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ppt.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

而何
哉 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
《诗经·郑风·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学进课堂活动的全国调查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礼崩乐坏道德缺失教育困局调查
•
名家谈经典教育
• ■任继愈(国学大师原国家图书馆馆长): • (经典教育)这个事情可以从娃娃做起,
中小学就可以做。文化不能急功近利,文化 没有暴发户,不能白手起家。 • ■汤一介(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 文化。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 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礼崩乐坏道德缺失教育困局调查
“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 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 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道德价 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 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 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 业知识——就会很象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却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 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 们的动机、幻想和疾苦。”
必读国学经典
• 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 • 五经之首的《周易》 • 修齐治平的《大学》、《中庸》、《论语》 • 医典之祖的《黄帝内经》
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国学进课堂活动具体实施的几点思考
目前国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 一是师资缺乏足够的知识准备。 • 二是在国家正式教学体制里,国
学还没有成为正式的一级学科或 者学科门类。 • 三是在中西学术交流过程中缺乏 坚实的平台。
国学经典(PPT42页)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 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

技巧与方法
朗读
通过朗读,熟悉文本内容,培养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背诵
通过背诵,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积累文化底蕴和语言素材。
朗读与背诵
将所学的国学经典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文素质。
将国学经典中的道理、故事、名言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指导言行举止。
实践
应用
实践与应用
04
国学经典诵读的感悟与分享
现代
02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推荐
总结词
中国儿童启蒙经典
详细描述
三字一句,句短而易读,语言凝练,蕴含丰富,韵律优育经典
详细描述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教导儿童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内容贴近生活,文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弟子规》
《千字文》
古代识字课本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
国学经典诵读简介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推荐国学经典诵读方法技巧国学经典诵读的感悟与分享国学经典诵读的拓展与提升国学经典诵读案例分析
contents
目录
01
国学经典诵读简介
国学经典的定义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的典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拓展阅读范围
通过精读一些经典著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通过泛读大量的国学经典,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精读与泛读结合
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经典著作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道德规范,教育方法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许多道德规范和教育方法,强调了人的学习和成长。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

天竺寺八月十五莫言 经
众
典口
日夜桂子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47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莫 言
两小儿辩日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48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学奕
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49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七步诗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赠汪伦 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12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草
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13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宿新市徐公店莫言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14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望庐山瀑布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西江月·夜行莫言经众 典口 黄沙道中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44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天净沙·秋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元日
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46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21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诵千古美文 做文明少年
春日 莫 言 经众 典口 空朗 寂朗 寞世 间 传
22
爱经典诗词 扬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2010
国学经典国学国学经 典国学国学经典国学 国学经典国学
2011
国学经典国学国学经 典国学国学经典国学 国学经典国学
2012
国学经典国学国学经 典国学国学经典国学 国学经典国学
2010年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2012年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1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1
2
2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目录
一
二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三
四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一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 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2010
国学经典国学国学经 典国学国学经典国学 国学经典国学
2011
国学经典国学国学经 典国学国学经典国学 国学经典国学
2012
国学经典国学国学经 典国学国学经典国学 国学经典国学
2010年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2012年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1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1
2
2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目录
一
二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三
四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一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 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ppt课件

03
国学思想与精神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倡导仁爱、正义、礼制、智慧和诚信等价值 观念。
道家思想
总结词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无为 而治”,强调顺其自然、回归自然。
03
形成期
国学经典主要形成于春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 立说,奠定了后世传统文 化的基础。
发展期
汉唐时期,儒释道三家融 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 国传统文化。
成熟期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儒 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同时 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取得 了新的成就。
02
国学经典著作
《论语》
总结词
儒家经典,涵盖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多方面思想。
弘扬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有助于维 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 发展需求,推动国学经典文化的
创新与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通过学习国ຫໍສະໝຸດ 经典,提升国民素 质和文化修养水平。
05
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
重视国学经典的阅读与理解
建立阅读计划
培养道德意识
国学经典强调道德意识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 领悟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个人增强道德意识,提高自我约 束能力。
引导行为规范
国学经典中包含着许多行为规范和礼仪制度,如《论语》 中的“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内容,能 够帮助个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国学经典对个人思维方式的提升作用
培养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ppt课件论语

03
大同社会
论语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愿景,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目标。通过
实现公平正义、消除贫富差距,可以逐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繁荣。
05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培养道德观念
01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忠诚、仁爱等道德观念,有助于
家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孩子尊重长辈
02
论语中提到的“孝”道,提倡尊敬和顺从父母,有助于培养孩
促进社会和谐
国学经典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学习国学经 典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人类 文明进步。
论语的简介和影响
《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 哲学、伦理、政治思想。
教育影响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 该普及到每个人,这种教育思想对中 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正实现学习的价值。
“不亦说乎”则表达了学习的快 乐和满足感,说明学习不仅是一 种需要,更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认为诚实和谦虚是获取知 识的重要品质,只有承认自己 的不足和无知,才能不断学习 和进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 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要自以为 是或虚假夸大。
诚信
论语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在当今社会,诚信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 场竞争中的重要品质。
提高个人修养
1 2 3
谦虚
论语提倡谦虚,认为这是个人成长的必要品质。 在现代社会,谦虚使人进步,有助于个人在学业 和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自律
论语强调自律,主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通过 培养自律习惯,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 质量。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pt课件-2024鲜版

6
适用对象与教学建议
适用对象
本教材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作为语文课程的辅助教材或课外读物。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思想,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名言警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自己
在遇到困难时,用名言警句来鼓 励自己,增强信心
提醒他人
可以用名言警句来提醒他人注意 言行举止,传递正能量
引用论证
在写作或演讲中引用名言警句来 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2024/3/28
21
相关成语、俗语拓展学习
1 2
成语拓展 学习与名言警句相关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024/3/28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诚信等良 好品德。
鼓励学生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品质。
16
相关历史人物介绍及评价
介绍故事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和贡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 物。
分析历史人物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2024/3/28
31
分享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个人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背诵国学经典篇章、分享学习 心得等。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和整理,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2024/3/28
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 建议。
32
THANKS
2024/3/28
适用对象与教学建议
适用对象
本教材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作为语文课程的辅助教材或课外读物。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思想,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名言警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自己
在遇到困难时,用名言警句来鼓 励自己,增强信心
提醒他人
可以用名言警句来提醒他人注意 言行举止,传递正能量
引用论证
在写作或演讲中引用名言警句来 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2024/3/28
21
相关成语、俗语拓展学习
1 2
成语拓展 学习与名言警句相关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024/3/28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诚信等良 好品德。
鼓励学生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品质。
16
相关历史人物介绍及评价
介绍故事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和贡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 物。
分析历史人物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2024/3/28
31
分享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个人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背诵国学经典篇章、分享学习 心得等。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和整理,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2024/3/28
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 建议。
32
THANKS
2024/3/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 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 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 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 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 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 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 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 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 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 理国家 。
国学
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 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 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 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 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 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 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 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 至今。
国学奠基人——孔子
儒家的伦理思想
西学东渐诞生国学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 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 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 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 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古籍
学好国学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 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 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 而自治其一国也。”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 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 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 “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 “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 “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 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 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 “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 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 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 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 目如:《周易》、《尚书》、《周礼》、 《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 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 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 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 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 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 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 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