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04•【字号】津政发[2008]22号•【施行日期】2008.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08〕2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天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08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各项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按照市委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着力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联动协调发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把各项工作抓早抓紧抓实抓好,确保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八年三月四日天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全市各方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全力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天津市红桥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红桥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主要工作的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城建带动、强三优二”发展战略,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红桥”的工作主题,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区为目标,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坚持扩大开放,深化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经济发展布局,扩大对外开放,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6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区级财政收入4.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18%,同比增长27.62%;区实有财力预计可达到8.8亿元。
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
深刻认识红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在天津总体发展战略中所处的位置,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新趋势,深入论证,科学规划,形成了“一二三六”区域经济发展布局①,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红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科学依据。
招商引资工作深入推进。
加强政策和服务引导,搭建招商平台,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举办了天津?红桥2007招商项目推介暨签约大会,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来我区洽谈合作开发事宜,13个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或意向。
与开发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确定互动发展框架,加强了与各类商会、协会等企业组织和驻外省市办事处的合作。
积极推进闲置载体招商工作,利达家居广场、泛洋大厦等10余万平方米载体被重新启用。
200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息来源:天津统计局文章作者: 佚名上传时间:2006-12-28 11:38:54 【字体:小大】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国民经济在高增长平台上稳步加快。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速连续第二年位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0154 元增加到22068 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2666 美元,比上年增长12.1%。
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3.85 亿元,增长 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78.75 亿元,增长14.3%,比上年加快1.5 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4%,其中工业增加值885.52 亿元,增长14.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60 亿元,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75.81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4%,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171.78 亿元,增长19.8%;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38.73 亿元、51.65 亿元、26.19 亿元,分别增长11.1%、20.1%、9.6% 。
全年财政支出300.0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
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市的3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占47.8%,股份制工业企业占22.4%。
《2008年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

2008年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2008年,天津市金融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信贷总量增加较多,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成效,证券业平稳运行,保险业规模稳定扩大,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增强,金融生态明显改善。
一、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一)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持续增长。
2008年,有10家金融机构相继落户天津或在津设立分支机构,为新进驻金融机构最多的年份。
天津市静海县兴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揭开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序幕,蓟县村镇银行成为天津市首家村镇银行。
金融机构效益持续增长,累计实现结益197亿元;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56个百分点。
(二)储蓄存款增加较多,定期化趋势明显。
2008年,天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9954亿元,增长20.8%,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16亿元,同比多增338亿元。
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大量增加,增量为756亿元,是上年定期储蓄存款增量的6.9倍。
由于股市大幅下调,一度火爆的基金、理财等个人投资市场明显降温,资金大量回流银行储蓄。
四季度天津市储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居民总体投资意愿继续下滑,储蓄意愿持续攀升,选择“更多储蓄”合算的居民占比为48.3%,比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三)贷款总量增加较多,信贷投向重点突出。
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7689亿元,增长19.3%,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252亿元,同比多增164亿元,贷款增量为历史上最多的年份。
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比年初增加830亿元,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普遍加大,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信贷投入较多。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信贷原则,天津市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把信贷总量增长与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和农业发展合理的资金需求。
天津市统计年鉴2008

36611 50011 1246 18 501
蓟县
1590 26 949 253559 192309 83 50 41628 332044 157248 73 202954
180965 482124 71873 140003 1377667 9931 57
单位
平方公里 个 个 户 户 万人 万人 人 人 人
万千瓦特 户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吨 吨 吨 吨 个 万元 万元
人 人 床 个 床
宝坻区
1450 21 765 211466 157241 67 58 27653 274612 136475 80 145631
161041 555028 120196 206416 1080187 713512
576203 12413 643 68583 325 1323798 900000
52780 31047 1195 18 650
宁河县
1031 14 283 121034 81492 38 29 21863 116442 66048 53 92080
174721 504900 44240 88497 739600 411200
449929 616 4665 74701 125 392466 933239
57349 49449 1368 26 1040
井陉县
1381 17 318 105374 80891 33 28 18491 142596 60987 44 70008
73608 513599 34955 60556 499922 161771
110322 80 6053 21947 81 1076035 728193
天津市南开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南开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2007年工作回顾2007年,新一届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和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南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市二十项民心工程和区十项惠民工程,加快科贸街和南开西区规划建设,加大和谐社区、扶贫助困和创卫工作力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六区三带”功能布局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向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迈进。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8.9亿元,同比增长均达到20%,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财政三级收入37.8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7.6亿元,实际增长27%。
预计,招商引资协议额100亿元,实际到位66.5亿元,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200%和222%。
招商引资和协税两个目标责任制发挥重要作用。
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机构。
民营企业在全市率先突破万户。
规划引导招商成效显著。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编制南开区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天津科贸街、南开西区和海光寺·西南角商业商务区规划。
制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企业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等扶植政策。
仁恒广场、金盛广场等商业项目加紧建设,与香港世茂集团、深圳华强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投资服务协议,500强企业中粮集团、阳光集团等落户南开。
与滨海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滨海联络处,制定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意见。
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突出。
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新南马路五金城一期建设和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天津科贸街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赛德广场、天大科技园大厦、荣华时代广场A座全面竣工,农业科技大厦、万兆慧谷大厦主体封顶,完成科贸大楼改造。
天津市河北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北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一、2007年工作回顾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组成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抓发展、重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较好体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全区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经济发展增速明显。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37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区级财政收入77588.6万元,同比增长37%;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60亿元,同比增长126%,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6689万美元,同比增长31.83%。
财政收入增幅连创新高。
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完善管理模式,调整税源结构,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征管力度,全区财政收入呈现高开稳进的势头,以平均每月超时间进度6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提升,增幅始终居于中心城区前列。
据此,区政府于11月23日提请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财政收入增幅由年初确定的18%调整为28%。
年底实际增幅超出调整后指标9个百分点,实现新的突破。
同时,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能力进一步提高。
招商引资态势强劲。
积极调整招商引资结构,扩大招商规模,改进招商方式,实施招大、引强、引优战略。
成功举办招商引资大会,签订投资意向150亿元,12个签约项目中有11个得到落实。
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较大项目,与国内500强企业广西柳工集团、3G雷梦等优势企业实现战略合作。
意大利CIS集团就意式风情区1、4号地块整体租赁事宜签署了框架协议,着力打造“意大利生活方式街区”。
楼宇经济得到壮大,全区25座楼宇共入驻企业445家,留区税收3000万元,同比增长43.7%。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都市工业发展提速。
编制完成《河北区都市工业发展规划(2007~2010)》。
天津市河东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东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河东区第十四届人民政府自2002年12月组成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推进“三个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三步走”目标。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四年,是河东区发展快、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四年。
(一)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经初步核算达到148.8亿元,年均增长16.4%,超过全市平均增长速度。
三级财政收入达到19.2亿元,年均增长19%。
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9.27亿元,年均增长21.3%,实现了快速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161.8亿元,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的能力。
区政府注重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集中力量编制了《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全面实施“五区三带”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4亿元,占区域经济总量的54%。
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增长较快。
建成了嘉华国际商业中心、平河装饰城和沃尔玛、人人乐等一批大型超市和专业市场。
海河新天地、阳光星期八、顺驰又一城、海河图书大厦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整合楼宇资源58座,培育特色楼宇17座,入驻各类企业、中介机构1470家。
建成3个都市工业小区,引进企业60余家。
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
南站地区拆迁基本完成,嘉里商务中心等项目开始启动。
“洋务溯源”―直沽文化观光区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12大板块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9年3月17日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和对天津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实施“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奋勇向前,努力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54.38亿元,比上年增加1303.98亿元,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2.5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21.07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0.73亿元,增长14.7%。
第三产业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为1.9:60.1:38.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47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7987美元,增长11.3%。
图1 2004-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
据初步核算,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23亿元,占全市的4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431.3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3.7%提高到54%。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1715.6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
财政收入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489.89亿元,比上年增加285.24亿元,增长23.7%,连续4年净增额超过200亿元。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75.55亿元,增长25.1%。
主体税种保持较快增长。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税种收入合计占到全部税收收入的84.5%,增长21.4%,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36.2%,营业税增长22.9%。
图2 2004-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财政支出106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资金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倾斜,重点保证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等资金需要。
全年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200.5亿元,增长26.9%;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105.6亿元,增长32.5%;支农支出38.5亿元,增长43.9%。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全年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支出384亿元,增长20.2%。
劳动与就业就业渠道不断扩展。
大力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
举办了“2008中国〃天津创业项目展示推介会”,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业带动就业实验区。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安置就业38.02万人,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10.20万人,10类就业困难群体得到妥善安置。
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647.32万人,增长5.4%,其中从事第一产业76.30万人,从事第二产业271.90万人,从事第三产业299.12万人。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407.52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84.13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
价格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5.4%,涨幅逐季回落。
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呈现“五升三降”格局(见表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1%,涨幅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4个百分点, 仍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涨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从两大部类分组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 5.0%,涨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全年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2.9%,涨幅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 5.8%,涨幅比上年回落 1.2个百分点,其中,新建房和二手房价格均比上年上涨 5.8%,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4%。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4.09亿元,比上年增加1015.46亿元,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增长42.5%,增幅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89.44亿元,增长43.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4.65亿元,增长33.3%。
图3 2004-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主要投向大型现代设施农业和养殖业项目。
第二产业投资1381.29亿元,增长43.5%;其中工业投资1338.62亿元,增长42.6%,重点集中在电子、石化、医药、新能源及环保行业。
第三产业投资1786.83亿元,增长41.9%,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城镇投资的56%,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1倍以上;以迎奥运为契机,我市加大了市政设施、绿化环境的整治力度,全年完成投资480.63亿元,增长1.3倍。
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67.94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28.01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2.22亿元,增长1.2%;畜牧业产值85.19亿元,增长3.5%;渔业产值44.14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38亿元,增长2.0%。
养殖业(畜牧业和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粮食连续五年增产。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40.2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8.93万吨,增长1.2%,为近9年来最好水平。
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建成2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14个优势水产品养殖园区,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90.12万头,增长10.7%。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成效,进入产业化体系农户达到8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1%。
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试点工作成效显著,10万农民迁入新居。
华明镇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
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23%,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地下给排水管道520公里。
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20.68亿元,增长21.0%。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574.61亿元,增长20.1%;重工业增加值2946.06亿元,增长21.2%。
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506.83亿元,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28.65亿元,增长24.6%。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工业结构初具雏形。
全年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8.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344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4%。
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3887.34亿元,增长27.0%。
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80%,其中,重工业产销率98.73%,轻工业产销率99.12%。
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工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
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3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实现利税总额1073.25亿元,增长3.6%,增幅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
其中,实现税金347.30亿元,增长10.7%,回落4.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25.95亿元,增长0.5%,回落7.7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完成总产值1405.84亿元,增长18.7%。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160.68万平方米,增长33.9%;房屋竣工面积2562.91万平方米,增长14.8%。
年末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142家,实现利润31.20亿元,下降3.5%;实现税金42.34亿元,增长18.4%。
交通、邮电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2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全年完成客运量8753.38万人,比上年增长23.2%。
其中,公路6579万人,增长25.2%;铁路1907.82万人,增长21.3%。
全年实现货运量55065.43万吨,增长7.4%。
其中,公路27000万吨,增长14.9%;铁路12160.70万吨,增长7.7%;水路15096.06万吨,下降 3.1%。
公路、铁路、水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占货运量比重分别为49.0%、22.1%和27.4%。
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96.12亿人公里,增长6.7%。
其中,铁路104.26亿人公里,增长1.9%;公路56.71亿人公里,增长26.9%。
全年实现货物周转量14479.07亿吨公里,下降4.5%,其中,公路102.58亿吨公里,增长16.6%;铁路343.16亿吨公里,下降3.3%;水路14028.87亿吨公里,下降4.7%。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5593.20万吨,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进港15131万吨,增长27.4%;出港20462.20万吨,增长7.3%。
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50.20万标准箱,增长19.7%。
全年滨海国际机场起降量达7.08万架次,增长7.0%;其中运输起降量5.54万架次,增长16.2%。
机场货邮吞吐量16.70万吨,增长33.5%;旅客吞吐量463.70万人次,增长20.1%。
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109.23万辆,比上年增长15.9%;其中轿车64.84万辆,增长21.0%。
全市私人汽车达到80.61万辆,增长19.3%;其中轿车51.84万辆,增长24.0%。
公交运营车辆达到7921辆。
年内新辟公交线路30条,年末公交线路481条。
全年城市公交客运量11.71亿人次,增长10.4%。
年末全市运营出租车31939辆。
更新公交车1000辆、出租车2.8万辆,全部达到国Ⅲ排放标准。
邮政电信规模持续扩张。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5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34.64亿元,增长17.7%;邮政业务总量17.13亿元,增长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