T 示 血 肿 完 全 和 大 部 分 吸 收 率 为 3 , 4 C 8 两组 疗 效 比较 治 疗 组 优 于对 照组 ( O 0 ) P< . 1 。陈 隐 漪 等 观察 了 治 疗 组
主 要 包 括 出 血 性 中风 ( 出血 ) 缺 血 性 中风 ( 梗 死 ) 大 类 。 脑 和 脑 两
中 风 病 因 学 说 的 发 展 大 体 可 分 为 两 个 阶段 。 唐 宋 以前 主 在
要 以 “ 风 ” 说 为 主 , 以“ 虚 邪 中 ” 论 , 《 枢 》 为 : 外 学 多 内 立 如 灵 认 真
在 常规西药治疗 的基础上加用 祛瘀通腑 法 ( 以水 蛭 4 ( 服 ) g冲 , 大 黄 l ~2 g 益 母 草 、 兰 各 3 g为 基本 用 药 ) 疗 脑 出 血 3 5 0, 泽 0 治 9 例 , 常规西医治疗 的 3 与 O例 作 对 照 , 果 两 组 比较 总有 效 率 差 结 异 有 显著性 ( P< 0 0 ) 樊 蓥 " 等 用 ( 制 大 黄 1 g . 5。 由 0 ,水 牛 角

脑出血研究进展

脑出血研究进展
作者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 0 0 0 5 0
对 临床上 I C H 的管理有所帮助 , 改善患者 的功能预后 。
关键 词 脑 出血 ; 流行 病学 ; 病因 ; 损伤机制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基 因型
中 图分 类 号 R 7 4 l ; R 7 4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1 — 1 1 7 X( 2 0 1 3 ) 0 6 — 0 4 5 5 — 0 4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 0 1 3年 1 1 月 ・ 第 8卷 ・ 第 6 期
DOI 1 0 . 3 8 7 0 /  ̄ s s q. 2 0 1 3 . 0 6 . 0 1 8

4 5 5
综述 ・
脑 出血 研 究 进 展
张芹 , 张拥 波 , 李继梅
摘 要 脑 出血 ( I c H) 是死 亡率及致残率均高 的卒 中类 型。尽管关于 I C H的研究越来越多 , 但 是其死亡率仍 未 降低 。本文对 I C H 的流行病学 、 病因 、 损伤机制 、 诊断、 治疗 、 预后及相关基 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望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 C A DAS I L ) , 血 管 内淋 巴 瘤 病 , 脑 曲霉
病, 慢性 硬膜 下血肿 清除 , 肝 硬化及非 肝硬化 的酒
精性肝病是导致 I C H 的几 种 少 见 原 因 。
2 . 3 C A A 导 致 的 脑 叶 出血
2 4 . 2 / 1 0 ( 万人 ・ 年) , 黑人 为 2 2 . 9 / 1 0 ( 万人 ・ 年) , 西班牙
人为 1 9 . 6 / 1 0( 万人 ・ 年) ;且 发病率随年龄 而增加 。 I C H后 1 个月的死亡率为 4 0 . 4 %, 并未降低 ; 日本人 群死亡率最低 , 为 1 6 . 7 %。L o v e l o c k等f 3 _ 对英国人群 I C H发病率的研究显示 ,在 年龄 ≥7 5岁 的人群 中 , 发病率趋于增加 , 但所有年龄段 的 I C H 的发病率 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脑出血
健康网讯:
张苏明殷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医学研究中心、
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430030)
脑出血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但目前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
法,同时对基础研究也远远地落后于脑缺血。

近年来脑出血的研究又有新进展,结
合国内及我中心近年来的工作对脑出血系列研究综述如下。

一、脑出血的动物模型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脑出血动物模型,种类较多,运用的动物有狗、猫
、猪、兔、猴、猿、狒狒及啮齿类等,常用的主要有四大类型,不同的类型均有各
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注入胶原酶
该方法是在立体定位下用微量注射泵向脑组织中注入VII型胶原酶溶液,引导
脑出血。

胶原酶是一种金属蛋白酶,能够分解细胞间基质和血管基底膜上的胶原蛋
白,破坏血脑屏障。

血管壁受损后引起渗血,血液逐渐集聚,约4h出血区融合成血
肿。

血肿的大小由胶原酶的量决定。

1990年由Rosenberg等首先报道,注入0.5U凝
血酶于200~300克SD大鼠的尾状核。

1998年Clark等注入0.07U胶原酶于26~36g的
雄性Swiss albino小鼠尾状核内制成脑出血模型。

该模型操作简单,所产生的出血
大小、形态及部位基本一致,重复性好。

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出血,出血区为
弥散性渗血区,与临床自发性脑出血的血肿性状不同。

Chesney认为该模型适于脑
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评价,不宜用于血肿的演变、血肿及其分
解产物的作用研究。

我们已进行了这种模型的基础研究。

2.直接注血
有注入动脉血,亦有注入静脉血。

1994年Yang等在立体定位下将100μL新鲜的
自体动脉血注入250~350g的SD大鼠尾壳核内,制成自体血脑出血模型。

该模型的
关键是:应以较低压力(<100mmHg)缓慢(5min)注血以控制血肿大小一致。

199
6年Wagner等采用6~8Kg的乳猪,在全麻、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股动脉插管取
血及监测血压、血气等条件下,用三通开关分别连接立体定向插到尾状核,从股动
脉抽取10mL自体血注入肝素化的硅胶管后,15min左右将1.7mL血液,制成脑叶出血
模型。

该模型对小动物难控制血肿的大小,大动物相对好操作;比较接近人脑出血
的病理过程,适用于脑水肿的形成及其性质、继发性脑白质损伤和干预措施的研究。

同时注入了少量的肝素抑制凝血酶的作用可减轻脑水肿,因此多认为脑内注射不
抗凝的自体血更能模拟人体ICH的病理生理变化,但因血液凝固增加操作难道。


模型的优点是:(1)猪脑体积大、沟回深、白质发育好,健康状态一致、费用较
低。

(2)产生的出血量是啮齿大鼠脑出血模型的20~30被。

(3)猪白质体积较大
,血肿中的血清析出能够在血肿周围聚积促发脑水肿。

我们制作该模型的体会是注
血压力应均匀,分次注血,注血后等几分钟再拔注血管可以减少脑室出血和蛛网膜
下腔出血的发生。

3.自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
自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模型(SHPsp)是目前研究脑出血最理想的模
型,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与人脑出血非常接近,但它有严格的遗传局限性,饲
养困难,易变种或断种。

广州的黄如训等用直径为0.3mm的银夹钳夹80~100g SD大
鼠的双侧肾动脉(RHRsp),制作出一种易卒中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61.8%的大鼠
自发产生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混合性卒中。

这两种模型的卒中类型
和部位不易控制,出血量无法控制,使实验研究的标化困难,增加了实验难度。

S
HPsp因价格昂贵、来源困难而应用受限。

RHRsp易于建立、价格低廉、无遗传缺陷
,无须人工诱导,可用正常大鼠作对照,但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较低。

4.脑内注入填充物
其原理是利用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植入一些惰性物质如微气囊、油和石蜡的混
合物来模拟血肿的占位效应。

20世纪80年代常用给动物脑内埋入微气囊的方法来研
究ICH时周边组织的病理变化。

Nath等发现大鼠脑内置入
25μl的微气囊可导致皮层
的缺血性损害, Mendelow等发现微囊置入引起的脑损害不及自体血明显。

可见微气
囊法只是达到颅内占位效应,用于研究灶周继发性脑缺血损伤、颅内压的相关研究
较好,不能模拟ICH的病理生理过程,现已较少采用。

二、脑出血后灶周水肿的性质
脑出血后灶周水肿的形成机制较复杂,结合国外以及同济医院近年来的研究结
果在以下方面有较肯定的结论。

1. 血块收缩、血清成分析出是形成超早期血肿周围病灶的主要原因
在国外及我们的研究中均发现脑出血后1-4h内2/3的患者头颅CT显示血肿周围
的低密度病灶,传统观念认为这种病灶是快速出现的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水肿,但
很难想象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会形成明显的脑水肿。

有学者发现猪脑叶出血后1h血肿
灶周即可检测到血清成分,但BBB完整。

在我们对患者及猪脑出血超早期的动态MR
研究中发现,超早期T1、T2可显示灶周的水样信号,DWI显示灶周ADC值升高,但电
镜未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开放,3h之内Evan’s蓝不能通过BBB而出现在灶周组织,即
超早期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证据。

同时尚发现中等量的出血灶周无ADC值的降低,
说明不存在细胞毒性损害。

当脑内注射肝素抗凝的血液时则不形成在超早期不形成
这种灶周病灶,这些结果均提示这中水样物质是血块收缩释放出的血清成,而非真
正意义的脑水肿。

此外我们在临床微创血肿引流术中发现,当穿刺针位于血肿周边
时常常可以引流出较多的淡红色以及半固态的血液,而位于血肿中心时引流效果差
,须借助于尿激酶的溶解作用,因此对此病灶形成机制的阐明对微创血肿引流治疗
有指导意义。

2. 脑出血后灶周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仅在大量出血时存在细胞毒性损害
长期以来,由于研究方法、观察时机、动物模型等的不同,对脑出血后灶周水
肿性质的研究存在较多的争议。

随着PET、功能性磁共振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可在
体动态观察灶周组织的代谢、血流变化,为脑水肿性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猪中等量的脑叶出血后1-7d灶周仅见血管源性水肿,灶周
组织的1H-MRS研究也未看到明显的乳酸峰;但大量出血时灶周可看到ADC值升高与
降低并存现象,波谱分析发现不管是在发病后60min内或24h 均可看到灶周组织典型
的乳酸双峰,以上结果说明脑出血后灶周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但大量出血时同时
存在细胞毒性水肿,这与国外的临床个例报道相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