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基础报表填报机构范围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实施细则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实施细则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依法规范非现场监管统计行为,建立有机协调、科学规范的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流程,提高本行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质量,更好地贯彻执行《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监管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行内各统计业务部门及所辖营业机构。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非现场监管报表,系指按银监会要求上报的各类报表及业务分析资料,按报送内容划划分为:会计报表、非现场监管报表、业务分析资料及其他四大类;按报送频率划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
第二章岗位管理
第四条非现场监管报表由总行指定扎口部门负责管理,由总行相关部门及各支行负责数据采集报送,共设置四个岗位,分别为:操作员、业务主管、分管领导、管理员。
其中,操作员岗位必须设立AB角。
第五条操作员岗位具体负责非现场监管报表的数据采集、填报、验证、修改工作。
操作员至少在上级银监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二天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并提交业务主管审核、上报。
第六条业务主管具体负责报表的验审、审核、汇兑、上报和授权工作(或双重数字签名)。
业务主管在操作员提交非现场监管报表的数据后应及时完
- 1 -。
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发文公文正文

为准确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变化和实际风险状况,进一步优化监管统计报表,银监会对现有非现场监管报表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017年非现场监管报表(详见附件),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现将填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表内容调整(一)新增报表(基础类、业务类、支持发展类)1.新增《G34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情况表》。
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直接转让、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等方式进行信贷资产转让的情况。
2.新增《G51国别风险敞口及拨备统计表》。
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反映银行业国别风险债权、债务敞口及相关拨备情况。
3.新增《S70科技金融和投贷联动统计监测表》。
该表由两个部分组成:表一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情况;表二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投贷联动和外部投贷联动业务情况。
(二)修改报表(基础类、业务类、支持发展类)1.修订《G06理财业务情况表》。
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月度统计表进行整合,统一两张报表的样式和填报说明。
同时,修订产品端的销售渠道类型和资产负债端的资金投向项目。
2.修订《G31投资业务情况表》。
行项目中,增设“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并进一步明确基金等部分项目含义。
列项目中,修改最终投向类型,缩小最终投向行业归属的填报范围,并增设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债转股等附注项目。
3.修订《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
将项和项的名称分别修改为“投资债券和同业存单”和“发行债券和同业存单”。
4.修订《G11_Ⅰ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第Ⅰ部分:按行业分类的贷款(按贷款投向)》。
增设“买断其他票据类资产”项目,反映除买断式转贴现以外其他票据类资产的转让情况;按照《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增设并购贷款相关统计项目。
对应的分支机构报表GF11_I仅增设“买断其他票据类资产”项目。
5.修订《G01_Ⅶ贷款投向分行业情况表》、《G11_Ⅲ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第Ⅲ部分:按行业大类分类的贷款(按贷款投向)》和《G53_Ⅲ分地区情况表第Ⅲ部分:贷款行业情况简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银监发[2006]84号 2006年11月27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进一步规范非现场监管标准,明确监管要求,保持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2007年正式运行的通知》(银监发…2006?75号)中有关内容的一致性,银监会对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形成了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现印发给你们,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标内容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分为“资本充足”、“信用风险”、“盈利性”、“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五个方面,共计38项指标,涵盖全部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和监管评级指标,是银监会风险监管和风险评价的重要基准。
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不包括银监会制定的仅针对某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特色监管指标”。
“特色监管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请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二、指标定义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的定义包括“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两大部分(详见附件)。
指标定义是对指标计算方法的描述;计算公式是对计算方法的细化和明确。
通过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将“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与“非现场监管报表”的具体项目建立联系,明确了指标的数据来源,规范了指标的计算公式。
三、其他要求(一)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仅对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进行了规范,指标的评价标准和监管要求仍按相关法规执行。
其他文件中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如与本文要求不一致,以本文为准。
今后,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还将随着监管法规制度和非现场监管要求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二)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监管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并掌握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结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按要求做好各项非现场监管工作。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11.01•【文号】银监办发[2005]265号•【施行日期】2005.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发布日期:2007年7月3日实施日期:2007年7月3日)废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65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为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有效监管,根据贯彻落实“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审慎监管理念和“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银监会决定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
为了保证该系统于2007年1月顺利投入使用,现将有关非现场监管报表、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以下统称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予以印发,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源,请会机关各部门、各银监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专题小组对该报表体系进行细致研究,充分理解各数据项的具体含义,确保填报数据的真实性。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部门应组织技术力量对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此报表体系的数据逐步过渡到直接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生成。
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填报报表时要认真负责,填报负责人要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四、银监会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报表填报人和负责人进行培训,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自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印发之日起,银监会将以此统一非现场监管报表和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及生成报表介绍

第Ⅱ部分:复杂的衍生工具合约
11 1.账户类别 12 1.1交易账户 13 1.2银行账户
名义本金
重估市值
第Ⅲ部分:复杂的结构性存款信息(如已在主表填报,不需再填)
14
1.最长原始到期日
15 保本类
16
别
1.1 2年或以下 1.2 2 – 5 年
17
1.3 5年以上
18
2.1 主要与货币挂钩
19 非保本 2.2 主要与股票挂钩 20 类别 2.3 主要与信用风险挂钩
39 3.银行账户的衍生产品交易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40 4.贵金属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41 5.交易账户的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42 6.银行账户的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43 7.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农村合作机构填报)
44 8.固定资产折旧费(农村合作机构填报)
45 9.信托业务收入(信托投资公司填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1104工程”非现场监管 报表指标体系概述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 二、设计思路 三、基本框架 四、基础报表 五、特色报表 六、监管指标 七、生成报表
结束
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21
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根据一致的会计 准则和做法保持完备的会计记录,从而使监 管者能真实公正地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盈 利能力,并确保银行定期公布能够清楚地反 映其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
5 2.1其中:消费贷款
6
2.1.1其中:二手车贷款
7 3.机构贷款
8 3.1其中:商用车贷款
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之非银行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特

1.逐笔填报 2.代码标示
1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特色报表具体讲解----信托公司
理解的重点(1):《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
(一)三大特点
1. 突出信托项目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充分体现信托财产与固 有财产分别核算, 。----信托财产独立性原则的要求
2. 既规范信托项目,又规范信托当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受 益人)的会计核算行为。----信托财产所有权和利益分离 原则的要求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监管员培训班
《银监会监管信息系统》 --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
之
--非银行金融机构特色报表介绍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 二、特色报表框架 三、特色报表具体讲解 四、特色生成报表框架 五、特色生成报表具体讲解
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背景介绍
(一)基础报表与特色报表的关系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类型及特点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共用的特色报 表
S35 《股权投资情况表》 S36 《债券托管及证券交易保证金存放情况表》
1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特色报表框架(续)
(三)金融租赁公司特色报表
S37 《回租业务情况统计表》
(四)开办租赁业务共用的特色报表
S39《租赁业务资产负债简表》
(五)汽车金融公司特色报表
(二)信托特色报表设计的原则
1.体现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2.体现信托业务监管的四个环节 3.体现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
(三)信托特色报表设计的依据
1.《信托法》 2001.4.28颁布,2001.10.1实施 2.《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2002.6.5颁布并实施 3.《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2002.6.26颁布,2002.7.18实施 4. 《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号) 2005年1月25日颁布
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2021年制度发文(正式版)公文正文

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2021年制度发文(正式版)公文正文为准确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变化和实际风险状况,进一步优化监管统计报表,银监会对现有非现场监管报表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021年非现场监管报表(详见附件),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现将填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表内容调整(一)新增报表(基础类、业务类、支持发展类)1.新增《G34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情况表》。
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直接转让、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等方式进行信贷资产转让的情况。
2.新增《G51国别风险敞口及拨备统计表》。
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反映银行业国别风险债权、债务敞口及相关拨备情况。
3.新增《S70科技金融和投贷联动统计监测表》。
该表由两个部分组成:表一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情况;表二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投贷联动和外部投贷联动业务情况。
(二)修改报表(基础类、业务类、支持发展类)11.修订《G06理财业务情况表》。
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月度统计表进行整合,统一两张报表的样式和填报说明。
同时,修订产品端的销售渠道类型和资产负债端的资金投向项目。
2.修订《G31投资业务情况表》。
行项目中,增设“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并进一步明确基金等部分项目含义。
列项目中,修改最终投向类型,缩小最终投向行业归属的填报范围,并增设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债转股等附注项目。
3.修订《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
将1.7项和3.6项的名称分别修改为“投资债券和同业存单”和“发行债券和同业存单”。
4.修订《G11_Ⅰ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第Ⅰ部分:按行业分类的贷款(按贷款投向)》。
增设“买断其他票据类资产”项目,反映除买断式转贴现以外其他票据类资产的转让情况;按照《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增设并购贷款相关统计项目。
对应的分支机构报表GF11_I仅增设“买断其他票据类资产”项目。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现场检查细则(供检查参考)—— 非现场监管报表部分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现场检查细则(供检查参考)——非现场监管报表部分本次统计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的报表范围有: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所有基础报表、统计部所设计的特色报表、国别风险报表、QIS测算报表和GSIFI报表等。
本部分检查主要是对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的数据来源、加工方法、操作流程以及技术、组织保障情况,其中重点对部分填报难度大、涉及面广、风险反映集中的报表进行检查。
历年非现场监管检查查的比较多的报表主要是资本充足率报表、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授信集中情况表等。
第一部分总体说明一、检查内容(一)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工作—从2011年这部分可以归入《良好标准》中制度建设、系统保障以及日常监控部分来进行评估1.非现场监管报表涉及部门的职责分工及组织保障情况;2.数据来源及技术保障情况;3.数据加工方法及报表操作流程;4.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部控制及数据质量保障情况。
(二)制度执行情况---部分内容可以由制度建设来评估1.非现场监管报表统计方法和统计项目归属关系的准确性、完整性;2.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资料调阅清单(一)进场前资料1.非现场监管报表统计制度实施细则;2.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及部门职责分工要求;3.非现场监管报表统计项目与数据源数据(会计数据等)间的归属关系;4.当期(报表时点与期数要求应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会计决算报表(并表及未并表):业务状况变动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5.上年年报;6.会计制度及会计核算说明;7.其他检查进场前需准备和分析的资料。
(二)进场后资料包括准备金计提标准,准备金及计提准备对应的资产明细表等。
三、检查要点和注意事项(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熟练掌握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2004年有关统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04〕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04〕18号)、《银监会统计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银监办发〔2004〕3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5年统计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5〕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小企业授信情况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发〔2005〕224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资本充足率计算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49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6年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06〕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2007年正式运行的通知》(银监发〔2006〕75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银监发〔2006〕84号)、《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计算资本充足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7〕82号)、《中国银监会关于2008年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7〕84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报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07〕173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小企业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07〕188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做好非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银监通〔2008〕10号)、《中国银监会关于2009年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8〕85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9〕35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2010年非现场监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09〕114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2011年非现场管理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10〕112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资本充足率报表中融资平台贷款填报要求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0号)、《中国银监会关于2012年非现场监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11]99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巴塞尔委员会定量测算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170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定量测算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96号)、《中国银监会关于报送新资本充足率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12]53号)和《中国银监会关于2013年非现场监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12]58号),熟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与内部人股东关联交易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现场检查规程(暂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仅报人民币账户数 据 仅报人民币账户数 据 仅报人民币账户数 据
19
20 21 22 资本 充足
G41 G42 G43
√ √ √
23
其他
G53
第Ⅱ部分:利润简表 第Ⅲ部分:贷款行业情况简表 第Ⅳ部分:五级分类情况简表
注1:打勾表格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报送此报表,阴影代表本类机构不需报送此报表。文字说明部分为对此类机构或报表的单独要求。 注2:交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报送有关报表。 注3:农村信用合作社法人社、地市级联社、省联社以法人机构为单位,仍实行信用社和联社两级法人体制的以县为单位报送相关汇总报表数据。 注4:外国银行分行主报告行除按外国银行分行要求报送相关报表外,还应按本列要求报送相关分行汇总数据。 注5:厦门国际银行除按外资法人银行要求报送相关报表外,还应按本列要求报送合并报表(含附属公司)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农发行外 报送 除农发行外 报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市场 风险 流动性 风险
G15 G16 G17 G21 G22 G23 G24 G31 G32 G33 G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贷款质量迁徙情况表 最大十家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情况表 授信集中情况表 第Ⅰ部分: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情况表 第Ⅱ部分: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授信情况表 第Ⅲ部分: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情况表 最大二十家关联方关联交易情况表 抵债资产账龄情况表 银行卡业务情况表 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 流动性比例监测表 最大十家存款客户情况表 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拆入情况表 有价证券及投资情况表 外汇风险敞口情况表 利率重新定价风险情况表 第Ⅰ部分:交易账户 第Ⅱ部分:银行账户 资本充足率汇总表 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 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 分地区情况表 第Ⅰ部分:资产负债简表
附件2-1
基础报表填报机构范围
序号 类别 编号 G01 报表名称 政策性银行 √ √ √ 国有商业银 股份制商业 城市商业银 农村商业银 农村合作银 城市信用合 农村信用合作 行(注2) 社(注3) 银行 行 行 行 作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资法人 银行 √ √ √ √ √ √ 外国银行 分行 √ √ √ √ √ √ 企业集团财 信托投资公 金融租赁公 务公司 司 司 √ √ √ √ √ √ √ √ √ √ √ √ √ √ √ √ √ 汽车金融公 货币经纪公 邮政储蓄机 外国银行分行主 厦门国际银 报告行(注4) 行(注5) 司 司 构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第Ⅰ部分:非应计贷款、委托业务及债券发行情况报表
1 基本 财务 2 3 4 5 6
第Ⅱ部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情况简表
G01 附注
第Ⅳ部分:存贷款明细报表(二) 第Ⅴ部分:人民币备付率报表 第Ⅵ部分:各项垫款情况表
G02 G03 G04 G05
金融衍生业务情况表 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 利润表 利润分配表 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第Ⅰ部分:按行业分类的贷款(按贷款投向) 第Ⅱ部分:资产质量及准备金
仅报人民币账 户数据 仅报人民币账 户数据 仅报人民币账 户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11
7 8 信用 风险
G12 G13 G14 G14 G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