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府绩效与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公共管理学-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摘要:提高政府绩效,是公共管理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情况,从建设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入手,建立健全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和谐社会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绩效理念及绩效管理方法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府绩效管理成为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便捷手段和行政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但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仍处于过渡时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观念转变、制度建设、法律基础,还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因此,我们基层政府也应该适时的转变观念,坚持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的、法制化的绩效管理体系。

1.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尚待改进的问题绩效管理作为一项新的政府管理工具在我国政府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例如近些年来出现的绩效工资、教育评估等等。

但是不可否认绩效管理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1.1绩效管理体系上的问题首先是重评估轻过程。

从现阶段看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应用往往注重绩效的评估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一些地区为了提高经济增长而盲目发展,一些领导为了能显示出自己的“政绩”大搞面子工程。

这些做法实在是有违科学发展的要义。

其次是绩效计划片面。

制定一个合理的绩效计划必须是管理者与员工、政府部门与民众经过交流沟通而形成的。

只有民众认可的绩效计划才是合法的计划,只有符合员工期望的计划才是可行的计划。

但是现阶段基层政府对绩效计划不够重视,缺少征求广泛的意见,使绩效计划失去了其合法性与合理性。

1.2绩效管理制度基础薄弱我国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理念、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停留在原有行政模式的基础上,大多数绩效评估机构隶属于行政部门,党政领导对绩效评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绩效评估的结果,缺乏独立评估机构,影响着绩效评估考核职能的发挥,致使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不健全。

1.3政府工作人员缺乏绩效意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较为保守,接受并推行绩效管理活动尚有一定困难。

最新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资料

最新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资料

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人们越來越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企业资源观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组合体.资源的差异是造成企业异歲化的报本原因*杲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窮人力资源足组织中最有价值的艇源’是短识与能力的载休.足组织制胜的关键b人力密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绩效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埋的核心问题。

企业管埋的一切王作*都是育了提岛员工和组织的绩效・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屣.如何提高员工相组织的绩效,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I国际上许多企业都通过建立和健全绩效骨理体系来解决这一课题a 自20纪TO年代以来,绩效管理理念和制度越来越融入企业管理评估申q绩效管理是一个延续和灵活的循坏过程,它关注的是将来的运作计划和改善绩效,强调的起发展和自我管理的学习计划及整合个人和公司冃标.市场经济时代*是一个对绩效嘤求极其苛刻的时代,优胜劣汰使得竞争异常残酷F企业要想在送样的环境里生存、发展乃至追求卓趣就必须依堂独恃出众的业绩°成功实施绩效管理,将是优畫和平庸企业的分水岭。

传统的绩数考核体系只重视员工绩效考核本身,是一种事肓评估.而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控制过程,它是企业将战略转化为tr动的过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其深层冃标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员工与管理者持续、动态的沟通,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目标*并确定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衡童办法,在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司的目掠”井使员工得到发展。

然而,绩效管理在我国推厅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现在把绩效管理局眼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责范田内'强凋人力资舞与企业战賂匹配的“职能式”的绩效管埋。

我国电力工业已经从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作为供电公可#虽然其业务领域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但在市场化人环境中也面临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绩效管理也是公司发展中具有战珞恵义的一项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園家电网公司系绕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釣08年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负贾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3 〔国彖电网人资 [2008]301号)*屛办法"强调指岀,各单位要按照年度业绩考核的任务耍求,结合本单拉的实际,分解落实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切实加强业绩考核动态监控,建立健全各级业绩考核动态监控制度:继续完善考核勾奖惩紧密联系的徼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业绩再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大力推进金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责任制.规范工作流程,创新考核方法*形成压力层层传递和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 切实将完成年度业绩考核目标转变脚广大干部职工的口觉行动.从上述背景可以看出.绩效管理体系研究是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冃标对各级组织和员工进廿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目标提升等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足捋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2、各级组织及员工工作的好坏F绩效的高低、宜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效率和利益,因此「粋和提寄各级组织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是企业经営管理者的一项至耍职责”而强化和完善绩效菅理系统是企业人力资沥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即是在上述背景下.錯含某地市级供电公司(HF)的实际,利用关键缆效指标(XPI) 平衡计分卡(BSC) . 360度绩效罟核法、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 讪)等先进的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卩忙在对肝供电公诃绩效骨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丈际分析的基础上「以价值链管輝为基础,通过建立雄于横向各环节构成的管理体系,愎绩效管理活动不仅仅是人事部门的职贲,而是每个部门、每个层次乃至每个员工的职责^通过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管理链”使绩效管理顺应组织变辛和流程再适以及团臥王作;通过建立各管理坏节之间的服务和被麗务关系,建上鏡服务坏节对服务环节老枚的市场化的内郃希核机制「顺应组织与工作内容. 方式方法的变化,实现个人绩效、团体绩效和组织绩效的联动、买现绩效11理崎蒜酬管理的有机術接,利用利益动力机制确保绩效管理系统的落实*垠终建立起轟以目标管理为导向、过程管理与常态管理相结合加'的HF公司绩效管理休系(包括公司内剖门(单位)和员I各层次的纱效襦垓指标休系以及绩效考核运行机制)O20壯纪絢年代后期和90年早期,绩效管理开始遂浙成为非常流行的观念.人们开始用绩效管理的观念取代绩效评怙,Lundy和Cowli昭总结为:绩效管理是W统绩效评佔的演进柯延展”,楚“评佔乘统发挟史上的一次符合逻输的进步W. 绩救骨理与组织绩效:丹尼尔-麦克唐纳利艾比・史密斯研究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提高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索“气DDI的研究报吿表明,绩效管理系统可以改鏗组织绩效卩叭因为根据他们的调查,倾向于高绩效的公司比低绩效的公司更重视绩效管理。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借鉴企业管理有效形式的产物 ,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
正 确 导 向 , 职 尽 责 做 好 各 项 工 作 的重 要 制 度 安 排 , 指 公 共 部 尽 是
执行 的行为 , 完成某项任务或达 到某个 目标 , 常是有 功能性或 通
者有效能性的 。绩效 由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构成 , 一般来说 , 在 公共 部 门人 力资 源管理 过程 中大 多使 用 的是个 人绩效 这一 概
1 政 府绩 效管 理 的 内涵
1 绩 效 . 1
括组织结构 、 工作制度 、 领导制度 、 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 。在这个
意 义 上讲 , 效 管 理 代 表 着 组 织 全 方 位 的 管 理 工 作 , 公 共 管 理 绩 是
者的主要职责 。绩效管理又是一个过程 , 或者说是提高绩效 的一 套具体操作程序。作为操作程序 的绩效管理 , 包括明确组织战略 和 目标 、 制定绩效协议和提高绩效 的行动计划 、 绩效的持续监测 和反馈 、 组织绩效的正式评估等步骤 。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 形成
ln ut it eau t na d ads u tr dut n,hs ae us ow r ao al o pee s em n gmet a dsi bly vlai n n t cue js a i o l r a metti p p r t f adar snbe m rh ni a ae n p r e c v pa rm rvn e clg a b n f n cn mi bn f j h ai. ln poig h o i l e e t deo o c e e t f i eB s o f i t e oc ia i o Ma a n

绩效 (ef mac ) p r r ne这个词来源于工商企业界 , o 绩效指的是经 济活动的有效 性 ,即获得的经济 收入 与投入的各种 资源 数量 的 比例关系 。是 通过一 系列的经济指标 , 括资本 、 包 成本 、 销售 收

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绩效考核的引进在国外,罗伯特于世纪采用绩效考核美国军队引进该形式是在年,而该国政府是在年之后才引入的。

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绩效考核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组织。

最早提出绩效管理的是美国学者奥布里,在这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年,斯坦利西肖尔最先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曾在《密执安商务评论》这本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将所有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虽然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但是斯坦利西肖尔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只关注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

全过程绩效管理世纪快进入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几个代表性观点。

首先罗杰斯等人的主要观点是绩效应该从整体进行管理,他们于年指出在政府里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是计划、改进和考察。

他们认为绩效管理强调目标管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指向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组织内部的人员并不是其重点。

第二种意见认为绩效管理是对下属的工作及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年,安史沃斯和史密斯指出绩效管理是有计划、评估、反馈三个步骤循环的过程。

年,和指出绩效管理是由计划、管理、绩效考察三个步骤组成的。

他们认为绩效管理应该以人为核心,管理者应该经常与员工就组织目标、绩效考评等问题进行沟通。

第三种意见是第一种意见和第二种意见的归纳,即绩效管理既包括整体绩效管理,又包括下属绩效管理。

等人指出,绩效管理周期模型的关键是找准方向。

和指出,绩效管理周期模型注重具体的活动和时间安排。

这个观点认为绩效管理将雇员的工作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外绩效管理还激励雇员,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改善组织绩效。

此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绩效管理研究有很大的作用。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和社会学都有所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个体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个是个体现在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个体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未来会达到的水平。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摘要:政府绩效改革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

近年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的理论界对政府的绩效结构,绩效管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为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本文将综述西方理论界在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政府绩效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字:政府绩效绩效测量绩效管理1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绩效原来是管理学家德鲁克用来表示企业成本收益的经济学概念,而后被广泛应用。

政府绩效内涵的表达是多种多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在《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中指出,政府绩效也称为“政府生产力”、“国家生产力”、“政府业绩”等,不仅指字面解读出来的政府成绩和效益,而且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表现,以及政府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的表现。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小组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管理过程。

总之,政府绩效就是政府的行为结果以及行动过程的表现,一般包括绩效评估、绩效衡量和绩效追踪三个阶段,也就是政府部门根据其价值选择确定治理工具和行为选择,并对行为结果按既定标准进行衡量并促使其做出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改变的整个过程。

2国外学者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国外的政府绩效一般认为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的。

由于政府绩效本来就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而且其制度和社会基础较好,因此国外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研究自然也完备的多。

首先,是基础性研究。

以美国史蒂文·科恩和威廉·埃米克为代表,其在《新有效公共管理者》中对政府推行绩效管理的原因、目标组织结构、工作关系等进行了阐述。

其次,是目标管理。

帕特里夏·基利等著的《公共部门目标管理》指出,标杆管理效果显著,确定最佳而不是最好的标杆。

标杆管理需提前进行组织准备并选择适当的标杆管理程序,防止“排异性”反应,最后对标杆管理的细节问题实践的基础上做了适当性研究。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18卷JO U R NA L O F T SI NG HU A U N IV ERSIT Y(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No.1 2003V o l.18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蔡立辉(中山大学 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广州 510275) 摘 要:当代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与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

绩效评估是西方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所采取的政府治理方式;也是公众表达利益和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它反映了政府管理寻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的发展取向,贯穿了公共责任与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公共责任机制和增强政府公共部门的号召力与公众的凝聚力。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措施对我国的政府管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国家; 政府绩效评估; 理念; 启示中图分类号:D 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3)01-0076-09收稿日期:2002-09-02作者简介:蔡立辉(1965- ),男,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现代信息技术(IT )的发展变化、民主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使政府管理问题成为了西方国家发展与稳定的中心问题,使社会公平和民主成为政府管理的核心价值而要求政府更有回应性、更有责任心和更富有效率,使公共项目及其所产生的结果成为了政府管理活动关注的焦点。

为此,西方国家把私营部门的一些管理方法与经验运用到政府公共部门,普遍采取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以谋求提高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的信任为目的的政府绩效评估措施。

这一措施为政府管理拓宽了视野,也为我国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全球化、市场化背景条件下的政府管理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1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1
参考文献
[1] 黄建荣.公共管理新论[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29
[2] 粱滢.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4.05
[3] 厦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社.2004
[4] 苏宝忠 张正河.公共管理学.2004.25
地方政府行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服务,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而服务。首先,地方行政管理要把为社会、为公民服务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责和基本理念,树立服务观念。其次,树立责任观念,突出强调公民参与对公共责任保障的意义和作用,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将公民参与作为公共责任落实的基础。
1.3 在实际应用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误区
政府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的程序,对政府的实绩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政府的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我们现在的做法更多的却是关注"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只重视"审批"不重视"监管"。对许多领域采取的都是计划性的;在考评内容设计上只要求"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只要设计得好,过程走的对,就算过关。即使出了问题,一般也不会追究后果,因为相关部门只看报告做的好就可以了,考核部门也不归他管。这种轻"结果"的方式不仅没有进行合理的考评,更谈不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其次,完善公务员制度。地方政府要以《公务员法》为基本出发点,进行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与完善。一方面应现实需要,将《公务员法》的内容与地方政府管理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完善公务员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相关机制,使之更好地配合政府部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学号2011228134成绩等级本科生学年论文1题目: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院(系)经济与管理系专业班级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姓名胡婷婷指导教师(职称)麻凤梅(讲师)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胡婷婷(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安康,72500)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

本文对国内、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理论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文献综述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Hu Tingting(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kang University Ankang,Shaanxi,72500)Abstract:In the economic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anagement.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From which it can be seen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has experienced by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and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comprehensive process,finally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Key words:performance;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review目录引言 (1)1研究绩效管理理论的原因 (1)1.1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1)1.2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2)2绩效管理在政府中应用的原因 (3)2.1西方政府的绩效管理 (3)2.2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 (4)结束语 (4)参考文献 (5)致谢 (7)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4收稿日期:2005-05-20作者简介:孙骏,男,宁波市江东区人事局副局长。

近年来,在全球化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应用于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也逐渐被运用到公共部门中,目的在于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Logotri ,2001)。

为了满足公众对政府公信力(accountability )和公共服务质量效率效益等的要求,西方国家的各级政府开始关注并开始进行绩效改革(Hood ,1995)。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改革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绩效测量和绩效管理(Metzenbaum ,1998)。

一般认为,绩效测量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总结70年代战略计划的经验基础上开始的(Bol 和和Fow-ler ,2000),而绩效管理作为一项整合了绩效测量的系统化改革则是受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再造”运动的影响(Osbourne 和Gaebler ,1992)。

据统计,经合组织(OECD )成员国都已开展了政府绩效管理改革,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起,而后在90年代上半期推广到了其他如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90年代后期奥地利、德国和瑞士也开始了这项改革(OECD ,绩效治理,2004)。

一、政府绩效要完全全面的了解这场政府绩效改革运动,其前提是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绩效,什么是政府绩效。

(一)什么是绩效Otley (1999)认为绩效是指工作的过程以及其达到的结果,Bernardin (1992)主张结果应该是绩效管理的核心。

但Campbell (1990)则认为绩效应是一种行为特征的表现,也有其他研究者持相同的想法,即认为绩效管理应更关注行为本身,而不是那些由行为而引起的结果(Murphy 和Clevelen ,1991;Latham ,1986)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引发了对绩效框架的争论,即绩效究竟是行为,还是结果,或是包含了两者。

Mwita (2000)认为绩效应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应包含三个因素:行为、产出和结果,Bernadin 等(1984)也认为绩效是工作、行动或行为在某个时期产生的结果记录。

从这个角度来看,整合的绩效结构更具合理,但关键还是由在具体的研究过程和具体实践中的绩效对象特征而定。

(二)什么是政府绩效在绩效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的研究为政府绩效结构的建构作出了贡献。

Barnow (1992)认为政府绩效应涉及三个维度:总体成果、净产出和输入和过程变量。

而Rogers (1990)则提出了一个政府绩效的双维模型:内部/外部、员工/制度,孙骏(宁波市江东区人事局,浙江宁波315040)摘要:政府绩效改革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

近年来,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的理论界对政府的绩效结构、绩效管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本文将综述西方理论界在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政府绩效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府绩效;绩效测量;绩效管理;利益相关者中图分类号:D9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05)04-0014-03当代西方政府绩效与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政治与社会415他进一步提出了政府绩效的四种类型:员工参与和发展(员工/内部),稳定和控制能力(制度/内部),目标设定和产出(制度/外部),适应力和响应力(员工/外部)。

Boy-ne 等(2003)在研究新公共管理及其影响时提出公共组织绩效包括响应力、效率和公平,Pollitt (2000)持有相似观点,但他的标准更加宽泛,包括了节约、过程改善、效率提高、效益增加、整体的能力/灵活性/反映力增加等。

Phillips 和Phillips (2004)提出了一个新的政府绩效模型,这个模型有三个因素:效益、效率和影响。

Phillips 认为效益是实际产出和预期目标的比较,效率是指产出的资源消耗率,而影响是指产出对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等的宏观影响。

Hoogenboezem (2004)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政府绩效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两部分。

内部指标是指组织的产出,这个指标数据清晰、易于测量和分析,而外部指标则反映了行政管理的更大目标,难以评价。

在所有的研究成果中,有两个模型更引人关注,它们是Fitzgerald 的六维度模型和Kaplan/Norton 的平衡记分卡。

Fitzgerald 等(1991)提出的政府绩效六维度模型包括两个层次:决定因素和结果因素。

结果因素又称为初级目标,包括效益和财务成功,决定因素又称为次级目标,包含质量、灵活性、资源利用和创新。

Kaplan 和Norton (1992)设计了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

它包含了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创新和学习。

在所有的这些模型中,平衡记分卡在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尽管这个工具最初是应用在商业领域,但也一样能应用在公共组织中,尽管在政府中的应用还不是非常多(Whittaker ,2004)。

Whittaker 从公共组织的角度对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包括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过程维度、创新和学习维度。

二、政府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的定义经合组织认为绩效管理是组织管理、绩效信息、评估、绩效监控、评价和绩效报告的整合(OECD ,转变中的治理,1995)。

其他研究者对绩效管理下的定义基本相似,Jackson 和Broom 等(1999)认为绩效管理是评价公共活动是否达到利益相关者预期的一种手段,Rogers (1994)指出绩效管理是联接了个体绩效和组织战略的整合过程,Edis (1995)则认为那些整合的、系统的旨在提高组织绩效的手段都可以被称为绩效管理。

Bennett 和Hill (2001)指出绩效管理包含了“战略计划、绩效测量、绩效评估、绩效预算过程”,Whittaker (2003)也认为绩效管理由战略计划、目标设置和执行管理组成。

Boland 和Fowler (2000)则认为绩效管理涉及“绩效测量、绩效指标、绩效评估和质量控制”,其他的研究者(Bouckaert ,1993,Wholey 和Hatry ,1992,Kravchuk 和Schack ,1996,和Wholey ,1999)则认为绩效管理是“绩效测量、测量选择和基准测量等”的组合。

有研究者根据绩效管理的过程提出了绩效管理模型。

Mwita (2000)提出了一个五因素模型,包括使命陈述、战略和计划、行动计划、绩效认知和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维度。

Landrum 和Baker (2004)则在对美国公共卫生部门的绩效管理调查中提出了一个四因素模型,包含绩效标准、绩效测量、发展报告和质量改进。

整合这两个模型得出的绩效管理结构或步骤更为清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理解绩效管理。

(二)绩效管理的价值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绩效测量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公共组织公信力的评价(Epstein ,1988;GASB ,1994;Am-mons ,1995;Holzer 和Halachmi ,1996)。

Benowitz 和Schein (1996)认为公共组织可以通过绩效管理来增进公众的信心,并重建公共组织在公众中的形象(Berstein ,2000)。

Ittner 和Larcker (1998)则认为绩效管理有助于改善决策过程,Hoogenboezem (2004)也指出绩效管理使政府可以对那些没有达到目标的公共部门作出相应的惩罚,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Mercer (2004)则认为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利于优化政府的行政和支持功能,并使目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Jackson 和Broom (1999)指出绩效管理为向利益相关者发布有关公共服务进程的信息提供了一种平台,而Binnendijk (2001)则提出了绩效管理系统的两大功能,一是保证管理者更负责任,二是改善管理流程。

但是,西方理论界也认为目前对于绩效测量和绩效管理的效果还缺乏足够的实证数据来验证(Christen-sen 和Y oshimi ,2003),新公共管理本身也缺乏此类的数据验证(Berstein ,2000)。

Forbes (2004)也认为尽管绩效管理改革已经风靡世界,但目前在研究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关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Propper 和Wilson (2003)则认为由于检验其效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得有任期的政治家不愿意承担这个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任务。

(三)建立有效绩效管理系统的原则T at-Kei Ho 和Coates (2002)认为公众的参与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公民、选举的官员、公务员等需要共同合作来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Brown 等(1996)提出了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支持性条件,包括领导承诺、责任感意识、战略分配、接受过培训的员工、有效的沟通、积极的文化、与绩效关联的奖励、数据收集系统等。

Kravchuk 和Schack (1996)为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提出了十项原则:建立清晰连贯的使命,发展明晰政治与社会416可测量的战略,多方的参与,合理化组织结构,发展多样化的测量工具,考虑顾客关系,为每个使用者提供详细信息,定期回顾与更新测量,考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构特征,防止信息过度。

三、西方政府绩效理念对我国政府创新的影响(一)有利于真正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西方的政府绩效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协调平衡发展的思想,既重视组织内部的运作效率,又关注Ⅰ:绩效标准设定理解组织存在的目的确定相关标准选择指标设定目标期望沟通利益相关者期望意识Ⅱ:绩效测量精细化指标和定义测量手段建立数据体系收集数据III :绩效报告分析数据反馈建立定期的报告分析制度IV :绩效改进绩效数据信息应用于决策管理变革与绩效关联的奖惩制度基于绩效信息的培训需求分析创建学习型组织意见收集系统公共组织活动对宏观环境的影响,这与我们倡导的正确的政绩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这种理念不仅要关注微观组织的运作,更要考察其对宏观变量的影响,具有系统观念和生态型理念。

这种绩效的理念对建立更为科学、客观和有效的政府机关评价体系以及干部考核机制,从实践层面全面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并有利于建立一支勤政廉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有助于进一步界定政府职能西方政府绩效理论对政府的目标有详细的阐述,这种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角色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这是政府职能设计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政府绩效模型框架明确了政府应该扮演哪些角色,执行哪些功能,并达到哪些具体目标,这有利于防止政府在运作中的越位和缺位等尴尬。

我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来自政府对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即对自我的目标理解不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