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0-12-25 制冷循环过程2010F

合集下载

斯特林热机

斯特林热机

斯特林热机演示实验实验类型:热学2010年6月【实验目的】――――――――――――――――――――――――――――――――――了解斯特林热机的现象及其原理。

【实验仪器】――――――――――――――――――――――――――――――――――图1 斯特林热机在该装置中有两个活塞:1.动力活塞:这是发动机上方较小的活塞。

它是紧封闭的。

当发动机内的气体膨胀时,动力活塞会向上运动。

2.置换器活塞:这是装置中较大的活塞。

它在气缸中非常自由,因此随着其上下运动,空气很容易在加热式或冷却式气缸之间流动。

置换器活塞通过上下运动来控制是对发动机中的气体进行加热还是冷却。

它有两个位置:当置换器活塞靠近大气缸的上方时,发动机内的大部分气体由热源加热,然后开始膨胀。

发动机内产生的压力会强制动力活塞向上运动。

当置换器活塞靠近大气缸的底部时,发动机内的大部分气体开始冷却收缩。

这会导致压力下降,从而使动力活塞向下运动,对气体进行压缩。

发动机会反复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冷却,以便从气体的膨胀和收缩中吸取能量。

【实验现象】――――――――――――――――――――――――――――――――――1.在烧杯中装入开水。

2.将斯特林热机置于烧杯上,观察斯特林热机的运转。

【实验原理分析】――――――――――――――――――――――――――――――――――斯特林热机(Stirling Engine),是一种由外部供热使气体在不同温度下作周期性压缩和膨胀的封闭往复式发动机。

它由苏格兰牧师斯特林提出。

斯特林热机在十九世纪初被发明,目前已经发展为上百种不同的机械结构。

斯特林热机是一种高效率的能量转换装置,相对于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特点,斯特林热机仅采用外部热源,工作气体不直接参与燃烧,因此又被称为外燃机。

只要外部热源温度足够高,无论是使用太阳能、废热、核原料、生物能等在内的任何热源,都可使斯特林热机运转,既安全又清洁,故其在能源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动力的来源之一。

制冷循环PPT课件

制冷循环PPT课件
返回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定压吸、排热偏离定温吸、排热甚远1。5
11-2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The vapor-compression cycle)
一、压缩蒸气制冷循环设备流程
16
二、循环T-s 图和制冷系数 ε
qC h1 h5 h1 h4
q1 h2 h4
wnet h2 h1
? qC h1 h4 T1 T4 wnet h2 h1 T2 T1
制冷系数及1kg空气的制冷量;(2)若 保持不变而采用回热,
理想情况下压缩比是多少? 解 (1) 无回热
T1 TC 253.15K T3 T0 293.15K
p2 0.5MPa 5
p1 0.1MPa
1/
T2 T1
p2 p1
T3 T4
1
1.41
T2 T1 253.15K 5 1.4 401.13K
藏库的温度为-10℃,而周围环境温度为30 ℃。试计算: 1)吸收式制冷装置的COPmax
2)如果实际的热量利用系数为0.4 COPmax,而要达到制冷能 力为2.8105kJ/h,求需提供湿饱和蒸汽的质量流率qm是多少。
解 据压力p = 0.2MPa,从饱和水蒸气表中查得饱和温度 ts=120.23℃120 ℃,汽化潜热
总循环
1 kg蒸汽制冷量
q2 = q7-3 = h3-h7 1 kg蒸汽冷凝器放出热量
q冷= q5-6= h6-h5 1 kg工作蒸汽吸热量
q1= q8-1= h1-h8
29
2. 能量利用系数
Q2 Q
m1h3 h7 m2 h1 h8
工作蒸汽能量及输入功最终均以热量形式在冷凝器中向环 境散失,构成能质下降以弥补制冷蒸汽循环中蒸汽能质提高 的过程。

12制冷循环PPT课件

12制冷循环PPT课件
4点:过3点的定焓线与蒸发温度线的交点。
2021/2/4
.
11
多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的不足:制冷温度低时→制冷剂蒸发温度也低, 此时,在相同冷凝条件下,要求压气机有较大的增压比,使得压缩 耗功增大,压气机排气温度升高。
采用多级压缩制冷循环,可获得不同温度的冷量,同时可减少耗 功,降低排汽温度。
循环中系统消耗净功 ,w 0从冷库中的低温物体吸热q2,向温度较 高的环境放热 。 q 1
过程2-3,工质从冷库中吸取热量:
q2T2(s3s2)
过程4-1,工质向环境放出热量:
q1 T1(s4 s1)
循环中消耗的净功:
w0 q1 q2
2021/2/4
.
2
制冷系数(制冷—性制能冷系循数环)中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与所消耗的 净功之比。即
氨蒸气。由于氨溶解时产生溶解热,为了保持溶液的吸收能力,要
用冷却水冷却吸收器。泵浓溶液加压后送入蒸气发生器。蒸气发生 器加热浓溶液,使其中所溶解的氨蒸发产生氨气。
蒸气发生器中氨气蒸发后低浓度的氨
水溶液,经节流降压后流回吸收器重新 利用。
吸收式制冷,由泵完成制冷剂的加压,
耗功比用压气机压缩制冷剂蒸气的耗功
lnp-h图上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循环曲线:1-2为定熵过程;23为定压过程;3-4为节流过程,其初终两态的焓相等;4-1为定压 过程。
lnp-h图上状态点的近似确定: 1点:蒸发温度线与干饱和蒸气线的交点; 2点:过1点的等熵线与冷凝温度线的交点;
3点:冷凝温度线与饱和液体线的交点(不考 虑过冷度,图中3点有过冷度) ;
高压压气机吸气的组成:①低压压气机的排汽;②中压蒸发器蒸 发产生的蒸气;③高压节流器节流闪蒸产生的蒸气;④来自高压节 流器的液体与中间冷却器的排气接触换热而汽化产生的蒸气。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循环原理3.1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如果制冷工质的状态变化跨越液、气两态,则制冷循环称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制冷装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冷装置,绝大多数家用冰箱、空调机、冷柜等都是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

3.1.1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分析家用冰箱、空调机、冷柜等制冷装置的功能、结构形式、整体布局虽然不同,其主要部件都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或称节流阀)和蒸发器四部分。

通过简化如图3-1所示。

图3-1是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制冷循环示意图。

其工作循环如下:经过膨胀阀(毛细管)绝热节流,降压降温至状态4的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冷库),进行定压蒸发吸热,离开蒸发器时已成为干饱和蒸气;从蒸发器出来的状态1的干饱和蒸气被吸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升温至过热蒸气状态2;进入冷凝器,进行定压放热,凝结为液体3;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经过膨胀阀(毛细管)节流降压至湿蒸气状态4进入蒸发器(冷库),从而完成了一个循环4-1-2-3-4。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可概括为四个过程。

①蒸发过程4-1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从冷库中以汽化潜热方式吸收被冷却物热量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

②压缩过程1-2为了维持一定的蒸发温度,制冷剂蒸气必须不断地从蒸发器引出,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吸入并被压缩成高压气体,且由于在压缩过程中,压缩机要消耗一定的机械功,机械能又在此过程中转换为热能,所以制冷剂蒸气的温度有所升高,制冷剂蒸气呈过热状态。

③冷凝过程2-3从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过热的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后受到冷却物(如冷却水、空气等)的冷却而变为液体。

④节流过程3-4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过降压设备(如节流阀、膨胀阀等)减压到蒸发压力。

节流后的制冷剂温度也下降到蒸发温度,并产生部分闪蒸气体。

节流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过程。

上述四个过程依次不断进行循环,从而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

3.1.2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四大件所组成,这四大件由管道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制冷系统(如图3-1所示)。

制冷剂循环过程

制冷剂循环过程

制冷剂循环过程制冷剂循环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实现热量传递和温度调控。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剂循环过程,包括其作用、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一、制冷剂循环的作用制冷剂循环在制冷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作用如下:1. 热量传递:制冷剂循环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了热量的传递。

当制冷剂经过蒸发器时,吸收外界热量并蒸发成气态;而经过冷凝器时,释放热量并凝结为液态。

这样,通过循环不断实现热量的吸收和释放,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2. 温度调控:制冷剂循环可以对系统内的温度进行调控。

通过调整循环中的压力和流量,可以实现对制冷系统的温度控制,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制冷需求。

二、制冷剂循环主要组成制冷剂循环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剂循环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通过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均升高,为后续的冷凝过程做准备。

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凝结成液体的部件。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通过传热与外界环境接触,使制冷剂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3. 膨胀阀: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流量和压力的部件。

它通过调节制冷剂的过流面积,使制冷剂在膨胀阀后压降,温度降低,从而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流体。

4. 蒸发器:蒸发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吸收外界热量并蒸发的部件。

通过与被制冷物体接触,蒸发器将外界热量带走,并将制冷剂再次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三、制冷剂循环的工作原理制冷剂循环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压缩: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后变为气态,然后被压缩机吸入并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2. 冷凝:经过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与外界环境接触并释放热量,冷却凝结成液体。

3. 膨胀: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阀的作用,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温度下降。

4. 蒸发: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与被制冷物体接触,吸收外界热量并蒸发成气态,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

制冷循环ppt

制冷循环ppt

0
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 8
5
6
Tc
71
可靠性等实际原因,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均
不采用卡诺逆循环,而采用右图所示循环 8’0’6’5’
7’ 1’ s
1-2-3-4-5-1。
图11-6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T-s图
即使存在不可逆损失,但是节流阀简单、可靠, 且可以控制蒸发器中的压力
其工作过程为:从冷库(蒸发器)出来的
二、回热式空气制冷循环
低温工程大温差制冷,需提高 增压比,但使压气机和膨胀机的
冷却水 冷却器
负荷加重。为此可采用回热器, 用空气在回热器中的预热过程代 替一部分绝热压缩过程,从而降
4 膨胀机
2
3
低增压比。
回热器
5
回热器就是一个换热器, 空气在 其中的放热量(过程4-5)等于被预 6
冷库
1 压气机
热空气在其中的吸热量(过程1-2)。
图11-3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装置流 程图
从冷库出来的空气(T1=TC)先进入回热器 T
升温到高温热源温度T2(通常等于环境温度
3`
3 Tmax
T0),接着进入叶轮式压缩机进行压缩,升
5`
4
温、升压到T3、p3。再进入冷却器,实现定
T0 2
压放热,温度降至T4(理论上可以达到高温
5
Tc
热源温度T2),随后进入回热器进一步降温
这样,蒸发器中单位工质的吸热量增加了(h5-h5'),而压缩机耗功未 变,所以制冷系数有所提高。
T
4 4’
T0
T0
Tc 5’ 5
2 2s 3
1
s
lg p
4’4 p2

ASHRAE handbook目录

ASHRAE handbook目录

ASHRAE Handbook 2010 Refrigeration 中文目录2009版的基础知识部分让人叹为观止,2010版的制冷部分只能用无言以对。

真郁闷,昨天被人拉到公司打酱油,所以只能先翻到二级标题。

以后有时间慢慢把三级标题翻出来。

光目录就弄出几十页的动静,何以堪啊。

2 2010 Refrigeration 46Dedication 46编著人员 46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和技术资源组 46ASHRAE 研究:提高生活品质 46序 46系统和方法(Systems and Practices) 462.1.1 卤代烃制冷系统 462.1.2 氨制冷系统 472.1.3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472.1.4 过量充液系统(Liquid Overfeed Systems) 482.1.5 制冷系统的部件匹配(Component Balancing in Refrigeration Systems) 482.1.6 制冷剂系统的化学 482.1.7 制冷剂系统内水分和其它杂质的控制 482.1.8 设备和系统脱水、充注和试验 492.1.9 制冷剂的密封、恢复、回收和再利用 49部件和设备 492.1.10 制冷剂管路的绝热系统 492.1.11 制冷剂控制元件 502.1.12 制冷剂系统内的润滑油 502.1.13 制冷系统的载冷剂 512.1.14 受迫对流空气冷却器 512.1.15 零售食品存储冷冻和设备 512.1.16 食品服务和一般商业冷冻设备 522.1.17 家用冰箱和冷冻机 522.1.18 吸收设备 52食品冷却和储藏 522.1.19 食品的热力性质 522.1.20 食品的冷却和冷冻时间 532.1.21 日用品储藏设备 532.1.22 食品微生物和冷藏 532.1.23 冷藏设备设计 542.1.24 冷藏设备负荷 54冷冻运输 542.1.25 货运集装箱、轨道运输、拖车和卡车 542.1.26 海运冷冻 552.1.27 航空运输 55食品、饮料和花卉应用 552.1.28 水果、蔬菜和鲜花的预冷 552.1.29 工业食品冷冻系统 562.1.30 肉类产品 562.1.31 禽类产品 562.1.32 鱼类产品 572.1.33 乳类产品 572.1.34 蛋和蛋类产品 572.1.35 阔叶树和藤类水果 582.1.36 柑橘类水果、香蕉和亚热带水果 582.1.37 蔬菜 592.1.38 果汁浓缩物和冷藏果汁产品 592.1.39 饮料 592.1.40 已处理食品,预加工过的食品和精制食品 60 2.1.41 烘焙食品 602.1.42 巧克力、糖果、坚果、干果和干燥蔬菜 61 工业应用 612.1.43 制冰 612.1.44 溜冰场 612.1.45 混凝土坝和次表土 622.1.46 化工中的制冷 622.1.47 低温应用 622.1.48 超低温制冷 632.1.49 生物医学应用和低温制冷 632.1.50 制冷术语 632.1.51 规范和标准 63ASHRAE Handbook 2009 Fundamental 中文目录花了三天的业余时间才把《ASHRAE Handbook 2009 Fundamental》目录翻译成中文,因为涉及的学科太多,很多专业名称采用的是直译,后续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新发现我会修改过来。

马尔可夫过程

马尔可夫过程
第七章
马尔可夫过程 、独立 增量过程及独立随机过程
牛慧芳 2010-122010-12-25
1
7.1 马尔可夫过程
马尔可夫过程是一种重要的随机过程,它具有如下特性:当随机过程 在时刻ti所处的状态已知时,过程在时刻t(t>ti)所处的状态仅与过程在ti时刻的 状态有关,而与过程在ti时刻以前所处的状态无关。此特性称为随机过程的 无后效性或马尔可夫性。此特性也可理解为:随机过程X(t)在“现在”状态 已知的条件下,过程“将来”的情况与“过去”的情况无关。或者说,过去 只影响现在,而不影响将来。 P{将来|现在、过去}=P{将来|现在} 马尔可夫过程分类 按其状态空间I和时间参数集T是连续还是离散可分成四类(如表7-1)。 讨论的内容: 讨论的内容: 定义:转移概率及转移概率矩阵;齐次性;平稳分布;遍历性; 其他性质。
j =1
N
ij
=1
k=n时,n步转移概率pij(n)为: pi j ( n ) = pij ( m , m + 1) = P { X m + n = a j | X m = a i } , n ≥ 1 对应的n步转移概率矩阵为:
11
显然具有如下性质:
0 1、 ≤
N
pij ( n ) ≤ 1
ij
2、
2、马氏链的转移概率及其转移概率矩阵 (1)马氏链的转移概率 (1)马氏链的转移概率 马氏链“在tm时刻出现的状态为ai的条件下,tm+k时刻出现的 状态为aj”的条件概率可用pij(m,m+k)表示,即
齐次马氏链:若pij(m,m+k)与m无关,即pij(m,m+k)= pij (k) k=1时,一步转移概率pij为: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0=h2-h1
式中 w0理论比功(kJ/kg); h2压缩机排气状态制冷剂的比焓值(kJ/kg); h1压缩机吸气状态制冷剂的比焓值(kJ/kg)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4.单位冷凝热负荷
制冷压缩机每输送1kg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称为单位冷凝 热负荷,用qk表示。
式中 qk单位冷凝热负荷(kJ/kg); h2与冷凝压力对应的干饱和蒸气状态所具有的比焓值(kJ/kg); h3与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液状态所具有的比焓值(kJ/kg);
所用元 件 作 用 蒸 发 蒸发器
利用制冷剂 蒸发吸热, 产生冷作用
压 缩 压缩机
提高制冷剂 气体压力, 造成液体条 件
冷 凝 冷凝器
将制冷剂冷 凝,放出热 量,进行液 化
节 流 毛细管
降低制冷 剂液体压 力和温度。
制 冷 剂
状 态
压 力 温 度
液态→气 态
低 压 等温
气 态
增 加 低温→高 温
气态→液 态
制冷压缩机每输送1kg制冷剂经循环从被冷却介质中制取的冷量 称为单位质量制冷量,用q0表示。 q0=h1-h4=r0(1-x4) (1-1)
式中 q0单位质量制冷量(kJ/kg); h1与吸气状态对应的比焓值(kJ/kg); h4节流后湿蒸气的比焓值(kJ/kg); r0蒸发温度下制冷剂的汽化潜热(kJ/kg); x4节流后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干度。

蒸发过程(蒸发器中进行)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1.2.1 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和压焓图


1.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
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冷凝和蒸发是与冷、热源换热; 出蒸发器的为饱和蒸气,出冷凝器的为饱和液体; 制冷剂流动过程中没有流动阻力损失; 节流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
2.吸气过热 制冷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温度高于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称为 吸气过热,两者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具有吸气过热的循环,称为过热循 环。
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

过热分为有效过热和有害过热两种

实际循环中,形成制冷循环中吸气过热现象的原因 很多,主要有:

2.排气管道

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

3.液体管道

在冷凝器到膨胀阀这段管路中,热量通常由液体制冷剂传给周围 空气,使液体制 冷剂过冷,制冷量增大。然而,也可能水冷冷凝 器中的冷却水温度很低,冷凝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热量由空气传 给液体制冷剂,可能导致部分液体气化,这不仅使单位制冷量下 降,而且使得膨胀阀不能正常工作。

小结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组成:制冷压缩机 冷 凝器 节流器 蒸发器 压缩过程(压缩机中进行)

通过压缩使制冷剂由低温低压的蒸汽变为高温高压气体。 在冷凝器中冷却冷凝成制冷剂液体。

冷却冷凝过程(冷凝器中进行)


节流过程(节流阀中进行)

压力、温度降低,焓值不变
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

五态:

两相区

八线: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3.理论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制冷压缩机压缩过程 2)制冷压缩机冷凝过程 3)制冷压缩机膨胀过程 4)制冷压缩机蒸发过程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1.2.2 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及其计算 1.单位质量制冷量

7.压缩机

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

1.3.4 不凝性气体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往往积存在冷凝器上部,因为它不能 通过冷凝器的液封。不 凝性气体的存在将使冷凝器内的压 力增加,从而导致压缩机排气压力提高,比功增加制冷系 数下降,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应及时加以排除。

1.3.5 冷凝、蒸发过程传热温差对循环性能的 影响




1)蒸发器的蒸发面积的选择大于设计所需的蒸发面积,制 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而过热,属有效过 热。 2)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的吸气管路中吸收外界环境的热量 而过热,属有害过热。 3)在半封闭、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中,低压制冷剂蒸气进入 压缩以前,吸收电动机绕组和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而过热, 属有害过热,但是必须的。 4)制冷系统设置了回热器,制冷剂蒸气在回热器中吸收制 冷剂液体的热量而过热,属有害过热,但有过冷过程伴随。
(1)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
p 3 3´
tk
t´ k
2

4

t0 1
h
冷凝温度tk时:1-2-3-4-1 冷凝温度升高为t´k时: 1-2´-3´- 4´ -1
(1)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
p

3 4 4´
tk
t´ k

2
高 压 高温→常 温
液 态
降 低 常温→ 低温
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1.1.3 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主要用途
放热,使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气冷却、 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
压缩制冷剂蒸气,提高压力和温度
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
制冷剂液体吸热、蒸发、制冷
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2s-2s表示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气经过排气阀的压降过程; 4-1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汽化和压降过程; 2s-3表示制冷剂蒸气经排气管进入冷凝器的冷却、冷凝和压降过程; 1-1表示制冷剂蒸气的过热(有益或有害)和压降过程; 3-3表示制冷剂液体的过冷和压降过程; 1-2s表示制冷剂蒸气在制冷压缩机内实际的非等熵压缩过程; 3-4表示制冷剂液体的非绝热节流过程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7)冷凝器单位热负荷 qk=h2-h3 =435.2-243.114=192.086kJ/kg 8)冷凝器热负荷 Qk=qmqk=0.3471192.086=66.67kW
1.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
1.3.2 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回热循环 下图为具有液体过冷的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对比图,1-2-3-4-1为理论循环,1-23'-4'-1表示过冷循环。 两个循环的比功相同,过冷循环中单位制冷量增加,从而导致过冷循环的制冷 系数增加。

1.1.4 制冷剂的变化过程

制冷剂在制冷压缩机中的变化


制冷剂蒸气由蒸发器的末端进入压 缩机吸气口时,压力越高温度越高, 压力越低温度越低。 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过 热蒸气,压力由蒸发压力p0升高到 冷凝压力pk。为绝热压缩过程。外 界的能量对制冷剂做功,使得制冷 剂蒸气的温度再进一步升高,压缩 机排出的蒸气温度高于冷凝温度。
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存在着下列关系
qk=(h2-h2)+(h2-h3)=h2-h3
qk = q0 +w0
5.制冷系数
单位质量制冷量与理论比功之比,即理论循环的收益和代价之比,称为 理论循环制冷系数,用0表示,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例1-1 假定循环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蒸发温度t0=-10℃, 冷凝温度tk=35℃,工质为R22,循环的制冷量Q0=55kW,试对该循环进行 热力计算。 解 点1:t1=t0= 10℃, p1=p0=0.3543MPa, h1=401.555kJ/kg, v1=0.0653m3/kg 点3:t3=tk=35℃, p3=pk=1.3548MPa, h3=243.114 kJ/kg, 由图可知,h2=435.2 kJ/kg, t2=57℃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1)单位质量制冷量 q0=h1-h4= h1-h3=401.555-243.114=158.441kJ/kg
4)理论比功 w0=h2-h1=435.2-401.555=33.645kJ/kg 5)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 P0=qmw0=0.347133.645=11.68kW

4.两相管道

通常膨胀阀是紧靠蒸发器安装的。倘若将它安装在被冷却空间内, 传给管道的热 量将产生有效制冷量;若安装在室外,热量的传递 使制冷量减少,因而此段管道必须保温。
如果假定不改变制冷剂出蒸发器时的状态,它仅使蒸发器中的传 热温差减小,要求传热面积增大而已。 如果假定不改变蒸发过程中的平均传热温差,其结果与吸气管道 阻力引起的结果一样。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2.单位容积制冷量 制冷压缩机每吸入1m3制冷剂蒸气(按吸气状态计)经循环从被冷 却介质中制取的冷量,称为单位容积制冷量,用qv表示。
式中 qv单位容积制冷量(kJ/m3); v1制冷剂在吸气状态时的比体积(m3/kg) 3.理论比功 制冷压缩机按等熵压缩时每压缩输送1kg制冷剂蒸气所消耗的功,称为理论 比功,用w0表示。

制冷剂在节流元件中的变化

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1.1.4 制冷剂的变化过程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变化

以液体为主的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不断汽化,全部汽化 变时,又重新流回到压缩机的吸气口,再次被压缩机吸入、 压缩、排出,进入下一次循环。
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R717压焓图

R22压焓图
R134a压焓图
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一点:

气相区 液相区
临界点C

三区:


液相区、 两相区、 气相区。
过冷液状态、 饱和液状态、 湿蒸气状态、 饱和蒸气状态、 过热蒸气状态。 等压线p(水平线) 等焓线h(垂直线) 饱和液线x=0, 饱和蒸气线x=1, 无数条等干度线x 等熵线s 等比体积线v 等温线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