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

合集下载

论《诗经__秦风》的婚恋诗 论文

论《诗经__秦风》的婚恋诗 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2)一、《诗经.秦风》婚恋诗的主旨考异 (2)(一)征夫之念——《小戎》 (2)(二)伊人之求——《蒹葭》 (3)(三)君子之思——《晨风》 (4)(四)爱慕恋人之情——《终南》 (4)二、《诗经.秦风》婚恋诗的风格 (4)(一)接近郑卫之音 (5)(二)温文尔雅的审美倾向 (6)(三)庄重悲凉的恋情之思 (7)三、《诗经.秦风》婚恋诗中的尚武精神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Abstract & Key words (12)论《诗经·秦风》的婚恋诗【内容摘要】《诗经·秦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主题的组成部分,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社会环境、地域特点不同于郑风、卫风、唐风。

周代秦地文化是以东夷文化和西戎文化为基础,同时深受殷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影响的地域文化。

可以看到,这一地域的文化,受到了几种文化的影响,秦地婚恋之风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发展。

本文对《秦风》四首婚恋诗的主旨进行考异,如妻子怀念外出打仗的丈夫的征夫之念诗《小戎》,对“伊人”执著追求的《蒹葭》,望穿秋水,思念得心碎神伤的《晨风》,还有对恋人充满着爱慕之情的《终南》。

继而从多个角度分析《秦风》婚恋诗所体现的秦人温文尔雅的婚恋审美观,接近郑、卫之风的凄婉缠绵的婚恋之情和庄重悲凉之思等不同风格,并探讨《秦风》婚恋诗庄重悲凉为主的风格的成因,即秦人的尚武精神。

【关键词】诗经;秦风;婚恋诗近二十年来,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秦风》中的婚恋诗的研究还是相对少见的,还有着很大的补充空间。

十五国风中,《诗经·秦风》的风格是极为突出的,其中的婚恋诗也是别具一格,与《郑风》、《卫风》、《齐风》等的婚恋诗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近之处。

这主要是与秦地地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关于《秦风》诗歌的主旨存在着多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对其主旨的梳理辨析,我们认为《秦风》中的婚恋诗只有四首,虽然内容都是婚姻爱情,但所表达的情感各异。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摘要的,这不仅仅体现其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更因为它反映出周代婚俗与现代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爱情境界。

本文尝试从《诗经》婚恋诗的内容体现出来的周代姻恋爱现象这一角度,分析了《诗经》中婚恋诗的类别、具体表现。

关键字:关键字:诗经婚恋诗周代婚俗类别历史价值《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1] 情者也。

” 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三分之一、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言:“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2]他们的光彩竟照得全部的《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眩目起来。

”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了周代婚恋情况及成婚礼俗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婚姻制度、社会问题等,都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一《诗经》中的婚恋诗类别<诗经>中表现男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约有50余篇,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三类:(1)爱情诗即描写恋人之间互相爱慕、欢会、思念、烦恼的诗作。

由于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男女婚恋禁忌少,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自由活泼,生动地再现了男女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2)婚嫁诗婚嫁诗又可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结婚仪式与结婚情景,表达对结婚者的祝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后的欢乐、幸福等情感;三是写女子嫁后对亲人的思念。

描写结婚的场面或对新娘的赞美。

如‘卫风·硕人’、‘鄢风·君子偕老'、‘周南·桃天》等。

这是赞美和祝福新嫁娘的诗,不但赞美她的美丽,而且隐含着多生子嗣的祝愿。

还有的是描写男女主人公喜悦的心情或夫妻间的和谐幸福。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篇章,收录了大量的婚恋诗歌。

这些诗歌主要涉及婚姻、爱情、婚礼等话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追求与感悟。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婚恋诗歌: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贻我思君;君子之求,求於何事?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美貌,引发了诗人对于思念心上人的情感。

这种婚恋诗歌多以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期盼、感动等情感为主题。

《国风•邶风•青蝇》:青蝇几时落,恨不相逢便相识;隔座送钗子,送到座前分不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男子和女子之间的相遇和相知,表达了对于相爱的渴望和不能相见的痛苦。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是对于前面提到的《周南•关雎》的续作,仍然描述了男子和女子相爱的场景,并继续赞美了这种美好的姻缘。

总之,《诗经》中的婚恋诗歌是古代中国文学中反映婚姻和爱情的珍贵文献,它们以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留恋、追求和感悟。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这些与时代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诗中的反映的内容和情调,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

1.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讴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

爱情是什么,是永远存活在乌托邦的国度里而又始终受到深陷其中的男女所顶礼膜拜的一种微妙感觉。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无疑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思想《诗经》时代实际上是礼乐文化时代,特别是礼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讲“礼”的社会,而婚礼又是礼制中最为重要的。

首先,男女婚嫁要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由媒人介绍两人认识交往,《诗经》时代不同地方的歌谣都表达了对媒人的重视。

《国风齐风南山》中“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匪媒为与。

”《礼记坊记》云“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2]就是说在婚恋的自由结合上要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

《卫风氓》记写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当初氓急于结婚,女主人公就理智地告诉他“非我愆期,子无良媒”。

可见“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已成为社会普遍遵守的礼俗,即使两情相悦,也要按礼俗行事,自由恋爱私定终身会为人所不嗤。

《孟子滕文公下》对于不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婚恋者有着经典的描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3]《国风{风[X》中就严厉指责了一位追求爱情自由的女子,“[X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这说明明媒正娶仍被视为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国风郑风将仲子》也有这样的描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4]诗中真实而细腻的表达了姑娘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此诗以女主人公的口气,向所爱的人坦露自己内心的痛苦。

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相反却受到父母、兄弟和邻居的责难,造成了精神上的压抑。

女主人公深深地陷入盼望他来,又害怕他来,既与其勇敢相爱,又处于顾虑重重的矛盾之中。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论文概括:《诗经》中有四大类婚恋诗:恋爱诗、婚嫁诗、思妇诗、悲叹诗,可以发现《诗经》时代的三大婚恋观:崇尚爱情和婚姻基本一致、歌咏恋爱自由与感情专一、渴望琴瑟友之与白头偕老。

写作材料检索:我共用11种检索手段找到22种结果。

一、在学校图书馆通过图书检索系统找到两本书籍。

(1)《诗经》,分别有古籍和中华书局,仔细阅读书中所有与婚恋相关的诗歌,找出《诗经》中所描写的先时期的婚恋观,为写作论文打下基础。

(2)《诗经译注》,古籍,作者程俊英,通过译注理解《诗经》中有关婚恋诗歌的具体容和具体含义。

二、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作者:鲁洪生 2006年11月第29卷第6期 77~84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我们了解到了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从而正确地解读作品,更好地评价《诗经》中的婚恋诗。

在我们写作论文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交代一下《诗经》婚恋诗的创作背景。

(2)《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作者:周健伟 2013年第12期 32~37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我们了解到先时期女性的爱情观,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

三、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参考文献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作者:兴莲 2015年8月61~62页。

作用:阅读《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我们了解到《诗经》中运用大量动植物意象比兴,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从动植物入手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

《诗经》 婚恋诗

《诗经》 婚恋诗

《诗经》婚恋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集结了先秦时期各个地区的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婚恋诗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描绘婚姻和恋爱的点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风俗和人们对爱情的渴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中的婚恋诗歌。

首先,婚恋诗歌中的男女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在《诗经》中,男子常常被描述为阳刚有力,英勇果敢的形象。

比如《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妻,美人之儿”,展现了男子对美丽女性的向往和追求。

而女子则被描绘为柔弱、婉约的形象,以及她们对婚姻的期待和祝愿。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击鼓其卒,踊跃摇旄。

土国有赔,我独南宫。

”女子的行为虽然不同寻常,却是为了寻找真爱,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坚持和勇敢。

其次,婚恋诗歌中的婚姻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家族和社会的关系纽带,因此,婚姻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例如在《周南·关雎》中,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告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男子对婚姻的诚挚期盼。

而女子也对婚姻抱有积极的态度,比如《邶风·扬之水》中的“扬之水,狂风淫雨。

扬之水,沂之浒。

我欲家之,请舍归止。

”女子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婚姻的渴望和希冀。

此外,婚恋诗歌中存在着丰富的婚礼仪式和习俗描写。

在《诗经》中,婚姻被视为一个庄重而神圣的仪式,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和仪式。

例如,男子迎娶女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迎亲”、“求娶”等环节,这些程序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婚姻习俗和礼仪规范。

同时,婚姻诗歌中还涉及到了婚姻生活的点滴琐事和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诗经》的婚恋篇章,也为后世的婚姻观念提供了借鉴。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婚恋诗歌通过男女形象的刻画、婚姻观念的表达以及婚姻仪式和习俗的描写,展示了古代社会婚姻风俗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这些诗歌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婚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当代社会对待婚姻和爱情提供了启示。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婚恋是文明社会中人的一段最为重要的人生经历,因而婚恋也被文学家作为了永恒的文学主题,而在上古社会的诗歌中,婚恋诗止如千百年来那样表达养人们在恋爱婚姻之中的酸甜苦辣《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了人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许,再到相弃相别的人生境遇,木文也主要把其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类。

中国人对于感情的表达是含蓄的,但在西周时期,社会礼教并非十分严厉,因而男女婚恋还较为自由,因而在《诗经》中,其对爱情的描写是细腻而真诚的,其在诗歌之中描述了恋爱之中男女心理、神态与动作等,例如《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就极为细腻地描写了男女幽会的场景以及主人公的心理这首诗从男子的心理启程去描绘他与女子约于“城隅”,而“静女”却以“不见踪影”去戏耍男子,使男子“搔首蜘躇”,写下了女子的烂漫与开朗,而男子“搔首”的憨态也跃然纸上。

要到女子去了,并将“彤管”赠送给男子,男子便十分惊讶,男子真的女子获赠的“彤管”十分可爱和美丽,而实际上男子对于礼物的钟爱并不是真的以为女子的礼物存有多贵重和可爱,而是因为它就是“美人之贻(获赠)”罢了,这又写下了爱情中的男子爱屋及乌的一种心态。

中国后来的爱情诗极少存有从男子的口吻与角度去写下,这首诗虽是以女子为题,但是却是从男子口吻写下,感情抒发得十分柔和和生动,虽然语高肤浅,但却把男子在约会中急切等候的心理、挠头斜阳的神态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把男子对女子的钟爱之情写的真诚感人。

整张诗气氛随心所欲悠扬,而且情趣盎然,把一幅年长男女幽会的图景形象地展现出在我们而前。

除了表达男女甜蜜的约会或分离的相思之外《诗经》中还有描写情侣闹别扭的“彼狡童兮,不与我高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写出情人与作者闹别扭不讲话,而作者因此而吃不下饭,睡不养觉;还有描写男子思慕女子的,例如《周南·关眼》中那位爱上采若菜女子的君子,因为“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这些发自肺腑的恋歌抒写了《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百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论文概括:《诗经》中有四大类婚恋诗:恋爱诗、婚嫁诗、思妇诗、悲叹诗,可以发现《诗经》时代的三大婚恋观:崇尚爱情和婚姻基本一致、歌咏恋爱自由与感情专一、渴望琴瑟友之与白头偕老。

写作材料检索:我共用11种检索手段找到22种结果。

一、在学校图书馆通过图书检索系统找到两本书籍。

(1)《诗经》,分别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社,仔细阅读书中所有与婚恋相关的诗歌,找出《诗经》中所描写的先秦时期的婚恋观,为写作论文打下基础。

(2)《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程俊英,通过译注理解《诗经》中有关婚恋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含义。

二、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作者:鲁洪生 2006年11月第29卷第6期 77~84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我们了解到了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从而正确地解读作品,更好地评价《诗经》中的婚恋诗。


我们写作论文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交代一下《诗经》婚恋诗的创作背景。

(2)《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作者:周健伟 2013年第12期 32~37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我们了解到先秦时期女性的爱情观,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

三、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参考文献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作者:张兴莲 2015年8月61~62页。

作用:阅读《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我们了解到《诗经》中运用大量动植物意象比兴,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从动植物入手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

例如:《关雎》和《蒹葭》。

(2)《<诗经>中保守与开放并存的婚恋观》,作者:刘莎 2011年3月131~148页。

作用:阅读《<诗经>中保守与开放并存的婚恋观》,我们了解到了周代婚姻观有保守观点也有开放观点,在我们写作论文时应对这两
种观念持辩证认识,用批判的态度来看待。

四、在中国知网中,以期刊为子数据库,以全部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浅析<诗经>中婚恋诗的人情美》,作者:郭红波 2013年9月35~38页。

作用:阅读《浅析<诗经>中婚恋诗的人情美》,我们了解到《诗经》时代的民风是淳朴无邪的,在写作论文时我们可以选取《诗经》中描写男女情态之美、精神之美以及其中所描绘的情景之美的诗歌来表现其中的婚恋观。

(2)《<诗经>中的婚恋诗类别》,作者:刘兰伊 2009年第28卷第6期 102~103页。

作用:阅读《<诗经>中的婚恋诗类别》,我们了解到《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这对我们写作论文对婚恋诗进行分类有很大帮助。

五、在读秀中,以学位论文为子数据库,以全部字段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意象研究》,作者:高长江 2008年
作用:通过阅读《<诗经>婚恋诗意象研究》,我们在写作论文时
可以从文化学的视角去观照婚恋诗中的意象,可以真切地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可以更客观地揭示它与原始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心理、原始思维模式等的密切联系,从而为大家正确解读《诗经》中的婚恋诗。

(2)《<诗经>婚恋诗的习俗与礼制研究》,作者:丘冬娴 2009年
作用:阅读《<诗经>婚恋诗的习俗与礼制研究》,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尝试从“礼制”的角度来分析《诗经》婚恋诗中反映出来的多样性婚恋习俗,并进一步研究、探讨周代婚恋习俗与周代礼制之间的复杂关系。

六、在读秀中,以知识为子数据库,以全部字段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的文化解读》,作者:张庆霞 2007年11月 24~28页。

作用:阅读《<诗经>婚恋诗的文化解读》,我们了解到文献运用人类文化学这一新的视角去研读《诗经》中的婚恋诗。

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从中得到启发,可以从先民的宗教情结及民俗、植物母题与动物意象、水恋情结等几个方面去探究婚恋诗中的文化内涵,力求把握那
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婚恋观念。

(2)《重情尚义<诗经>婚恋诗中男性群像》,作者:郑群 2002年12月第18卷第4期 29~32页。

作用:阅读《重情尚义<诗经>婚恋诗中男性群像》,我们了解到《诗经》的婚恋诗一般以女性为主角,对男性的表现关注不多,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可以试图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

七、在读秀中,以期刊为子数据库,以全部字段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作者:张艳存刘常飞2015年6月第18卷第3期 50~51页。

(2)《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作者:李丽黎 125~127页。

作用:通过阅读《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和《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我们了解到了《诗经》反应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婚恋诗中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植物意象,这表明《诗经》婚恋诗中所采用的植物意象与当时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观念密切相关。

我们在进行婚恋诗解读时要多关注诗中的植物意象。

八、在万方中,以学术论文为子数据库,以全部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作者:杨婷 119~120页
作用:阅读《<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我们了解到《诗经.国风》中以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为多,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可以大量借鉴和引用《国风》中的诗歌来研究《诗经》中的婚恋观。

(2)《<诗经>婚恋诗修辞格解读与文化阐释》,作者:曾剑 2012年9月29日第14期
作用:阅读《<诗经>婚恋诗修辞格解读与文化阐释》,我们了解到《诗经》婚恋诗的艺术魅力主要得益于它高超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各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诗歌显得典雅清新又不失古朴生动,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婚恋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进行赏析和解读。

九、在万方中,以期刊为子数据库,以全部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文化观》,作者:黄元英 2004年6月18日第26卷第2期
作用:阅读《<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文化观》,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可以从民俗文化学这一新的视角研读《诗经》婚恋诗,可以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

(2)《从<诗经>婚恋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作者:宋琰年,2007年 8月13日第29卷第2期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我们了解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在写作论文时我们可以通过《诗经》婚恋诗的诗歌表面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出女性地位的变化。

十、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以学术搜索为子数据库,以题名为检索项,以诗经爱情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爱情形态之分析——以六首诗歌为主要对象》作者:杜少静 2015年第八期 93~97页。

作用:阅读《<诗经>婚恋诗爱情形态之分析——以六首诗歌为主要对象》,《诗经》婚恋诗反映的爱情形态有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谊之爱、依附之爱、现实之爱、利他之爱。

而在《诗经》婚恋诗中,有六首诗歌典型体现了这六种爱情形态。

在写作论文时可以引用这六首诗歌。

(2)《北朝民歌和<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研究》作者:周倩如2015年第1期 93~96页。

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诗经》和北朝民歌中的这类爱情诗歌,分析二者在女性形象、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相似性,并分析地域的相似性、汉民族文化上的传承性和较少受礼教影响是产生这种相似性的原因。

有比较才有鉴别,让我们充分了解《诗经》爱情诗的独特。

十一、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以中文库为子数据库,以全部字段为检索项,以诗经爱情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试论<诗经>婚恋诗中体现的婚姻观》,作者:陆跃升 2011年第11卷第7期 121~122页。

作用:阅读《试论<诗经>婚恋诗中体现的婚姻观》对我的论文写作有极大帮助,有助于我对《诗经》时代婚恋观的分类。

(2)《<氓>中的女子--荆棘中的一朵奇葩》,作者:吴远瑜 2014年第7期 341页。

作用:《氓》作为《诗经》中的弃妇诗,可以作为论文写作里婚姻悲叹诗中的例证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