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理论与政府经济行为定位

合集下载

作为政府经济活动基础的公共物品理论:奥地利学派的反思

作为政府经济活动基础的公共物品理论:奥地利学派的反思

所 谓 公共 物 品 , 经济 理论 中被 界定 为这样 一 在 种物 品 : 旦 生产 出来 , 一 就不 能 排除 消 费者 消 费 , 且 额外 的 消费者 可 以以零额 外成 本进 行 消费 。经济学 家通 过 众 多 的理论 模 型 如 囚徒 困境 、 体行 动 的 逻 集 辑 以及 “ 共 地 悲剧 ” 来 描 述 私 人 提 供 公 共 物 品 公 等 的悲观 前 景 , 即个 人 根本 不会 提 供 任何 数 量 的公 共
新 认识 政府 经济 活动 的基 础 和范 围。


公 共物 品 收 益的 主观 性 与公 共 物 品的 私 人
提供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雅赛认为 , 贡献与收益相
分 离是 公 共物 品 的最 主 要特 征 , 传统 经 济理 论 与 在 奥地 利经 济学 中均 是如 此 。不过 , 在传 统理 论 中 , 非 利 他 主 义 者 (o —lus ) nn at is 为公 共 物 品 自愿 付 出一 r t 定 成 本被 视 为是 非 理 性 的 , 就 是说 , 性 的个 人 也 理
便 车 ) 可能 并存 的 。 是 事 实上 , 品的 排他 性 与t t他性 并 不是 非 此 物 qE ii
作者简介 : 刘志铭 (9 4 , 江西瑞金人 , 17 一) 男,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 究所副教授 , 长, 所 经济学博士 , 主要从 事奥地利 学派、 产
业 组 织 与政 府 管 制研 究 。

维普资讯
刘 志 铭 , 立 骞 : 为政 府 经 济 活 动 基础 的公 共 物 品理 论 : 地 利 学派 的反 思 骆 作 奥
即彼 的关 系 , 是一 个 程 度 的 问题 , 可 以看 作 排 而 它 除别 人享 用该 物 品所需 成本 的一个 连 续 函数 。排他 成 本 事 实上 是保 护 ( 行 ) 执 该物 品 完 整产 权 的成 本

论政府和私人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论政府和私人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姓名:王茂班级:10金融一班学好:2010644301成绩:论政府和私人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摘要】:传统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特别是纯公共物品的领域是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专断的活动范围,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来,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

到了21世纪,公共物品的私人参与不再只是提供了,在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方面,私人的参与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公共物品提供生产定价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之所以叫公共物品,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私人物品的以下几个方面:(1)非排他性。

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产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

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而私人物品就是属于私人或者部分人所有,并不是面对任何人。

(2)强制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

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而私人物品不具备强制性,只有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让消费者满意。

(3)无偿性。

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讨价钱。

很显然,私人物品,不会白白送给你,必须给所有一定的报酬。

(4)非竞争性。

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私人物品不能被所有人消费,必须通过竞争才能得到。

政府经济行为的经济法规制

政府经济行为的经济法规制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突出显现和普遍认可。

就目前而言,市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政府的经济行为无疑是推动经济最有力的因素,其在改革进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然而政府经济行为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却还是很模糊的、不易界定的。

同时由于在政府经济行为中政府身份的特殊性,导致了其中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这也使人们感觉到政府经济行为作为一种国家、政府的行为,现行的诉讼理论以及法律责任等无法完全适应其发展需要。

因此,有必要建立新型的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制体系。

本文结合政府经济行为的公益性特征,从经济法与诉讼法即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的角度,对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特征、经济法属性以及法律规制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分析。

文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开始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分析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最优的结合起来、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各占多大的比重,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从而揭示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紧接着第三章分析政府经济行为的概念、特征和性质,介绍政府经济行为与一般民事行为、行政行为的区别,着重从经济法的视野下阐述政府经济行为的经济法属性;本文的第四章提出:鉴于目前政府经济行为存在的行政权力干预过大,政府行为的有限理性以及我国现行诉讼法,尤其是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固有局限性,在追究政府经济行为过程中公益违法行为的不足,对公益的维护因此形成相应的盲区。

于是紧接着在第五章:“经济法对政府经济行为的监督制约与完善”中重点阐述在经济法的视域下构建具体规制机制——政府经济行为主体权限配置、复议制度、公益诉讼、责任形态的规制等方面,实现政府经济行为规范运行。

关键词:政府经济行为;经济法;法律规制Abstract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widely accepted by people for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 Now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develop economy,and it also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reform.But it is not very clear what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 is and which behaviors belong to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 Because of government's special status, complicated social relations exists in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 People feel that the current litigation theory and law responsibility can't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since it works as the state and governmet behavior. So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new regulation system for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There are five chapters to analyis the rule of economic law for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 deeply. Chapter one is a preface. In chapter two it is put forward that market regulation should combine with govenment interference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The issue is focused on by fiel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hat proportion the market regulation and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should amount to separately. So it is disclos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is dialectic. And then in chapter three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property of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 a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 and civil behaviors,also with administration behaviors are introduced in chapter three. It is from the view of economic law that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 is of property of economy law. In this thesis chapter four is considered a key component.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re is too much administration interferenc in government economy behaviors in this chapter. The blind area of protecting public benefits will exist in litigation law. This is caused by following reasons. Firstly the government behaviors are not enough rational. Secondly the current litigation law,especially civil litigation law and administratin litigation law can not deal well with the government when the administration break law in government economy behaviors. Then in chapter five the topic of which is economic law to supervise and improve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it is expounded that such rul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view of of economic law as configuration of power for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 regulation of multi-discussion,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regulations of responsible form and so on. Complying to above rules 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s can work smoothly.Keywords:Government Economic Behavior ;Economic Law ;Law Regulation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依据与具体措施

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依据与具体措施

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依据与具体措施曹荣;蔡志荣;刘宾【摘要】在科技成果的鉴定、遴选、甄别和转化一系列过程中,政府都应发挥主体作用。

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有理论依据,包括: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不确定性与风险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及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等。

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措施主要有: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制度支持、立法支持等。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dentification, selection, screening and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ith theo-retical basis,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externality theory, uncertainty and risk theory,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innov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theory etc. The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support measures are mainly: financial support,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support, institutional support, legislative support etc.【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科技成果;公共物品;外部性;风险投资;政府采购【作者】曹荣;蔡志荣;刘宾【作者单位】保定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保定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保定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科技成果转化,“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5月15日颁布。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一方人员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机会的物品。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优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

非竞争性指的是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机会,即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挤其他人的使用。

不排他性则意味着一旦提供了公共物品,任何人都无法被排除在外,无法阻止其使用。

根据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四类:公共物品、集体物品、私人物品和混合物品。

1. 公共物品:具备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空气、太阳光等。

2. 集体物品:具备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有限制进入的公园、有费用的电视节目等。

3. 私人物品: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食物、衣物等。

4. 混合物品:具备竞争性但部分不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付费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时间,只有付费用户可以享受,但不排除免费用户收看广告。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2.1 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面临挑战,因为私人供应商无法从非使用者那里收取费用,也无法排除其他人的使用。

这导致私营企业往往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通常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

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并提供公共物品给社会大众。

政府能够通过强制性税收和法律来保证公共物品的提供,并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公共物品。

2.2 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基于公众需求的评估。

存在着公共物品过度供给或不足供给的问题。

过度供给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不足供给则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为了平衡供需关系,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理论:合理期望理论和社会偏好理论。

合理期望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应建立在公众能够理性预期的基础上。

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调查研究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程度,避免过度供给或不足供给。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
公共物品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斥他人使用的物品。

常见的公共物品包括空气、公园、防洪设施等。

公共物品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存在着滥用和过度消耗的问题。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研究主要围绕着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展开。

供给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避免供给不足或者过剩的情况。

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通常面临着资源有限、需求多样化等难题,因此需要通过税收、价格激励等手段来保障公共物品的供给。

另一方面,需求方面,公共物品的消费者往往存在“搭便车”现象,即他们可以通过他人的支付获得好处而不自己支付成本,这会导致公共物品过度消耗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研究对于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物品的经济学特征,可以更好地指导政府如何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问题的发生。

公共物品的合理供给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总的来说,公共物品经济学是一个较为深奥而且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分支,它为我们理解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希望今
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04第四章 公共物品供给与政府作用

04第四章 公共物品供给与政府作用
3、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选择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面对的偏好表露和偏好聚 合的问题也部分表明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面对效 率问题。政府可能不能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物 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可能不足也可能过多。
但是,公共物品的提供是由纳税人出资的,这 意味着要从纳税人手中把其购买私人物品的一部分 资金取走来购买公共物品,那么,公共物品的供给 量总是需要谨慎对待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 出资人是否更有实质性的意愿为公共物品付费的问 题,更为重要的是,公共物品作为一种应该促进人 们福利的物品,其最有效率的提供才最能够满足经 济效率,促进人们的福利,而不是使人们的境况更 差。
其次,非政府组织的行为具有局部性特征,它不 能完成需要达成社会一致的任务,有些涉及广泛的公 共物品是无法由非政府组织提供的;
再次,非政府组织是自愿结合而成的团体,其对 公共物品的提供是出于自愿的考虑,而不是其天然的 责任。
三、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
1、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能性
因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而市 场需要排他、自由交换和自愿交易,所以由市场提供 公共物品要么不可能,要么产生供给不足或消费不足 的经济低效率。但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能够克服这 两种困难。
市场中商品生产者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他 们是不会提供这种物品的。而这些物品又是必不可少 的,因此政府的干预就非常必要,必须通过征税等手 段强制潜在受益者为国防等公共物品出资。
(二)市场提供的某些公共物品往往表现 出经济低效率
排他不可能的公共物品由市场提供的可能性甚小, 但也绝非不可能。如果某个公共物品的潜在受益人能 够从某一种公共物品的供给中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其 成本,即使他不得不承担全部成本,他也可能会提供 这种公共物品。但是“即使公共物品也有私人提供, 但供给将不足”(斯蒂格利茨),供给不足是经济低 效率的一个表现。

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

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

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排他性的、一人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效用的物品或服务。

与之相应的,政府供给则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和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合理的政府干预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社会公正和全民福祉的重要保障。

公共物品作为社会共同需求的物品,在市场经济中常常存在不足的问题。

这是因为私人企业往往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剥夺性,私人企业无法通过对其进行盈利性的生产提供这类物品。

比如,公园、街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私人企业并无太大的动力和利益来从事这些事务,因此需要政府进行供给。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方式有多种,一般包括税收和政府开支。

通过税收,政府可以从人们的个人或企业所得中征收一定比例的财政资源,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及相关服务。

政府通过收取税收的方式,可以在有效的范围内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并同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从而使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政府开支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通常会将一部分财政资源用于公共物品的建设与维护,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修建和维护公共道路和桥梁,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条件;政府可以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政府的角色也与社会公正和全民福祉息息相关。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私人企业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这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和市场效率的下降。

政府能够通过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资源的分配,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

同时,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也能够提高全民的福祉水平,满足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让所有人都能分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果。

但是,政府供给公共物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效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的资源分配能力,以保证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 共 物 品 理 论概 述
公 共物品理论 主要是指研究公共事务的一 种现代 经济理论 。具 体来 看, 公 共物品存在广义和狭 义区别 ,前 者是纯公 共物 品和准公共 物品 , 后者是指纯公共物品 ,以及介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 品之 间的准公共
物品 。 二 、 析
的有 效 途 径 。
众所周知 ,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是资源配置 ,从本质 上来看 ,资源配 置 的核心在 于公共部 门与私人部 门之 间的配置 。为此 ,笔者基于公共 物 品理论 ,对政府经济行 为定位变化进行分 析,主要从两个角度人手 :
( 一 )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方 式
1 、政府供 给公共 物品方 面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是 自身职责所在 ,从某个角度来看 ,政府 自身也 是一个公众 ,利用税收购买公共物品 ,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因在于 我国市场经济 尚处于转型期 ,无法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 ,需要 政府 的配 合和支持… 。政府 是公共 利益 的代表 者 ,围绕着 “ 提供什 么 物品 ”等 内容进行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政府供给公共物 品与私 人提供 的私 人物 品之 间存在本质上差别 ,如前者不具备竞争性 、不将 利益作为根本 目标 ,且不需要通过价格 的形式来衡量 ;而后者则恰恰相 反 ,参与市 场 竞争 ,具有 明显 的竞争性 ,以经 济效益作 为根本 目标 ,并 通过价格 形式 来衡 量物 品 ,但 是 ,值 得注意的是 ,公 共物 品并非完 全由政府部 门直接 生产 ,比如军备 用品是公共物品 ,但 是多数情 况下 由私人企业 生产 ,政 府负责供 给 ,本质上来看是市场经济与政府供给结合的具体表现。 2、政府供给私人物品方面 私 人 物 品 通 常 由私 人 部 门 提 供 ,但 是 ,在 特 殊 情 况 下 , 政 府 会 干 预 私人物品的供给 ,主要是为 了控制消费量 ,最终实现增加社 会福利的 目 标 。一 方 面 ,合 理 控 制 物 品使 用 量 。从 经 济 学 角 度 来 看 , 企 业 收 益 将 无 法弥补全部成本 ,为此 ,为了能够均衡企业产 出与收益 之间关系 ,政府 需 要 借 助 政 策 等 手 段 ,加 强对 一 些 物 品用 量 的 限制 ; 另 一 方 面 ,实 现 社 会 的公平 J 。很多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再生的 ,如果政府不加 以控制 和 协 调,那 么将会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政 府供给水 资源是一种保 护水 资 源 的行 为 。 虽 然 ,用 水 、医 疗 服 务 及 教 育 服 务 等 均 是 私 人 消 费 品 ,应 由私人部门管理 ,但是 ,受到这些物品 自身特殊性的影响 ,政府 需要行 使 自身经济行为 ,保障一些私人物品供给有效性。 3 、私 人 供 给 的 公 共 物 品 方 面 实际上 ,很多准公共物品存在于人们生活 中,兼顾竞争性 和溢 出性 双重特点 。而这些公 共物 品应 南私人提 供 ,但 是 ,受 到排 他 因素的影 响 ,存在 向消费该物 品的人们 收费 的现 象 ,如游泳 池 、高尔 夫球场 等 , 通过俱乐部等多样化形式收 费。正 因如此 ,公共物 品的提供主要是从 社 会效益原 则与市 场规则 两个 角度人 手 ,且 这种本质 对于政府经济 行为具 有直接 影响 。 ( 二 ) 公 共 物 品 外部 效应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特点具有一致性 ,简而言之 ,前者是 后者的一 种特殊表现形式 。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 中,只要私人与社会 利益之 间存 在不平衡关 系,那么必然会产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主要 是指产生 于人
公 共 物 品 理 论 与 政 府 经 济 行 为 定 位
毋世 扬
摘 要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市场经济快速发 展 ,政 府在 市场经济发展 中的 重要作 用越发 明显 。公 共 物品理论 作 为一 种新 型经济 理 论. 将其 应用于政 府经济行为定位 中能够发挥积极 作用。文章将从 公共物品理论概念入手 ,并深入分析 和研究基 于公共物 品理论 ,政 府经 济行为定位的变化 ,让人们更 多的 了解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提 高我 国政府经济行为合理 、有效性 。
们 意料之外 的结 果及影响 ,一般会随着发生源发生变 化。著名 经济学家 曾说 过 “ 只要存 在外部效应 ,将会造成 市场无效 率”,充 分说 明了外部 效应产生的消极影响。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 品之间 的关 系十分密切 ,如果物品生产 及消费 造 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于成本 ,且无法补偿 , 那 么将会产生外 部负效应 ,但 是 ,公共物 品侧重 的是成本及 收益非 排他性 ,而外部效应则更 加关 注经 济行为 的后续影响 。为此 ,外 部效应 纠正成为私人部门生 产适量 的物品
市场经济背景 下 ,外部效 应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社会 资源 的 合理 配置 ,为此 ,要将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涉有机整合 ,逐渐形成 一种控 制外 部效应 产生的完善机制 ,最终使私人与社会成本 协调发展 。通 常 情 况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外部效应 ,具体可 以通过 以下 两个方面人手 : 方面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为了实现 资源的优化 配置 ,除 了 市场 自身之外 ,还需要政府给予相应 的配合 和支持 ,政府在 实现外部 效 应 内在化政策过程 中,可 以通过税 收和财政补贴政策进行 调整 ,一方 面 通过外部负效应 内在化 ,另一方 面外 部正效应内在化 ,通 过强制性 手段 解决公共物 品的供给 。具体来说 ,政府通过征税 的形式 获取资金 ,并利 用这部分 资金购置公共物 品 ,满足供给需求 。 另一方 面 ,激发市 场 自身调节能力 。一般情况下 ,人们对 于解 决外 部效应 的措施是 通过 制定相关 协议 等使其 内在化 ,最终达 到最佳 目标 。 例 如鱼塘作为公 共物品 ,为了避免过度捕捞 ,可 以通 过产权 的变化 ,使 这些效应转交给所有 存在联系的人负责 ,简而言 之,利用市场 主体避 免 协调市场主体 之间的利益 ,创建健康 的竞争环境 。除此之 外 ,还可 以 借助一些 自治组织规范行业行为 ,保 障各个行业稳 定 、有序发展 。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公共物 品理论作 为政 府经济行 为的核心 ,对 政府行使 自身职责具有积极 的指导作 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 程 中,政 府 不需要过度垄断公共物 品,可 以适 当采取市场化的方式 和方法 ,调 整和 优化公共物 品的供给 , 将政府 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整合 , 从 而 为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 展奠定 坚实的基础。 (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 )
关 键 词 :公 共 物 品 理 论 ;政 府 行 为 定 位 ;外 部 效 应 、
前 盲 :近 年 来 ,学 术 界 针 对 微 观 经 济 展 开 了一 系 列 研 究 ,特 别 是 针 对政府经济行为 ,而公共物 品理论作 为研究政 府经济 行为 的重要 内容 , 二者有机整合 ,不仅能够规范政府经济行为 ,还能够提 高政 府经济行 为 有效性 ,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为此 ,加强对公共物 品理论与政府 经 济行 为定位 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