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11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xx学习提示这是一篇讲话,作者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这是他在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礼上的讲话。
这篇讲话的对象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对我们同样有看深刻的启示。
从学校向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充满幻想到走向现实的过程。
作者送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校园里,老师们以分数奖你的成功,并且不要求物质回报,而社会更多是一个市场,不能把自己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
第二句话是“要安分守己”,作者告诫大家要恪守自已对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从容坦然面对平凡,勤勤恳恳地为社会和大众服务。
这篇讲话面对现实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共性、就业特点以及成才、成功的可能性来讲,很有针对性。
在说理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举出大家熟悉或了解的事例,很有说服力。
课文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在这个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
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人生之旅的第7课。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口语化特征明显,这篇演讲词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苏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它融个人经验、社会实际于其中,实话实说,针对性强,与听众实现心灵上的沟通,语言朴实无华,道理中肯实在。
学习这篇文章要抓住演讲词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领会作者的演讲内容和良苦用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顺利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走好人生之路。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演讲的要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理解体会作者的演讲内容及其良苦用心。
探究与活动,联系社会,结合课文内容,自由的阐述体会、认识和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本文的内容虽然比较平实易懂,但是好多句子却蕴涵哲理,只有理解好这些句子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优秀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熟和成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联系实际,理解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语言,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目标:理性地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职场观。
【教学重点】1.通过对重要句子的阐释,理解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职场和职业正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启发法、归纳法、讲练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自己的职场之路吗,那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职场之路都有过一定的设想,有些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学校投入职场,为自己心中的未来打拼一番。
但是,还请大家不要太过着急,今天让我们看看,北大的苏力教授对即将进入社会走进职场的学生们是怎么说的吧。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朱苏力,男,汉族,江苏省东台市人,1955年4月1日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
2001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2.重点字词甭指望诉讼膨胀琐细殉职贬义恪守3.文体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这篇讲话的对象是什么人?作者讲了哪几点内容?这是作者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在该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对象是大学毕业生,内容:(1)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2)要安分守己。
2.在欢快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的毕业典礼上,作者为什么不鼓励大家,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呢?(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分析学校和社会有何不同。
(2)阅读第二部分,理解作者提出的要安分守己的含义。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苏力
一个人,无论读多少年书,最终还是要步入社会。 那里,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那里,充满变数,机 遇与挑战并存;那里,重能力,凭实力,通常不会 也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在社会上跌打爬滚,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 品味,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道,也只 有自己才能界定。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安分守己”,这是一 个师长对学子的苦心告诫,也是社会的客观要求。
拓展延伸
聆听了苏教授的谆谆告 诫,你收获最大的是哪一点? 作为职高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 努力呢?
职高生应该怎么做
送给大家两句话: 坦然面对琐细而繁重的学习生活,把握现在; 在走进职场之前做好初步的规划,准确定位。
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 不在乎 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 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跟着希望在动
字词积累
未雨绸缪(chó u mó u )宪章(xià n )琐细(suǒ ) 安分守己(fè n )膨胀(pé ng zhà ng )谦逊(xù n)
识记生字、生词
• • • • • • • •
深闺(guī) 甭(běng) 诉讼(sòng) 膨(péng)胀(zhàng) 琐(suǒ)细 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喻还未被发现的好的人或事物。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短视:眼光短浅。 琐细:细小而繁多的事情。 暗淡:(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 安分守己:规矩老实,守本分。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原文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苏力老师们,同学们:①你们好!在这次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②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③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④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大家还记得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吗?)。
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锺书或纳什。
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⑤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
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的残酷性和个人成长的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不会等待个人成长和成熟。
1.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联系。
强调个人责任感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社会的残酷性和个人成长的责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社会的认识和个人的成长经历。
第二章:社会的残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社会中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讨论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积极态度和应对挑战。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竞争和挑战。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第三章:个人成长的责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的责任在于自己。
培养学生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个人成长的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分享成功个人成长的经验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和经验。
讲座式教学,讲解个人成长的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第四章: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制定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理解。
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成长和成熟负责。
5.2 教学内容: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的能力。
第六章:社会发展的速度与个人成长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速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9.《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学生们多年的所学都是为了最后走上职场,回报社会。
站在职场起点,学生要从各方面为职场生涯做好准备:作为在校学生,要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作为准职场中人,学生要对职业和职场有充分认识。
社会和校园很不一样:校园类似贤人政治,老师以分数奖励你的才华和付出,而社会相对短视,它没有义务也不给时间等待你熟。
社会讲求的是利益交换,素质、能力都要转换成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才能得到认可。
校园生活激励学子的理想,现实社会则需要安分守,不盲从世俗的判断,坚守自我的成功与幸福。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对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方面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把提演讲词的写作特色。
三、联系社会实际,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地阐述体会、认识和启示。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难点在于在学习、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还需指导学生进行辨析和思考,体会一位师长的良苦用心。
老师在校园营造了一个“精英政治”的理想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们不干脆将校园营造成一个“小社会”呢?校园的“精英政治”对于同学的成长、培养有什么作用?正是由于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所以,才有了这篇非常实际的演讲词。
作为一个老师,演讲者没有评判社会的行事法则是否正确,而是从将来学生的发展着想,力求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接受它,适应它,不论社会的对错,不用去想改变环境。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老师认可社会的现实、功利,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这份致辞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文章品析法【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知识铺垫】作者简介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教案资料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预习案】一、基础梳理(字、词):1.单音易误读字迥(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ò ) 深闺( guī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2.多音易误读字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二、整体感受文本: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
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
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
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被晋国使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
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1【教学目标】1、体味演讲的语言特色。
2、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位叫严永明的人:(幻灯显示)他1983年生,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 1991年10月,他8岁,跳级到重点中学;1996年9月,他13岁,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4月,他17岁,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连读;但是,2003年,他20岁时被学校取消硕、博士连读,被迫回家!他为什么被取消硕士、博士连读?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的一些片段:1、大学时到老师家里去玩,也不管人家是否已休息,就“砰、砰”地敲门。
门开了,他一句话不说就朝老师的电脑房奔去。
2、大学时去拜访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见到别人在看报纸,他二话不说,从人家手里拿过报纸就自顾自地看起来。
3、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些老师说:天冷了,他不知道自己去加衣服,有时下雪天也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 [原创 2010-06-03 15:32:11]字号:大中小《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一、说教材《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职场起点”为主题展开。
这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准职场中人,对职场和职业有充分的认识。
单元教学中强调可以运用“理解与阐释”的方式来阅读文章。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一篇演讲稿,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对毕业学生做的一次演讲,着重讲到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相同;要安分守己。
其中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作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本文集中了演讲稿针对性强、语言口语化、观点鲜明、有条理性等特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能、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演讲的基本特点2.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由于本课的内容对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因为学生对演讲稿不太熟悉,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讨论式、互动式、对话式、点拨法等。
让课堂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生成。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激发思维,形成认识。
此外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自己的职场之路吗?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整体感知问题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问题2、北大教授在学生毕业之前送了他们哪两句话?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没什么困难。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很好初步把握文本。
问题3、面对这两句话,你有哪些疑问?引出两个问题:社会和学校到底有哪些不同?安分守己是什么意思?以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欲望。
环节3研读文本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关于两个问题的答案文章当中很明确,请快速阅读文章,找出你觉得比较在理的句子,读读,并用你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试着来阐释这句话。
(可以找人合作完成,也可以单独完成)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众观社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社会中的几个事例,结合文章说说你的想法。
(这一环节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事例一:严永明,8岁上中学,13岁便以高分考进大学,17岁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岁肄业回家,现在21岁。
学习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严永明一身,其仅有高中文化的母亲李腊梅从中起了关键作用。
在母亲常年管束下,严永明已习惯于依赖母亲和书本,这最终让他失去了在中科院继续深造的机会。
事例二:陈怡是武汉某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专业2008级毕业生,因为今年金融危机,大学生找工作难度加大,陈怡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于是她趁着过年家政工紧俏,临时去家政公司报名,骑驴找马,一边做家政挣出生活费来,一边继续参加各种招聘会。
她替人买菜、烧饭煮菜、洗衣服、整理房间、甚至照顾老人、小孩等。
终于她出色的表现受到了一家女主人的认可。
推荐她到一家公司当文员。
事例三、连环杀童血案3月23日,福建南平的郑民生杀死8名小学生;4月12日,广西合浦一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陈康炳砍伤16名师生;4月29日,江苏泰兴徐玉元在幼儿园内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王永来闯入村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私人幼儿园的凶杀案死亡人数9人,死亡的7名儿童为5男2女,2名成人。
犯罪嫌疑人吴焕明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
环节5、体会情感教授或许已经经历或目睹了很多诸如此类的职场现象,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少走弯路。
所以他在毕业晚会上做了这样一次演讲,你能从中听出怎样的情感?(请把握好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读并来分析分析.)示例: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社会则很不同。
因为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
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的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
环节6、写作特点至此,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院长在台前的良苦用心。
这样情感丰富的演讲我想肯定会打动在场的每位学生。
情感丰富是演讲的最大特点。
读了本文你还发现演讲稿还有哪些特点吗?针对性强:北大学生观点鲜明:两句话条理性:思路清晰语言通俗:口语化情感性:情感丰富环节7 整体感悟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职员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讨论)送同学们几句话:你不会一离学校就有百万年薪,你不会马上就是拥有豪华轿车的副总裁,两者你都必须靠努力赚来。
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
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要正确地看待,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要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和失义。
环节8 课堂小结记住苏力教授的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安分守己环节9课后作业推荐阅读杂志《职场》写,扩展对职场和职业的认识。
四、说板书设计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安分守己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讲解,谢谢评为老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反思《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苏力教授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
其中的内容和情感对我们已有相应经历的老师看来是很好理解的,但跟刚踏入职高的学生而言是有距离的。
我想了很久该如何切入这篇文章,让学生能对文本产生兴趣。
根据多年的职业高中的工作,我发现了一点:不少学生有不想学习想早入社会的想法。
这种对社会的幻想跟大学生们是不谋而合的。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我八年与同学相处中,我发现了我们同学当中每学期都有不少选择中途辍学进入社会的,也有不少人虽在学校但心却在社会上的。
在他们看来,学校管理太严,社会上是自由的,精彩的,想怎样就怎样。
但在尝试之后好多人都后悔了。
上一次遇到上一届的学生,问他:“你现在在干什么?”他在金乡多美丽分店打工。
问到过得怎样时,他却说很累,很想来读书。
问及怎么累时,他又说不出来,给我的感觉比较沮丧。
他回答不上的问题,我想今天苏力教授可以为他回答。
那是因为“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这样的导入非常贴近学生的心理,尤其是职高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久前刚做过这样的选择,是继续读还是去打工,甚至有些同学现在也有不想读书的想法。
这样一导入,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变短了。
紧接着的一个问题“你觉得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最能说明“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更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接下来的课我始终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来解决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从扭转学生的想法出文本,整节课上下来比较轻松,我想,真正的好课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思想,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学校第一循环的考试结束了(我校是分两个循环考试的),所授的班级总体情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部份同学成绩不错,主要是他们能自我约束,自觉学习,认真听课,做作业认真,师生的关系较为融洽,因此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在和一些老师交流时,发现总有一些班级及少部份同学,学习风气不浓,课堂纪律较差,作业不愿做,得过且过,甚至考试弃考。
看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很想说上几句。
早些时候,在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觉得很有启迪作用,特借题发挥一下。
技(职)校是一部份学生从家庭、学校走向社会的一道重要桥梁。
他们将要在技(职)校,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学会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较为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是相当高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技(职)校学生的期望。
当今社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要求技(职)校毕业生思想成熟,技能熟练,一进入单位,就能上岗、上线,独立工作,直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财富和效益(学徒这个阶段在企业已基本没有了),因为社会、企业不同于学校,他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目前,在技(职)校学习的一些学生,大多数年龄不大,或刚离开家庭、进入到学校过集体生活,可能会不太适应;而且在技(职)校学习的内容与原来的普通教学内容又有较大的差异,不容易接受,困难较大;这些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转型转轨阶段,压力是比较大的。
随着环境的改变,大部份学生都能很快调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学习刻苦认真,进步很快;但内中也有少数的学生,由于本身思想还未成熟,自制能力较弱,纪律性较差,学习兴趣不很浓,上课懒散,听课开小差,作业马虎,学技能时怕脏怕累怕辛苦,甚至有个别的不尊重老师、顶撞老师等……对此甚至还觉得很酷、很有性格,其实,这正是未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