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道路绿地的调查与分析
道路绿地设计原因分析报告

道路绿地设计原因分析报告引言道路绿地是指城市路面或路旁通过种植植物、设置草坪、绿化带等手段所形成的一片绿色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绿地的设计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报告将分析道路绿地设计的原因,包括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的作用。
1.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道路绿地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首先,通过植被的绿化,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道路绿地可以吸收和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合理的道路绿地设计还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2. 改善城市景观道路绿地的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景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植物的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色彩和层次感,使城市更具魅力。
同时,道路绿地设计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休憩空间,供市民休闲娱乐,增加社交交流的机会。
美化城市景观,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3. 缓解交通压力道路绿地的设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置绿化带、草坪等,可以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提高交通效率。
道路绿地的设计可以增加道路的容量,减少行车道的数量,使车辆分散并流畅通行。
此外,道路绿地还可以减少道路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的气温,为行人和骑行者创造更加舒适的交通环境。
4.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绿地的设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绿化道路,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道路绿地的建设也为市民提供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增加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道路绿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体协调。
结论综上所述,道路绿地的设计具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缓解交通压力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重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绿地的建设将更加重要和必要。
政府、市民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参与道路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共同努力打造美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道路绿地调研报告

道路绿地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绿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的绿色廊道,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为了更好地了解道路绿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关于道路绿地的信息,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道路绿地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
2. 分析道路绿地的设计与建设。
3. 探究道路绿地的管理与维护。
4. 发现道路绿地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道路绿地的发展状况。
2. 实地调研:选择不同地区的道路绿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数据和实际情况。
3. 问卷调查:向市民、城市规划师、环境保护从业人员等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道路绿地的看法。
四、调研结果1. 道路绿地的分布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道路绿地在不同城市间存在差异。
一些城市主要选择繁华地段建设道路绿地,以美化城市环境;而其他城市则更注重道路绿地的连接功能,通过串联不同社区和公园,形成绿色廊道网络。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道路绿地的建设,但还存在许多机会与挑战。
2. 道路绿地的设计与建设道路绿地的设计与建设需要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
在规划时,应考虑到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环境特点,合理安排绿化的布局和植被的选择。
同时,道路绿地的建设也需要注重生态平衡,合理利用雨水,提供环境的自净能力。
3. 道路绿地的管理与维护道路绿地的管理与维护是道路绿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城市对道路绿地的管理与维护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绿地的衰败和植被的死亡。
应加强对道路绿地的管理,定期修剪和浇水,维持绿地的整洁和生机。
4. 道路绿地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虽然道路绿地在城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道路绿地的设计布局不合理,导致绿地的利用率低下;另外,部分城市对绿地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不足,造成绿地质量下降。
街头绿地调研报告

街头绿地调研报告街头绿地调研报告一、引言街头绿地是城市中绿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休闲、游憩、健身等功能,增加市民生活的质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街头绿地的现状、功能和市民的满意度,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共有500名市民参与了问卷调查,并针对10个不同的街头绿地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记录。
三、调研结果1. 街头绿地的数量和分布调研结果显示,本城市的街头绿地数量较多,共有50个不同规模的绿地分布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和公共区域。
其中,大型绿地占总数的30%,中型绿地占总数的40%,小型绿地占总数的30%。
街头绿地的分布相对均匀,市民可以方便地在附近找到绿地活动。
2. 街头绿地的功能和设计街头绿地的功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交交流等。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绿地提供了休闲椅、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同时,绿地的景观设计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多数绿地拥有丰富的植被和美化装饰,提供了宜人的环境。
3. 市民对街头绿地的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街头绿地的满意度较高。
超过70%的市民认为绿地的数量和分布合理,同时也对绿地的功能和设计表示满意。
市民普遍认为绿地给他们提供了休息、锻炼和社交的机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存在的问题虽然街头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 部分绿地的维护不到位,植被生长不良,影响了绿地的观赏价值;2. 有些绿地周边环境较差,存在垃圾乱扔、污染等问题;3. 部分绿地的设施不够完善,如健身器材老旧损坏等;4. 绿地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关注,有市民反映夜间照明不足,容易发生安全事件。
五、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调研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修剪植被并增加植物的种植密度;2. 加大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等工作;3. 更新和完善绿地的设施,增加新型健身器材,提供更好的休闲设施;4. 加强夜间照明工作,提高绿地的安全性。
合肥市政务区公共绿地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肥市政务区公共绿地现状及对策研究通过创新实践小组的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我们对合肥市政务区公共绿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剖析了政务区在公共绿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政务区的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了部分建议。
标签:政务区;公共绿地;现状;对策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至2002年动工建设以来,一直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绿轴、水轴、环区绿带、主题公园、街区游园、道路绿化等景观环境体系不断彰显“绿文化”“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全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357.9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98%,绿化达标率99%以上,道路、桥梁、河渠绿化率9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4.53平方米,居合肥市各区之首。
1合肥市政务区绿地现状如图1,以潜山路与祁门路为分界,将政务区分为四块(A区、B区、C区、D区)。
1.1发展现状与评价1.1.1A区A区的绿地面积是四个区域中比重最大的一块,天鹅湖景区就是其中的代表,纵观整个政务区,天鹅湖已然成为政务区的一张名片,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聚集地,景区总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湖面60万平方米,为人工湖,景观绿化20万平方米。
又各种雕塑、园林树木、人工沙漠、喷泉等景观。
近两年还在景区的西北角新建了一个体育公园,使得该绿地的功能更加的完善,共获得了省市级的多项荣誉,是政务区绿地规划的成功典范。
即使天鹅湖在很多方面获得赞誉,但是它仍然存在文化性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汇林公园是A区的另一个经过规划的公共绿地,公园位于汇林阁小区南侧聚云路与高河西路交口,绿化面积约40000平方米,其中种植了大量的乔木与花灌木,公园内还设计了植物丰富、曲径通幽处的绿色长廊,设计人员通过花期的选择和植物的搭配着力为周边市民营造着荫墨绿浓的城市休闲空间。
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的收集,我们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绿地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汇林公园活动区域小、运动设施不足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
试论合肥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222 分车带 过窄 。 空 间十 分有 限 , 利 于营 造绿 色景 .. 绿化 不 观 。例如 长江路 、 寿春路 , 是三板 两带 , 都 机动 车道 与非 机动 道绿化带 只有 15 没 有有效 的组织 交通 , 有有 效地 解决 .m, 没 道路污染 与景观 的问题 。 223 树种 配置不尽 合 理 。常绿 树种 过 多 , 叶树 种缺 少 。 .. 落 缺乏色彩 和色 、 、 香 型及季项 的变换 。 224 沿街 门面 的路侧 绿 地人 性 化设 计 不够 。一 些沿 街 门 .. 面 的绿地 没有 科 学规 划设 计 。 乏合 理适 宜 的 活动 空 间 , 缺 缺 乏可保 护性的设施 , 人 为损坏严重 , 造成 给管理带来 困难 。 225 绿带 和 分 车 岛内 设置 标 牌 ( 广告 、 .. 如 交警 及 公 交 等 ) 有待规划 设计 。绿 带上 的标牌 , 为道 路规 划设 计 重要 内 要成 容之 一 , 做到统一 设计 、 一施工 , 样就 不会 导致绿 化损失 统 这 较大 , 响了绿地 系统的景 观效果 。 影
合肥新建绿地调查

合肥新建绿地调查报告学校:安徽农业大学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07园林技术作者:黄文姣导师:张前进学号:07456070班级:07园林一班日期:2009年11月13日合肥新建绿地调查报告一、调查地点:新加坡花园城、金色池塘、新华学府春天、华润澜溪镇、香樟雅苑、金色池塘、半岛一号城市园林-园林城市正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
生态、环境质量、最佳人居等新的城市观念都是与城新建绿地的树种使用新建绿地的树种使用市园林结缘的。
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必备完善的绿化系统,都是以城市绿地为纽带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交流平台,它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空间,使得居民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享受生活。
在信息交流频繁、思想文化交汇、艺术风格多元、功能要求复杂的今天,被誉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合肥正日新月异地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采用了较之以往丰富得多的技术手段和设计元素。
综观合肥,这几年,合肥的公园绿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引人瞩目。
1、新加坡花园城绿化率:60%新加坡花园城坐落在美丽的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地处省城交通主干道——长江西路上。
亲水是花园城的一大特色。
它呈优美的U字形,向董铺万亩水面张开怀抱,同时,小区内还建造了130亩的人工湖,布置如喷泉、瀑布等各种水景。
在原有自然景观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既延续了天然景观,又丰富了小区内园林景观层次。
400亩配套生态园是小区的又一特色。
由入口生态景区、人工湖亲水景区、天鹅湖景区、生态运动区、自然森林风光景区、自然山水景区6个主题景区组成的400亩生态园犹如一个皇家后花园,让住户随时随地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绿化率居全市小区之首,但绝不仅仅是以多取胜,而是质、量双佳。
进入新加坡花园城,第一眼就是浓的化不开的绿,香樟和桂花作为主要的绿化树种覆盖了小区从董铺湖吹来的风,夹杂着馨香馥郁之气,弥漫了整个夏季,不用刻意的去寻找,那朵陶醉你的花开在哪个角落,就这样沉醉在这迷人的夜里吧!更要去泳池,那里可以给你畅爽的清凉、可以给你浪漫的邂逅、可以找到久违的欢乐,再次拥有孩子般纯真的笑脸。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以合肥市为例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以合肥市为例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重要骨架,本文所指的道路绿化既包括道路红线内的分车绿带、行道树,同时也包括红线外的绿带。
通过笔者自进入设计行业以来参与合肥市多条道路绿化设计所获得的经验及启示,总结出道路绿化设计原则及合肥市道路绿化的发展趋势、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道路绿化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道路绿化;发展;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空气质量、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而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骨架部分,在改善道路环境、减少车辆尾气污染、舒缓身心、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城市对道路绿化设计所提出的要求及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一、道路绿化的概念道路绿地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定义为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红线以内范围)的绿地,由于其绿化多为带状分布,因此常被称为道路绿带。
根据位置及作用的不同,又被分为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
除此之外,在部分道路红线外侧还设有绿带,这些绿带虽不统计在道路绿化用地范畴内,但由于设计工作中红线内、外绿带一般同时设计、施工,同时红线外绿带对道路景观、生态等也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本文中所讨论的道路绿化也将其纳入其中。
二、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在道路交叉口或出入口附近需要保证驾驶员的安全视距,在其范围内采用通透式配植,即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至3.0米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
中央分隔带需要通过乔、灌、草多层次配植,从而防止夜晚对面车辆眩光影响驾驶人视线,保障行车安全。
诸如此类的要求对道路绿化设计的安全性、人性化都有所体现,也是在设计中需要首要考虑的内容。
(2)协调性原则由于道路本身等级、用途、宽度、两侧用地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协调影响道路绿化的各项条件,也是道路绿化设计的关键一环。
要注意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同时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还要注意与道路沿线各地块的功能和景观建设协调,与整体区域性质、区域绿化相协调。
浅析合肥市绿化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析合肥市绿化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合肥地区区域特点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提升绿化施工管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肥地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近几年来,合肥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为契机,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园林城市特色,加快了绿化建设步伐。
当前,合肥城市绿化规划日趋合理,园林绿地面积持续增加,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通过多年的发展,园林绿化水平虽然得到稳步提升,但是目前在绿化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完善。
1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认识日益提高,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逐渐变成热门话题。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其实践性很强。
(1)规划与施工缺乏前瞻性。
在合肥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中,有些地方的园林绿化建设还是存在着绿化规划的不合理,设计不科学,品种搭配不尽合理等问题。
绿化施工往往和电力、通讯等市政基础建设相冲突,经常出现反复开挖和重复建设的怪现象。
(2)建设单位管理水平不到位。
建设单位,作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业主,缺乏科学的管理策略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最终质量和绿化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3)绿化施工单位管理技术参差不齐。
据不完全统计,合肥具有三级以上绿化资质的企业有一百多家,另外还有一批不具有绿化资质的施工队。
这些绿化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也良莠不齐。
甚至在一些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存在挂靠借用资质来投标,先用低价中标,再偷工减料,绿化质量和效果均得不到保证。
(4)绿化养护意识淡薄。
有些施工单位只重视栽植,缺乏了解植被生长特征和习性,忽视后期管养,导致很多植物死亡,达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5)缺乏长效的监管机制。
目前,合肥地区绿化工程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单位,绿化施工监理均是由建筑或市政施工监理兼职,且有关城市绿化工程实施和验收的相关规范中,带有必须的限制性规定很少,模棱两可的规定多,容易造成误解,加之工序监管程序模糊,增加了监理的监管工作难度,难以达到长效的监管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道路绿地的调查与分析城市道路绿化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城市生态廊道,联系了城市的各个斑块,展现了城市环境面貌和文明程度,是调节城市气候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构成城市带状景观的重要部分,能有效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实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的架构。
1道路绿化系统建设的原则合肥市的道路绿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安全适用、整洁优美、生活舒适的花园城市,实现省市提出的将合肥建成在全国具有文明示范作用的森林城目标。
1. 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提高城市街道绿地在整个城市道路中用地的比率,拟提高城市绿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生态效益,为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社会效益服务。
1.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开放式绿色空间,让市民亲近绿地,利于行车、利于人流流通、利于人们休闲。
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使其达到景观、生态、游憩功能的和谐统一。
坚持道路绿化建设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原则要将道路绿化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谐统一,体现道路特色,做到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保持规划设计先行。
按规划设计施工,充分应用高科技材料,不断改善施工工艺。
要运用高科技与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进行管理工作。
2合肥市街道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2. 1 城市道路绿化系统建设现状合肥市近30 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迅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开放式园林”和“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思想,开创了开敞空间建设的序幕。
按时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遵循开放空间的理论对合肥护城墙进行了成功改造,建成了环城公园这一绿色项链;相继建设了淮河路园林道、花园街等市区园林路,荣获全国首批“园林城市”称号。
90 年代,建成了琥珀潭黑池坝公园、和平广场、市政府广场、五里墩立交桥绿地、胜利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完成了多条道路如二环路、黄山路、美菱大道、一环路等绿带建设和南淝河、十五里河等滨河路段绿带的改造,做到了提高植物配置合理性,和谐处理了各个景观范路”。
构筑了高质量的城市绿色景观,为合肥市的经济建设、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创造了基础。
2.2城市道路存在问题2.2.1 城市道路绿化用地所占比例偏小,缺少街旁绿地。
例如长江路、寿春路,几乎没有街头绿地。
一环路,缺少大型块状街头绿地,不能有效地实现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应。
2.2.2 分车带过窄,绿化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营造绿色景观。
例如长江路、寿春路,都是三板两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道绿化带只有1. 5 m ,没有有效的组织交通,没有有效地解决道路污染与绿地的问题。
2.2.3 树种配置不尽合理。
常绿树种过多,落叶树种缺少, 缺乏色彩和色、香、型及季项的变换。
2.2.4 沿街门面的路侧绿地人性化设计不够。
一些沿街门面设计,缺乏合理适宜的活动空间,缺乏可保护性的设施,造成人为损坏严重,给管理带来困的绿地没有科学规划难。
2.2.5 绿带和分车岛内设置标牌如广告、交警及公交等有待规划设计。
绿带上的标牌,要成为道路规划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这样就不会导致绿化损失较大,影响了绿地系统的景观效果。
3、合肥市道路绿化类型与形式3. 1 道路绿化类型3.1.1 行道树。
指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有规律种植, 能形成浓荫效果的乔木, 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注意乔、灌、草相结合, 适当点缀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和富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包括树带式和树池式。
3.1.2 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 包括上下行单边、景观不连续、断层机动车道之间的中间分车绿带, 以及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两侧分车绿带。
分车绿带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 根据分隔带宽度的不同, 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 将常绿、落叶的乔木、灌木、花卉及草皮地被以及岩石小品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各种景观。
3.1.3 路侧绿带。
指在道路外侧人行道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路侧绿带设计在充分发挥生态效应的同时, 更注重景观效果。
带宽度足够时,配置成花园林荫道, 综合考虑与街头公园和用绿地相互渗透、和谐统一, 在建筑不佳处,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树种, 的方式来遮挡。
3.1.4 交通岛。
指位于道路交叉口的环岛和渠化岛, 主要起组织交通的作用, 同时对道路景观度应在0. 7 m 以下, 可采用小乔木、灌木、花、草结合的形式进行设计。
3.1.5 街景绿化。
其在城市道路景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协调, 应让行人及车辆从各个角度来看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1.6 林荫带。
其是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布置道路绿地, 参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配置。
3.2 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3.2.1一板二带式。
指在车行道与两侧人行道分隔带上种植行道树。
此形式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适用车流较少的居住区道路。
在合肥大多数的道路绿地属于这种形式,这也是较为普遍形式。
3.2.2二板三带式。
指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的同时,在上下行车行道中间布置中间分隔绿化,多用于高、快速路。
锦绣大道、耕耘路等道路均是采用这种形式,在道路中间布置行道树,以隔开上下行车。
3.2.3三板四带式。
指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 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 连同非机动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四条绿带。
此形式蔽荫效果好,并解决了机非混合相互干扰的矛盾。
多用于非机动较多的城市主干道。
3.2.4 四板五带式。
指在三板四带式基础上, 在上行、下行车道基础上增加中央分隔带, 利于交通安全和道路景观美化, 交通流量大的交通性干道。
3.2.5 其他形式。
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 因地制长速度不慢及落叶少的品种。
宜地设置山坡、水道等绿化设计。
4、合肥市街道绿化建设发展趋势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举足轻重,是改善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订改造计划,并逐年分级、分类、分别实施, 以达到逐年提高绿化景观的效果,具体构想如下。
4.1 建立系统性的城市街道绿化体系城市绿化的纽带是以道路绿化组成了城市绿网,是根据城市道路规划为基础, 加大道路绿化规划,加大施工与养护力度,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道路绿化系统。
4. 1. 1 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对市区主干道绿化加大改造力度,建成几条“绿色样板路”。
市区主干道绿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市区中心道路的功能要求,既要考虑车上人的观赏,也要考虑市中心道路绿化及公共绿地,要增加绿化色彩。
近几年合肥市对长江中路进行了集中改造,以有色灌木进行满栽, 注意色块的变化,并在主干道长江中路、寿春路实行鲜花上路,今后几年,对蒙城路、金寨路、美菱大道等主干道实施彩化、亮化,建成具有色相、形相、香相和季相富于变化的“绿化样板路”。
4.1.2加快市区出入口道路绿化的建设,建成几条“绿色示范路”。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总体水平的标志, 体现了城市绿化的总体特点。
合肥市近年将对市区东、西、南、北出入口的长江东路、长江西路、金寨路、阜阳北路等进行绿化改造,利用不同植物造景手法的运用,构筑风格各异的道路绿化生态景观;对于东入口长江东路,分车带绿化布置采用规则式设计,设计力求简洁,突出绿化的竖向变化,树种采用常绿灌木蜀桧满栽及大蜀桧和花灌木等距间植的绿化形式。
而西入口长江西路绿带较宽,计划采用背景树—主景树—球类及灌木—草地的绿化形式,以形成群落式植物配置形式;南入口金寨路、北入口阜阳北路考虑门面较多,可采用花坛式的绿化形式,这样不仅可能有效减少对绿化景观的人为破坏,而且有利于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效应和景观效果。
4.1.3 在环城路绿化基础上,加快毗邻河流、铁路的绿化建设步伐,为合肥市再添几条“绿色项链”。
在贯穿整个市区的淝河两岸和部分河道如四里河、十五里河等的岸边,铁路沿线建立各种林带,开辟多条园林路,构成合肥市“绿色项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而且为生态旅游、风景观光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4.2 增加合肥市街道绿化用地4.2.1旧城区道路绿化发展建议。
①按规划将新建道路拓宽,可加宽分车带到5~8 m ,以增大绿化景观营造空间、化整为零。
②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的边角地块、荒废地带见缝插绿,普遍绿化。
③在主干道交会处、大型公建前,建筑后退, 绿化工程先行,从整体规划上就突出道路绿地的重要性。
扩大街道宽度宽度大于 4 m, 开辟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游园绿地。
4.2.2新建城区道路绿化发展建议。
结合合肥市远景发展规划,全面考虑街道绿地系统,预留足够的道路绿化用地,如政务新区等新建道路绿地率应占道路用地的25 %~30 % ,主要景观路应达到40 % 。
4.3 街道绿化设计要突出具有“合肥特色”的街道绿化模式4.3 1利用植物造景,依据不同道路特点营造不同风格的生态景观。
①分车绿带。
以乔木为主,乔木、低矮灌木与地被植物复层植物配置形式,同时为增加色彩和图案变化,取得观赏性,可用金叶女贞、蜀桧、红叶小檗满栽,考虑到乔木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在分车岛上栽植乔木,但考虑到交通安全和视线通透,可适当加大株距,植物配置注意空间层次,树形结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
②行道树绿带。
目前行道树绿化多为等距式布置,在毗邻商业门面的地段,路侧绿地破坏严重,如金寨路、美菱大道等,在这些性质的道路绿带布局上,可采用乔、灌、地被相结合的复层种植,在人为破坏较大的地段,可适当断开,仅栽植乔木,并加以彩色铺装硬化。
③路侧绿带绿化。
作为分隔人行道与建筑的防护绿地, 路侧绿带应有足够宽度,此外对于一些环境优美的单位,外墙要通透开放,实行路侧绿地与单位绿地相互渗透、互通互融的统一绿化景观效果。
④环城景观路绿化。
要结合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建设,临河路要求树种丰富多彩,在河旁开辟功能各具特色的开放式小游园,以植物造景为主, 构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⑤郊区放射路绿化。
不同于城区道路,郊区道路两侧绿化以各种林地、果园、苗圃为主要绿化形式,地形要因形就势,富于变化,植物配置以色彩丰富的生态防护林带为主。
4.3.2花卉上街,扮靓城市。
花卉与精巧绿化容器结合,在宽敞的人行道、大型公建及重要主干道上布置,具有点景作用;在游园、花坛、广场绿地布置花卉与绿地结合,可组合造型、布置图案,丰富城市道路景观。
4.3.3 植物层次丰富、品种多样。
乔、灌、花卉组成多层次绿化空间,可增大绿化覆盖率,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为此对于市区道路绿化一是要处理好地被植物与乔、灌、草关系,景观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二是行道树重点突出,品种多样。
行道树采取树冠浓密、遮阴良好、树干通直、美观的绿化树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行道树采用香樟、乌桕、女贞、无患子、国槐等品种,在行道树树池中种植麦冬等地被,避免树池土壤流失,有利于改善城市景观,实现绿化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