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之父 托马斯·约翰·沃森
IBM计算机的开创者小托马斯·沃森

IBM计算机的开创者小托马斯沃森
谷平;陈敏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IBM计算机的开创者小托马斯·沃森谷平,陈敏率领IBM公司和美国进入计算机时代、并被《幸福》杂志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资本家”的小托马斯·沃森于昨日清晨在康湟狄格州格林威治的格林威治医院逝世,享年79岁。
沃森先生的律师莫斯利说,死因是本月初一次心脏病...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谷平;陈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7.12
【相关文献】
1.IBM人工智能计算机沃森设计出随心变色的礼服 [J],
2.托马斯·沃森:IBM“教父”的思考与行动 [J], 陈润
3.小托马斯·J·沃森危机管理策略研究 [J], 黄书亭
4.蓝色帝国的开拓者——沃森父子 (下篇)——沃森父子引导IBM进入计算机时代[J], 高晓黎
5.“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
”——IBM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托马斯·沃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沃森家族:引领计算机 革命的“技术大拿”(上)

沃森家族:引领计算机革命的“技术大拿”(上)【摘要】沃森家族是一支引领计算机革命的“技术大拿”,其创始人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文从沃森家族的背景和重要性入手,介绍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贡献。
家族以其技术创新而闻名,不断推动着技术发展的进步。
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域,还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结构。
文章最后展望了沃森家族的未来发展,并强调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沃森家族将继续引领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对整个科技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沃森家族,计算机领域,技术大拿,创始人,发展历程,贡献,技术创新,影响力,未来展望,历史意义1. 引言1.1 沃森家族的背景沃森家族的背景始于20世纪初,是一个以技术创新和计算机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家族。
该家族的创始人沃森先生是一位拥有丰富工程经验和深厚技术功底的科学家,他在研发新技术和推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非凡的天赋。
沃森家族的成员们都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沃森家族的背景丰富多彩,包括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各个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沃森家族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引领计算机革命的进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成为了一代代年轻人的学习榜样和追求目标。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科技时代,沃森家族以其过人的技术能力和卓越的贡献,成为了科技领域的重要“技术大拿”,引领着全球技术发展的潮流。
1.2 沃森家族的重要性沃森家族是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影响力之一,他们所创立的公司和技术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沃森家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沃森家族是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大拿,他们创立的公司在创新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了计算机领域的发展。
他们的技术成果和创新举措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沃森家族在计算机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还体现在推动行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
IBM创始人

1937年,希特勒向沃森许诺说,他将协助沃森通过贸易活动推进世界和平。在亦幻亦真的英雄主义心态控制下,沃森接受了希特勒递上的勋章。
离开NCR后,沃森加盟了计算-制表-纪录公司(CTR),并在第二年成为总经理。这个很不起眼的小杂烩便是IBM的前身。当时,CTR欠了一屁股债,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毫无商业前景的烂摊子。
沃森并不这样认为:“让它烂吧,在我未接受之前它烂得越厉害,于我越有好处。”此后,沃森开始以无可取代的能力证明此言不虚——用自己的思考占卜未来。
1939年公司国外销售总额达到4100万美元,老沃森年收入居全国首位。40年代后期,老沃森率领公司率先进入计算机领域,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1956年老沃森去世后,小托马斯·沃森接替了父亲的职务,使IBM继续迅猛发展,1965年跻身全美十大企业,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这位IBM的奠基人因特立独行的商业判断力成为美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CEO。“我很清楚我比父亲聪明得多。”托马斯·沃森说这话时刚满18岁,是一个走街串巷的乡村货郎,开始尝试用对比的 方式对自身能力做出判断。
1930年代的大萧条几乎使所有公司破产,IBM的股票也一度暴跌。沃森坚持相信对付经济萧条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一些人开始酗酒,另一些人轻易坠入情网,沃森的“嗜好”则是雇佣推销员。
当其它公司大批裁员时,这种大量雇佣职员的做法被人们视为疯狂的举动。不过,正是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能够承担五年后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规模订货。 IBM的公司规模由此扩大了两倍。同时,托马斯·沃森作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CEO被载入美国商业史。
沃森家族:引领计算机 革命的“技术大拿”(上)

沃森家族:引领计算机革命的“技术大拿”(上)沃森家族被誉为计算机技术的巅峰代表,他们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革命的开启。
这个家族中的成员们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为计算领域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沃森家族的最早成员之一是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阿兰·图灵。
他在上世纪40年代的二战期间破解了德国密码机Enigma,为盟军带来了巨大的军事优势。
这个突破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的开创性时刻之一,也为图灵赢得了“计算机之父”的称号。
紧随其后的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
他在二战期间作为顾问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发工作,为计算机领域的进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也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计者之一。
冯·诺伊曼的工作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沃森家族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员是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
他是万维网的发明者和推动者,被誉为“万维网之父”。
蒂姆·伯纳斯-李在1989年发明了第一个万维网服务器和浏览器,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为信息传递和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使得万维网成为了如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沃森家族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员,如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丹尼斯·里奇和肯·汤普逊,他们共同开发了C语言和UNIX操作系统,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还有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贝尼奥夫·曼纳和埃里克·布鲁克,他们开创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与人类智能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沃森家族成员们在计算机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整个领域的进步的象征。
他们的突破为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社会发展。
沃森家族的成员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家族,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沃森家族的故事还在继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成员不断加入进来,为计算机技术的前景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世界十大财阀

世界十大财阀世界十大财阀杜邦家族杜邦家族是美国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最大的财富家族。
这个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长盛不衰,世所罕见。
20世纪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亿美元,出了250个大富豪,50个超级大富豪。
其家族创始人是伊雷内?杜邦,靠制造火药发财,后来因一次火药大爆炸,家族财富荡然无存。
20 世?纪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头”。
他们再次创业,将家族带入史无前例的鼎盛时期。
这个家族视家族财富为第二生命,权力传代非常独特。
在第三代中,家族内部至少有10对堂表亲之间的婚配,成为美国近亲联姻最多的大家族。
特色评说:父辈创业,第二代再创业,第三代守成加创业,财富绝对传给家族成员。
财富家训:“投资要保持最大的利润,至少是10%以上,保证风险最小,坚持全额投资;每一个国家只设一个工厂,从事一种产品专门生产。
”“投资要选择最幸运的地点、最有利的市场、最有前途的产品”。
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麦耶?罗斯柴尔德。
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
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
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宫贵族也甘拜下风。
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
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特色评说:父子联袂创业,传承子孙继业。
财富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
”“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
”“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奥纳西斯家族这是一个奇特的财富家族。
奥纳西斯是这个家族的创始人,他被称为世界船王。
他从做烟草生意起家跃入世界航运业。
他惟一的儿子不幸车祸身亡,他与自己的连襟另一位希腊船王互相斗富,并娶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遗霜摆阔。
他的女儿与他一样任性,他选的女婿女儿不要,非要嫁给自己钟爱的人,当他死后女儿继承财产,又数次婚变终成一代女船王。
4-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四章-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简史

数字媒体艺术
第4章 历史-事件-规律
课程内容简介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1946年 “爱尼亚克”(ENIAC) 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开始在人类艺术活动中扮演角色。1952年,美国爱荷华数学 家本•拉波斯基首创了名为《电子抽象》的黑白电脑图像,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幅计算 机“艺术”作品。80年代中期苹果公司推出的带有视窗和鼠标的Macintosh 电脑风 靡一时。Macintosh电脑和Adobe公司PostScript版的激光打印机成为印刷出版业革 命的先锋。
赫伯特·弗兰克(Herbert W. Franke)
新视觉语言——论计算机图形学对社会和艺术的影响
(1985年,Leonardo杂志)
约翰·惠特尼(John Whitney Sr. 1918- 1996)最早开始了对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的研究和开 发。他是将计算机图像引入电影工业的第一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实验,将控 制防空武器的电脑化机械装置转用于控制照相机的运动,制作了不少动画短片与电视广告节 目。因此,他被许多人尊称为“计算机图像之父”。
1990 1992 1995 1997 2000 2002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数字电影方向 非编剪辑
后期特效
数字模型
虚拟演员
数字3D 表情捕捉 虚拟拍摄
数字动画方向 数字动画 数字游戏
游戏方向
数字2D动画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
数字3D动画
虚拟动画 +
大型网游(MMRPG)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计
算 机
机 器 语
汇
计算机发展史(PC20年)

以史为镜知兴替计算机发展史(中山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从计算渊源到PC的演变,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算筹到2001年的PC手动时代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大脑逐渐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本领,这就是把直观的形象变成抽象的数字,进行抽象思维活动。
在“象”和“数”之间互相转换,使人类具备了认识世界的能力。
在数的概念出现之后,就开始出现了数的计算。
计算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进行,人类最初的计算工具,就是人类的双手。
掰指头算数,这就是最早的计算方法。
人的天生有十个指头,因此十进制数就成为人们最熟悉的进制计数法。
由于双手的局限性,人类开始学习用小木棍、石子等身外之物作为计算工具。
在拉丁语,“计算”的单词Calculus,其本意就是用于计算的石子。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学会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计算工具,计算方法也越来越高级。
3000多年前,埃及的壁画记载了埃及人用打结的绳子来丈量土地和估算收获。
2000多年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发明了算筹。
算筹作为最早的计算工具,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借助算筹计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和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运用算筹总结出了精密的天文历法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算盘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西方的计算机工具发明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机械设计师,人们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他关于计算器的详细设计图稿,这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计算器。
1621年英国人冈特发明计算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模拟计算工具。
后来,更多的计算尺被发明出来,并为两次工业大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计算尺曾经是每个工程师的必备之物和身份的象征,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所取代。
机械时代1642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帕斯卡发明加法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其原理对后来的计算机械产生持久的影响。
世界强的行为准则沃森信条

世界五百强工作准则:沃森职业信条[美]卡罗尔·汤普森出版前言IBM (Internation Business Machines Corp.) 的创始人,全球最成功的商人之一的托马斯·约翰·沃森(Thomas J. Watson)出生在纽约州北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沃森一家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是品德教育却异常严格。
沃森的父亲要求他的孩子们一定要尊重所有人,穿着整洁、坦率正直、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积极生活态度。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忠诚。
在19世纪的美国,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家庭教育方式,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对子女提出类似的要求,希望他们在童年时就坚守这些原则,以便在成人之后可以从中受益。
尽管大多数父亲都认为,这些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许多人并不能完全遵守这些原则,甚至慢慢地将它们抛之脑后,直至完全忘记。
然而,托马斯·沃森,这个童年时并不怎么起眼的孩子,却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一丝不苟地恪守着这些教义,他还发誓: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捍卫这些原则,应该不断地向他人输送这些教义,应该在自己全部的职业生涯中,尽职尽责地贯彻执行。
如今,IBM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
是的,正是这些“教义”成就了托马斯·沃森的一生。
同样地,他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坚持这些原则;不断地向他人输送这些原则;在全部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这些原则。
直到现在,IBM的所有员工对老托马斯·沃森当初创立IBM公司所坚持的理念与基本原则仍然始终不渝地坚决执行。
许多员工也因此成就了他们各自非凡的人生。
序行为准则的价值在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自1914年以来,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在就为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管理阶层的人,设立了“行为准则”。
这些“行为准则”被其受益者称为“沃森哲学”。
如同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老托马斯·沃森也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然而,他最希望的是,借助这些“行为准则”把IBM公司培养成美国最强大的企业,把IBM的员工培养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之父托马斯·约翰·沃森作者:康丽来源:《财经界》2008年第07期揭秘世界富豪的传奇经历,提炼鲜为人知的成功秘诀,探寻可以借鉴的创业之路,《点石成金》帮助你捷径觅宝……财富档案托马斯·沃森一生的经历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
一个苏格兰移民的儿子,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一步地从不起眼的推销员成为企业家,并最终创建了著名的IBM公司。
在他的领导下,IBM不仅从一个中型公司成长为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而且他还将IBM 从机械制表机引入了计算机领域,并且在这一领域称霸一时。
小托马斯·沃森则在其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使IBM成长为真正的IB巨人。
多年来IBM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
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并且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
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
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
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
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他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
兰奇被他的韧力打动,决定试用他。
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羞愤难忍。
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
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
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
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
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
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
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
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代。
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
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
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
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
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
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然而,重新创业又谈何容易。
虽然帕特森给他一笔5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沃森失去了生活保障,丢了饭碗,年龄也快40岁了。
他只好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闯荡。
40岁的创业40岁的年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早过了创业年龄,但沃森不这么想,他对自己有信心,认为潜力还远远没发挥出来,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两个月后,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
弗林特是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号称“信托大王”。
他对沃森的才干早有所闻,旋即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
这家弗林特属下的公司,主要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等。
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三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沃森之所以对这家公司感兴趣,主要是看中它的产品。
他认为计时钟、制表机等都是办公自动化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最初,因为沃森曾经被定过罪,董事们只让他当一个小小的经理,但精明的沃森除了要得一份体面的薪水外,还要求能够得到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
而董事们急于扭亏,对沃森的要求一一答应,但是大家在心里是看不起他的。
公司里沃森是孤立的,只有弗林特一个人支持他。
从1914年到1924年,沃森就这样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着,发挥了当初死缠烂打当上推销员的精神,用自己的成绩说服众人对他的歧视。
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
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他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
而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
”这句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官员,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
在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
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制表机需求量激增,几乎每一家大保险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生产的霍勒利斯制表机。
不久,政府部门也采用了。
沃森适时地推出新型的打印——制表组合机,更是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定货单堆得老高,产品供不应求。
1919年,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300万美元,利润也升至210万美元。
1924年2月,已经身为公司总经理的沃森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
是年,沃森刚满50岁。
从此,他抹去了同任何人有关联的最后痕迹,开始了自己与IBM融为一体的后32年生涯。
30年代初,IBM开始打入打字机行业,生产打字机、打孔卡片,以及打孔机、分类机、会计计算机等系列产品,并推出电动打字机、字母制表机等新产品。
到30年代末,IBM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到3950万美元,其利润达到910万美元,竟超过其他4家同类型大公司的总和,一跃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
这时的托马斯·沃森不知道,未来的世界将由数字掌控,他生产的打孔机正暗示着未来世界的趋势,他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计算机是多么重要,将怎样改变世界。
这个超级推销员坦诚自己不喜欢美酒与姑娘,只是喜欢“雇佣推销员”。
而30年代IBM的成功就是靠这些经过沃森专门培训的推销员。
大战结束后,计算机市场初露端倪,IBM充当先锋,率先攻占计算机市场。
虽然沃森没上过大学,没有任何技术背景,但长时间的市场经营锻炼出他敏锐的直觉,如果没有沃森,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计算机——一种运算的工具而不是技术。
所以,他才被人称为“计算机之父”,而真正的计算机事业是在他的后代手里蓬勃发展起来的。
早在1933年,IBM就曾为哥伦比亚大学设计了一种高速运算器,1937年,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专家艾肯博士建议沃森综合几种机器,造出更快的运算器,为此沃森拨款50万美元,历时6年之久,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名为“马克1号”,每秒钟可以进行3次计算。
1946年,IBM又推出第一台电子计算器,1948年,又推出一台部分电子部分电机的数字计算机,这台机器安装在IBM纽约总部,直接向参观者进行实际操作表演。
IBM开始涉足电子计算机领域,但还不能说IBM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工业技术方面的真正崛起。
当时,在业界内出名的是雷明顿—兰德公司,这是两个专业研究人员成立的,1946年,他们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亚克”,计算速度比IBM的快了太多。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IBM是发展前景莫测的电子计算机,还是继续经营收益可观的打孔卡机?IBM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以老沃森为首的一派认为,尽管计算机能够解决所有重要的科学计算问题,但是价格昂贵,几乎没有人肯出资买这样一台机器,况且计算机的前途是很渺茫的,用途不是很广。
老沃森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却不以为然,他深信到一定时候,计算机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父子俩之间时常因此而争论不休。
正在这时,市场传来了反馈意见:打孔卡计数器出现严重滞销。
面对现实,沃森意识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时代已经到来,是自己让贤的时候了。
1949年,IBM总裁正式任命儿子小沃森为执行副总裁,放手让年轻人去干新兴行业。
1959年,刚刚完成权力交接的沃森因为心脏病去世了。
而1955年是他生命中最完美的一年,公司收益7亿美元,几乎是战后1946年的6倍,进入80年代之后,IBM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
IBM精神尽管沃森离开了人世,但他所创立的IBM精神至今还在公司里发扬光大。
这种精神是他刚进当时的计算制表记录公司制订的,当时公司有1200名雇员,由于内部风气不良,员工之间不团结,许多老工作人员更是喜欢欺压新来者。
针对这一弊端,沃森提出三条要求:第一必须尊重每一个人;第二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第三必须创造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
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全体员工团结向上的积极性。
也许在今天,类似的口号经过无数的重复已成了空洞的滥调。
但在大半个世纪前,它的确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
沃森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员工的爱护,深谙“精神物质两手都要硬”的他,在IBM首创了终身雇佣制。
消除了后顾之忧的员工乐于为公司尽心尽力。
沃森开创式地在厂区附近建立了一个乡村俱乐部,包括两个高尔夫球场和一个射击场。
任何IBM的职工一年只需交纳一元会费就可以参加和使用。
沃森的管理学算不上深奥,但真正落实起来却不简单。
能够把平直的管理理念付诸实施,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半个世纪后的80年代。
美国人为探求在与日本企业竞争中节节败退的原因,曾组织业界和学界人士赴日本去学习所谓日本式的管理,却愕然发现日本人的管理经验原来完全来自IBM的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