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结合技能第一站第1站「病例书写」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例题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例题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考查的是病例分析,即辨证论治。

无论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还是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的考生,如果在实践技能考试中能顺利拿到病例分析(辨证论治)的40分,那无疑为您顺利通过考试奠定了基础。

试题 09男,8岁,腹痛、腹泻1天。

患儿昨天在路边进食油炸食物,夜间即出现腹泻,至今共解蛋花样便6次,色黄秽臭,伴恶心,呕吐,时而腹痛,口渴,小便色黄、量少,逐来就诊。

查体:T:38.6℃,P:135次/分,R:18次/分,BP:90/60mmHg。

神清,面色微黄,脐周腹胀,轻压痛,肠鸣音活跃。

舌质红,黄腻苔,脉滑数,指纹紫。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白细胞7-8个/HP。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3×109/L,中性粒细胞70%。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参考答案:辨病辨证依据:饮食不洁,湿热之邪入侵,蕴结脾胃,下注大肠,故泻下便稀,气味秽臭;气机不利,则有腹痛;湿热内蕴,则发热,口渴欲饮,小便黄少;舌质红,黄腻苔,脉滑数,指纹紫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1.腹痛、腹泻1天,有饮食不洁史。

2.T:38.6℃,稀便6次,色黄秽臭,脐周轻压痛,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3×109/L,中性粒细胞:70%。

大便常规:白细胞7-8个/HP。

请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便次多,量少,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小儿泄泻——湿热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9g 黄连3g 黄芩9g 山楂15g神曲15g 车前子包煎15g服法: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治疗原则:1.饮食治疗:半流质易消化饮食;2.液体疗法:主要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药物治疗:控制感染:第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微生态疗法;(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2021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60大病例版本

2021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60大病例版本

第九节、不寐
证型
治法
方药
歌诀
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龙胆泻肝汤
不寐虚实道理深,
痰热扰心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
肝郁化火龙胆斟,
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归脾汤
痰热内扰胃不和,
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六 味 地 黄 丸 合
温胆为法崇经云;
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交泰丸 安神定志丸合 酸枣仁汤
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第十二节、呕吐
证型
治法
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食滞内停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痰饮中阻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 脾胃气虚 脾胃阳虚 胃阴不足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 定痫丸 龙胆泻肝汤合 涤痰汤 六君子汤合归 脾汤 通窍活血汤 左归丸合天王 补心丹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
心血不足归脾施,
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阴虚火旺补心丹,
水饮凌心
阴虚火旺 瘀阻心脉 痰火扰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苓桂术甘汤 宁心安神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
方药 香苏散合良附丸 保和丸 柴胡疏肝散 清中汤 失笑散合丹参饮 一贯煎合芍药甘 草汤 黄芪建中汤
方药 藿香正气散 保和丸 小半夏汤合苓桂 术甘汤 四七汤 香砂六君子汤 理中汤 麦门冬汤
第十三节、腹痛
证型
治法
寒邪内阻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湿热壅滞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中医中西医结合一站病历汇总

中医中西医结合一站病历汇总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辛愠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 15g 防风 12g 羌活 9g 柴胡 9g 前胡 12g 川芎 9g 枳壳 9g 茯苓 12g 桔梗 6g 甘草 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 一,对症治疗。 头痛,发热:阿司匹林退热。 鼻塞:麻黄素滴鼻。 咳嗽:棕色合剂,化痰片。 咽喉不适:润喉片。 二,抗病毒药物,金刚胺 0. 1,每日2次。 三,抗生素,阿莫西林。
1.咳嗽病案
张某,女,40 岁,工人,初诊(咳嗽:肝火犯肺支气管炎):l 个半月前因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咳
时面红,痰少质黏难咯,咳时痛引两胁,口干苦。1 个多月来自服各种止咳化痰药物,症状未见好转。T 36.5℃,P
92 次/分,BP l30/70mmHg,神清,精神欠佳,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 92 次/分,
检查-胸片示双下肺纹理增粗。
西医鉴别: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后者于青年或少年突然起病,无慢性咳嗽,咯痰病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
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肝火犯肺)。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西医治疗:
—,抗感染:阿莫西林 0.5 tid po
2.杨某,19 岁学生咳嗽、咽痒伴头痛、恶汗、鼻塞、流涕、全身不适一天。要求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与过敏性鼻
炎的鉴别 感冒——风寒束表
标准答案:
住院病历
姓名: 杨某
性别:男
年龄:19
民族:汉
婚况:未婚
职业:学生
主诉:咳嗽、头痛,鼻塞、流涕一天。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操作技能 第一站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操作技能 第一站

0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犯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荆川桔防独草,羌前柴苓枳)002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燥热伤肺证—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加减(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确诊。

003病史采集,发热、咽痛伴咳嗽X天。

2、病例分析:高热,腹泻、体重下降4个月,呼吸困难2天慢支痰浊阻肺二陈合三子夏皮茯甘白芥苏莱菔苍厚党白004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咳嗽(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黄芪党参,熟地,紫菀,桑白皮1,五味子与肺结核鉴别肺结核有潮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X线见病灶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久不消散,可形成空洞和肺内播散。

一般抗炎治疗无效。

005肺心病缓解期喘证--(气虚血瘀型--益气活血,止咳化痰)--生脉散和血府逐瘀汤参麦五味归生地桃红枳芍柴甘梗穹膝紫苑款冬贝母,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鉴别扩心病患者心脏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衰、房室瓣膜相对关闭不全所致杂音。

X线、心电图不难鉴别006支气管哮喘哮病(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与喘息性支气管炎鉴别患者有慢性咳嗽、喘息史,有加重期。

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罗音。

007支气管哮喘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细辛紫苑款冬夏五味葶苈杏苏姜枣心源性哮喘鉴别左心衰出现心哮但伴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粉红色泡沫痰左心扩大心率快心间闻及奔马律双肺闻及哮鸣音及湿罗音。

008右下肺大叶性肺炎咳嗽邪热犯卫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痰热壅肺(铁锈色痰)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麻杏甘韦薏米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瓜蒌黄芩郁金白茅根侧柏叶009肺炎(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夏麦参甘地骨皮)010肺结核病,证见五心烦热。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例题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例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实践技能第一站辨证论治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40分)例:李某,女性,28岁。

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

查体:T 38、9℃,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

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

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及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主诉: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1分)现病史:女性,28岁。

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

(2分)既往史:有无其它相关疾病史(1分)体格检查:T 38、9℃,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

发育正常,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1分)辅助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

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1分)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患者以“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为主症,符合中医“感冒”诊断。

风热犯表,营卫失和,故见发热、微恶寒、汗出;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6分)1、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

2、T 38、9℃,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3、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

鉴别诊断:(4分)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及外界过敏原刺激有关,有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可缓解,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等。

中医中西医结合技能第一站第1站「病例书写」

中医中西医结合技能第一站第1站「病例书写」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辨证论治试题答题卡
考生姓名准考证号
密封线
试题编号:
得分:考官签名: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婚况:职业: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
整体状况: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头面部:
颈项:
胸部:
腹部:
二阴及排泄物:
脊柱四肢:
神经系统:
实验室检查:
辨病辨证依据和类证鉴别:(中医类考试要求回答)
西医诊断依据: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
治法:
选方用药(和/或选穴、手法等)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中西结合类考试要求回答)
签名:。

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模板范文病历书写模板——中西医结合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入院日期/就诊日期:主诉:患者主诉xxxx(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不适感等)现病史:患者xxxx(详细描述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包括病程时间、症状变化等)既往史:1. xxxx(详细描述患者以往的疾病史,包括手术史、慢性病史等)2. xxxx3. xxxx个人史:1. 过敏史:患者对xxx(详细描述患者对特定药物、食物、环境等的过敏情况)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是否有与其患病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外貌及神志如何,有无明显不适。

2. 体温:患者的体温,是否发热。

3. 皮肤检查:皮肤颜色、红斑、糜烂、水肿、瘀斑等情况。

4. 淋巴结:触诊患者淋巴结是否肿大。

5. 心肺听诊:观察心肺听诊的结果,包括心率、心音、呼吸音等。

6. 腹部检查:触诊患者腹部的情况,包括有无压痛、肝脾是否肿大等。

7. 其他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的症状,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查等。

2.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MRI等。

3. 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西医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作出西医诊断。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1. 望诊:包括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

2. 闻诊:闻患者呼吸是否有特殊气味等。

3. 问诊:询问患者病情、症状等。

4. 切诊:根据患者经络、腧穴等处的触诊结果。

中医辨证(证候分析):根据中医四诊的结果,分析患者的病情,判断辨证。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辨证和患者的症状,作出中医诊断。

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包括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草药方剂治疗、针灸治疗等。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对预后进行评估。

随访计划:包括术后随访、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计划。

备注:在此处可以记录医生对病情的评价、治疗的效果等。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和要点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和要点

现病史技巧
直接抄病历资料(从病历开始一直抄到既往史之前),现病史开始可能第一句需要自己稍作加工,例如现病史没有把时间概括的,就需要自己来概括(见病历1)
一般以“患者”两字开头
要与既往史等资料区别
4、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记录考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病史)。
既往史:系统全面记录既往健康状况,防止遗漏,包括:
主诉的格式
一般情况下:
主诉=症状+时间
主诉一般存在于病历的第一句话或前几句话,不需要考虑得太复杂
一般在现在症状前面找主诉,注意一些常见用语:“遂来就诊”“现症见”
最复杂的情况(较少出现):
主诉=症状+时间,加重(再发)+另一个时间
主诉=症状+时间,另一个症状(与诊断相关的)+另一个时间
8、辨病辨证依据。汇集四诊资料,运用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得出中医辨病依据(包括病因病机、辩证辩病)。
如病历1的答案,以患者异常(或者说阳性)表现来分析原因,每一个表现就从中医方面分析,这样得分相对较高,但如果基础较差,且对该病中医诊断没太大把握的时候,可考虑选择病历2的方法
病历2的分析方法,属于简单分析的方法:先把患者异常的表现列上,然后再写辨病为什么病,辩证为什么证型,最后才写一句辩证辨病的依据
妇科:崩漏、绝经前后诸证
儿科:小儿泄泻、疳积、痄腮、急惊风
辨证: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脏腑辨证: 心、 肝、脾、 肺、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
气血津液辨证:气虚、气滞、血虚、血瘀、痰热、痰湿、痰浊
西医诊断依据:疾病诊断必备的条件: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考卷内容多有提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辨证论治试题答题卡
考生姓名准考证号
密封线
试题编号:
得分:考官签名: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婚况:职业: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记录病例中提供的有关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
整体状况: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头面部:
颈项:
胸部:
腹部:
二阴及排泄物:
脊柱四肢:
神经系统:
实验室检查:
辨病辨证依据和类证鉴别:(中医类考试要求回答)
西医诊断依据: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
治法:
选方用药(和/或选穴、手法等)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中西结合类考试要求回答)
签名:
1#大中小发表于 2006-2-13 23:40 只看该作者
【资源】更新中医及中西结合技能考试通关一,二,三站
本贴收到8朵鲜花
第一站:病历书写。

病历书写不要看的太难。

一般是随即抽样内容大致是一个正常大病历的错乱排序,一般不是很乱,最难的就是要让自己总结主诉。

这方面考生一定要下工夫。

尤其是对于伴随症状,及多个诊断的病历主诉。

要注意。

下来就是整理相关内容按正常病历格式化。

内容一定是考
题上存在的。

考题的内容范围据当场问卷调查,辨证比较简单,证型也典型。

但是还是需要考生比较深厚的基本功。

所以平时还是好好的看看书。

方剂背不过不要紧,重要的是大体写几味药,剂量
也不做严格考核。

格式和参考书上一致。

最后一定要把医嘱写上,比如慎起居。

调饮食。

防寒包暖之类。

第二站;临床操作。

这一关的分数就不如第一站的好拿了,因为有主观方面的因数在里边,不过应付还是要沉着,今年是三道题目,体格检查、中医操作、西医操作。

相对来说西医方面的比较简单比如前辈考过的有“试述各听诊区的准确位置以及听诊顺序。

请简单操作腹部的体格检查”等。

而中医方面的的考察好象比较难,范围不定,有个前辈考过“试述按诊的方法及顺序”。

因为临床一般采用的是西医方面的体格检查操作。

提到这个题目到还真的楞住了,因为当场是口试和实际操作,所以印象之中的东西却不能条理的表达出来,并且考官还会问一些旁及的内容这就给实际增加了难度。

因此我门在考试的是后不要怯场。

记住:你面对的哪个人是个病人,心理一定要打胜仗。

对于这一关复习时候一定要全面,在发行新版本的中医中医诊断学
上可以找到好多考试的内容。

第三站:病史采集,临床答辩
1 。

病史采集是滚与是关于问诊的基本工夫考查。

内容是出一段看似比较散乱的征候群,然后结合自己的分析进行条理化问诊。

这个方面的内容见于本论坛〈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答题技巧〉一文。

不过中医考生还应该把舌象脉象问清问准确。

2。

临床答辩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功也就是记忆的背功。

题目大多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内容,
考试题型主要有三种。

A。

简述某某病的主证,治法,方药。

B。

简述某某病的病因,病机。

C。

简述某某病的各个证型主证,治法,方药。

A型题目近年来考的的最多,属于常规考题。

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会抽到B型题目。

相对来说是逐级犯难。

从历年考题来看,后两类题目的出题范围大多在一些病因比较重要,临床表现鉴别难度大的病种之列。

比如C型题目可能集中在腹泻,痢疾,痹证。

等。

不过这两类
题目一般不会出,也在逐渐淘汰。

答辩这类题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考生应该把主证和一些副证网络全与舌象,脉象答全。

尤其是舌象,脉象特别重要,这是近年来对与中医类考生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般答完后考官不会难为考生,但是不能忽略的旧案市主观因素的存在,比如前辈答完气血
亏虚的方药是归脾汤后,考官回问一些问题,比如归脾汤中木香的配伍意义是什么?(行气以防滋脾)考生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一般要乐观,不是很难。

当然不全是特殊配伍之类。

也会问及舌象脉象的临床意义。

比如风湿热痹证的脉象是滑数,而临床湿热征候也可以见于濡数脉。

应该区别并回答准确。

也会提出一些临床方面的与本题目相关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
复习的时候应该全面一些。

在执业助理中医师的考试中,有很多人害怕病史采集这一关,其实很简单,无论什么
病例,回答的结果是一致的:回答结果如下:
现病史:1,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起病缓急,前驱症状,可能的病因和诱因。

2,主要症状和体征。

3,伴随症状和体征。

4,诊治经过。

5,结合中医“十问”采集相关病史
既往史:1,既往健康情况2手术外伤中毒输血病史(还有2点记得不清楚了,请读者自己
看一下)
个人史:1,出生地,经历过那些地区。

2个人饮食偏好,烟酒嗜好,性情3居住条件4以
前和现在的工作情况
过敏史:药物和食物过敏情况
婚育史:婚况,配偶子女情况
家族史:密切接触和有血缘关系的人情况
面试时只要将上述文字描述一下就行了,万事搞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时我的真是体会,考试前一直担心的就是病史采集问题,所以把上述文字背了下来,考试时用起来,得了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