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

合集下载

谷建芬艺术歌曲《那就是我》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

谷建芬艺术歌曲《那就是我》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

附表:2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样本:开题报告一、课题论证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刘浪在《歌曲《那就是我》艺术风格特征解析》中,对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那就是我》是一首艺术性、专业性极强,个性鲜明、风格别致的艺术歌曲精品。

并且从词、曲作家和首唱者入手,对歌词的文学特征、音乐特征、演唱艺术等层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阐析。

汤莉,在《百川融汇流韵沁芳——谷建芬艺术成就研究》中,认为谷建芬是中国歌曲音乐创作上起到承前启后开拓作用的作曲家中的一位,她扎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将旋律、技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于一体,谷建芬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歌曲通俗化、通俗歌曲艺术化,艺术创作多元化应为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的主流。

同时,她在歌手培养上所作出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其中的宝贵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因此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就选择了一个出色的作曲家—谷建芬,在《那就是我》曲中,创作特征以及演唱处理进行研究,进而体会谷建芬的创作过程中的艺术魅力,与演唱的技巧,这些对后世歌曲创作风格研究是极为有益的。

国外研究动态:此课题研究甚少。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选题依据:在我国当代以声乐创作为主的作曲家中,谷建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卓越非凡,她的众多作品成为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在亿万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作为一名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进入创作繁荣期的作曲家,她在时代发展的脉搏中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融汇到自己的歌曲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对谷建芬及其歌曲创作进行系统分析,不仅对于了解谷建芬的创作风格、音乐思想、美学倾向和形式特色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还会进一步推动歌曲创作理论的发展,而且通过理论对于实践确切的指导作用,使演唱者深入对作品的感受更加深刻,为自己所特有的表现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展现出对今后歌曲创作和演唱的具体指导意义。

选题意义: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在对先生经典歌曲较为肤浅的学习、了解的基础上,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综合使用社会历史学研究方法、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以及比较学研究方法力图对谷建芬及其歌曲作品进行较为系统的的深入探讨,对其代表性歌曲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谷建芬歌曲作品的重要美学特征、时代特征和创作特色,客观分析其歌曲作品创作的社会影响力,并试图找出推动中国当代歌曲创作发展的力量。

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

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

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作者:龚易男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1期摘要:本文对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及演唱教学研究,从而揭示艺术歌曲作品与演唱教学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艺术歌曲演唱和教学当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为艺术歌曲的演唱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演唱教学《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1836年以海涅诗集《抒情间奏曲》中的诗歌《乘着歌声的翅膀》谱曲创作而成的一首艺术歌曲[1]。

对其进行作品分析及演唱教学研究,能够揭示艺术歌曲作品与演唱教学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艺术歌曲演唱和教学当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

一、作品分析(一)曲式结构这是一首结构朴素而清新自然的大调作品。

主体结构为A+A+B三大段,对应三段不同的歌词。

A乐段由a+b+c+d+a1五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结尾以休止符为标志。

每个乐句由紧密连接的上下两半构成,配以两句联系密切的歌词。

其中第五个乐句和第一个乐句同头异尾,有前后呼应和再现的意味,使得乐段的结束感更为圆满。

B乐段由a2+e两个乐句加一句尾声构成。

B乐段第一个乐句由全曲第一个乐句稍加改编而来,符合全曲各段统一的风格。

第二个乐句由三部分构成,其中第三部分通过拉长旋律的节奏并原样重复第二部分歌词,使得旋律得到一种巧妙而完满的结束。

尾声结束在三级音,充满了无尽幻想的意味。

(二)旋律特点这首作品虽然结构不算复杂,但旋律变化非常丰富。

第一句开头低音区属音到中音区三级音的六度大跳,接旋律级进上行,充满了自然流淌之感。

第一句后半句又从低音区属音到中音区二级音的五度大跳,然后对前半句进行下方大二度的模进。

从而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在情绪上起到递进作用。

之后的每一个乐句都有不同的旋律变化,整体风格却又统一。

例如第四乐句的后半部分是前半部分下方小二度的模进,则是与第一乐句不同的直接模进。

这样一方面起到新的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给下半乐句带来更强的结束感。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

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中外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艺术歌曲是音乐创作领域中一种独特的形式,它注重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传达和音乐表现力。

从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来看,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和文化对于艺术歌曲的态度和表现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中外艺术歌曲在演唱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强调歌手的情感表达和歌曲的细腻,常常以柔美、抒情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加注重于声音的技巧性和音乐的表现力。

这种差异体现在歌手的演唱方式上,中文艺术歌曲通常以浑厚而柔情的嗓音演唱,强调情感的真实与沉浸感;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多地运用流畅的唱腔和高亢的音域来展示歌手的演唱技巧。

其次,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上,中外艺术歌曲也存在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常常以细腻而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通过歌手的情感和音乐的旋律来传达歌曲的意境。

例如,以“雨夜花”为代表的中文艺术歌曲,通过细腻动人的歌词和旋律,抒发出对生活和爱情的痴迷与思索。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加直接地表达情感,歌词常常明确直白,情感直击人心。

例如,披头士的《Yesterday》通过简单明了的歌词,直击听众的心弦,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思念与留恋。

另外,中外艺术歌曲在音乐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常常以古典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例如古筝、二胡等乐器的运用。

这种音乐风格使得中文艺术歌曲更具有中国的特色和民族气息。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多地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融入了摇滚、爵士、蓝调等各种音乐元素,让歌曲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最后,中外艺术歌曲在传播和接受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英文艺术歌曲则更多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综上所述,中外艺术歌曲在演唱风格、情感表达、音乐风格和传播方式上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是不同文化背景、艺术理念和审美取向的体现,使得中外艺术歌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艺术歌曲《家》《桥》《盼》创作与演唱研究

艺术歌曲《家》《桥》《盼》创作与演唱研究

湛的创作技法。

(二)《家》之创作分析《家》创作于1998年,词作者是附加著名作家孙新凯。

当时的陆在易正在上海歌剧院工作,一方面是多年都在上海求学和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人到中年后难免会有思乡情绪。

另一方面则是香港刚回归祖国,所以也借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统一欣喜之情。

从整体来看,作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在d羽七声调式上行进发展,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作品的一开始,作者先采用了四五度叠置和弦,获得了空旷辽远的音响效果,同时也使民族化色彩得到了强化。

而且作者在开始部分就通过速度变化为全曲埋下了伏笔。

一开始是柔板,先渐快又渐慢,正是游子想要回家探望却又不知道何时能回去的复杂心情。

A段“家啊家,家在哪?家不在人家的屋檐下”,这三句的伴奏织体采用了柱式和弦的长琶音,与旋律形成了良好的呼应,突出了一种倾诉感,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家在长长的乡愁里”一句,伴奏织体从之前的柱式和弦变为了分解和弦,节奏紧凑,速度加快,迎来了A段情绪的最高点。

仿佛家乡就在眼前,正张开怀抱迎接自己。

随后速度减弱,旋律也变为了连续的下行,预示着A段的结束。

A段与B段的连接部分,为了使情绪得到预先烘托,作者采用了大跨度的上行音阶,随后是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的交替运用,每两个小节一换,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柱式和弦对应的是坚定地回家之情,分解和弦则是对现实无奈的写照,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乐曲情感得到了立体化的呈现。

尾声部分中,作者再次使用柱式和弦作为伴奏织体,与旋律一唱一和,互为补充。

一个“啊”字可谓是百感交集,又有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表现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思考。

作品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旋律也没有大幅度地跳进,却给人以深情和质朴之感,特别是最后的虚词“啊”,更像是中国画中的留白,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味空间。

(三)《盼》之创作分析《盼》创作于1988年,虽然在时间上要早于《桥》和《家》,但是却经常放在三部曲的最后一位。

《我的太阳》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

《我的太阳》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

《我的太阳》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作者:***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06期摘要:本文对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及演唱教学研究,从而揭示歌曲作品与演唱教学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歌曲演唱和教学当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歌曲的演唱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我的太阳》; ;艺术歌曲; ;演唱教学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09-02“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喜欢美声唱法的人、都知道这首由意大利作曲家蒂·卡普阿(D·Capua)根据拿坡里民歌风格创作而成的歌曲《我的太阳》(O Solo Mio)[1]。

美声男高音歌手几乎人人都唱过这首歌,她不仅在西方受到广泛的欢迎,随着上世纪末世界顶尖的三大男高音先后来我国举行演唱会并演唱此曲,她在我们中国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

《我的太阳》于上世纪进入中国,并由尚家骧老师配以中文歌词翻译,歌曲还被选入了成人声乐考级作品,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唱。

对其进行作品分析及演唱教学研究,能够揭示歌曲作品与演唱教学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歌曲演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歌曲的歌唱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作品分析(一)曲式结构这是一首结构朴素而清新自然的G大調作品。

主体结构典型的主歌加副歌A+B两段体,反复两次对应三段不同的歌词(通常演唱1、3两段,也有结尾反复一次副歌的唱法),最后一遍副歌结尾有变化。

A乐段由a+b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由紧密连接的上下两半构成,配以两句联系密切的歌词。

两个乐句同头异尾的结构,有前后呼应和再现的意味,使得乐段的结束感更为圆满。

B乐段由c+d两个乐句构成,反复到第二遍演唱时d乐句结尾有变化。

B乐段c乐句的后半句的开头两小节,是重复前半句结尾两小节稍加改编而来,使得副歌的结构非常紧凑,情绪非常饱满。

艺术歌曲《我像雪花天山来》的作品和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像雪花天山来》的作品和演唱分析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艺术歌曲《我像雪花天山来》的作品和演唱分析学院系(部)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下发日期任务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1.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内容的指导要求:(1)论文题目要准确、研究方向要明确。

(2)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3)论文要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4)参考文献信息备注要详细准确具体。

(5)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6)杜绝抄袭。

2.论文(设计)前期准备要求(涉及论文(设计)内容的研究综述、实验方案设计等):(1)在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指导教师讨论,共同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选题。

(2)借助图书馆和网上相关文献和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指导教师提出的主要参考文献:[1] 潘帅浅谈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的艺术特色[J]. 潘帅. 北方音乐. 2016(04)[2] 张微微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的演唱研究[J]. 黄河之声. 2015(09)[3] 于洁徐沛东声乐作品创作风格探究[J]. 民族音乐. 2013(05)[4] 吴小舟心田上流淌的歌声——《我像雪花天上来》赏析[J]. 北方音乐. 2013(03)[5] 金子琦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艺术特色初探[J]. 黄河之声.2012(10)[6] 晓光,徐沛东我像雪花天上来[J]. 音乐创作. 2012(08)[7] 王萃与时代踏歌而行——徐沛东的艺术情怀. 音乐创作. 2012(08)4.论文(设计)进度安排(阶段任务、起止时间等):①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含实验、调查、观察等取证工作)阶段:(第六学期十八~二十周)2017年6月19-7月9日。

②论证与组织(或拟写开题报告)阶段:(第六学期暑假~第七学期二周)2017年7月10日~9月10日③撰写成文阶段:(第七学期三周~十周)2017年9月11日~2017年11月5日④论文修改定稿阶段:(第七学期十一周~十五周)2017年11月6日~12月10日⑤外文翻译阶段:(第七学期十六周)2017年12月11日~12月17日⑥论文答辩阶段:(第七学期十七~十八周)2017年12月18日~12月31日任务下达人(签字):系(部)主任(签字):学院院长(签字):任务接受人(签字):2017年7月7日2017年7月7日廊坊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专业届学生姓名论文题目艺术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的作品和演唱分析指导教师姓名技术职称所属系(部)研究方向课题论证(综述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我的太阳》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

《我的太阳》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

Yi Shu Ping Jian Yan Jiu Ping Lun·研究评论《我的太阳》作品分析与演唱教学研究龚易男武汉外国语学校摘要:本文对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及演唱教学研究,从而揭示歌曲作品与演唱教学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歌曲演唱和教学当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歌曲的演唱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我的太阳》艺术歌曲演唱教学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09-02作者简介:龚易男(1983-),男,音乐学硕士,武汉外国语学校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副高,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艺术。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喜欢美声唱法的人、都知道这首由意大利作曲家蒂·卡普阿(D ·Capua)根据拿坡里民歌风格创作而成的歌曲《我的太阳》(O So 鄄lo Mio)[1]。

美声男高音歌手几乎人人都唱过这首歌,她不仅在西方受到广泛的欢迎,随着上世纪末世界顶尖的三大男高音先后来我国举行演唱会并演唱此曲,她在我们中国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

《我的太阳》于上世纪进入中国,并由尚家骧老师配以中文歌词翻译,歌曲还被选入了成人声乐考级作品,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唱。

对其进行作品分析及演唱教学研究,能够揭示歌曲作品与演唱教学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歌曲演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歌曲的歌唱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作品分析(一)曲式结构这是一首结构朴素而清新自然的G 大调作品。

主体结构典型的主歌加副歌A+B 两段体,反复两次对应三段不同的歌词(通常演唱1、3两段,也有结尾反复一次副歌的唱法),最后一遍副歌结尾有变化。

A 乐段由a+b 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由紧密连接的上下两半构成,配以两句联系密切的歌词。

两个乐句同头异尾的结构,有前后呼应和再现的意味,使得乐段的结束感更为圆满。

B 乐段由c+d 两个乐句构成,反复到第二遍演唱时d 乐句结尾有变化。

意大利艺术歌曲创作特点与演唱处理——以《尼娜》为例

意大利艺术歌曲创作特点与演唱处理——以《尼娜》为例

13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3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整首曲目曲风明快华丽,情感炽热,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

以往的声乐作品中,人的情感是不能直接抒发的,人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

但是这首作品却更像是一部宣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赞美,表现出了对人性回归和发展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肯定。

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意大利艺术歌曲在题材上的扩展和转变是至关重要的,等于为其开展开辟出了一片新的空间,直接开启了声乐艺术的世俗化进程。

如果仍然是局限于各类神话题材中,则势必难以有后来的发展成就,这无疑是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

(二)优美的语言美声唱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歌唱方法,而意大利正是其发源地。

由意大利语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在演唱方法和语言的结合上更是天衣无缝。

从语言角度而言,意大利语包含21个常规字母和5个外来语字母,其元音简单而丰富,当与元音组成词语后又以元音结尾,这就使语言的连续感得到了强化,也随之形成了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从演唱角度而言,这样的语言特点与美声唱法所主张的腔体打开、运用共鸣等都完全契合,可以呈现出完美统一的音色。

加上当时的艺术歌曲歌词要么来自著名诗人的诗歌,要么经过了创作者的字斟句酌,所以每一首都堪称是精品。

以《阿玛丽莉》为例,这首曲目篇幅短小,经常被用作练习曲。

通过对其歌词分析可以看出,多数词语都是由a 、e 、i 、o 、u 五个元音字母构成的,同时结尾又收在了元音上,便于演唱者保持发声器官的松弛和声音位置的统一,获得自然流畅的演唱效果。

又如《火焰在燃烧》,歌曲表现内容是女子在看到母亲惨死后的控诉,所以演唱情绪十分激烈,通过歌词分析可以看出,在歌词辅音字母的帮助下,即使采用重音演唱也不会阻碍吸气,也不会影响咬字吐字。

同时结尾处的元音字母也可以以短促有力的形式收尾,充分表现出了演唱者的愤怒情绪。

所以意大利语言是最适合歌唱的语言,再配以创作者精心谱写的旋律和科学的美声唱法,能够充分表现出作品的语言之美和音韵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摘要:“艺术歌曲”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它主要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他有很多特点:一是曲调的表现力强,丰富多彩。

二是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

三是伴奏占据重要的地位,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

现在声乐教材或音乐会曲目大多都取自艺术歌曲做典范,有很大的学习性跟欣赏性。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品分析;演唱一、外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

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

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

还有与Lied一词相近的Kunstlied,它的意思则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艺术歌曲是区别歌剧和民歌的一种歌曲形式,具体说来是指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是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和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为了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其创作者们更加注重了人声和优美的旋律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

二、艺术歌曲的几项特征(一) 诗与音乐的结合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二) 以钢琴伴奏(独唱)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一样重要。

钢琴伴奏起的不只是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而且往往也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加复杂、精致的织体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

其中就有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

(三) 结构精致艺术歌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一般短小精致,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所以在欣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

(四) 内容丰富由于歌词都是采用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很高。

(五)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是艺术歌曲的特质,它的特质也决定了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

因此歌唱家们能否唱好艺术歌曲,也是衡量歌唱家水平的重要标志三、(外)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舒伯特是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他的一生短暂,他用短短的31年时间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和各式风格的大量杰作,特别是艺术歌曲,部部闪烁着他的功力和智慧。

尤为出众的是他把诗歌、曲调和伴奏融合在一起,使古老的德国艺术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他被人们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

舒伯特一生共写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

其中著名的代表作有《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

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韵,赋予了艺术歌曲新的生命。

(一)《小夜曲》结构形式和旋律类型比如《小夜曲》,它是一首世界名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所创作的《小夜曲》是世界所有小夜曲中最优秀的,被称为“天鹅之歌”。

《小夜曲》采用的是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歌曲为d小调,3/4拍,有4小节引子,全曲共分为三段,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

第一段d 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歌词是对四周环境的描绘,给了欣赏者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二段中部转至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也带动了感情的变化,从原来的柔和变得激动,形成了整个《小夜曲》的高潮。

尾部的节奏和旋律上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以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行渐远。

(二)《小夜曲》钢琴伴奏任何艺术歌曲的伴奏都是尤为重要的,其特点就是伴奏织体与声乐旋律的完美结合。

《小夜曲》也不例外。

我们应该大致的分析了解其歌曲的伴奏织体和声乐旋律相配合的特点。

在作品的一开始,钢琴模仿六弦琴的伴奏,把听众们带入了小夜曲的氛围中。

因此伴奏连贯细腻,整首歌曲也要的是给人一种连连不断的感觉。

乐曲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的得到的回响,钢琴伴奏模仿歌声,两者交呼相应,是这首歌曲的独特之处!四、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在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就开始使用艺术歌曲这个名词。

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随着西乐东渐,我国音乐教师在学堂中教唱,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和音乐家引用西方音乐的曲调填上歌词,又在学堂中教唱故命名为学堂乐歌,如李叔同的《送别》、《春游》等,开始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学堂乐歌时代,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艺术歌曲的雏形。

当时称这类歌曲为“艺术歌”,它是留德博士萧友梅从德语Kunstlied翻译过来的。

Kunst原意是艺术,lied是歌曲,合在一起是艺术歌曲。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中国近代的艺术歌曲的发展,正是发扬了五四精神和继承欧洲浪漫主义歌曲的传统。

我国早期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青主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期间创作了中国的第一首艺术歌曲,同外国的艺术歌曲一样,他同样是采用了名人的诗词为歌词,但是诗词的作者是中国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经过自己的谱曲,1920年他完成了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以青主、赵元任、黄自等人为代表的我国艺术歌曲的奠基者创作了一些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和较高水准的艺术歌曲。

进了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深深触动了爱国的作曲家们。

他们以黄自为代表,在他们的艺术歌曲中表达了抗日救亡的心声,推动了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

如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贺绿汀的《嘉陵江上》。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创作技法上面又增添了另一个新的特色,进一步的拓宽了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发展蓬勃,作曲家们感受到了新的生活,新时代的气息,纷纷创作了一些反应人民生活,精神面貌的以群体歌唱为特色的群众歌曲。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文革前,中国的艺术歌曲出现了两股分流,一是民歌被改编为艺术歌曲,如《牧歌》《玛依拉》《三十里铺》《嘎俄丽泰》等等。

二是这一时期也有许多作曲家为毛泽东的诗词谱曲,如《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

在七十年代末产生的一些作品当中,就表现出了大胆的艺术创作精神,开拓了艺术歌曲的复苏的道路。

自改革开放,艺术歌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20世纪80年代后,艺术歌曲更加的蓬勃发展,其一是在数量上,比以往30年多,其二是在歌词的诗化程度上,音乐的艺术程度和技巧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和创新。

如谷建芬的《那就是我》,施万春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20世纪90年代,我国艺术歌曲发展进入了高潮,举办了各种征稿的活动和评奖的比赛,并且中国音乐协会邀请专家就推广艺术歌曲举行座谈会。

五、简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是中国最早的一首艺术歌曲,由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

歌词来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首词的背景是当时苏轼在政治上失意,历经坎坷,可以说当时他的心情是沉重复杂的,以周瑜和自己相比,哀叹遇不到明主。

但是诗词中并未流露出半点委屈哀婉之情,而是充满了豪情壮志,也流露出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全曲依据原词上下两阕的格式分为两大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带尾声的二部曲式。

第一部分是“庄严的广板”,在G大调上、e小调间变换调性。

以具昆曲的吟唱风格的旋律起板,并采用朗诵性的宣叙调形式的写法,在叙述性的音调中,不时出现豪放雄健的旋律,基本上是一字一音。

第二段是“生动的行板”,基本稳定在E大调上,采用了咏叹调式的旋律,长气息、大起伏的曲调,富于抒情性和歌唱性。

歌词具有浪漫色彩,刻画英雄内心的柔情,表达出作者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

抒情的段落最后落到了e小调上,出现了较长的休止,是音乐变得断断续续,但是给人们却是声断气不断,音断意不断的感觉。

六、艺术歌曲的演唱艺术歌曲是需要较多精雕细琢的声乐作品,一是在技术上,二是在艺术上。

它的演唱水准要比一般的群众歌曲、民歌以及流行歌曲都要高很多,艺术技巧的难度更大,演唱者不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还要有一定的情绪表达能力和文化底蕴,才能使歌声充满内涵、诗情画意,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因为艺术歌曲的简短,精炼,它仅仅适合于小型的音乐厅以音乐会的形式演唱,所以艺术歌曲又被称为“音乐会歌曲”。

如果艺术歌曲的演唱像演唱一般的流行歌曲和群众歌曲还有民歌那样随意,这肯定是不行的。

它不能像商业演出那样夸张,也不能像流行音乐那样哗众取宠。

艺术歌曲要的是技术性上的严谨,音乐表现上的艺术内涵和文学内涵。

把细腻的情感,声乐技巧上的精湛,钢琴伴奏意境的烘托三者融为一体,这才是演唱艺术歌曲的最高境界。

(一)演唱好一首艺术歌曲首先是对作品的背景分析认认真真的分析作品的歌词跟曲调,这是演唱好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首先要做到的,这一点大家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要演唱好一首艺术歌曲来说,我们更要对它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比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人作曲创作风格,创作思想、技法、音乐语言的分析,尤其是对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意义等等。

艺术歌曲的演唱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的过程,以情带声,以声表情。

对作品的民族特色分析。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各不相同,我们应该结合各个学科的科研成果来综合分析,比如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

综合以上的分析来演绎好一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

(二)演唱好一首艺术歌曲其次是理解作品、诠释作品声乐的演唱就是要把情感从歌曲到声乐演唱者的贯通,对艺术歌曲歌词的研究和分析,来确定作品的思想是什么,表达的感情又是什么。

从歌词中把握歌唱时应该有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把艺术歌曲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塑造出良好的艺术形象。

1. 开场要展开场景想象场景想象,顾名思义,就是把作品描绘的场景在自己的脑海中展现出来,并把自己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2. 进入角色艺术歌曲的表演跟其他表演创作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从想象开始,然后再从阅读作品,熟悉歌词,理解熟悉角色开始。

演唱者都必须要进行艺术想象,从而最终进入角色。

本文通过举例的两部作品,简要分析了一下艺术歌曲的内涵,也阐述了该如何唱好艺术歌曲,每一首艺术歌曲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也使得我们更加的了解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歌曲音乐种类中是最具有艺术表现性的。

要演唱好艺术歌曲,演唱者不但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声乐技巧,还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歌唱家们能否唱好艺术歌曲,这就是衡量歌唱家水平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1] 王大燕. 艺术歌曲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2] 钱仁康. 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 刘再生. 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4] 余甲方. 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史2006[5] 余虹. 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 [期刊论文]-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6] 袁静芳. 大学音乐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