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3)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奋进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平,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要共同努力维护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细节描述,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

(2)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的历史背景。

(2)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景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背景。

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增强学生对课文背景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简单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significance。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2.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2.4 教学步骤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和理解。

第三章:课文分析与讨论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课文所传递的主题和信息。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3.4 教学步骤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

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主题和信息。

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实践活动。

4.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4 教学步骤教师提出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目标。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解决问题。

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5.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

5.2 教学内容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飞夺泸定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掌握《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人物形象。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概括故事梗概。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飞夺泸定桥》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探讨《飞夺泸定桥》中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判断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的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判断能力。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5.2 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话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5.3 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建议,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一观看纪录片6.1 教学目标通过观看纪录片,更直观地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和战斗过程。

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和理解。

《飞夺泸定桥》教案[五篇范文]

《飞夺泸定桥》教案[五篇范文]

《飞夺泸定桥》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飞夺泸定桥》教案《飞夺泸定桥》教案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 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

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

”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

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这“天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快快拿去用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飞”和“夺”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红**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 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红**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夺取泸定桥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课文《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三遍。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自学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脉络,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飞”:抢时间。

1. 课文题目中有两个动词,大家找一找,一起告诉老师。

(“飞”和“夺”)2. 这里的“飞”是什么意思?说说字面上的意思。

(飞奔)红**要“飞”去哪里?(泸定桥)为什么要“飞”去泸定桥呢?(因为红**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什么“诡计”?(要把我**消灭在桥头)3. 在文中找找,这种情况下,我**想要战胜敌人,“关键”是什么?(抢在前面)抢在前面,也就是红**抢在敌人前面,换句话说,红**和敌人在“抢时间”。

4.默读3、4自然段,思考问题:①红**在向卢沟桥行进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②红**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险、聪明才智)画出来并做简短的批注。

学习小组讨论,并派出一名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这些困难没有吓倒红**,红**不畏艰险,抢到时间,飞到泸定桥,抢时间是关键,但真正要做的是夺桥。

三、“夺”:夺天险。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让学生查找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2)让学生通过讨论,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4. 教师讲解:(1)对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2)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阐述。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启示,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作文。

(2)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文章的朗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2.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

3.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飞夺泸定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英勇顽强、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红军精神。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介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遇到困难的问题。

3. 精讲点拨:(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2)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挑选学生进行背诵,检查学习效果。

5.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红军英勇顽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军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的感悟文章。

9.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飞夺泸定桥》精品教案

《飞夺泸定桥》精品教案

《飞夺泸定桥》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飞夺泸定桥》的主要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

3.2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红军的故事。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标注出生字词,查找字典或询问同学。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4.课堂讲解4.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

4.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5.课堂活动5.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复述课文故事。

5.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6.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短文。

2.课外阅读《飞夺泸定桥》的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2.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作业布置紧密结合课文内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4.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5.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战斗英雄业绩。

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用指定的词语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记叙文《飞夺沪定桥》。

沪定桥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

桥长100米,宽2.8米,高14.5米,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

北上抗日的红军于1935年s月到达四川省沪定县过大渡河。

沪定桥建在离水面几十米高的大渡河上。

沪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木板又被敌人抽掉了。

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

红军突击队22名战士英勇顽强,与敌人激战2个小时,夺下了沪定桥,为红军继续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讨论分段默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夺桥的。

(6—8自然段)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像飞一样行军”的。

(3一5自然段)
其余的写了什麽(1、2自然段写红军要夺桥)(9自然段写红军夺桥后的结果)
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夺桥二(2)命令夺桥三(3一5)飞速行军四(6——8)夺桥五(9)夺桥后
三.自由读课文审题.
飞:速度快,神速。

夺: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要夺取沪定桥飞速赶到沪定桥夺取沪定桥渡过沪定桥分段
一(1)二(2一5)三(6一8)四(9)
四.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
1.默读思考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沪定桥走不可?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沪定桥可以通过。

只有,唯一,说明没有其它道路可走。


2.读出必须过桥的坚定语气。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五、学习第三段默读思考。

(1.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麽?抢在敌人的援兵之前是夺下沪定桥的关键。

(2.红四团要抢在敌人的前面赶到沪定桥遇到了哪些困难?用笔画下描写红四团抢时间飞到沪定桥的词语。

(3.读句子体会描写表现红四团战士精神的句子。

不怕困难,机智,顽强斗争的精神。

读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定语气。

(4.找出表示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时间地点 28日早上离沪定桥120公里 28日晚7点钟离沪定桥55公里 29日早晨赶到沪定桥飞这段突出一个飞宇。

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红军能抢先赶到沪定桥。

红军战士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飞速赶到沪定桥,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学习第四段
1.小声读,思考红军是怎样攻克天险夺取沪定桥的?分几层意思写的?分四层①夺桥的困难(6自然段)②夺桥的经过( 7、8自然段)
2.读第六自然段。

用~画出夺桥有哪些困难?桥危险摇晃,象……一样水心惊胆寒城凭险固守
3.指导读读出沪定桥险情异常,使人害怕的语气。

4.为什么要写沪定桥的“险”?(突出红军夺桥的艰难,衬托出红军勇猛无畏的气概。


5.背诵第6自然段。

6.小声读,边读边画出总攻开始了红四团是怎样奋勇夺桥的?画出动词。

7.讨论(看图看文回答)团长和政委站,指挥号手们吹突击队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一边一边(奋不顾身)穿过,冲进,搏斗。

8.攻天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大无畏
七.学习第五段默读思考.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和开头相呼应,说明红军胜利完成了任务,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胜利,继续北上抗日)
八.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抢时间、攻天险夺取了沪定桥的过程。

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九.指导课后作业
1.造句仍旧——照旧,
仍旧。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边了。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烈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接到(命令)奔赴(前线、战场)消灭(敌人、蚊子、老鼠)取得(胜利、进步、成功)发动(总攻、群众、机器) 夺下(沪定桥、武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评读背诵 2个人互相检查
4.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词语。

沪定桥摇摇晃晃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发起总攻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
将这些词语排列一下先后顺序,它们各用在什么方面?
描写桥的摇摇晃晃;
大渡河水,心惊胆寒、震耳欲聋;
发起总攻,喊杀声、枪炮声震动山谷;
敌人放起大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听到了党的号召,奋不顾身,穿过熊熊大火,和敌人展开搏斗,胜利地夺下了沪定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