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推拿对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观察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作为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生率的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小儿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为患儿由于胸锁乳突肌存在先天性挛缩而出现变短现象引发的斜颈畸形,不但损害小儿的健康,还会对其外表造成影响,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治愈率、改善病情作用重大。
资料与方法2017年4-9月收治肌性斜颈患儿57例。
所选患儿病情均经临床确诊。
男39例,女18例;患儿年龄1个月~1.6岁;29例右侧患病,28例左侧患病;31例1~3个月患儿,17例4~6个月患儿,9例>6个月患儿。
眼行斜颈、神经麻痹性斜颈和骨性斜颈患儿均不纳入此次研究。
治疗方法:①热敷:于患儿包块部位放置热毛巾,热敷持续30min。
②按摩:首先对患儿头部进行固定操作,利用示、中指和拇指将包块捏住,自患儿头部顺胸锁乳突肌向下进行揉捏,动作需反复进行,在手指揉捏下使包块发生移动,患儿皮肤娇嫩,必须避免对皮肤造成摩擦,持续揉捏,时间15min,手法先轻后重,循序渐进。
③牵拉、转动:对患儿肩部和头部行固定操作,自患侧向健侧进行推拿,使患儿头部倾斜向健侧,对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牵拉,持续30~50次,旋转患儿头部使之面向患侧,持续旋转10~20次,注意旋转角度不可过大,避免伤害患儿。
持续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1个月[1]。
护理方法:①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儿各项生理指标,主要包括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等。
对患儿进行喂食时应防止发生呛咳,若发现患儿存在神经损伤、颈动脉窦刺激损伤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告知临床医生[2]。
②睡姿指导:患儿睡眠时利用枕头等固定其头部姿势,或者可行头部牵引,即将软枕垫于患儿肩背部位,使患儿体位得到固定,然后将其头部略微抬高并转向患侧。
套牵引线,确保患儿身体与牵引线纵轴方向保持一致,为避免发生皮肤擦伤现象可在患儿下颌部位垫一毛巾,可利用适当重量的重物配合牵引。
持续牵引1周,每天持续8~10h,从而使患儿头型逐步得到纠正[3]。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肌性斜颈是指肌肉性受损之后,导致颈部组织的角度出现改变。
一般在半岁内患儿可以用手法按摩,部分患儿能够完全恢复,还有一部分患儿可能需要借助手术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使其颈部的组织形态上取得改变性效果。
中医推拿治疗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且干预效果良好,为更好诊疗患儿,促进其预后,我们针对该疾病给予中医推拿治疗。
综述如下: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推拿;手法按摩;综述前言小儿肌性斜颈主要病变在于颈部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所致。
由于纤维化的肌肉不能实行正常的收缩以及放松,患儿常引起功能障碍,同时还会限制其颈部的运动。
长期以往,两侧的肌肉发育不对称,还会出现大小脸,甚至有的患儿还会出现斜视的情况。
常规药物治疗,多选择多巴胺类、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等,如果出现有骨性的斜颈还应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是中国特色医学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推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直接解决患者问题,易被患儿、家长所接受。
现就针对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现代医学中发现小儿肌性斜颈者多在出生后有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摸到肿块,随着肌肉移动,可发现病变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1]。
临床上,患儿一般表现为头向病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当2岁后,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
对此,当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发生上述症状,可以通过X线片检查,诊断该疾病,同时在对全身检查中注意观察双侧颈部是否对称,双侧胸锁乳突肌内有无肿块,婴儿头颈是否经常向同一方向倾斜,从而判断是否为小儿先天性肌斜颈。
1.中医推拿治疗2.1推拿特色疗法中医推拿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开展较多的一项治疗方法。
该疗法对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并且副作用较小,一般经过规范化的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斜颈(歪脖斜颈)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斜颈(歪脖斜颈)什么是斜颈小儿斜颈又称“歪脖”,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属先天性的原因有肌性斜颈和脊椎发育畸形。
后天性的原因有冷风侵袭、感染和创伤导致的急性斜颈,由于眼睛斜视导致的眼性斜颈,还有一种痉挛性斜颈。
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大多是因为出生时,婴儿的颈部肌肉受到损伤所致,非正常分娩的如臀位产、剖腹产等小儿发病率较高。
这种损伤多出现在胎位不正和产钳牵拉的情况下。
颈部的肌肉受到牵拉损伤,出现血肿,最后血肿纤维化,使肌肉挛缩变短。
这种损伤多是一侧,这样就使颈部两侧肉长度不等,力量不均,导致患儿的脖子偏向肌肉短缩一侧。
一、导致儿童“歪脖子”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1、常见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歪脖子”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致使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同时下颌转向健侧,形成特殊的“歪脖子”姿式畸形。
发病原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约在7—10天之后发现在颈部有质地较硬的肿块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不红,温度正常,无压痛。
2—3个月后,肿块逐渐缩小,约在6—8个月后完全消失。
肿块消失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开始突出,变紧,变短,头偏向患侧,颈部活动受限,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患侧颜面短而扁,健侧长而圆,双眼、双耳、口角不在同一水平。
如婴幼儿期未合理治疗,畸形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其疗效亦随之降低,给患儿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2、常见的导致小儿“歪脖子”的原因是“眼性斜颈”也就是说,由于儿童的眼部疾病所导致的“歪脖子”。
儿童时期的很多眼部疾病原因都可以导致“歪脖子”,如严重的弱视、近视、远视,先天性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的“斜视”等等。
必须高度重视儿童的眼部疾患,像儿童的弱视、近视、远视,大多可以通过配镜来达到治疗、校正“歪脖子”。
而有些疾病,如先天性上睑肌发育不全,则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治愈“斜视”,从根本上治好“眼性斜颈”。
平衡推拿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维普资
《 按摩与导引》 20 年 6 07 月第 2 卷 3
第 6 ( 10 ) 期 总 5期
C iee Maiua o hns nplt n& Q o g teayJ n2 0 V 12 N . i iG n h rp .u 0 7, o.3, o6
道如下。
1 资 料与 方法
疗仪 , 照射治疗强度 10 照射时 间共 1 分钟 , 0 %, 5 照 射持续 时间 3分钟 ,间隔时间 1 分钟 ,光束直径
本组 8 6例均为我 院门诊 病例 。 单 lm , O m B型透镜部件照射 ,每人照射 1 , 天为 1 次 6
1 一般 资料 . 1
关键词
肌性斜颈
推拿治 疗 超激光 照射 治疗
t J 肌性斜颈 (ogn t u u r o cls JL , cneia m s l r oi l c a tt l) 是由于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 , 使颈部歪斜 , 头
侧乳突部 , 健侧手向下轻推 , 患侧 手向上托扶 , 使头 摆正, 缓慢用力拔伸 , 保持约 1 O 。 5 2 秒 反复进行 3 —
侧发病 , 中男性 5 例 、 其 7 女性 2 9例 ; 年龄 2 天一 个疗程 。 1 5 岁, 平均年龄 1. 1 个月 , 0 +. 2 1 其中< 岁 6 例 、 3 1 8 l 岁 1 . 控制头颈部姿势 :要求家长经常注意在患儿 一 .3 3 1 例 、3 7 ; 1 > 岁 例 左侧 6 例、 1 右侧 2 例。 5 清醒时摆正其头颈部位置 , 睡眠时取仰卧位 , 下颌偏
维普资讯
《 按摩与导引》 2 0 0 7年 6月第 2 3卷 第 6 ( 10期) 期 总 5
C iee Ma iua o & Q og teay Jn2 0 V 12 N . hn s np lt n i iG n hrp . 07, o.3, o 6 u 4 1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 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 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 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 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 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 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 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 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 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 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 意。
调
护
(1)早期发现,早期推拿治疗,效果 好。 (2)嘱咐患儿家长抱小儿于患侧方手 臂注意使患儿胸部向患侧旋转。 (3)睡觉、喂奶时用枕头垫于患侧, 有利于矫正。 (4)嘱其家长辅助轻揉患侧病变处, 勿损伤皮肤。
请大家看一段推拿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的录像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 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 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 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 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 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 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做保 健性按摩,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 隔日1次的规律性按摩。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 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 钟左右。
有报导对五、六个月较重的肌性斜颈患儿进行 手术,效果很好,也很安全。达到事半功倍,既 治了斜颈,又避免了颜面畸形,脊柱侧弯、头睡 偏的发生。如等到几岁再手术,将会出现脖子斜, 相应畸形也很重,到时后悔莫及。决不能受树大 决不能受树大 自然直,长大了脖子就正了的错误影响, 自然直,长大了脖子就正了的错误影响,耽误治 疗时机,造成终生遗憾。如果说斜颈很轻,头、 疗时机,造成终生遗憾 面也未出现相应变形,稍大一点也是可以的。总 而言之,正确把握,酌情而定,不失时机,及时 手术。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总体来说,推拿对小儿肌性斜颈的治 疗可以概括为“揉、拿、捻、牵”。
病案回顾 患儿赵某,女,3个月。其母亲发现患 儿总向一侧转脸,怀疑斜颈,故前来我院 就诊。经超声波检测发现右侧胸锁乳突肌 增厚0.3cm。随后转我科行推拿治疗。 查体:患儿状态良好,无明显不适。 头部偏向右侧,呈保护性体位。右侧胸锁 乳突肌稍显增粗。触诊见右侧胸锁乳突肌 肌纤维增粗变硬,但无明显肿块。 治则治法:理筋通络,软坚散结。予 患儿右侧胸锁乳突肌局部施行揉法、拿法 及捻法,并进行颈部的牵拉,一周3次。 经过7次治疗后,患儿颈部两侧胸锁 乳突肌外观基本一致。再次进行超声波检 测,结果示两侧胸锁乳突肌无差异。
超声波加超短波治疗小儿斜颈的疗效观察

(( 54 , ): .8 P<00 ) 两 组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能 , 2 . , 5 即产生 了热 效应 |。热效应 能改善局 愈显效 率越高 。由于疗效确切 、 痛苦 、 1 ] 无 治疗 2 次 以内的治愈显效率见表 2 0 , 部血液与淋 巴循环 ,使血管通透性增 高, 无副作用 。 患儿 易于接受 。 超短 波加超声波 组为 7 %。超声 波组 为 加强局部组织供氧和营养供给 , 9 还能使 巨 4 参考文献 5%,前组 高于后 组 , 41, 5 x . P<0 5 : 6 . , 噬细胞 系统和 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加等 . 0 因 [ ] 李维札. 1 实用理疗 学 [ . M] 北京 : 民卫 人
脉 冲输 出 1 . 0~1 c : . W/ m 。在肿块周 围 5
采取接触移动法治疗 , 8~1 i, 日 1 0m n 每 次, 5~1 为 1 0次 疗程 , 根据病 情 可继续 下 一疗 程 。超 声 波 组 , 法 同 上述 超 声 波 3 讨 论 方
超 声 波 机 械 作 用 可 使 细 胞 质 、浆 产 生 微
日久局部 组织 发生纤维性变 而硬化 。 使肌 用 能使 坚硬 的结缔 组织 延长 。 软[, 变 2 对 】 无 歪斜 。显 效 : 块基本 消失 . 肿 头无 明显 肉弹性减低并短缩 , 造成头颈部功能及形 纤 维化 的血肿 有松弛 、软 化 、消 散的作 歪斜, 触之胸锁乳 突肌处有 小条索状 物 。 态改变 。血肿较小者不 易发 现 。 自然缩 用 。此外超声振 动能使组 织间亦产 生微 可 好 转 : 块 已缩小 。 肿 头轻 微歪 斜 。 胸锁 乳 小 , 较大者可致斜颈。 对于小儿斜颈 , 既往 细按摩作用 。先后实施两种治疗法 . 有协 突 肌处可及 硬块 , 但较前缩 小。无效 : 肿 我科 单采用 超声波治 疗 . 效果较好 . 但为 同作用 , 用利于达到治疗 目的。如在先 更
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u l t r a s o n i c wa v e .Me t h o d s : 3 1 c a s e s o f c o n g e n i t l a mu s c u l a r t o r t i c o l l i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1 7 c a s e s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t u i n a c o mb i n e d wi t h u l t r a s o n i c wa v e a s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o g u p wh i l e 1 4 c a s e s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t u i n a a s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Two g r o u p s we r e t r e a t e d o n c e d a i l y , s i x d a y s a we e k a n d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wa s e v a l u a t e d a f t e r s i x mo n t h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4, 12 (6): 389-392 DOI: 10.1007/s11726-014-0812-8©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4︱● 389 ●CLINICAL STUDY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for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Shen Zhi-fang, Luo Kai-tao, Zhu Gao-feng, Jin Yue-qinJiax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Zhejiang 314001, ChinaAuthor : Shen Zhi-fang, bachelor, Chinese medicine physician. E-mail: shenzf08@CLC Number : R244.1 Document Code : A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in treating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Methods : Seventy kids with muscular torticollis were intervened by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and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8-month treatment.Results : After 8-month treatment, 41 subject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58.6%, 27 were improved, occupying 38.6%, 2 failed, occupying 2.8%,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2%.Conclusion :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can produce a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without adverse effects. Key WordsTuina; Massage; Ultrasonic Therapy; Torticollis; InfantAs a common disease in kids,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IMT) is a congenital abnormality of the motor system, with incidence ranging from 0.3% to 0.5%. It’s caused by unilateral contraction or fibrosi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characterized by the head is tilted in lateral bending toward the affected muscle and face is rotated toward the healthy side. Delayed treatment will lead to asymmetric faces and eyes, eve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ids. During recent years, our department adopted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in treating IMT. The report is now given as follows.1 Clinical Materials1.1 Diagnostic criteriaBy referr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MT from the Shanghai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head tilt at birth or several months after birth; abnormal postures of head and neck, presenting head tilt towards the affected side, rotation of face to the healthy side, and chin points to the shoulder of the healthy side; usually affecting one side, lump or mass may be palpated along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kids in later stage may present adaptive alterations of head, face, and spine, with restricted development of face of the affected side, flat occiput of the healthy side, and lateral curve of thoracic vertebrae; osseous torticollis caused by abnormal cervical vertebrae was ruled out by frontal X-ray examination of cervical spine. 1.2 Inclusion criteriaIn conformity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MT; the parents of the kid having signed the informed consent form.中文翻译稿●●︱Copyright©2011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沈志方, 罗开涛, 朱高峰, 金月琴 嘉兴市中医院, 浙江314001,中国【摘要】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推拿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7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8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8个月后痊愈41例,占58.6%,好转27例,占38.6%,无效2例,占2.8%,总有效率97.2%。
结论:推拿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关键词】推拿;按摩;超声波疗法;斜颈;婴幼儿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童的常见病,归属儿童运动系统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0.3%~0.5%。
本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纤维化变性,使患儿头向患侧倾斜,颜面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的一种不对称畸形。
如延误治疗,可出现患儿两侧颜面、双眼大小不对称,甚至影响小儿发育。
近年来我科运用推拿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小儿肌性斜颈的诊断依据[1]:刚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内发现头项倾斜;头颈姿势异常,头顶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向健侧肩部靠拢;单侧发平凡,患儿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肿块,后期患儿的头面部及脊柱可出现适应性结构改变,患侧颜面发育受阻,健侧枕部较扁平,胸段脊柱发生代偿性侧弯;颈椎正位X 线摄片排除因颈椎畸形而引起的骨性斜颈。
1.2 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肌性斜颈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颈部局部皮肤破溃者;因颈椎结核、肿瘤、炎症,骨及关节发育异常,或视力障碍等引起的斜颈。
1.4剔除标准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与本病有关的治疗方案的患者;不能按规定疗程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
1.5一般资料共纳入7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推拿科门诊,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9 d 至6个月,平均1.2个月。
足月顺产38例,剖腹产30例,产钳2例。
左侧病变25例,右侧45例。
70例患者颈部均触及包块,包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8例,中段51例,下段11例。
颜面大小不对称5例。
2 治疗方法2.1推拿患儿取仰卧位,不用枕,医者坐于患儿头上端。
按揉弹拨法:医者用食、中、无名指沿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桥弓穴)来回揉动,然后轻柔弹拨胸锁乳突肌,重点弹拨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及(或)肿块。
按揉法与弹拨法交替使用,约10 min ,频率100-120次/min (图1)。
图1. 按揉弹拨法拿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拿患侧胸锁乳突肌,重点拿捏肿块及挛缩部位。
约2 min ,频率100~120次/min ,手法由轻及重,以患儿能承受为度 (图2)。
图2. 拿捏法被动牵伸法: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缓缓地将患儿的头推向健侧,使患儿头部在额状面内作被动侧向运动;然后将一手扶住患侧枕后部,另一手扶住健侧下颌部,使患儿头部控制在垂直轴上,向患侧作缓和的被动旋转运动,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
操作时手法轻柔,每一手法重复20~30次(图3)。
图3. 被动牵伸法按揉法:按揉患儿两侧颈项肌、斜方肌,约2 min,配合轻拿肩井穴,结束操作(图4)。
图4. 按揉法嘱患儿家属在喂奶、睡眠时使患儿头面转向患侧加以纠正,并可适当做胸锁乳突肌的被动牵拉。
2.2 超声波治疗采用韩国HANIL-TM生产的HS-501型超声波治疗仪,超声频率1 MHz,输出声强为0.5W/cm2,在超声探头上涂抹耦合剂,然后使探头紧贴在病灶部位,匀速往返运动,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
2.3疗程推拿治疗及单纯超声波治疗均为隔日1次,治疗8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3 疗效观察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患儿头颈可长时间保持于中立位,并可自由向两侧旋转,运动幅度正常,畸形消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