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假言命题的一个实用技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推理规则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推理规则要开始准备了,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国家考试历年大纲,提供2014年考试行测备考重点内容:假言推理规则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复言命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占有一定比例,而假言命题作为复言命题的重点,它有着分值高,易于把握的特点,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而在假言命题的考察形式中,假言推理规则是易于学习和掌握的,专家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什么是假言推导型的题目?就是题干给出一些假言命题,而问法是“那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可以推出什么?”,这类题目就是假言推导型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题目中的假言命题转化为“A——>B”的形式,然后我们利用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以及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如果有A——>B,B——>C,那么就有A——>C)来确定选项。
1、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单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单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丙是甲的充分必要条件D、丙既非甲的充分条件,又非甲的必要条件这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假言推理规则型题目,那么我们首先找出题干中所包含的推理关系,也就是:——>——>,然后四个选项就是问我们甲和丙的关系。
我们发现丙可以推出甲,那么丙就是甲的充分条件,而甲不能推出丙,因为逆命题是不能判定真假的,所以丙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所以答案选择A。
2、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
就目前来说,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A、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B、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C、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D、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看到题干中的假言命题和最后的“由此可以推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假言推理规则型题目。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假言命题实用技巧

台州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测答题技巧:复言命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包含了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专家发现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学员们都可以很快的掌握,但对假言命题的理解经常会不到位或者有偏差,现提出一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假言命题中的假,是假设的意思。
假言命题表示由假设的某种条件可以得出某种结果,常见的例如: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只有A,才B;除非 A,否则B。
笔者的思路是可以先将这些假言命题转换成最常见的如果A,那么B,再将如果A,那么B转换成他的等值命题非A或B,因为学员普遍对选言命题掌握的比较好,这样做起题来一般不易出错。
常见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A,那么B》》》非A或B只要A,就B》》》如果A,那么B》》》非A或B只有A,才B》》》如果B,那么A》》》非B或A除非A,否则B》》》如果非A,那么B》》》A或B根据上述方法,举例如下某矿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
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A.甲的断定为真,有人违反了操作规程B.甲的断定为真,但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C.乙的断定为真D.丙的断定为真解析:如果我们把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设为A,把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有人违反操作规程设为B。
那么四人的断定可写为:甲:如果A,那么B》》》非A或B 乙:B且非A丙:A且非B丁:A经过转换,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甲与丙的断定是一对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由于只有一人断定为真,则乙,丁的断定必定为假,所以可知非B或A,且非A为真。
由非A,可知甲的断定为真,且非B一定成立,所以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假言命题的核心知识总结(上)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假言命题的核心知识总结(上)重点推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general/91/2292/201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网校课程4折起/bkzt/2014gk/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336756661阜阳教师考试交流群:283349375事业单位交流群:224510618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假言命题的核心知识总结(上)安徽中公教育杨韬假言命题是行测逻辑推理题型当中长盛不衰的一个考点,在几乎所有的公职类考试行测的试卷中均会出现一道,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两道及两道以上。
假言命题毫无争议地成为除加强和削弱题型之外最常考的逻辑题型,同时也是理论背景最丰富的题型,所以,我们的考生只有掌握了假言的知识和解题技巧,才能快速地做出假言类题目。
一、什么是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假设一个条件是真的,那么另外一个条件也是真的,即假言命题建立起了两个条件的约束条件。
最常见假言命题的形式是:如果A,那么B。
它表示的含义是,假设A 这个条件成立,那么B这个条件也成立。
我们通常简记为AàB。
例如,去年亚马逊上有一本书卖的很火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本书描写的是绝世佳人林徽因才华横溢、引无数男子爱慕的一生。
我们现在关注一下这本书的书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事实上,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如果你安好的话,那么今天就是一个晴天。
”这就是一个假言命题,表示“你安好”这个条件成立,那么必然另外一种条件“今天是一个晴天”也会成立。
二、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在逻辑判断中,经常涉及到对于命题的对错的判断,假言命题也不例外。
例如,我说了一句包涵假言命题的话:“如果你是合肥人,那么你一定是安徽人”。
那你要拿出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证明我说的这句话是错误的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是否和合肥人”与“是否是安徽人”的情况,组合起来一共有四种,分别是:是合肥人,是安徽人;是合肥人,非安徽人;非合肥人,是安徽人;非合肥人,非安徽人。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一、常见关联词及关键词的推理形式假言命题常常涉及一些关联词或者关键词,当出现了这些关联词或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要去找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样才能写出一个正确的推理形式来。
1.关联词(1)如果A,那么B;若A,则B;只要A,就B;要想A,就必须B(AB)(2)只有A,才B(BA)(3)除非A,否则B(非BA;非AB)2.关键词A是B的充分条件(AB)B的充分条件是A(AB)A是B的必要条件(BA)B的必要条件是A(BA)A是B的前提(重要条件、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BA)二、假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问题当假言命题涉及真假话问题的时候,要去找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假言命题(AB)的矛盾命题写成(A且非B)。
矛盾是一真一假,根据矛盾的这个特性去解决真假话问题。
【例题】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人员有以下断定:值班主任: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
矿工1:确实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
矿工2: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则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安全员: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但没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可能为真?A.值班主任的断定为真B.安全员的断定为真C.矿工1的断定为真D.矿工2的断定为真,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将四人说的话,用简单的逻辑形式表示出来:值班主任:操作问题矿工1:违反安全规程且非操作问题矿工2:操作问题违反安全规程安全员:操作问题且非违反安全规程由此可知,矿工2和安全员所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命题。
由于题干说“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因此值班主任和矿工1的话均为假话。
值班主任的话为假,可以推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矿工1的话为假,可以得出“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
由于安全员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它要为真必须两个联言肢都为真,因此安全员的话为假。
那么矿工2的断定就为真。
解决行测真假话问题的小技巧

解决行测真假话问题的小技巧
本文“解决行测真假话问题的小技巧”由编辑整理,欢迎查看。
一、真假话问题的题干特征
真假话问题的题干特征是一般会给我们大概三到五个命题,告诉我们在这几个命题当中有几个是真的,几个是假的,这样的题目我们称之为真假话问题。
如下所示:
教练在甲、乙、丙三人背上分别贴了三个数字,三人都能看到对方的数字,但是看不到自己的数字,甲、乙、丙背上的数字分别用A、B、C代替。
甲说:B>C;乙说:A
假如教练说的是假话,则甲、乙、丙数字大小顺序可能是( )
A.A>B>C
B.C>B>A
C.B>C>A
D.B>A>C
这样的题目就是真假话问题。
二、解决真假话问题的小方法:代入排除法
当题干与命题之间不存在矛盾关系也不存在反对关系,我们无法使用矛盾法和反对法解题时,可以尝试用代入排除法去解决看似比较难以解决的题目。
比如上题,题干说假设教练说的是假话,而教练说的是他们之中最多有一个人说了假话,这句话是假,它的矛盾为真,也就是说这三句话中有两句是假的,代入A项,A项中说A大于B,所以丙是假话,A项中说B大于C,所以甲是真话,A项中说A大于C,所以乙是假话,代入A项中之后,一真两假,符合我们刚才的判定,所以此题选A。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应对假言命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应对假言命题中公教育海南分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判断推理不可缺少的一种题目就是假言命题,很多同学对于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弄不清楚,总是将生活中的逻辑用在考试中,导致做错题目。
其实我们只要记住推理规则,不管出多么复杂的概念,这部分分数势在必得。
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梳理假言命题的必考知识点如下:如果A,那么B若A,则B只要A,就B要想A,必须B写成A→B只有C才DC是D的必要条件写成D→C假言命题推出关系:A→B=非B→非A。
简单记为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其他均为无效推理。
如:如果喜欢小动物那么就有爱心。
可以推出没有爱心就不喜欢小动物,但是不能推出不喜欢小动物就没有爱心,也不能推出有爱心就喜欢小动物。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A→B的矛盾为A且非B。
假言命题的等价命题:A→B=非A或B。
这个关系是根据矛盾命题推导出来的,如果A,那么B的矛盾命题为A且非B,A且非B 变矛盾为非A或B,变两次矛盾相当于一次等价。
熟练掌握上述推理关系,即可快速做题。
1.天文学家说:“如果太阳毁灭,则银河系中有外星人。
”与天文学家意思相同的是()。
【2012-吉林-甲类62题】A.太阳不会毁灭或银河系中有外星人B.如果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则太阳不会毁灭C.如果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则太阳毁灭;太阳不会毁灭或者银河系中有外星人D.银河系中有外星人或太阳毁灭【解析】:2014公务员国考海南区交流群:241353593网址:这道题目如果知道推理规则,就是一道秒杀的题目:由“如果A,那么B”=“非A或B”可知A项正确。
2.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中,医疗改革成为“两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热议的焦点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要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必须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只有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才能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
如果没有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就不能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
2014公务员行测备考:什么是假言命题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2014公务员行测备考:什么是假言命题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假言命题又称之为条件命题,在语文学科中也可以叫做条件关系。
假言命题指本质为"A推出B"的命题。
又它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下面列举几种:如果A,那么B若A ,则 B只要A,就 B要想A ,必须B1. 一定B1. 肯定B1. 必然B………………这里的A和B都是一种概念(命题),这种概念(命题)不是我这里所要强调的部分。
我要强调的在于学好条件命题的一个必要前提。
就是知道一句条件命题是A 推出B。
哪个概念(命题)是A,哪个概念(命题)是B。
大家应该知道。
A 推出B,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
那么一句话中谁是充分条件,谁又是必要条件呢?例如:要发展经济,必须先解放思想。
只要踢平,就能进入复赛。
……这两句条件命题的正确推法是:要发展经济,必须先解放思想------------发展经济推出先解放思想只要踢平,就能进入复赛------------踢平推出进入复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写对。
要对假言命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下面三个问题:一、条件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和时间先后性是没有关系。
有些所谓的专业书籍上面写着,充分条件一定先发生,必要条件一定后发生。
这完全是误人子弟。
有先后性的因果关系,不是条件命题。
例如:要成功,必须努力。
只要发生战争,就有伤亡。
第一句条件命题明显是:成功推出努力第二句条件命题明显是:发生战争推出有伤亡先努力还是先成功呢?明显是先努力后成功。
先发生战争,还是先有伤亡呢?也明显是先发生战争。
所以第一句条件命题中必要条件是先发生,第二句条件命题中充分条件先发生。
那么什么时候充分条件先发生呢?什么时候必要条件先发生呢?那么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二、条件命题和因果关系有没有联系。
在说条件命题和因果关系的关系之前,我还是要说一些条件命题的关联词,因为没有这些关联词,可能无法一下子去理解本质。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在行测逻辑判定中有一种常常考察的题型,题干给出几句话,说明其中有真有假,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真谎话的题目,考试进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根据题目不同的特点快速挑选相应方法解题就显得十分关键。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一、有标志词优先用矛盾在命题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标志词判定命题的情势,同时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存在一真一假的关系。
那我们在做题的进程中遇到句子表达中存在标志词,我们就可以在题目中优先肯定出矛盾的这一真一假。
例1:老王的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有一人买彩票中了大奖。
有人问他们时,老大说“中大奖的多是老三也多是老四”;老二说“老四中了大奖”;老三说“我没有中大奖”;老四说“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
了解儿子的老王说“他们中有三位不会说谎话”。
若老王说得正确,则中大奖者为: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答案】D。
解析:老二的话“老四中了大奖”与老四的话“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
现已知四人只有一人说谎话,因此老大和老三的话都是对的,即“老三或者老四中大奖”和“老三没中大奖”为真,可以得到中大奖的是老四,D项正确。
总结: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看到题干句子表达判定某个人是否中奖,显现命题特点,那我们做题中第一找到题干中的一对矛盾,即二和四,第二步则绕开这个矛盾去肯定一和三的真假情形就可以解题,总结做题步骤为,环绕矛盾“一找二绕三回”。
二、选项明确优先排除法解题中还存在一种真谎话,题干中没有能肯定命题情势的句子,但是选项明确,能够肯定题干中句子的真假情形,此时我们采取代入排除的方法快速解题。
例2: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1~6号六位选手,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的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I号就是2号。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3号。
甲则认为,4号、6号都不可能获得冠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言命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包含了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专家发现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学员们都可以很快的掌握,但对假言命题的理解经常会不到位或者有偏差,现提出一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假言命题中的假,是假设的意思。
假言命题表示由假设的某种条件可以得出某种结果,常见的例如: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只有A,才B;除非A,否则B。
笔者的思路是可以先将这些假言命题转换成最常见的如果A,那么B,再将如果A,那么B转换成他的等值命题非A或B,因为学员普遍对选言命题掌握的比较好,这样做起题来一般不易出错。
常见的推理形式如下:
如果A,那么B》》》非A或B
只要A,就B》》》如果A,那么B》》》非A或B
只有A,才B》》》如果B,那么A》》》非B或A
除非A,否则B》》》如果非A,那么B》》》A或B
根据上述方法,举例如下
某矿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
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
A.甲的断定为真,有人违反了操作规程
B.甲的断定为真,但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C.乙的断定为真
D.丙的断定为真
解析:如果我们把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设为A,把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有人违反操作规程设为B。
那么四人的断定可写为:甲:如果A,那么B》》》非A或B 乙:B且非A
丙:A且非B
丁:A
经过转换,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甲与丙的断定是一对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由于只有一人断定为真,则乙,丁的断定必定为假,所以可知非B或A,且非A为真。
由非A,可知甲的断定为真,且非B一定成立,所以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专家建议.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觉得理解假言命题有难度的同学,可以将自己不熟悉的命题先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命题,降低做题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