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有关的诗词歌赋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古诗 古诗大全

二十四节气古诗 古诗大全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七绝·苏醒》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日田家》清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宋黄庭坚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闲游》唐陆游过尽僧家到店家,山形四合路三叉。

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

果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夕阳不尽青鞋兴,小立风前鬓脚斜。

《入云门小憩五云桥》唐陆游谷雨初过换夹衣,园林零落到蔷薇。

鸣鸠日暖遥相应,雏燕风柔渐独飞。

台省多才吾辈拙,江湖久客暮年归。

云门蹋月方清绝,且倚溪桥看夕霏。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宋项安世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

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初夏即事十二解》宋杨万里傱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小满》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五绝·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五律·小满》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一、冬至的诗词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张志真二、小雪的诗句(诗词)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宋释善珍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三、立春的诗词立春习俗“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

”(《广群芳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跟24节气有关的古诗

跟24节气有关的古诗

以下是一些与24节气有关的古诗: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描绘的是雨水节气时的春雨,细腻地刻画了春雨的特点和带来的生机。

《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这首诗写的是惊蛰节气,描述了春天的雷声惊醒蛰伏的昆虫,也标志着春耕的开始。

《七绝·苏醒》(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这首诗以春分节气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色。

《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这首诗写的是夏至节气,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炎热天气的感受。

《秋分日忆用济》(清·紫静仪):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这首诗以秋分节气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以上几首古诗外,还有许多与24节气相关的诗词作品,如《小至》、《冬至》、《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等。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节气的重视和感受,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在不同的节气里读读这些诗词,
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4节气对应的古诗

24节气对应的古诗

24节气对应的古诗1. 立春:东风解冻万物生,一年之计在春。

-白居易《立春日感怀》2. 雨水:雨水洗尽寒冰消,春风吹绿大地饶。

-王之涣《雨过山村》3. 惊蛰:万物苏醒春意浓,蛰伏的生机渐重逢。

-刘禹锡《惊蛰》4. 春分:日夜平分春意长,归程万里正芳香。

-白居易《春分日怀古》5. 清明:踏青去处人云散,墓前烧纸哭声断。

-杜牧《清明》6. 谷雨:田间农夫忙开耕,谷雨时节喜丰收。

-刘禹锡《谷雨》7. 立夏:立夏光阴已过半,炎炎夏日暑气燃。

-白居易《立夏》8. 小满:麦田金黄骄阳热,收获即将悄然至。

-杜牧《小满》9. 芒种:三夏之季耕忙时,麦浪翻滚黄金飞。

-王之涣《芒种》10. 夏至:午后骄阳烈火炎,夏至时节日最长。

-白居易《夏至日怀古》11. 小暑:小暑过后暑气生,烈日炎炎炙人心。

-晏殊《小暑》12. 大暑:大暑时节热难当,凉风乍起才一场。

-陆游《大暑天》13. 立秋:凉风习习秋意浓,万物开始迎收蓊。

-王之涣《立秋》14. 处暑:处暑过后酷暑退,凉风吹送秋光彩。

-杜牧《处暑》15. 白露:白露时节露水凉,秋意渐浓衣袂长。

-杨万里《白露》16. 秋分:日夜平分秋意浓,丰收在望情满怀。

-王之涣《秋分日怀古》17. 寒露:秋雨寒露已纷纷,采菊东篱又一年。

-杜甫《寒露》18. 霜降:冷风一吹霜降生,守卫庄稼又一年。

-杜牧《霜降》19. 立冬:立冬时节寒风起,寒意逐渐渗人心。

-白居易《立冬》20. 小雪:小雪寒冷雪花飞,北国冰天雪地归。

-杜牧《小雪》21. 大雪:大雪纷飞冬日寒,白茫茫一片冰天。

-刘禹锡《大雪》22. 冬至:冬至时节寒气浓,长夜漫漫短日中。

-白居易《冬至》23. 小寒:小寒过后寒意浓,温暖守望万家中。

-王之涣《小寒》24. 大寒:大寒天气寒冷透,冰天雪地围炉火。

-陆游《大寒》。

描写24个节气的古诗

描写24个节气的古诗

1、《雨水》客路飞舟渡,离家入雨怜。

大江帆啸志,踏水梦淮烟。

2、《立夏》春去花犹在,身闲枣叶轻。

远山邀入夏,策马恐鸾惊。

3、《小暑》不畏南风汗,荷锄比赋诗。

鸣蝉高洁近,小暑正当时。

4、《谷雨》竹影梨花貌,舟推谷雨欢。

陈香思不尽,荆楚夜时寒。

5、《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6、《夏至》夏至难逢雨,青天不解愁。

禾伤心欲碎,江上宦官舟。

7、《东北版本: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8、《春分》好花争四季,天地有春分。

休恨朱颜老,关情始问君。

9、《小满》杏绿酬心事,桃红总自夸。

筝来移困顿,待饮竹枝斜。

10、《清明》碧柳悬鞭势,追情陇上尘。

三杯躬奠酒,尽是断肠人。

11、《二十四节气歌其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12、《芒种》田家秧换手,断续水分泥。

烈日无情笼,坡前泪老妻。

13、《二十四节气五言诗》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二十四节气的古诗1.《春夜喜雨》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清明》唐朝·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韩愈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4.《临安春雨初霁》宋朝·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邯郸冬至夜思家》唐朝·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6.《小寒食舟中作》唐朝·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7.《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朝·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8.《汉宫春·立春日》宋朝·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9.《清明日》唐朝·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0.《春雨》唐朝·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咏春风【唐】崔涯动地经天物不伤,高情逸韵住何方。

扶持燕雀连天去,断送杨花尽日狂。

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

孤云虽是无心物,借便吹教到帝乡。

清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牡丹图》作者:唐寅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诗人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遣兴(宋王之道)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北固晚眺》唐窦常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二十四节气诗词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二十四节气诗词

关于⼆⼗四节⽓的诗词,⼆⼗四节⽓诗词 你知道⼆⼗四节⽓在古⼈的笔下有多美吗?请看店铺⼩编为⼤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四节⽓的诗词,希望⼤家和⼩编⼀起领略古⼈诗词之美。

⼀、⽴春 ⼀、⽴春 ⽴春诗 (宋)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先春动六街。

⽣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诗怀。

⼆、⾬⽔ 《七绝·⾬⽔时节》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花那⽇开? 三、惊蛰 观⽥家 唐韦应物 微⾬众卉新,⼀雷惊蛰始。

⽥家⼏⽇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

饥劬不⾃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惭不耕者,禄⾷出闾⾥。

四、春分 偷声⽊兰花.春分遇⾬ 徐铉 天将⼩⾬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天涯,浅黛春⼭处处纱。

焦⼈不过轻寒恼,问⼘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误把前⽣草踏青。

五、清明 寒⾷上冢 宋杨万⾥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新阡去岁⽆。

梨花⾃寒⾷,进节只愁余。

六、⾕⾬ 《七⾔诗》 清郑板桥 不风不⾬正晴和,翠⽵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壶新茗泡松萝。

⼏枝新叶萧萧⽵,数笔横皴淡淡⼭。

正好清明连⾕⾬,⼀杯⾹茗坐其间。

七、⽴夏 寓⾔⼆⾸ 贾⾄ 春草纷碧⾊,佳⼈旷⽆期。

悠哉千⾥⼼,欲采商⼭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

怀君晴川上,伫⽴夏云滋。

凛凛秋闺⼣,绮罗早知寒。

⽟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桐花覆井栏。

今来思君时,⽩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盘。

⽟以委贞⼼,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使妾⾐带宽。

⼋、⼩满 吴藕汀诗 ⼩满 诗画/吴藕汀 ⽩桐落尽破檐⽛, 或恐年年梓树花。

⼩满⽥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九、芒种 五律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节气有关的诗词歌赋
立春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
【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惊蛰
【惊蛰】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
宋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

清明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
【小满】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
【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
【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喜夏》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
【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
【处暑】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分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与胡兴安夜别》
南朝梁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霜降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来临。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小雪
【小雪】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大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
冬至
【冬至】12月22日前后,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寒
【小寒】1月5日前后,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大寒
【大寒】1月20日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苦寒吟》
唐孟郊
天色寒春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