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测题

合集下载

纳税筹划第四章自测题

纳税筹划第四章自测题

第四章—采购、生产、研发的税收筹划(一)单项选择题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下列行为,涉及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是(B )。

A.将外购的货物用于抵偿债务B.将外购的货物用于交际应酬C.将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外单位D.将外购的货物对外投资解析:将外购的货物用于应酬,其进项税额应从当期转出,不得抵扣。

ACD三种情况均需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所以,相应的进项税额也允许抵扣。

2.20×7年2月,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20×2年购进的一台已抵扣过进项税额的生产设备改变用途,用作职工福利设施,该设备原值200万元,已提折旧18万元,则应做进项税额转出(B )万元。

A.0B.29.12C.30.4D.32解析: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另外,按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改变用途用于集体福利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200-18)×16%=29.12万元。

3.某公司需要一种增值税税率为6%的服务。

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报价100万元;乙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报价98万元,承诺可以让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丙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报价96万元,不可以开具发票。

请确定这家公司的最佳选择是( A )。

A.甲公司B.乙公司C.丙公司D.甲公司或乙公司均可解析:因为丙公司不可以开具发票,购买服务的支出无法入账,会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额,所以不选择C;选项D模棱两可,不作为最佳选择;甲公司报价100万元,实际上的不含税价=100÷(1+6%)=94.34万元,乙公司报价98万元,但其为小规模纳税人,但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不含税价=98÷(1+3%)=95.15万元,从甲公司、乙公司取得的专用发票标明的进项税额均可抵扣。

第四章存货自测题

第四章存货自测题

第四章存货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存货范围的有()。

A.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 B.正在运输途中的外购材料货款已付C.接受外单位委托代销的商品 D.已作销售但购货方尚未运走的商品2、甲企业2006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312 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96 400元。

2007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仍为312 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327 600元。

则2007年末应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为()元。

A.15 600 B.31 200 C.10 400 D.46 8003、期末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时,其可变现净值的含义()。

A.现时重臵成本 B.预计售价C.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D.现时重臵成本加正常利润4、企业发生的原材料盘亏或毁损损失中,不应该作为管理费用列支的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净损失B.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C.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D.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5、某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应交消费税材料(非金银饰品)一批。

企业将其收回,用于连续加工应交消费税消费品,则委托方应于收回材料时,将受托单位代收代交的消费税()。

A.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B.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C.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D.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6、商品流通企业购进商品时,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附加费用,一般计入()。

A.商品成本B.销售费用C.营业外支出D.销售成本7、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

本期购进A材料6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102 000元,增值税额为17 340元。

另发生运杂费用1 400元,途中保险费用359元。

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5 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

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超支)为()元。

毛概(1)自测题(第四章)

毛概(1)自测题(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测题(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社会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B.封建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前资本主义体系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A.社会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7.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A.加工订货B.统购统销C.和平赎买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A.“四马分肥”B.定息C.核价收购D.无偿没收13.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B.农业合作化C.全行业公私合营D.生产责任制14.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D.“文化大革命”时期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6年D.1958年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7.1955年,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是()A.《论十大关系》B.《不要四面出击》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8.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A.1955年B.1956年C.1957年D.1958年2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的()A.资本主义经济基础B.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共产主义经济基础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头三年,我国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主要有()A.国营经济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合作社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E.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3.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作用有()A.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B.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准备了物质力量C.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D.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E.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4.1950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重点是打击()A.土匪(匪首、惯匪)B.恶霸C.特务D.反动党团骨干分子E.反动会道门头子5.构成建国初期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A.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B.接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C.解放区的公营企业D.被改造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E.被改造的手工业工场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实现对资本家和地主的改造7.建国前夕,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的著作有()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E.《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8.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E.重点突破9.我国农业合作化的三个步骤是()A.建立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B.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C.组织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D.建立人民公社E.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1954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阶级政策是()A.依靠贫农B.团结中农C.限制并改造富农D.消灭地主阶级E.消灭富农11.毛泽东提出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是()A.为农业生产服务B.为群众生活服务C.为军队服务D.为出口贸易服务E.为工业建设服务1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A.利用B.限制C.团结D.教育E.改造13.建国初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A.低级形式B.中级形式C.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E.高级形式14.“四马分肥”的内容包括()A.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基金D.奖金E.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1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A.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B.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C.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步增长E.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三、辨析题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会。

第四章大化自测题

第四章大化自测题

第四章自测题1.已知298.15 k时电对+8H+ +5e=Mn2+ + 4H2O的=1.507V,若此时c(H+)由1 mol·dm-3减小到10-4 mol·dm-3+,则该电对的电极电势变化值为()。

(A) 上升0.38V (B) 上升0.047V (C) 下降0.38V (D) 下降0.047V 2.电解CuCl2水溶液时,若以石墨作电极,则阳极上()。

(A) 析出铜 (B) 析出氯气 (C) 析出氧气 (D) 石墨溶解3.金属表面因其吸附的氧气分布不均匀而被腐蚀时,金属溶解处的氧气浓度和该处氧电对的电极电势的大小各为()。

(A) 较大和较小 (B) 较小和较大 (C) 较大和较大 (D) 较小和较小4.标准锌银原电池的电动势为1.559V,若要使该电池的电动势下降,则应采取( )(A)在锌半电池中加入氨水(B)在银半电池中加入NaCl,而在锌半电池中加入ZnSO4(C)在银半电池中加入固体AgNO3,而在锌半电池中加入氨水5.某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0,这意味着()。

(A) >0 >1 (B) >0 <1(C) <0 <1 (D) <0 >16.下列氧化剂中,其氧化性随c(H+)增大而增强的是()。

(A) Ag+ (B) (C) O2 (D) Cl2 (E) Fe3+7.在Cu-Zn原电池中( )(A)负极是Cu,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Zn,发生还原反应(B)负极是Cu,发生还原反应;正极是Zn,发生氧化反应(C)负极是Zn,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Cu,发生还原反应(D)负极是Zn,发生还原反应;正极是Cu,发生氧化反应8.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V,如果向水溶液中加入酸使氢离子浓度大于1mol·dm-3,则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将( )(A)大于0V (B)等于0V (C) 小于0V (D)不能确定9.下列属于一次电池的是( )(A)锂离子电池 (B)镍镉电池 (C)铅蓄电池 (D)锌锰干电池10.Cu与Cu2+组成电极,若向溶液中加入氨水形成[Cu(NH3)4]2+,则电极电势的值( )(A)变大 (B)变小 (C)不变(D) 难以确定答案:1.A2.C3. D4.B5.C6.B、C7.C8.A9.D 10.B。

第四章 土石坝自测题及答案

第四章 土石坝自测题及答案

第四章土石坝自测题一、填空题1.土石坝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和等形式。

2.土坝按防渗体的位置分为、、、。

3.土石坝的剖面拟定是指、、和的拟定。

4.在土石坝的坝顶高程计算中,超高值Y= (写出公式)。

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

5.碾压式土石坝上下游坝坡常沿高程每隔10~30m设置,宽度不小于1.5~2.0m,一般设在。

6.当有可靠防浪墙时,心墙顶部高程应,否则,心墙顶部高程应不低于。

7.由于填筑土石坝坝体的材料为,抗剪强度低,下游坝坡平缓,坝体体积和重量都较大,所以不会产生。

8.土石坝挡水后,在坝体内形成由上游向下游的渗流。

坝体内渗流的水面线叫做。

其下的土料承受着,并使土的内磨擦角和粘结力减小,对坝坡稳定。

9..土石坝可能滑动面的形式有、和复合滑裂面。

10.土石坝裂缝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等。

11.土石坝管涌渗透变形中使个别小颗粒土在孔隙内开始移动的水力坡降;使更大的土粒开始移动,产生渗流通道和较大范围内破坏的水力坡降称。

12.在土石坝的坝坡稳定计算中,可用替代法考虑渗透动水压力的影响,在计算下游水位以上、浸润线以下的土体的滑动力矩时用重度,计算抗滑力矩时用重度。

13.土石坝的上游面,为防止波浪淘刷、冰层和漂浮物的损害、顺坝水流的冲刷等对坝坡的危害,必须设置。

14.土石坝砂砾石地基处理属于“上防”措施,铅直方向的有、板桩、和帷幕灌浆。

15.砂砾石地基一般强度较大,压缩变形也较小,因而对建筑在砂砾石地基上土石坝的地基处理主要是解决。

16.土石坝与混凝土坝、溢洪道、船闸、涵管等混凝土建筑物的连接,必须防止接触面的,防止因而产生的裂缝,以及因水流对上下游坝坡和坝脚的冲刷而造成的危害。

17.土坝的裂缝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等。

18.土石坝的渗漏处理时,要遵循“”的原则,即在坝的上游坝体和坝基、阻截渗水,在坝的下游面设排出渗水。

二、单项选择题1.土石坝的粘土防渗墙顶部高程应()。

A、高于设计洪水位B、高于设计洪水位加一定超高,且不低于校核洪水位C、高于校核洪水位D、高于校核洪水位加一定安全超高2.关于土石坝坝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自测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自测题

第四章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社会认知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它涉与的是像思考个人问题、思考社会关系以与思考社会体制这样的认知活动。

2.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

3.去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由于思维缺乏可逆性,而缺乏可逆性的机制则在于同化与顺应的对抗。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之为去中心化。

4.假想观众这是青春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

无法区分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

想象中有一群人在看着自己的活动。

5.个人神话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青春期情结。

青少年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能理解我正经历的一切”,“那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能应付一切”这些观念反映出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

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意识,一种认为自己非常与众不同并且总是受到他人评价性关注的感觉。

属于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是认知发展的一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完整的自我。

6.观点采择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Shantz,1983)。

塞尔曼把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与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是相对立的,它要求个人在对他人作出判断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计划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因此,观点采择首先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然后再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准确的推测,最后达到采择他人的观点。

7.社会观点采择是观点采择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

它沿着一系列的阶段进行的。

在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前青春期阶段,年轻人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但仍不明白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

《毛概》自测题(第四章)

《毛概》自测题(第四章)

《毛概》自测题(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D.中国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是( )A. 新民主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A.社会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半殖共产主义体系民地半封建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5.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A.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B.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C.发展生产的路线D.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8.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0.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 新民主主义性质B.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D. 社会主义性质1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三个步骤中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 新民主主义性质B.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D. 全社会主义性质13.新中国建立初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是()A.以斗争为主B.以团结为主C.利用和限制D.挤走和消灭14.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农业合作化B.全行业公私合营C.手工业合作制的建立D.生产责任制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A.经销代销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加工订货16.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 定息B. 国家资本主义C. 公私合营D. 四马分肥17.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B.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D.消灭个体经济18.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A.委托订货B.统购统销C.委托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2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21.在中国大陆,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 新中国建立B.全国大陆地区的解放统一C. 土地革命运动的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2. 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对()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2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有()A. 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B.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C. 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D. 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度性社会E. 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是()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B.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 中国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E. 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4.构成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A. 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B.解放区的公营企业C. 接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社会主义改造后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义经济成分有()A.国营经济B.合作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A. 中间地位B.被领导地位C.领导地位D.决定性地位7.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象是()A.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A.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逐步实现对私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9.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 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协作组10.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A. 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B.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C. 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D. 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E. 采取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11.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 自愿互利B. 典型示范C. 国家帮助D. 公私兼顾E.集体合作1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3.1954年12月,中央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政策是()A. 消灭富农B.团结中农C.依靠贫农D.限制并改造富农14.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A. 统筹兼顾B.全面安排C.积极领导D.稳步前进15.建国初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A. 公私合营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初级形式D.高级形式1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产阶级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17.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 国家所得税B. 企业公积金C. 工人福利费D. 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E. 企业的利润18.三大改造时,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购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E.公私合营19.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20.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1.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2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三、简答题1.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答案要点:一化三改造。

总论第四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自测题

总论第四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自测题

总论第四章药物的鉴别试验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药品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外观、臭、味等内容归属的项目为()A.性状B.鉴别C.检查D.含量测定E.类别2. 中国药典规定“熔点”系指()A.固体初熔时的温度B.固体全熔时的温度C.供试品在毛细管中收缩时的温度D.固体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时的一段温度E.供试品在毛细管中开始局部液化时的温度3. 测定某药物的比旋度,配制的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为50.0mg/ml,样品管长度为2dm,测得的旋光度为+3.25°,则比旋度为()A.+6.50°B.+32.50°C.+65.0°D.+16.25°E.+3.25°4. 下列哪种鉴别方法的专属性最强()A.UV B.HPLC C.GC D.TLC E.IR5. 色谱法用于鉴别的参数是()A.峰面积B.保留时间C.峰高D.峰宽E.死时间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物理常数哪些不仅用于定性而且用于定量()A.比旋度B.旋光度C.熔点D.%1E E.折1cm光率2. 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常用的测定参数有()A.λmax B.λmax的%1E C.Aλ1/Aλ21cmD.C1/C2 E.T3. 薄层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内容有()A. 检测灵敏度B. 精密度C. 比移值D. 拖尾因子E. 分离效能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时,常采用核对吸收波长的方法。

影响本法试验结果的条件有()A.仪器波长的准确度B.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溶剂的种类D.吸收池的厚度E.供试品的纯度5. 药物鉴别试验方法所要求的效能指标为()A.准确度B.专属性C.线性D.定量限E.耐用性三、配伍选择题[1~3] 将数字与其意义对应A.589.3nm B.539.8nm C.1.3305D.1.3330 E.1.33251. 中国药典规定的,测定供试品相对于空气的折光率的光线波长()2. 测定旋光度使用的光源的波长()3. 20℃时水的折光率()[4~6] 各国药典采用IR法鉴别药物的主要方法不同A.与《药品红外光谱集》对照B.比较一定波数处的吸收峰比值C.在规定条件下测定一定波数处的吸收峰D.与对照品对照E.与参比物对照4. ChP ()5. USP()6. BP ()[7~10]A.具有芳香第一胺结构的药物B.具有氨基醇结构的药物C.具有酚羟基结构的药物D.具有莨菪酸结构的药物E.具有羰基结构的药物以下反应用于鉴别的药物是7. Vitail反应()8. 双缩脲反应()9. 重氮化-偶合反应()10.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四、问答题1. 药物的鉴别在药物分析中有何意义?2. 药品质量标准中,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红外光谱法在药物的鉴别中占有重要地位?3. 《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有哪些?测定物理常数有何意义?4. 对化学鉴别试验的要求是什么?举例说明化学鉴别试验中最常用的反应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8、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之所以会有相矛盾的一面,是因为?D
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B.社会主义建设者经验积累不足
C.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程度不够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
9、我党的哪次会议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 A.七届二中全会B.八大C.八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16、我党的哪次重要会议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A
A.七届二中全会B.八大C.八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1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C
A.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超英赶美C.四个现代化D.祖国统一
21、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问题上,(D)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朱德
2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是(C)提出的?
A.毛泽东B.邓小平C.陈云D.刘少奇
23、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问题上,()提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C
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江泽民
二、不定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3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述,正确的是ACDE
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是非对抗性矛盾
B.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可逆性
C.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E.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7、在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以下属
于这一方针的是:ABCD
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D.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E.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四个现代化,指的是:ABCD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E.教育文化现代化
4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ABCDE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D.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E.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