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医案医话精粹-金实
医话四则1精讲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页。
整段语译
另外迁到一个房间里,用几斤螃蟹活着捣碎,涂 在他的全身。不到一两天的工夫,肿已消失了, 痘也透发了,原来是极顺的痘证。因为病人被漆 气伤害,而别的医生都不知道的缘故。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页。
整段语译
在病人床前吃饭。看到病人用手扒开眼睛,看着 他吃饭,由于他眼眶全都肿了,所以不能自己睁 开。默庵就问病人:“想吃东西吗?〞答复说: “很想吃,可是医生告诫我不要吃饭怎么办呢? 〞崔说:“这种病症对吃东西阻碍什么呢?〞于 是就叫他吃饭。他吃喝很有劲,崔默庵就更加不 理解了。
第六页,共七十页。
整段语译
名,可是取用时应该通俗。如果想要标新立异、夸 耀争奇,导致人们眼中生疏,心里不识,那在危险 紧急的时候,能保证不误事吗?
又有对于写草体字擅长的医生,对于他写的 医案人们不认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那么 药铺里的人怎能全都认识草体字呢?粗心卤莽的 人随意大概撮取药物而贻误病人,小心谨慎的人, 来回询问而耽误了时间。可不可以跟同仁们互相 约定好,但凡写药方和医案,字体必定要清爽, 药名一定要通俗。
阅读提示
医话是中医著述的一种文体,类似随笔 小品,包括读书和临证的心得、学术评论以 及掌故见闻等,前人称之为“话其见闻、心 得、阅历〞,具有“辅助医学、启瀹(yuè)性 灵〞的作用。它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形式 多样,短小活泼,或夹叙夹议地说理,或扼 要生动地述事,往往含义深刻,意味隽永。
第二页,共七十页。
讵:到。 心脉:左手寸脉。
布商周某,偶感微疾,就余診視。余曰: “今所患勿藥可愈。惟按心脈獨堅,濕 痰阻氣,氣有餘即是火,火鬱不散當發
10中医医案之价值与贡献(1)

医
象描述的那么典型,原方抄录,与证难
案
以吻合。甚至从事临床多年的人,有的
必
也胶柱鼓瑟,疗效欠佳。因此,人们渴
要 性
望能学到随证化裁,切合实用的临床治 法和医疗经验。那么认真学习古今名医 医案,恰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解决理论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入的问题。
做一个合格的中医临床、科研、教 学工作者,应该广泛涉猎古今名家 医案。因为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果不
其善用参、术、芪益气的治疗方法又足
以说明他受东垣学术思想的影响。
孟子说:“梓匠舆轮,能与人规矩,不
能与人巧。”中医基础及各科理论即是
学
我们的规矩,临床治疗的圆机活法即是
习
巧。基础理论是对临证高度的概括.,
中 医
因而显得笼统抽象。学过中医也初涉临 证的医生,往往感到病证千变万化,几 乎少有象书本讲的那么规范,症状也不
的 宝
、吐血、下血、溺血、脱肛、秘结、怔 忡、小便淋涩、小便频数、疔疮、痈疽 、瘰疬,及耳目诸病等。或原方应用,
库
或与他方合用。通过这些医案的研究,
我们对该方的治疗作用、加减变化规律
、主治病症,可以进行深入地体会,使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王氏
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病案共计
275则。通过分析发现,咳嗽总不离肺,然
响。
有的医案中只书治疗宜用某方,若
非常用方或一病多方便不好掌握,
卒然查找料难下手。但按语却能帮
助我们阐明方剂组成。如王中阳治
注
江东富商遗精一案,有用泥金膏外
解
敷之方,而泥金膏并不为多数人所
方
熟知,医案中又未开列方药组成,
药
但当你读完按语之后便发现该方的
学习医案四部曲——选、读、理、用

辨 方 式 ,如 采 用 摘 要 性 记 录 、总 结 经 验 、撰 写 读 书 心
得 等 ;最 后 ,结 合 临 床 实 践 ,巧 用 、不 盲 用 、在 指 导 下
2 学习医案的现代意义
著名医家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云:“多读医
病的 发 生、发 展 过 程,既 展 示 了 医 家 的 治 疗 经 验,又 凸
到遵经方而不拘泥于经方.
显其真实可信度,为 理 解 医 家 的 学 术 思 想 与 用 药 规 律
比较学习,有两 层 含 义,一 是 针 对 同 一 类 疾 病,医
搭建好桥梁.有新意,指通过医案学习,能够为临床难
家为何运用不同证候与方药,以及针对不同疾病,为何
寒湿内蕴,侵犯三焦,寒湿犯上,心肺气血运行受阻,则
求前 人 之 经 验 心 得,医 案 最 有 线 索 可 寻,循 此 钻 研,事
懂的古籍,如 何 学 习、继 承 是 每 一 个 中 医 学 者 的 必 经
的.以«临证 指 南 医 案 »中 的 1 则 胸 痹 案 为 例,其 曰:
痹如闷小半 夏 汤 加 姜 汁.”张 洪 俊 [9]认 为,该 病 因
大学,
2020
释,希望对大家提高阅读医案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
9]刘洋成 白花败酱草抗肿 瘤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
D]
沈 阳:辽 宁
[
10]李 君,杨 杰 仙 鹤 草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与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
39(
4):
54
G
古代医案

中医医案的特点中医的医案,也称病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据《周礼·天官》记载,周朝宫廷医疗机构中的医生为人治病时,如果遇到病人因故死亡,医生必须把病人死亡的情况记录下来,呈报给主管医疗事务的医师。
可见中国医学很早就已经有了关于疾病诊疗的记录。
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经把自己诊治病人的情况作过详细的记录,称之为“诊籍”。
司马迁为淳于意立传时,收载了淳于意的25则“诊籍”。
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医医案资料。
自《史记》以来,历代史书中的医家传记大多记有医家的医案,藉以反映其医术成就。
笔记、方志和文集等类古籍中,也有不少医案资料。
历代中医著作中更是保存了大量的医案。
明代医家江瓘和他的儿子江应宿二人花费了近20年功夫精心搜集整理,将散见于各类书籍中的医案分类著录,集成了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专著《名医类案》。
此后医案的著述开始受到中医界的广泛重视。
明清两代先后出现了一批医案著作,其中既有类似《名医类案》那样汇集诸家医案成帙的,如清代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俞震的《古今医案按》;也有医家个人的医案专辑,如清代医家喻嘉言的《寓意草》、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等。
医案是中医临证的资料,它具体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
医家本人记录医案,目的是积累和总结诊疗经验。
而学医者通过医案,则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到他人的经验。
章太炎对中医医案作过很高的评价,他称“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名家工巧,悉萃于是。
学者要想寻求前人心得,钻研医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近代名医秦伯未编纂《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其自序谓:“合病理、治病于一,而融会贯通。
卓然成一家言,为后世法者,厥惟医案。
”认为医案融通理论和实践,是中医著述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明代以前,医案的书写并没有什么规范的格式,基本上是一种随笔的记录。
写法上主要采用叙事的手法,整个疾病诊疗的过程包括病人病情及其变化转归情况,医生的诊治方药和效果,医患双方的心理和交流,医生的心得感想等等,都可以列入医案的内容。
地黄饮子的名家案例

地黄饮子的名家案例地黄饮子出自宋代的《圣济总录》,是一个经典的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阴亏虚,气虚痰浊的疾病。
一些著名的中医医师使用地黄饮子治疗了一些病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治疗四肢颤抖的病例曾某,女,69岁,农民,成都双流人,于2021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四肢颤抖1+年,伴有双肩部抖动,不能自行控制,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无肢体功能障碍及肢体麻木,无大小便障碍。
患者口苦口干,体胖,面色少华,夜尿5-6次,大便正常,舌质淡胖有齿痕,少苔,脉沉细。
诊断为颤证。
辩证为阴阳两虚。
治则调补阴阳,息风止颤。
处方为地黄饮子加减:山萸肉15g、石斛20g、麦冬15g、五味子12g、石菖蒲10g、远志10g、肉苁蓉10g、肉桂10g、白附片10g、巴戟天15g、天麻15g、白芍15g、石决明30g、熟地15g、炙甘草15g。
8剂,每剂煎取900ml,分成6次,每次150ml,每日3次,两日一剂。
经过治疗,病人诉肢体震颤明显好转。
二、治疗脑出血的病例梁某,男,时年52岁。
患者于2019年5月16日突发头痛、呕吐、左侧肢体偏瘫,脑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量约12mL破入脑室,住院治疗20多天。
首诊证候为神识昏昧,口舌歪斜,左侧肢体不遂,懒言,二便不能自禁,舌绛而嫩,苔少,脉弦、双尺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为脑出血。
中医诊断为中风——中脏腑(肾精亏虚,虚风内动)。
治法为补肾益精,平衡阴阳。
处方为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20克、山茱萸30克、肉苁蓉12克、巴戟天12克、熟附子6克(先煎)、远志6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生白芍15克、石菖蒲12克、生龙骨20克(先煎)、茯苓12克、生牡蛎20克(先煎)、龟甲20克(先煎)、怀牛膝15克、肉桂4克(后下)。
以上两个案例表明地黄饮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也要注意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姚贞白医案

姚贞白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源于内、难、长沙、金元诸子、温热病学以及历代各大家。如“虚痨发热”数案,他本内经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之机理,从枢转少阳,以平谧脏腑阴阳为总旨,取伤寒论之柴胡、白虎等方经义,又灵活融化温病学之养阴生津、清热化燥及历代治虚痨法,更加重视患者之体质及妇、儿特点。故能拟就一系列程序井然之治则及方药,收到显著的疗效。
同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在昆期间,曾鼓励我要很好地发掘提高祖国医学遗产,并指示要重视祖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医药特点,重视来往昆明的国际友人的保健工作,并嘱咐我,要把自己平生和家传的学术经验整理出来,贡献给人民,这就更坚定了我著书的愿望。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身边的手稿和记录散失殆尽,自己也因各种原因数次中风,全身瘫痪,深感党的关怀挽救,不然已失去了生命。
川附片18克(开水先煨透) 北细辛2.4克 生麻黄6克 川独
少阴中寒
张鬃,女,四十岁,四川省人。1939年冬。
初诊:患者系卖饼小商贩,平素操劳过度,身体虚弱。
时值冬令严寒,又兼雨雪,因外出营业受寒。上午发病,下午即不能行动,由家属背来就诊。
症见脉象沉细而紧,舌质淡,苔薄白。恶寒发热,神倦纳呆,头疼身痛,四肢厥冷,咳嗽不宣。此属寒入少阴,兼肺胃不清,治宜温经散寒,和胃化痰。拟麻辛附子汤加味治之:
姚贞白医案
姚贞白老中医师,是姚氏行医的第五代,幼承家学,在父荫轩老医师教育下,勤奋熟读经典。既长,游学大江南北,观摩各家流派,丰富自己的医疗科学知识,并不断以理论和实践相印证,重视治病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他行医五十余年,医风朴素,态度和蔼,在医理上有创新,临证疗效显著。
9.医话四则

吾~(我们这些人)。
【原文】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 原文】尝见一医方开小草, 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又有 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常山之苗, 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 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 而另加干漆者。 而另加干漆者。
远志:《本草纲目》释名:“此草服之能 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蜀漆:《本草纲目》释名:“蜀漆乃常山 苗,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同。”
若图立异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 若图立异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 保无误事? 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 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 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 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 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 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 期共晓? 期共晓?
【原文】一在于浅尝。畧观书之大意,自负 原文】一在于浅尝。畧观书之大意, 明理,不知医道至微至奥。前贤之书, 明理,不知医道至微至奥。前贤之书,阐明 其理,博大精深,不独义非肤廓 肤廓, 其理,博大精深,不独义非肤廓,即其辞亦 古茂。若草率以观,既不能识其精妙, 古茂。若草率以观,既不能识其精妙,且误 记误会,遂有毫厘千里之失:其病二也。 记误会,遂有毫厘千里之失:其病二也。 负:恃。 肤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 古茂:古雅美盛。
【原文】然读医书者,每有四病:一在于畏 原文】然读医书者,每有四病: 经为医书之祖, 难。《内》、《难》经为医书之祖,而 经之理,精妙入神 入神, 《内》、《难》经之理,精妙入神,则舍去 而览易解之方书,以求速于自见 即读《 而览易解之方书,以求速于自见。即读《内 或取删节之本,文义不贯, 经》,或取删节之本,文义不贯,或守一家 之说,至道难明:其病一也。 之说,至道难明:其病一也。
施今墨医案医话选

施今墨医案医话选施今墨治消渴医案赏析我国一代名医施今墨先生生前对糖尿病论述精辟,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疗经验。
以下4案为施氏治疗糖尿病的案例。
[案例一] 陈某某,男,65岁。
患者于20余岁即有口干、多饮、尿频、善饥诸症,40年来求治各地,均诊断为糖尿病,时好时重,迄未根除。
近年来血压增高,又患白内障,视物不清,大便秘结,空腹尿糖(+++)。
脉象弦沉。
舌质暗。
辨证立法:糖尿病久,多有血压增高,是属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下元愈虚,血压愈增。
肝肾阴亏,久则及目。
脉现弦沉,本元虚损已显,病久年高,宜用丸方图治,拟宣明黄芪汤加味。
处方:紫河车60g,五味子30g,台党参60g,淡苁蓉60g,何首乌60g,生地黄60g,火麻仁60g,绵黄芪30g,寸麦冬30g,晚蚕沙60g,白蒺藜60g,天门冬30g,郁李仁30g,谷精草30g,川牛膝30g,磁朱丸30g,炒枳壳30g,杭菊花60g,干石斛60g,东白薇30g,杭白芍60g,野于术30g。
上药共研细末,蜜丸重14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二诊:前药连服3个月,屡检尿糖,均为阴性。
血压已趋正常,惟视物常觉模糊。
再用丸方治之。
处方:鹿胎膏30g,甘枸杞60g,谷精草60g,干石斛60g,紫河车60g,大生地60g,白蒺藜60g,决明子60g,杭菊花30g,淡苁蓉60g,磁朱丸30g,杭白芍30g,生黄芪60g,寸麦冬30g,葳蕤仁60g,全当归30g。
上药共研细末,蜜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案例二] 顾某,男,56岁。
患者病已经年,口干思饮,食不知饱,小便如膏,精神不振,身倦乏力,在某医院检查血糖、尿糖均高,诊为糖尿病。
舌质红不润,脉豁大三部皆然。
辨证立法:燥热为害,三消全备,缘以平素恣欲,喜食膏腴。
郁热上蒸,则口干欲饮;胃热则消谷善饥;病及下焦,则小便如膏。
脉豁大,元气已伤,证属气阴两亏,治宜益气为主,佐以养阴生津。
处方:西党参15g,生黄芪30g,绿豆衣12g,生熟地各10g,怀山药60g,五味子10g,金石斛10g,天门冬10g ,南花粉18g,鲜石斛10g,麦门冬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实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浅析
039011129
金实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首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
金实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疑难病。
学术上注重学习经典,提倡衷中参西,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致力于理法方药的研究。
笔者在实习期间有幸跟师学习抄方1月,现撷取金实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一则,结合金实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浅析。
医案:
孙某,女,50岁,盐城人。
初诊:2015年10月20日。
主诉:膝关节肿痛1年。
患者膝关节肿痛,左膝为著,患处有热感,活动时加重。
近来出现指、腕关节疼痛,晨僵至下午,食纳可,夜寐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苔黄腻,脉细。
查体:膝关节压痛,肤温偏高,指关节肿胀压痛。
辅助检查:CRP:38.45g/L,RF(+),ESR10mm/h。
MR:左膝轻度退变,膝关节滑膜及关节囊增厚,内侧半月板均退变。
处方:痹痛方+独活12g,川牛膝10g,白芍20g,丹皮10g,桂枝10g,玄胡15g,黄柏10g,连翘15g,制附片10g,炒苡仁30g,砂仁(后下)4g,共14剂。
扶他林1支外用。
二诊:2015年11月6日。
药后关节疼痛好转,无热感,晨僵扔明显,纳可,有时胃痛,苔脉同前。
处方:10.20方去丹皮、炒苡仁,加陈皮6g,雷公藤10g。
共28剂。
三诊:2015年12月8日。
经治疗,患者手指腕关节疼痛晨僵基本消失,仅天气变化偶有不适,膝关节已不肿,灼热感消失,活动后仍痛,两肩关节隐痛,纳可,便调,苔脉同前。
辅助检查:血常规(-),ESR10mm/h;肝肾功能:AST20U/L,ALT16U/L,CCP0.6,AKA(-)处方:10.20方去丹皮、炒苡仁,加陈皮6g,白豆蔻(后下)5g,雷公藤10g。
共28剂。
(注:痹痛方:防风15g,白芷12g,威灵仙20g,蜈蚣3条,甘草6g;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
按语: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明确,关节肿痛1年,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痹痛方中,防风味辛、甘,性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白芷味辛,性温,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威灵仙味辛、咸,性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蜈蚣味辛,性温,搜风通络;与甘草配伍,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病邪除,气血畅,疼痛自止。
初诊时,患者肤温高,舌红苔黄腻,热象较重,取牡丹皮、黄柏、连翘等清热凉血,取清热通络止痛之意;桂枝疏风解肌通络;下肢、手指关节又有肿胀疼痛,加用独活、牛膝引经下行。
二诊时,患者胃感不适,予陈皮行气健脾;患者久病不愈,邪气入络,络脉瘀阻,取雷公藤理气活血,散结通络之功。
三诊时患者疼痛缓解,原方巩固。
后患者关节疼痛缓解,触痛减轻,重回信心,行动已无大碍,肝肾功能正常,血沉,CRP 基本正常,长期门诊治疗,随访1月,病情尚稳。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为滑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金实教授指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因素当紧扣风、寒、湿、热、痰、瘀六端,特征如下: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发病快、变化多,疼痛游走并遇风加重;寒邪,易伤阳气、凝滞收引筋脉,易表现为冷痛、拘急;湿邪,阻遏气机,凝滞血脉,常表现为漫肿酸痛麻木;热邪,雍滞筋脉,病变部位出现红肿、灼热,疼痛;RA病久,往往多痰多瘀:肿胀局限、皮下结节为痰;关节刺痛、僵硬、局部瘀斑为瘀。
取《金匮要略》“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之义,金实教授还特别指出湿邪在RA的发病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
无论内湿、外湿均可流注关节,继而痹阻于内,或遇风寒热等外邪,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或湿痹卫阳,筋脉失其温养;或郁而化热;或湿阻营气,筋脉失其濡养而挛急。
湿聚日久可自身化痰,也可痹阻经脉气血而成瘀。
RA大多病程迁延,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内舍于脏,形成本虚标实之症。
正虚在辨证时当注意区分气血不足与肝肾亏虚的不同,根据临床表现辨析病机,随症施治。
金实教授认为临床之症多较复杂,不可拘泥于书本,当实事求是,辨证论治。
金师自拟“痹痛方”:防风、白芷、威灵仙、蜈蚣、甘草,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通络之功,以此基础方临症加减,疗效颇佳。
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痹痛方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指标;能明显降低类风湿因子滴度、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
可能与痹痛方抗炎镇痛、抑制滑膜增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调节免疫紊乱等作用有关。
痹痛方的加减运用:内外皆寒,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沉寒痼冷,合大乌头煎;热象重,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选加黄柏、黄芩、水牛角、丹皮、赤芍、山栀等;寒热错杂,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湿邪甚,选加羌活、独活、苍术、薏苡仁、晚蚕砂、防己等;血虚者,选加当归、地黄、阿胶、鸡血藤等;气血两虚,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肢体肿胀局限,麻木重着,皮下结节,选加天南星、白芥子、半夏、僵蚕;痛甚,选加制川乌、制草乌、徐长卿、全蝎、蜂房、元胡、马钱子;筋脉不利,有牵拉感,选加伸筋草、木瓜、薏仁等;关节变形,选加油松节、天南星、桃仁、白芥子等;瘀象明显,选加地鳖虫、水蛭、莪术、三棱、虎杖、当归、鬼箭羽等;游走性或全身性关节疼痛,选加寻骨风、乌梢蛇、海风藤等;颈椎病及肩颈不适疼痛,合葛根四物汤;上肢疼痛不利,选加姜黄、桂枝、羌活等;下肢疼痛不利,选加川牛膝、独活、木瓜等;腰部疼痛,选加桑寄生、续断、杜仲;小关节疼痛,选加土贝母、猫眼草等;足跟痛,选加怀牛膝、骨碎补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甚重,肝功能尚正常者选加雷公藤、青风藤等;血沉高,选加生石膏、知母、黄柏等。
在为期1月的跟师抄方过程中,让我体会深刻的不仅仅是痹痛方在临证加减下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所显现出的疗效,还有金实教授对于其他各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准确辨证及严谨的处方思路。
金实教授问诊详细,望诊全面,并且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做出明确诊断,不拘泥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灵活运用中西医的优势,标本兼治,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式。
无论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医德医风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