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大学《生理学》第九章习题
大学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大学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物机体生命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及系统水平、整体水平进行研究。
2、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殖、兴奋性、适应。
3、反馈调节的生理学意义:(1)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2)正反馈使生理活动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5、名词解释: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调整体内各种功能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内环境(internal milieu):多细胞生物体多数细胞直接生存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
外环境(external milieu):机体所直接接触的外界环境。
稳态(homeostasis):在机体各功能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内环境理化性质所保持的相对恒定状态。
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使其输出的控制指令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1、名词解释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细胞膜是脂质双层的液态结构,其中镶嵌有蛋白质,包括受体、离子通道及各类酶系统等,部分蛋白或脂质上有糖链。
大多数脂质和蛋白质都可以在脂质双层内自由移动,在单层中移动缓慢。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被动扩散,受膜两侧浓度差及电位差的影响进行分子扩散,不消耗能量。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细胞膜对不溶于脂质的葡萄糖、氨基酸或Na+、K+、Ca2+等离子借助于膜中蛋白质(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完成顺浓度梯度或顺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细胞通过耗能过程,逆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物质跨膜转运,能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
(完整版)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

(完整版)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苏州大学医学部生理学系王国卿第一章生理知识绪论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2 稳态3 兴奋性4 刺激5 反应6 阈值7 兴奋8 抑制9 负反馈 10 正反馈二.填空题:1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和————。
2 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是————、————、————和————。
3 反馈包括—反馈和—反馈,用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反馈主要是——反馈。
4 反应通常包括两种形式,——————和——————。
5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叫————,大于该刺激的刺激叫————,小于该刺激的刺激叫————。
6 描述兴奋性的指标是——,它与兴奋性呈——比。
7 常见的内环境组成有——、——、——、——和——,其中以——最为重要。
8 ——————————————————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实例。
9 刺激与反应的相同之处是————。
而不同之处,前者是————,后者是————。
10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过程:——————和——————。
11机体中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指————、————和————,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
三.单选题: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神经活动 .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 .反射活动 .动作电位2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自身调节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恒定 .降压反射 .呼吸节律的维持.体温恒定的维持 .排尿反射5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血液凝固 .排便反射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H释放增加.排尿反射 .分娩反射6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与环境关系 .人体细胞功能 .人体功能调节.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人体功能活动规律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应 .适应 .正反馈 .负反馈8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动作电位 .阈电位 .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强度阈值.除极速度9 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反馈调节 .前馈调节10 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 .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 .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四.回答题:1. 试述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几种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2.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单纯扩散2 易化扩散3 泵转运4 静息电位5 动作电位6 阈电位7 局部兴奋8 绝对不应期9 “全或无”现象10 兴奋-收缩耦联 11 等张收缩 12 等长收缩 13 完全强直收缩14 极化状态 15 去极化(除极) 16 复极化 17 超极化 18 超射二.填空题: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和————。
生理学习题集(最新答案版)

《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C )。
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4、内环境稳态是指( B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5、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 C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D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E )。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0、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C )。
A、兴奋性B、生殖C、新陈代谢D、兴奋E、抑制11、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
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1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三、多项选择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ACD )。
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 BE )。
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 ADE )。
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稳定四、填空题。
人体生理学习题:第9章 感觉器官

第九章[A]型题单项选择1.对于人眼视物来说,所谓近物是指Λ.距眼100m以外的物体B.距眼50m以外的物体C.距眼25m以外的物体D.距眼12.5m以外的物体E.距眼6m以内的物体2.关于近视物时晶状体调节的过程,错误的叙述是Λ.首先在视区皮层出现模糊的视觉形象B.冲动经过皮层一中脑束到达中脑的正中核C.最后到达睫状肌,使睫状肌收缩D.晶状体向两侧凸出E.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看清近物3.老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A.晶状体弹性减弱B.角膜透明度改变C.角膜曲率半径改变D.房水循环障碍E.晶状体透明度改变4.按照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三种颜色是A.红白蓝B.红黄蓝C.红黑蓝D.红紫蓝E.红绿蓝5.关于行波理论,不正确的叙述是A.高频声音的振动在基底膜顶部可见最大行波振幅B.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C.声音频率不同时,行波传播的远近有所不同D.行波的始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感觉器官E.声音频率不同时,最大行波的出现部位有所不同多项选择题6.视近物时,人眼的调节包括Λ.晶状体向前凸B.晶状体也向后凸C.晶状体也向左右凸D.瞳孔缩小E.两眼会聚7.视近物时,瞳孔缩小的意义是A.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8.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C.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D.使入眼的光线提前聚焦E.增加眼的总折光能力8.瞳孔对光反射,正确的叙述是A.受强光照射的眼将出现瞳孔缩小8.对光反射具有互感性C.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D.反射的感受器是视网膜E.反射的效应器是瞳孔括约肌9.视杆细胞的特点有A.对光的敏感度高B.能分辨物体细微结构C.无色觉D.能区别明暗E.含有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10.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A.视蛋白合成不足B.视蛋白结构变异C.视黄醛消耗过多D.视黄醛合成不足E.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名词解释1.暗适应2.明适应3.瞳孔对光反射4.近点5.微音器电位6.行波学说7.听阈问答题1.简述在视网膜发生的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2.分别叙述近视和远视发生的机制和纠正办法.3.正常光波传播的途径.4.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是如何形成的.。
生理学习题集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急性实验慢性实验2.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3.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C 、三、双项选择题1. BD.四、多项选择题1. A B C D E2.A C D 3 A C D五、名词解释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胞吐和胞纳作用2. 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3. 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需要消耗能量4. 胞吐胞纳主动5.K + Na +6.Na + 增多 K + 增多7. 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8.Na + -K + 依赖式 ATP 酶维持细胞内外 Na + 、 K + 的不均衡分布,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和兴奋性9. 兴奋性动作电位10. 增大二、双项选择题1.B C2.B E3.A B4.A E5.A C6.B C7.A E三、多项选择题1.B C D2.A D E3.A B C D4.A C D5.A B C D6.B C E7.B C D E8.A C D四、名词解释•又称强度阈值或阈值。
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它与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指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可扩布的一系列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分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
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细胞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是指可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
也就是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性是以兴奋细胞的极化状态为基础的。
五、简答题•答:活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阈强度。
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反比关系,阈强度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强度小,表示兴奋性高。
南农生理学题集(黄老师的原卷)

目录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 (1)第二章血液生理 (4)第三章循环生理 (7)第四章呼吸生理 (10)第五章消化生理 (12)第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4)第七章泌尿生理 (15)第八章神经生理 (17)第九章内分泌生理 (19)英汉对译表 (22)考核说明 (23)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24)1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__细胞和分子水平__________水平、__器官和系统__________水平和____整体水平_________水平等。
2.家畜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基本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急性实验(又分为在体和离体两类)和慢性实验。
3.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
4.新陈代谢过程包括物质代谢作用和能量代谢作用。
5.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6.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细胞膜呈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7.细胞膜具有的两个明显的特性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2.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__以载体为中介___________和____以通道为中介_________。
5.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____兴奋_________和_______抑制______两种。
6.动作电位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______________机制实现的。
7.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___神经调节__________、___体液调节__________和____自身调节_________。
8.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__正反馈控制系统_________,它是机体较__少__(多/少)的调控形式。
10.动作电位经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上升支的形成、下降支的形成和膜内外电子的恢复。
生理学各章节习题

生理学绪言(一)单项选择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 排尿反射是 (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 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 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 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 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 反射弧组成包括 (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A、型题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3、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吞饮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A、单纯扩散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出胞人用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Na+ ,K+通道被称为学依从通道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人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 n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人膜内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前者约大10%E、前者约大20%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 K+B.Na+C. Cl1D.Ca2+E.Mg2+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增大E.不变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的平衡电位B、钾的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十B.Na+C. ClD.Caz+E.Mg2+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先减小后增大B.不变C减小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 C、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达到Na+的平衡电位时,Na+外流停止E.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19.阈电位是指: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24.刺激阈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第九章习题
复习题
1. 名词解释:视敏度近点瞳孔对光反射明适应暗适应三原色学说
2. 试述感受器的共同特点。
3. 眼在看物体时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4.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有什么区别?
5. 简述视杆细胞从接受光线到产生视觉的基本过程。
6. 外耳有哪些生理功能?
7. 中耳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
8. 中耳在传音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放大作用在卵圆窗膜的声压?这种放大有何生理意义?
9. 咽鼓管有些什么生理功能?
10. 中耳肌反射有哪两种?中耳肌反射时听骨链发生什么变化?中耳肌反射的胜利意义是什么?
11. 内耳柯蒂氏器由哪些结构组成?基底膜的振动怎样引起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形成?感受器电位怎样引起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形成?
12. 耳蜗是怎样辨别声音频率的?
13. 耳蜗通过哪3条途径分析声音的强度,使中枢感觉声音响弱?
14. 叙述听觉冲动从内耳柯蒂氏器传至听皮层的传导途径。
15. 前庭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它们的感觉装置是什么?
16. 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什么?水平半规管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7. 前庭毛细胞的静纤毛分别顺矢量方向和逆矢量方向偏曲时,膜电位产生什么变化?毛细胞底部的传入神经冲动发放有何变化?
18. 根据囊斑位置及囊斑中毛细胞的矢量分布特点,叙述椭圆囊和球囊的主要生理功能和他们的适宜刺激。
19. 人体向左水平旋转突然停止时,左右水平半规管壶腹嵴的兴奋状态有何不同?为什么?此时眼球震颤的慢相向何方运动?
20. 引起皮肤触知觉的感受器有哪些?它们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1. 快痛和慢痛的传入途径有何不同?慢痛为什么形成较晚,持续时间较长?
22. 引起皮肤温度觉的感受器有哪些?它们的放电特点是什么?
思考题
1. 在夜间视物时,为什么注意力越集中,视物效果反而更差?
2. 生理性盲点对人的视觉有无影响?为什么我们一般感受不到视野的缺损?
3. 试述眼的各组成部分发生病变时,对视力将产生什么影响?各有何特点?
4. 晶状体摘除的病人视物有何特点?如何进行矫正?
5.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落对视物有何影响?
6. 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对视觉有何影响?可采取什么对症治疗措施?
7. 为什么切除一侧听皮层后中枢辨别声源方向的能力降低?
8. 为什么中耳肌反射对脉冲噪声保护作用不大?
9. 为什么缺氧可立即使耳蜗微音器电位幅值下降?
10. 试述毛细胞形成感受器电位,传入神经末梢形成动作电位的离子转运过程。
11. 毛细胞的感受器电位和耳蜗微音器电位有什么不同?听神经单根纤维动作电位和复合听神经动作电位有何不同?
12. 毛细胞的静纤毛紊乱、倒伏或折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13. 毛细胞的外环境和一般细胞的外环境有何不同?毛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和一般细胞有何不同?这种差别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14. 外淋巴液中Ca2+浓度如果大幅度下降,对听力有无影响?为什么?
15. 为什么说椭圆囊和球囊的协同可感受三维方向的线加速度?
16. 一侧膜迷路炎症性水肿,会引起什么症状?
17. 为什么耳石器官能感受静态下头部相对于重力的位置(倾斜),而半规管在这方面的作用较小?
18. 人在加速度运行的火车内为什么能看清远方的静态物体?
19. 为什么快痛定位能力比慢痛强?
20. 为什么冰冷和热刺激引起的感觉都是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