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控制和训练
共鸣控制和训练

.共鸣控制和训练一.共鸣腔及其作用发音体之间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人体发声的共鸣是指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声道共鸣器官,引起它们的共振而扩大,变得震荡、响亮,圆润有弹性,刚柔适度,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这样的声音传送较远,可塑性大。
人的声道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鼻腔等。
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明亮;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丽、高亢。
对教师来说,采取“口腔为主,三腔共鸣”的方式为最佳,用这样的共鸣方式发出的声音,既圆润丰满,洪亮浑厚,又朴实自然,清晰真切。
二.共鸣控制训练的注意事项:1、脊背挺直而舒展,颈要正,不前探,不后挫;放松颈部肌肉,保持咽道通畅;两肩自然下垂。
2、胸部不要故意挺出,要自然放松,吸气不要过满。
3、下颌放松,活动灵便,适当打开口腔,上下槽牙间保持一定距离。
4、声带发出的声音,要像一条带子,下与气息相连,从小腹抽出,垂直向上,经过咽部,成为一束声流,沿上颚,中线向前,冲击上颚前部,流出口外。
练习共鸣腔的功能,首先要保护好声带,呼吸要均匀,减少声带的负担,经常练习“气泡音”活动声带,把发声器官锻炼的结实、耐久。
三.共鸣训练(一).口腔共鸣训练1、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
收紧双唇,使其贴近上下齿。
先做单音训练,然后扩展为词句,并比较自己过去的发音。
2、从容的发复韵母ai.ei.ao.ou,读时注意体会声束沿上颚中线前滑,挂在前颚的感觉。
3、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韵母 a.o.e.i.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4、改善u,.o的音色。
唇齿靠近,减少突起。
(二)胸腔共鸣训练:1.体会胸腔共鸣:用较低的声音发ha音,声音不要过亮,逐渐降低音高,找到从胸腔发出的感觉。
也可适当加大音量,并用手轻按胸部,用a做练习音,从高到低,从实到虚发长音,体会哪一段声音胸腔振动强烈,然后在这一声音阶段做胸腔共鸣训练,一般说来,较低又柔和的声音易于产生胸腔共鸣。
2.适当增强胸腔共鸣练习朗读下列含有a音的词:反叛散漫武汉计划到达白发出嫁然后,用适当的低音练习朗读《春晓》,注意加强韵脚的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的训练方法

胸腔共鸣的训练方法胸腔共鸣是声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声方式,它可以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同时也可以增加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
在声乐训练中,如何正确地进行胸腔共鸣的训练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胸腔共鸣的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正确地进行胸腔共鸣的训练,我们需要从正确的呼吸方法开始。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胸腔的共鸣空间,使声音更加饱满。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我们可以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即在吸气时让腹部膨胀,这样可以使肺部充分地吸入空气,为声音的共鸣提供充足的空间。
其次,要进行胸腔共鸣的训练,我们需要注重发声的位置。
在发声时,要让声音产生在胸腔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发出低音来感受声音在胸腔的共鸣,然后逐渐提高音调,保持声音在胸腔的共鸣位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胸腔共鸣的发声技巧。
另外,要进行胸腔共鸣的训练,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练习来加强胸腔的共鸣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发出“呼——哈”的声音来感受胸腔的共鸣,也可以通过唱一些有力量、有感情的歌曲来锻炼胸腔的共鸣能力。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胸腔共鸣的技巧,使声音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要进行胸腔共鸣的训练,我们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胸腔共鸣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练习的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胸腔共鸣的发声技巧。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声乐训练中,不断地进行胸腔共鸣的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胸腔共鸣能力。
总之,胸腔共鸣是声乐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声方式,正确地进行胸腔共鸣的训练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
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注重发声位置、特定的练习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胸腔共鸣的发声技巧,使声音更加生动、有力。
希望大家在声乐训练中能够重视胸腔共鸣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声水平。
胸腔共鸣训练的最佳技巧

胸腔共鸣训练的最佳技巧
胸腔共鸣训练是指通过适当的技巧和练习方法来提高嗓音的共鸣效果。
以下是一些最佳的技巧:
1. 姿势正确: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非常重要。
站立或坐直,挺直背部,放松肩膀和颈部肌肉。
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空气顺畅地流过胸腔,增强共鸣效果。
2. 深呼吸:通过深呼吸来扩展和放松肺部。
慢慢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缓慢吐气。
这有助于增加呼气力量和控制呼吸。
3. 语气练习:使用一些语音练习来增强胸腔共鸣。
例如,练习唱颤音或使用"mmm"音来感受共鸣的震动。
4. 说话速度:控制说话的速度,放慢语速,并尽量保持清晰的发音。
这样可以帮助更好地利用胸腔共鸣。
5. 舌头位置:注意舌头的位置。
舌头应该保持平稳放置在口腔的底部,离开喉咙的后部。
这有助于保持空气流通和增加共鸣。
6. 声音放大:尝试增加音量,但不要过度用力。
使用腹式呼吸将声音放大,并感受共鸣的增强。
7. 模仿:尝试模仿悦耳的声音,如广播主持人或专业演讲者的音调和共鸣效果。
通过模仿,可以学习如何产生更好的胸腔共鸣。
8. 长虚浊音练习:长虚浊音(如“嗯”)可以帮助增加声音的共鸣效果。
练习长时间发出虚浊音,并感受共鸣的震动。
重要的是要练习这些技巧,并持之以恒。
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可以改善胸腔共鸣,使声音更加深沉和有力。
演讲时的发音技巧

演讲时的发音技巧今天让就小编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演讲发声的方法和技巧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演讲时的发音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演讲发声技巧一:口部训练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
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
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1、口的开合练习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
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
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4、舌头练习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演讲发声技巧二:气息控制训练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
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
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培训师在工作时应该掌握的方法。
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
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我以前学唱歌的时候,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空腹练气。
训练气息,不能在饱腹的时候,否则容易造成胃下垂等。
有句话叫“饱吹饿唱”,不过对于培训师来讲,不能太饿,否则没力气讲几个小时,呵呵。
进行呼吸练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还是在空腹的时候进行比较好。
练习方法:1、慢吸慢呼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
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
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共鸣控制训练的方法

共鸣控制训练的方法共鸣控制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个体增强共鸣能力,并提高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通过共鸣控制训练,个体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情感和认知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和合作。
共鸣控制训练可以分为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在认知层面的训练中,个体需要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并且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思维灵活性和观察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倾听来获取他人信息,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应用到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中。
在训练中,个体可以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培养自己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在情感层面的训练中,个体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情感的连接,并能够共享他人的情感体验。
这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情感敏感性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反应。
在训练中,个体可以通过情感分享、情感表达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情感敏感性和情感表达能力,并培养自己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的能力。
共鸣控制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个体建立起与他人的共鸣,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通过共鸣,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能够更好地回应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这不仅能够提高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质量,还能够促进个体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共鸣控制训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他人的言行举止,来获取他人的信息;可以通过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来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情感分享和情感表达,来培养自己的情感敏感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个体还可以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项目,通过与他人共同工作和合作,来培养共鸣能力。
共鸣控制训练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个体需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倾听他人,有意识地去学习和感知他人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个体还需要主动去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
《共鸣控制训练》知识点提要

《共鸣控制训练》知识点提要一、共鸣腔体的特点人体的共鸣腔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胸腔。
喉腔是人体的第一个共鸣腔。
如果被挤扁,声音就会“横”着出来;如果喉部束紧,声音就会“拔高”“单薄”。
因此,它的形状变化对于声音质量有着较大影响。
咽腔的容积很大,对于扩大音量和美化音色起着重要的作用。
口腔是语言的制造场,也是人体最主要而且最灵活多变的共鸣腔体。
口腔的开合,舌头的伸缩,软腭的升降等都可以改变口腔的形状,对中音共鸣有重要的影响。
鼻腔的共鸣作用是由于腔内空气振动和骨骼的传导产生的,它对于高音的共鸣作用很大。
胸腔随着声音的高低变化,胸部会感到有一个较为集中的响点。
这个“胸腔响点”沿着胸骨上下移动便产生了胸腔的振动。
由这种振动造成的共鸣,可以使音量扩大,声音浑厚有力。
这些共鸣腔体协调工作,就能使发出的声音明亮、坚实、丰满、浑厚。
二、共鸣的方式的训练在口语表达中,人们主要运用的是以口腔为主的共鸣方式。
口腔共鸣就是中音共鸣,它是指硬腭、软腭以下,胸腔以上的各个共鸣腔体,包括口腔、咽腔和喉腔。
胸腔共鸣主要指低音共鸣。
鼻腔共鸣主要指高音共鸣,它是指硬腭、软腭以上的共鸣腔体。
一般来说,高音共鸣过多,声音显得单薄、漂浮;低音共鸣过多,会使声音发闷,影响字音清晰。
因此,以口腔为主,鼻腔、胸腔为辅的三腔共鸣的方式,才是我们的需要。
1.口腔共鸣训练口腔共鸣要求各个相关器官和肌肉的动作和状态是:(1)提颧肌。
颧骨肌肉用力向上提起,鼻孔略张大,面部略带微笑。
(2)开槽牙。
上下槽牙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挺软腭。
可以用半打哈欠的办法体会软腭挺起的状态。
(4)松下巴。
发音时,下巴自然内收,才能放松。
(5)唇舌力量集中。
唇的力量集中到唇的中部;舌的力量集中是指舌体取收势,把力量集中到舌的前部中纵线上。
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方法口腔共鸣:(1)开槽牙练习口腔共鸣最关键的是打开后槽牙,不是张大嘴巴,感觉是“开口如半打哈欠,闭口如啃苹果”;上下槽牙呈倒u形。
浅谈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

浅谈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1. 引言1.1 介绍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的重要性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在合唱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唱呼吸训练可以帮助合唱团成员统一呼吸节奏,确保音乐的连贯和和谐。
通过呼吸训练,合唱者可以提高气息控制能力,延长呼气时间,从而实现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声音输出。
合唱共鸣训练可以帮助合唱团成员发展共鸣腔,让声音更加饱满和有力量感,使合唱表演更加生动和动听。
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不仅对合唱团整体音乐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也有助于个人声乐技巧的提升。
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持续的练习,合唱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声音潜力,提高表演效果,实现更高水平的音乐表达。
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在合唱音乐教育和表演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每位合唱者必须认真对待和努力提高的技能。
1.2 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本文将从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的重要性出发,依次介绍合唱呼吸的基本原理、合唱呼吸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共鸣在合唱中的作用和训练方法,以及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的关系。
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练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合唱团队的演唱质量。
本文还将对未来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合唱团队的长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对读者在合唱呼吸与共鸣训练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2. 正文2.1 探讨合唱呼吸的基本原理合唱呼吸的基本原理是合唱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来支撑声音的发声和持续。
正确的合唱呼吸应该是腹式呼吸,即通过腹部的运动来吸气和呼气,而不是通过肺部的浅层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肺部容量,使声音更加饱满和稳定。
合唱中的呼吸要有节奏感和连续性,不可断裂或急促,以保持音乐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合唱呼吸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合理的声音分配和控制。
不同声部的合唱成员应该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分配合适的声音强度和音色。
声音的共鸣:了解共鸣对声音的影响

传递更加准确。
情感表达
03
共鸣能够传递情感,使人们在声音中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增强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共鸣。
如何将共鸣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掌握共鸣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增强自信心
良好的共鸣能够增强说话者的自信心,使他们更 加自信地面对各种场合和挑战。
呼吸与声音的配合
在发声时,尝试将呼吸与声音协调 配合,使声音更加饱满和圆润。
发声练习
哼鸣
哼鸣可以帮助你找到鼻腔和头腔的共鸣。尝试发出持续的 “嗯”声,并逐渐调整音高和音色。
元音练习
通过练习不同的元音(如“a”、“e”、“i”、“o”、 “u”),你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共鸣方式。尝试用不 同的元音发声,感受共鸣的变化。
。
02
共鸣的分类与特点
胸腔共鸣
总结词
深沉、厚重
详细描述
胸腔共鸣使声音变得深沉、厚重,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感觉。这种共鸣通常在 低音域表现明显,常用于表达庄重、严肃的情绪。
口腔共鸣
总结词
清晰、亮,给人以明快、爽朗的感觉。这种共鸣在中音域表现明显,常用于表达轻松、愉 快的情绪。
声音的共鸣:了解共 鸣对声音的影响
目录
• 共鸣的定义与原理 • 共鸣的分类与特点 • 共鸣在生活中的运用 • 共鸣对声音的影响 • 如何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共鸣能力 • 总结与思考
01
共鸣的定义与原理
什么是共鸣
共鸣是指当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同时,一个物体的振动会引起另一个物体产生共 振的现象。在声音中,当声波的频率与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该物体就 会产生共鸣,放大声音的音量和音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鸣控制和训练
一.共鸣腔及其作用
发音体之间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人体发声的共鸣是指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声道共鸣器官,引起它们的共振而扩大,变得震荡、响亮,圆润有弹性,刚柔适度,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这样的声音传送较远,可塑性大。
人的声道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鼻腔等。
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明亮;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丽、高亢。
对教师来说,采取“口腔为主,三腔共鸣”的方式为最佳,用这样的共鸣方式发出的声音,既圆润丰满,洪亮浑厚,又朴实自然,清晰真切。
二.共鸣控制训练的注意事项:
1、脊背挺直而舒展,颈要正,不前探,不后挫;放松颈部肌肉,保持咽道通畅;两肩自然下垂。
2、胸部不要故意挺出,要自然放松,吸气不要过满。
3、下颌放松,活动灵便,适当打开口腔,上下槽牙间保持一定距离。
4、声带发出的声音,要像一条带子,下与气息相连,从小腹抽出,垂直向上,经过咽部,成为一束声流,沿上颚,中线向前,冲击上颚前部,流出口外。
练习共鸣腔的功能,首先要保护好声带,呼吸要均匀,减少声带的负担,经常练习“气泡音”活动声带,把发声器官锻炼的结实、耐久。
三.共鸣训练
(一).口腔共鸣训练
1、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
收紧双唇,使其贴近上下齿。
先做单音训练,然后扩展为词句,并比较自己过去的发音。
2、从容的发复韵母ai.ei.ao.ou,读时注意体会声束沿上颚中线前滑,挂在前颚的感觉。
3、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韵母 a.o.e.i.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4、改善u,.o的音色。
唇齿靠近,减少突起。
(二)胸腔共鸣训练:
1.体会胸腔共鸣:
用较低的声音发ha音,声音不要过亮,逐渐降低音高,找到从胸腔发出的感觉。
也可适当加大音量,并用手轻按胸部,用a做练习音,从高到低,从实到虚发长
音,体会哪一段声音胸腔振动强烈,然后在这一声音阶段做胸腔共鸣训练,一般说来,较低又柔和的声音易于产生胸腔共鸣。
2.适当增强胸腔共鸣
练习朗读下列含有a音的词:
反叛散漫武汉计划到达白发出嫁
然后,用适当的低音练习朗读《春晓》,注意加强韵脚的胸腔共鸣。
3.音高练习
选一句话,在本人音域范围内,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体会胸腔共鸣的加强。
4.加强胸部响点的练习
用较低的声音弹发hā音,体会胸部响点,由低到高一声声地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上移和下移。
(三)鼻腔共鸣训练
1.体会鼻腔共鸣
用i,a练习,利用软腭下降将元音部分鼻化,体会鼻腔共鸣:I-- a--
2.交替发口音a和鼻音ma,a-ma-a-ma
发口音时软腭上挺,堵住鼻腔通路,体会口腔共鸣,发鼻音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反复练习,体会软腭上挺或下垂的不同感觉。
3.鼻腔共鸣练习
一般说来,a的舌位低,鼻腔共鸣弱,鼻腔共鸣时软腭下降幅度可稍大些。
i、u,舌位高,口腔通路窄,气流容易进入鼻腔,因此,软腭不可下降过多,否则会使元音鼻化,造成鼻音;
练习:
妈妈,买卖,小猫,隐瞒,出门,戏迷,分秒,人民,姓名
3、减少鼻音色彩
有鼻音习惯的发音,常常韵母的元音部分完全鼻化。
可用手捏住鼻子,用下列音节来检查是否过分使用鼻腔共鸣。
如果鼻腔从元音开始就共振,表明鼻腔共鸣使用过度,应减少元音的鼻化程度。
渊源黄昏间断湘江光芒荒凉
(四)三腔共鸣的训练
1 夸张四声练习
选择韵母音素较多的成语或词语,运用共鸣技能作夸张声调的训练:山-明-水
-秀,黑-白-分-明,融-会-贯-通
2 大声的呼唤练习
假设一个目标在80-处,呼唤:
老王,等一等!苗--苗,早点回家!
呼唤时,注意控制气息,并注意延长音节,体会三腔共鸣。
3 绕口令练习
(1)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桔子榛子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蚕丝生丝熟丝缫丝染丝晒丝纺丝织丝自制粗丝细丝人造丝。
(2)名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助词连词组成诗词唱词和快板词
[提示]绕口令中间略微停顿,快速收气,进行补气练习,放慢语速,声音哄亮,体会共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