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

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

研究进程
1994年 研究开始
HYPERTENSION2006年9月 最新发表ALLHAT亚组分析 将氨氯地平与ACEI直接对比
2002年
发表结果(JAMA) 氨氯地平 vs. 氯噻酮 赖诺普利 vs. 氯噻酮
2006年
发表结果(Hypertension) 氨氯地平 vs.赖诺普利
Frans H.H. Leenen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74-384.

血压轻度升高;

总体心血管危险低/中等;

无并发症;

老年人应逐渐降压;
1. 血压为2级或3级、或者总体心血管危 险高或极高的患者,最好选择2种药 物低剂量联合应用作为起始治疗
2. 高危高血压患者中,应快速降压至目 标水平,起始治疗最好选择联合用药 并快速调整剂量
3. 心血管危险较高患者应首选联合治疗
改变生活方 式+立即药物 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并 考虑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药物 改变生活方式+药
治疗
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 式+立即药物 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立即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立即 改变生活方式+立
药物治疗
即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 式+立即药物 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
降压治疗的主要获益源自降低血压本身 5大类降压药物,可单独/联合,起始/维持治疗
2.4
N=274
基线血压 > 均值的患者
2.4
P<.001
N=136
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的改变 (%) 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的改变(%)

从指南看看24小时血压控制-美卡素解读

从指南看看24小时血压控制-美卡素解读



降压的持久性
------关注24小时动态血压
几种主要ARB谷峰比值比较
ARB 氯沙坦 剂量 50mg DBP 57%
缬沙坦
80mg
62%
厄贝沙坦
150mg
~70%
美卡素
80mg
~100%
JNC VI. Arch Intern Med 1997;157:2413–2446 Stergiou et al. J Hypertens 2003;21:913–920 Neutel. Blood Press 2001;10(suppl 4):27–32 13
计划
美卡素终末靶器官保护的研究计划
10 项临床研究, >6,500 例患者, 32 个国家
血压晨峰
美卡素 vs 雷米普利
肾脏内皮功能障碍 美卡素 vs 雷米普利
糖尿病肾病 美卡素 vs 安慰剂 糖尿病肾病 美卡素 vs 依那普利
血压晨峰 美卡素 + HCTZ vs 氯沙坦 + HCTZ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美卡素 + HCTZ vs 氨氯地平 + HCTZ
降压的平稳性
------关注血压的变异性
21
血压变异性增高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286例患者随访3.3年,观察血压变异性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 件发生率的影响
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比例%
1.00
变异性≤15mmHg 变异性>15mmHg
0.95
0.90
0.85
0.80
0
20
40
60
80
*p<0.05; †p<0.01; ‡p<0.001; §p<0.0001 vs 美卡素80 mg

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的重要性(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解读)

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的重要性(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解读)
高、 极高) 与采用连续变 量 ( c o n t i n u o u s v a r i a b l e ) 危
如何来 估计 总体危 险呢?2 0 0 7年 E S H/ E S C 指南将 以下情况 之一列 为“ 高危” 或“ 极 高危” ( 表1 ) 。 临 床上 大多 数病 人 的危 险水平 属 中等 以下 。现 在还 没 有能 明确 估算 中等 及 以下危 险患 者 的简 易临 床指 标 , 而需 根据 前 瞻 性 队 列 研 究 得 出 的危 险模 型 来 估 算 心 血 管 发 病 或 死 亡 危 险 。最 常 用 的 是 F r a mi n g h a m心 血管 发 病 危 险 评 分 和 近 年 欧 洲 提 出 的S C ORE 心 血 管 病 死 亡 十 年 危 险 估 计 评 分【 2 。 ] 。 这 两种 评 分方法 各 有其 优点 但都 有一 定 的局 限性 。
高 血 压 患 者 总体 危 险评 估 的重 要性
( 2 0 0 7年 欧 洲 高 血 压 协 会 和 欧 洲 心 脏 病 学 会 高 血 压 指 南 解 读 )
吴 兆 苏
表 1 高危( 极高 危) 患 者

最 近公 布 的“ 2 0 0 7年欧 洲 高 血压 协 会 和 欧洲 心
脏病 学会 ( E S H/ E S C) 高 血压 指南 ” 强 危险 的重 要性 【 1 ] 。本 文予 以 简介 , 供 广大 从 事 高 血 压 及 相关 疾 病 诊 治 和
因素 ( RF ) 。

有 1种 或 1种 以上 亚 临 床 靶 器 官损 害 ( OD) : *心 电 图显 示 左 心 室 肥 厚 ( 特别是伴有缺血) 或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左心室肥厚( 特 别 是 向 心性 肥厚 ) *超 声 显 示 有 颈 动 脉 壁 增 厚 或 斑 块 *动 脉 僵 硬 度 增 加 *血 清肌 酐 中度 升 高

_指南_框架内的_个体化_治疗_评2007年_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_

_指南_框架内的_个体化_治疗_评2007年_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_

・综述与讲座・“指南”框架内的“个体化”治疗—评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白融 汪道文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通讯作者:汪道文,Email:dwwang@tjh .tj m u .edu .cn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057(2008)0120023202[关键词] 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与欧洲高血压病学会(ESH )决定弃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首次制定公布了“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从而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内形成了“WHO 指南”,“美国JNC 报告”与“欧洲指南”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国在借鉴这三份指南精粹的基础上,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3年之后,国际上与国内先后完成了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其结果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许多新的认识与证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

为此,ESC /ESH 对2003年的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在今年6月举行的欧洲高血压年会上公布了“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2007指南”)[1]。

ESC /ESH 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在“2007指南”的篇首即明确指出,此次颁布的指南是在充分吸收并客观评价了2003年以来有关高血压防治的各种观点、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份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纲领性文件,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针对高血压防治的参考性建议而非强制性规定,更不是为某一个高血压病例指定治疗处方。

“2007指南”反复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指南时应关注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理念在指南的修订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2007指南”提出抗高血压治疗不能局限于血压的控制,而必须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督促病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限盐、适当运动等)、加强对患者的科普宣传以及对肥胖、脂质代谢异常进行干预等都应被视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达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杜绝或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终点事件的目标。

近4年世界各国高血压指引汇总

近4年世界各国高血压指引汇总

近4年世界各国高血压指南汇总2014-12-27最近几年,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世界各国也分别发布了多部高血压以及与高血压相关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现小编将这些指南、共识简要汇总与大家共同分享!一、各国最新高血压指南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南下载:/guideline/102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我国临床实践的依据。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式在2005版指南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由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编写而成。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

2、2014JSH日本高血压指南指南下载:/guideline/62652014年初,日本高血压学会(JSH)发布了2014日本高血压指南(JSH 2014)。

这次指南的更新基于2009 日本高血压指南(JSH 2009),结合近年来日本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研究等证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总结而修订完成,参考文献多达1152篇。

指南的推荐是为了给高血压的诊治提供规范可行的方案,以期预防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或)肾脏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同时也考虑到患者合并的疾病状态。

日本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较我国开展得早,拥有一定经验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故该指南对我国高血压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JNC8)指南下载:/guideline/51292014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JNC8)于2013年12月18日在线发布于JAMA杂志,JNC8的发布给高血压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更带来了争鸣和思考!与以往不同的JNC(1~7)不同的是,JNC8并没有全面地复习美国高血压流行状态,也没有强调整体风险,更没有细化诊断和分类,而是以高血压患者整体预后健康的获益作为主要靶点来解决3个重要的高血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9项建议。

内科学(医学高级):心血管系统疾病必看题库知识点

内科学(医学高级):心血管系统疾病必看题库知识点

内科学(医学高级):心血管系统疾病必看题库知识点1、单选某窦性心动过缓者近年昏厥3次,为协助诊断可选用的最安全而又简便的方法是()A.动态心电图B.阿托品试验C.窦房传导时间测定D.希氏束电图E.(江南博哥)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正确答案:B2、多选心导管检查的禁忌证包括()A.严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B.未控制的心力衰竭C.急性感染性疾病D.急性心肌炎E.严重肝、肾功能不良正确答案:A, B, C, D, E3、单选患者男,27岁,因发作晕厥1次入院。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ECG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J点抬高2mm,ST段下斜型抬高。

最可能的诊断是()A.血管迷走性晕厥B.癫痫发作C.Brugada综合征D.心肌炎E.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正确答案:C4、单选患者,男,67岁,突起持续性胸骨后疼痛6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心电图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7次/分,呈二联律。

除立即止痛外,应迅速做下列何种处理()A.普罗帕酮静脉给药B.利多卡因静脉给药C.普鲁卡因胺口服D.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心率及早搏变化E.口服美西律正确答案:B5、多选患者男,70岁,因心前区疼痛2h入院。

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0余年,没有规律服药。

查体:血压200/120mmHg,心率107次/min,颈静脉充盈,双上肢血压相差40mmHg,左侧低,右侧高,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界大致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搏动正常。

下一步治疗策略()(提示:主动脉增强CT可见主动脉内膜片,将主动脉分成真腔和假腔,假腔上至左锁骨下,下至肾动脉上,肾动脉尚没有累及。

住院4h时患者病情反复,再次出现胸痛、少尿,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升高,双下肢乏力。

)A.急请血管外科会诊,急诊主动脉造影,必要时应用覆膜支架B.送急诊外科手术C.继续应用降压药物维持心率、控制血压D.针灸、按摩治疗,促进下肢血液循环E.观察F.镇静,止痛正确答案:A, C, F6、单选患者男,25岁,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住院2周,Holter监测结果为夜间出现间歇性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为48次/min,此时的处理是()A.人工心脏起搏B.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C.激素治疗D.维持原治疗E.干扰素治疗正确答案:D7、单选肺循环血量增多,并伴左心房、左心室血量增多的先天性心脏病应是()A.原发性房间隔缺损B.继发性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室间隔缺损E.法洛四联症正确答案:C8、单选短QT综合征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A.基因治疗B.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C.导管射频消融D.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E.手术治疗正确答案:D9、单选体格检查时,与窦性停搏最难鉴别的心律失常是()A.病态窦房综合征B.预激综合征C.房扑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房颤动正确答案:D10、多选关于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正确的是()A.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B.术前单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C.术前给予α、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D.可用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E.术前可适当放宽盐的摄入正确答案:A, C, D, E11、单选正常心脏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为()A.窦房结B.房室结C.希氏束D.普肯耶纤维E.心房肌正确答案:A12、单选下述哪项最不可能是心绞痛发作()A.多无阳性体征,但发作时可以闻及收缩期杂音B.血压多数升高,也可下降C.疼痛呈游走性D.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E.可以表现为与活动相关的咽痛正确答案:C13、多选动态心电图可以用于()A.测定心率变异性B.测定窦性心率震荡C.测定微伏级T波电交替D.测定心房颤动负荷E.测定心肌缺血总负荷正确答案:A, B, C, D, E14、单选患者女,45岁,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舒张期高调叹气样递减型杂音,心尖部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高血压新进展文献

高血压新进展文献

(1)新近,欧洲高血压协会(ES H)对2007版高血压指南进行了更新并正式颁布。

新指南以上一版指南为基础,充分参照近两年来新揭晓的临床试验证据,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做出了更新与完善。

在新版指南中,有以下10个方面值得关注:1.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整体风险水平是制定降压治疗策略的基础,因此对于每位患者,均应根据其血压水平、并存的靶器官损害和/或亚临床型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2. 对于不伴有糖尿病或无心血管病病史的正常血压高值(SBP130-139mmHg或/和DBP85-89m mHg)人群,不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若糖尿病患者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且已经存在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特别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应开始药物治疗;3.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将心血管风险极高危(有心血管事件史)或糖尿病患者收缩压降至13 0mmHg以下,对于具有心脑血管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亦是如此。

因此,不再强调将上述人群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而是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度降低血压。

荟萃分析显示各类降压药物皆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故均可选用。

有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类药物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故可优先选用;4. 基于现有证据,将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控制在130-139/80-85mmHg范围是合理的,并在这个范围将血压尽可能降低;5. 近年来,降压治疗过程中的J形曲线现象重新受到广泛关注。

新指南认为,除非患者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当血压水平在120/75mmHg以上时,可能不会发生J形曲线现象。

若患者已经存在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或缺血性脑卒中,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降压治疗策略,以免血压过低而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6. 传统的一线、二线降压药物的分类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指南不推荐使用。

常用5类降压药物即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无显著差别,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于抗高血压的初始与维持治疗;7. 继2006年英国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此类药物不应继续用作一线降压药物之后,其他国家的指南(如日本、加拿大等)均不同程度的下调了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

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新亮点

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新亮点

・708・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年9月第15卷第9期ChinJHypertension,Sep2007,V01.15No9・学术争鸣・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新亮点卢新政2007—06—15—19,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学术年会,会议发布了2007年ESC和ESH动脉高血压的治疗指南(简称2007指南)。

该指南在2003年版指南基础上,综合了近4年的最新进展,不仅对前舨进行更新升级,也通过新的证据强化前版中的建议。

在引用的825篇参考文献中,2004—2007年文献284篇。

现就该指南的新亮点作一概述。

1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1.1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2003年ESC和E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分级,并提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也按照血压进行分级(1、2、3级)。

2007指南基本保留了原来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除以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确定危险分层外,提出对>55岁患者,脉压也是其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脉压增大是指脉压差>50(或55)mmHg。

因此,将收缩压≥160mnlHg、舒张压<70mmHg者也视为一种高危因素。

1.2更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除了血压水平,2007指南更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总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包括各种危险因子、糖尿病、亚临床器官损害及有无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等不同级剐。

即使正常血压高值患者,如合并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仍界定为高危患者。

通过危险分层,以决定其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收稿日期;2007-07—27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02诊断对高血压患者详细检查了解其血压水平、病史、体检、检验结果、遗传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等,确定其血压分级、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靶器官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2007年6月15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在米兰召开的17届年会上与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联合公布了新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此次修订后指南的最大特点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实的证据,提出了参考性建议而非强制规定。

新指南一出台就受到广泛关注,并对临床实践将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 高血压诊断评估的要点1.1 新版指南主张应根据高血压的分级以及患者的危险因素,是否有亚临床器官损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初始危险水平确定。

新版指南将总的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总危险通常以10年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表示。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指:(1)SBP≥180mmHg和(或)DBP≥110mmHg;(2)SBP>160mmHg,但DBP较低(<70mmHg);(3)糖尿病;(4)代谢综合征(MS);(5)≥3心血管危险因素;(6)≥1个亚临床器官损害;(7)明确的心血管或肾脏疾病。

1.2 新增加的评估指标危险因素中增加了空腹血糖5.6~6.9mmol/L和脉压水平(老年人)。

心电图左心室肥厚、颈-股脉搏波速度(PWV)>12 m/s、踝-臂血压指数(ABI)< 0.9、肾小球滤过率<50ml/(min·1.75m2)和肌酐清除率<60ml/min,被首次列入靶器官损伤范围,并提倡对此进行检测。

2 高血压的治疗方面2.1 新版指南再次明确高血压治疗目标2007版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至少降至140/90mmHg以下,如患者可以耐受,还应降至低。

对于糖尿病以及高危或极高危患者,目标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只有实现了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

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其可逆的危险因素。

为更易使血压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前开始。

2.2 抗高血压药物选择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均可作为起始和维持治疗的降压药。

但β阻滞剂尤其与利尿剂合用,不适于有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高危者。

2.2.1 药物选用时应考虑(1)由于许多病人需以上降压药,故提倡开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2)降低血压作用持续24h,可被诊室血压,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所证实。

(3)提倡每日1次服药,维持24h降压作用。

2.2.2 单药与联合治疗的考虑2003版指南对联合治疗的指征不十分明确。

2007版指南明确提出对高危/极高危患者使用联合治疗。

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从一开始就使用联合方案能使血压尽早达标;对于正常高值血压和1级高血压但属于高危/极高危的患者也提倡联合治疗,以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新指南对降压药物组合的六边形图作了重大修改,可以看到,大部分患者以利尿剂治疗为主或CCB治疗为主联合用药的模式已经确立了。

虽然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和ACEI联合使用,糖尿病肾病的时候ARB和ACEI也可以联合以大幅度地减少蛋白尿,但特定人群的用法不能代表整个高血压联合用药的原则。

新指南尤其指出,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与利尿剂合用)不适于有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高危患者。

3 新版指南中ARB被推荐为某些特殊人群的首选降压药物(1)老年患者应该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临床证据显示,单纯收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从ARB治疗中获益。

(2)糖尿病患者有证据证实,ARB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进展。

在糖尿病患者中,为了达到较好的降压效果,常需联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

ARB和ACEI具有明显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应为联合治疗的常规组分,若此类药物单药治疗即可达标则作为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建议:有微量白蛋白尿但最初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内者,也应使用降压药物,ARB有明显的降蛋白尿作用,应为首选。

(3)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

为了达到目标血压,常须联用多种降压药物。

为减少尿蛋白排泄,指南推荐单独或联用ARB或ACEI。

虽然对ARB和ACEI是否有独特的肾脏保护作用尚存争议(在非洲裔美国患者中除外),但许多证据表明,降压治疗中加入ARB或ACEI可使肾功能不全者充分获益。

(4)卒中患者。

在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中,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率及相关心脏事件风险。

指南指出,在ACEI或ARB与利尿剂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方面,以及在利尿剂和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应用ACEI或ARB方面获得了较多临床资料,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5)冠心病和心衰患者。

有慢性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噻嗪类和袢利尿剂,也可在利尿剂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醛固酮拮抗剂。

(6)房颤患者。

高血压是房颤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5倍。

ARB在指南中被推荐用于高血压伴房颤患者。

荟萃分析表明,ARB和ACEI治疗心衰伴突发房颤患者疗效相当。

(7)代谢综合征(MS)患者。

指南指出:患者均首选生活方式干预,起始降压治疗推荐首选ARB或ACEI,如血压未达标则考虑加用钙拮抗剂或少量利尿剂。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加强学习,了解高血压防治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循证医学为依据,认真做好高血压的宣传教育,提高高血压的诊疗水平。

高血压2007年6月15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在米兰召开的17届年会上与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联合公布了新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此次修订后指南的最大特点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实的证据,提出了参考性建议而非强制规定。

新指南一出台就受到广泛关注,并对临床实践将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 高血压诊断评估的要点1.1 新版指南主张应根据高血压的分级以及患者的危险因素,是否有亚临床器官损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初始危险水平确定。

新版指南将总的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总危险通常以10年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表示。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指:(1)SBP≥180mmHg和(或)DBP≥110mmHg;(2)SBP>160mmHg,但DBP较低(<70mmHg);(3)糖尿病;(4)代谢综合征(MS);(5)≥3心血管危险因素;(6)≥1个亚临床器官损害;(7)明确的心血管或肾脏疾病。

1.2 新增加的评估指标危险因素中增加了空腹血糖5.6~6.9mmol/L和脉压水平(老年人)。

心电图左心室肥厚、颈-股脉搏波速度(PWV)>12 m/s、踝-臂血压指数(ABI)< 0.9、肾小球滤过率<50ml/(min·1.75m2)和肌酐清除率<60ml/min,被首次列入靶器官损伤范围,并提倡对此进行检测。

2 高血压的治疗方面2.1 新版指南再次明确高血压治疗目标2007版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至少降至140/90mmHg以下,如患者可以耐受,还应降至低。

对于糖尿病以及高危或极高危患者,目标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只有实现了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

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其可逆的危险因素。

为更易使血压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前开始。

2.2 抗高血压药物选择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均可作为起始和维持治疗的降压药。

但β阻滞剂尤其与利尿剂合用,不适于有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高危者。

2.2.1 药物选用时应考虑(1)由于许多病人需以上降压药,故提倡开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2)降低血压作用持续24h,可被诊室血压,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所证实。

(3)提倡每日1次服药,维持24h降压作用。

2.2.2 单药与联合治疗的考虑2003版指南对联合治疗的指征不十分明确。

2007版指南明确提出对高危/极高危患者使用联合治疗。

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从一开始就使用联合方案能使血压尽早达标;对于正常高值血压和1级高血压但属于高危/极高危的患者也提倡联合治疗,以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新指南对降压药物组合的六边形图作了重大修改,可以看到,大部分患者以利尿剂治疗为主或CCB治疗为主联合用药的模式已经确立了。

虽然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和ACEI联合使用,糖尿病肾病的时候ARB和ACEI也可以联合以大幅度地减少蛋白尿,但特定人群的用法不能代表整个高血压联合用药的原则。

新指南尤其指出,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与利尿剂合用)不适于有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高危患者。

3 新版指南中ARB被推荐为某些特殊人群的首选降压药物(1)老年患者应该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临床证据显示,单纯收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从ARB治疗中获益。

(2)糖尿病患者有证据证实,ARB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进展。

在糖尿病患者中,为了达到较好的降压效果,常需联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

ARB和ACEI具有明显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应为联合治疗的常规组分,若此类药物单药治疗即可达标则作为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建议:有微量白蛋白尿但最初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内者,也应使用降压药物,ARB有明显的降蛋白尿作用,应为首选。

(3)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

为了达到目标血压,常须联用多种降压药物。

为减少尿蛋白排泄,指南推荐单独或联用ARB或ACEI。

虽然对ARB和ACEI是否有独特的肾脏保护作用尚存争议(在非洲裔美国患者中除外),但许多证据表明,降压治疗中加入ARB或ACEI可使肾功能不全者充分获益。

(4)卒中患者。

在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中,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率及相关心脏事件风险。

指南指出,在ACEI或ARB与利尿剂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方面,以及在利尿剂和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应用ACEI或ARB方面获得了较多临床资料,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5)冠心病和心衰患者。

有慢性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噻嗪类和袢利尿剂,也可在利尿剂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醛固酮拮抗剂。

(6)房颤患者。

高血压是房颤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5倍。

ARB在指南中被推荐用于高血压伴房颤患者。

荟萃分析表明,ARB和ACEI治疗心衰伴突发房颤患者疗效相当。

(7)代谢综合征(MS)患者。

指南指出:患者均首选生活方式干预,起始降压治疗推荐首选ARB或ACEI,如血压未达标则考虑加用钙拮抗剂或少量利尿剂。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加强学习,了解高血压防治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循证医学为依据,认真做好高血压的宣传教育,提高高血压的诊疗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