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习题

华东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习题
华东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随机事件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五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自学目标: 1.通过“摸球”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2.历经“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数据处理—验证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特点以及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条件。重、难点: 1.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 2.理解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自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有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的4个小球,其中红球3个、白球1个.搅匀后,从中同时摸出1个小球,请你写出这个摸球活动中的一个随机事件 _________________. 2.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共52张),洗匀后,摸到红桃的可能性______摸到J、Q、K的可能性.(填“<,>或=”) 3.下列事件为必然发生的事件是( ) (A)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1 (B)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偶数 (C)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 (D)抛掷一枚硬币,掷得的结果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4.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 (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 5.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则下列事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 (A)抽出一张红心(B)抽出一张红色老K (C)抽出一张梅花J (D)抽出一张不是Q的牌 6.某学校的七年级(1)班,有男生23人,女生23人.其中男生有18人住宿,女生有20人住宿.现随机抽一名学生,则:a、抽到一名住宿女生;b、抽到一名住宿男生;c、抽到一名男生.其中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cab(B)acb(C)bca(D)cba 一、自主探究: 1、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2)“10次摸球”的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的有几组?“20次摸球”的试验中呢?你认为哪种试验更能获得较正确结论呢?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教案

随机事件 教学时间课题随机事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 和 能力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 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 和 方法 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 概念。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五个一”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总结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事件 1.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二、概率和频率 1.用概率度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为我们决策提供关键性依据. 2.在相同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 的次数n 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 n(A)=n A n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3.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概率P(A),因此可以用频率f n(A)来估计概率P(A). 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四、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P(A)≤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E)=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0. 4.概率的加法公式: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 5.对立事件的概率: 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1,P(A)=1-P(B). 1.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事件M: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事件N:至少一次正面朝上.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P(M)=1 3 P(N)= 1 2 B.P(M)=1 2 P(N)= 1 2 C.P(M)=1 3 P(N)= 3 4 D.P(M)=1 2 P(N)= 3 4 解析:选D 由条件知事件M包含:(正、反)、(反、正).事件N包含:(正、正)、(正、反)、(反、正). 故P(M)=1 2 ,P(N)= 3 4 . 2.(2012·)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二个红球 解析:选D A中的两个事件不互斥,B中两事件互斥且对立,C中的两个事件不互斥,D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全集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主要教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直尺,作业纸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经过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查: 三、新课讲授:

九年级数学上册-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随机事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情景: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现要确定选手的比赛出场顺序,为了体现比赛的公平性,决定采取临时抽签的方式决定出场先后顺序. 签筒中有5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抽取一张纸签. 问题:你能猜一猜小军会抽到几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随机事件.(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2)会确定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难点:确定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27页到第128页“练习”以上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结合自学提纲互相交流. (4)自学提纲: ①问题1中(2)~(4)哪种情况可能发生?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4)可能发生,(3)不可能发生. ②问题2中(2)~(4)哪种情况可能发生?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4)可能发生,(3)不可能发生. ③问题1和2中的情况(2)一定发生吗? 一定发生.

④什么叫必然事件?什么叫不可能事件?什么叫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⑤各举一、两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然后相互交流一下. 必然事件:太阳从东边升起;水涨船高 不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升起 随机事件:明天是晴天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 ②差异指导:教师对个别突出问题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帮助认识问题. 4.强化: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练习: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①通常加热到100℃时,水沸腾; ②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 ③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 ④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⑤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⑥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解:必然事件:①;不可能事件:④;随机事件:②③⑤⑥.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28页问题3到第129页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动手实验,从实验中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4)探究提纲: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5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25.2 随机事件的概率 练习试题

第4页 共4页 第25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同时抛掷两枚骰子,出现点数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2、同时掷出两枚硬币,出现两个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3、从长度为2cm 、3cm 、4cm 、5cm 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 A 、100% B 、75% C 、50% D 、25% 4、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去一张恰好为梅花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5、有100张奖券,其中有4张可以中奖,从中任意抽出1张,则获奖的概率为( ) A 、 B 、 C 、 D 、 6、目前我市的固定电话号码是7位数字,某用户到电信公司去任意选取一个号码,其末位数字恰好为0 的概率是( ) A 、0 B 、1 C 、 D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一定是偶数 B 、掷一枚硬币,一定是正面向上 C 、从1,2,3,4,5这5个数中任取一个数,取得偶数的可能性较小 D 、三条任意长的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8、盒子中有100个螺帽,其中有90个合格品,10个次品,从中任意取出一个,不是次品的概率为( ) A 、 B 、 C 、 D 、 9、某超市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方法如下:凡购货满100元的顾客得奖券一张,多购多得,每10000张奖券为1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00个,那么买100元商品中奖的概率为( ) A 、 B 、 C 、 D 、 10、袋中有大小相同,质地均匀的6个白球和m 个红球,经过实验知从中任取1个恰为白球的概率为3 1,则m 的值是( ) A 、12 B 、24 C 、18 D 、36 11、如右上图,这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被分成的每个扇形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分别转动两个转盘,通过多次试验,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黄色区域的概率分别是( ) A 、 , B 、 , C 、 , D 、 , 12、将4个红球、3个白球、2个黑球放入同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从中摸出8个球,恰好红球、白球、黑球都能摸到的概率是( ) A 、 B 、1 C 、 D 、 41 21433 14 12 14 3314 152 1 21131 4 1100125150 17 110 110 1 1099190 110000110000510000 1061001413141613131 6 1 313 14 1 21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课时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一、教学目标:1.理解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它的发生呈现的规律性;2.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概率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 三、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观察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1)金属丝通电时,发热;(2)抛一块石头,下落;(3)在常温下,焊锡熔化;(4)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0C时,冰融化;(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6)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分析结果: (1)(2)是必然要发生的,(3)(4)不可能发生,(5)(6)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1)“如果a>b,那么a-b>0”; (2)“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3)“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

(4)“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分析结果:(略) 3.男女出生率 一般人或许认为:生男生女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而推测出男婴和女婴的出生数的比因当是1:1,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元1814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 1794---1827)在他的新作《概率的哲学探讨》一书中,记载了一下有趣的统计.他根据伦敦,彼得堡,柏林和全法国的统计资料,得出了几乎完全一致的男婴和女婴出生数的比值是22:21,即在全体出生婴儿中,男婴占51.2%,女婴占48.8%.可奇怪的是,当他统计1745---1784整整四十年间巴黎男婴出生率时,却得到了另一个比是25:24,男婴占51.02%,与前者相差0.14%.对于这千分之一点四的微小差异!拉普拉斯对此感到困惑不解,他深信自然规律,他觉得这千分之一点四的后面,一定有深刻的因素.于是,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当时巴黎人”重男轻女”,又抛弃女婴的陋俗,以至于歪曲了出生率的真相,经过修正,巴黎的男女婴的出生比率依然是22:21. 4.π中数字出现的稳定性(法格逊猜想) 在π的数值式中,各个数码出现的概率应当均为1/10.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对π的前一百万位小数中各数码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得到的结果与法格逊猜想非常吻合.

苏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Word版 含解析)

苏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Word版含解析)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阅读理解: 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与⊙O,直线l与⊙O相离,P为直线l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PM,切点为M,连接OM、OP,当△OPM的面积最小时,称△OPM为直线l与⊙O的“最美三角形”. 解决问题: (1)如图1,⊙A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轴上B、O、C三点作⊙A的切线BM、OP、CQ,切点分别是M、P、Q,下列三角形中,是x轴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是.(填序号) ①ABM;②AOP;③ACQ (2)如图2,⊙A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k≠0)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 为1 2 ,求k的值. (3)点B在x轴上,以B3为半径画⊙B,若直线3与⊙B的“最美三 角形”的面积小于 3 2 ,请直接写出圆心B的横坐标B x的取值范围.

3.数学概念 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 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 (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 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 ①如图①,DB DC = ②如图②,BC BD = 深入思考 (3)如图③,在ABC ?中,A ∠、B 、C ∠均小于120,用直尺和圆规作它的强等角点 Q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4)下列关于“等角点”、“强等角点”的说法: ①直角三角形的内心是它的等角点; ②等腰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都是它的等角点; ③正三角形的中心是它的强等角点; ④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⑤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是三角形内部到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其中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 1) {}01001,,,.n n n n Ω=L 2) {}{}10,11,12,13,,10.n n Z n Ω==∈≥L 3) 以"'',''"+-分别表示正品和次品,并以""-+--表示检查的四个产品依次为次品,正品,次品,次品。写下检查四个产品所有可能的结果S ,根据条件可得样本空间Ω。 , ,,,,,,,, ,,,,,,,,,,,,,,,. , ,,,S ++--++-++++-+++++---+--++-+-+-++?? =? ?-+---+-+-++--+++-------+--+---++??++--++-++++-+++++--+-+-+-++?? Ω=? ?-+---+-+-++--+++--?? 4) {}22(,)1.x y x y Ω=+< 2. 1) ()A B C ABC --=, 2) ()AB C ABC -=, 3) A B C A B C ++=U U , 4) ABC , 5) ()A B C ABC Ω-++=, 6) ()AB BC AC AB BC AC Ω-++=++, 7) ()ABC A B C Ω-=U U , 8) AB AC BC ++. 3. 解:由两个事件和的概率公式()()()()P A B P A P B P AB +=+-,知道 ()()()() 1.3(),P AB P A P B P A B P A B =+-+=-+ 又因为()(),P AB P A ≤ 所以 (1)当()()0.7P A B P B +==时,()P AB 取到最大值0.6。 (2)当()1P A B +=时,()P AB 取到最小值0.3。 4. 解:依题意所求为()P A B C ++,所以 ()()()()()()()() 1111 000(0()()0)44485.8 P A B C 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P ABC P ABC P BC ++=++---+=++---+≤≤==Q 5. 解:依题意, ()()() () ()()()() ()()()() ()()0.70.5 0.25. ()()()0.70.60.5 P B A B P BA P B A B P A B P A B P BA BA BA A P A P B P AB P A P BA P A P B P AB ++= = ++=+=+---= ==+-+-Q 6. 解:由条件概率公式得到111()1()()(),(),34 12()2 P AB P AB P A P B A P B P A B ==?=== 所以1 111 ()()()().4 6123 P A B P A P B P AB +=+-=+-= 7. 解: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122a x m -+=的解为1x =,则a m -的值为( ) A .5 B .4 C .3 D .2 2.某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小明到达该路口时,遇到红灯的概率是( ) A . 13 B . 512 C . 12 D .1 3.已知OA ,OB 是圆O 的半径,点C ,D 在圆O 上,且//OA BC ,若 26ADC ∠=?,则B 的度数为( ) A .30 B .42? C .46? D .52? 4.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4,以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点F ,CF 为半径作圆,D 是⊙C 上一动点,E 是BD 的中点,当AE 最大时,BD 的长为( ) A .23 B .25 C .4 D .6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切O 于点A ,若70C ∠=?,则AOD ∠的度数为 ( ) A .40° B .45° C .60° D .70° 6.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 =120°,点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动点,设PD 的长度为x ,PE 与PC 的长度和为y ,图2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则a +b 的值为( )

A .73 B .234+ C . 14 33 D . 22 33 7.用配方法解方程2890x x ++=,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2 49x +=- B .()2 47x +=- C .()2 425x += D .()2 47x += 8.设()12,A y -,()21,B y ,()32,C y 是抛物线2 (1)y x k =-++上的三点,则1y , 2y ,3y 的大小关系为( ) A .123y y y >> B .132y y y >> C .231y y y >> D .312y y y >> 9.如图,BC 是A 的内接正十边形的一边,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有( ) ①BC BD AD ==;②2BC DC AC =?;③2AB AD =;④51 2 BC AC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关于二次函数y =x 2+2x +3的图象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它开口向下;②它的对称轴是过点(﹣1,3)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③它与x 轴没有公共点;④它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3,0). A .1 B .2 C .3 D .4 11.如图,点P (x ,y )(x >0)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若△OPA 的面积为S ,则当x 增大时,S 的变化情况是( ) A .S 的值增大 B .S 的值减小 C .S 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D .S 的值不变

九年级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知识点归纳: 必然事件 ( p = 1 ) 确定事件: 事件 不可能事件 ( p = 0 ) 不确定事件 :可能事件(也称随机事件) ( 0<p <1 ) 实验方法: 用多次实验得到的频率值去估计概率. 概率 分析预测法: 树状图、列表法( 注意:放回和不放回,有无顺序) . 二、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数 102030 中的 0 出现的频数为_____。 2、在一个装有 2 个红球,2 个白球的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为__。 3、不可能发生是指事件发生的机会为_____。 4、“明天会下雨”,这个事件是_____事件。(填“确定”或“不确定”) 5、写出一个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 6、10把钥匙中有 3 把能打开门,今任取出一把,能打开门的概率为_____。 7、抛掷两枚骰子,则P (出现 2 个 6)=_____。 8、小射手为练习射击,共射击60次,其中36次击中靶子,试估计小射手依次击中靶 子的概率为_____。 9、小红随意在如图所示的地板上踢键子,则键子恰落在黑色方砖上 的概率为_____。 10、足球场上,往往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哪方先发球,请问这种做法公平吗?_____ 11、小明有两件上衣,三条长裤,则他有几种不同的穿法_____。 12、小红、小张,在一起做游戏,需要确定的游戏的先后顺序,他们约定用“剪子,包袱,

锤子”的方式确定,小红取胜的概率是_____。 (二)、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下列事件是必然发生的是() A、明天是星期一 B、十五的月亮象细钩 C、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D、上街遇上朋友 2、有五只灯泡,其中两只是次品,从中任取一只恰为合格品的概率为() A、20% B、40% C、50% D、60% 3、抛掷一枚普遍的硬币三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P(正正正)=P(反反反) B、P(正正正)=20% C、P(两正一反)=P(正正反) D、P(两反一正)=50% 4、一个口袋里有1个红球,2个白球,3个黑球,从中取出一个球,该球是黑色的。这个事件是() A、不确定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以上都不对 5、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当你出“石头”时,对手与你打平的概率为() A、1 2 B、 1 3 C、 2 3 D、 1 4 6、从A、B、C、D四人中用抽筌的方式,选取二人打扫卫生,那么能选中A、B的概率为() A、1 4 B、 1 12 C、 1 2 D、 1 6 (三)、解答题:(每题 9 分,共 54 分) 1、一布袋中放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各一,它们除颜色处其他都一个样,小明从中摸出一个球后放回摇匀,再摸出一个球,请你利用树状图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 2、小王和小亮玩抛硬币的游戏,在抛两枚硬币时,规则如下:抛出两个正面小王得一分,抛出一正一反,则小亮得一分,请问:①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②如果不公平,应

随机事件与概率 考研试题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一、填空题 1.(1990年数学一)设随机事件A ,B 及其和事件A B 的概率分别是0.4,0.3和0.6若B 表示B 的对立事件,那么积事件AB 的概率P AB () =_________. 【解题分析】要求P AB ()时,一般应想到AB A B A AB =-=-,这是事件的差与事件的积之间常见的转化关系,AB A ?而,所以有, () ()()P AB P A P AB =-,这时只需要求出 ()P AB 即可. 解: ()()()()P A B P A P B P AB =+- , 又 () ()()P AB P AB P A +=, 所以 () ()()0.60.30.3P AB P A B P B =-=-= . 本题用文氏图考虑求解思路更为直观,见图10-1. 图10-1 注:本题()0.4P A =是多余的. 2.(1991年数学四)设A ,B 为随机事件,()0.7,P A =()0.3P A B -=,则 () P AB =________. 【解题分析】 要求() P AB ,由于AB AB 与是对立事件,只要求出()P AB 即可.利用关系A B A AB -=-,()()()P A B P A P AB -=-,可得()P AB . 解:由题设()()() 0.7,0.3P A P A B P AB =-==, 利用公式 AB AB A +=,知 ()()()0.70.30.4P AB P A P AB =-=-=, 故 () ()110.40.6P AB P AB =-=-=. 本题也可利用图10-1考虑求解思路. 3.(2000年数学一)设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A 和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1 9 ,A 发生B 不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A 不发生的概率相等,则()P A =________.

教案.1随机事件与概率(公开课)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对概率定义的初步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看课本125页到127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1): 1、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称为确定事件。 3、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4.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________,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2:看课本127页到131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2): 1、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_________,称为随机事 件A发生的概率。 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______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 达标测试 1.(梅州)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B.黑暗中从一串不同的钥匙中随意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C.通常情况下,水往低处流 D.上学的路上一定能遇到同班同学 2.(台州市)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台州今年国庆节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5℃ B .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C .抛掷一石头,石头终将落地 D .有一名运动员奔跑的速度是20米/秒 3.(甘肃省白银市)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 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4.(湘潭) 将五张分别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贝贝,晶晶,欢欢,迎 迎,妮妮”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入盒中,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印有“妮妮”的概率为( ) A. 1 2 B. 13 C. 14 D. 15 5、(宜宾市)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搅均后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的概率是 ( ) A. 9 4 B. 92 C. 3 1 D. 3 2 6.(广东湛江市)从n 个苹果和3个雪梨中,任选1个,若选中苹果的概率是 12 ,则n 的值是( ) A . 6 B . 3 C . 2 D . 1 7.数学试卷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小明对某道选择题完全不会做,只能靠猜测获得结果,则小明答对的概率是 8. (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1,1,2三个数中任取一个,作为一次函数y=kx+3的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试卷(word 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它的侧面积为( ) A .6π B .12π C .18π D .24π 2.如图,矩形ABCD 中,3AB =,8BC =,点P 为矩形内一动点,且满足 PBC PCD ∠=∠,则线段PD 的最小值为( ) A .5 B .1 C .2 D .3 3.某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研发、管理和操作三个小组,各组的日工资和人数如下表所示.现从管理组分别抽调1人到研发组和操作组,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团队平均日工资不变 B .团队日工资的方差不变 C .团队日工资的中位数不变 D .团队日工资的极差不变 4.如图,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以P 为圆心作圆,过P 的任意直线与圆相交于点M ,N .则线段BM ,DN 的大小关系是( ) A .BM >DN B .BM <DN C .BM=DN D .无法确定 5.将一副学生常用的三角板如下图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 ,连接AC ,则tan ACD ∠的值为( ) A 3 B 31 C 31 D .236.一元二次方程x 2=9的根是( ) A .3 B .±3 C .9 D .±9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EC=3:1,连接AE 交BD 于点F ,

则△DEF 的面积与△BAF 的面积之比为( ) A .3:4 B .9:16 C .9:1 D .3:1 8.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ADE 的面积为4,则△ABC 的面 积为( ) A .8 B .12 C .14 D .16 9.关于二次函数y =x 2+2x +3的图象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它开口向下;②它的对称轴是过点(﹣1,3)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③它与x 轴没有公共点;④它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3,0). A .1 B .2 C .3 D .4 10.如图,在 O 中,AB 是O 的直径,点D 是O 上一点,点C 是弧AD 的中点,弦 CE AB ⊥于点F ,过点D 的切线交EC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D ,分别交CF BC 、于点P Q 、,连接AC .给出下列结论:①BAD ABC ∠=∠;②GP GD =;③点P 是ACQ 的外心;④AP AD ?CQ CB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随机事件的频率 随机事件的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n n A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般来说,随机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这个常数可以用来度量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 3.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1) 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 (2)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与每次试验无关.是用来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3)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例1.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练习,结果如下表所示: (1)计算表中击中10环的各个频率; (2)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10环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1)分清m ,n 的值,用公式n m 计算; (2)观察各频率是否与某一常数接近,且在它附近摆动. 解:(1)

(2)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名运动员击中10环的频率在0.9附近波动,且射击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0.9,故可以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10环的概率约为0.9. 点评: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而将频率作为其近似值.从中要进一步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定义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果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发生了m 次,当试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可以将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作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即P(A)≈n m . 例2.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其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 分析:用样本估计总体. 解:设水库中鱼的尾数为n,n 是未知的,现在要估计n 的值,将n 的估计值 记作n ?. 假定每尾鱼被捕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从库中任捕一尾鱼,设事件A 为“带有记号的鱼”,易知P(A)=n 2000. 第二次从水库中捕出500尾鱼,其中带有记号的鱼有40尾,即事件A 发生的频数n A =40,由概率的统计定义知50040)(≈ A P . 所以500 402000≈n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摸底试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应答,你一定能愉快地完成这次测试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测试吧。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 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相交,若∠1=130°,则∠2=( ) (A )40° (B )50° (C )130° (D )140°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无法确定 4. 二次函数2)1(2 +-=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1 (D )-2 5. 图4是广州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 图4,下列说法 中错误.. 的是(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 2 )(n m n m -=- (B ))0(1 2 2≠= -m m m (C )422)(mn n m =? (D )6 4 2)(m m = 7.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1 = y (B )1=y

(C )3-=x y (D )3-=x y 8. 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十边形 (B )正八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 9.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5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如图 5)所示),则sin θ的值为( ) (A ) 125 (B )135 (C )1310 (D )13 12 10. 如图6,在 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 线交BC 于点BG=24,则 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 F ,B G ⊥AE ,垂足为G ,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 )1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已知函数x y 2 = ,当x =1时,y 的值是________ 12. 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 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3. 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__ 14. 已知命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写出它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 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 16. 如图8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积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长方体的积木搭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