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合集下载

11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11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xx学习提示这是一篇讲话,作者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这是他在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礼上的讲话。

这篇讲话的对象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对我们同样有看深刻的启示。

从学校向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充满幻想到走向现实的过程。

作者送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校园里,老师们以分数奖你的成功,并且不要求物质回报,而社会更多是一个市场,不能把自己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

第二句话是“要安分守己”,作者告诫大家要恪守自已对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从容坦然面对平凡,勤勤恳恳地为社会和大众服务。

这篇讲话面对现实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共性、就业特点以及成才、成功的可能性来讲,很有针对性。

在说理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举出大家熟悉或了解的事例,很有说服力。

课文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在这个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

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优秀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优秀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熟和成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联系实际,理解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语言,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目标:理性地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职场观。

【教学重点】1.通过对重要句子的阐释,理解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职场和职业正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启发法、归纳法、讲练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自己的职场之路吗,那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职场之路都有过一定的设想,有些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学校投入职场,为自己心中的未来打拼一番。

但是,还请大家不要太过着急,今天让我们看看,北大的苏力教授对即将进入社会走进职场的学生们是怎么说的吧。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朱苏力,男,汉族,江苏省东台市人,1955年4月1日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

2001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2.重点字词甭指望诉讼膨胀琐细殉职贬义恪守3.文体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这篇讲话的对象是什么人?作者讲了哪几点内容?这是作者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在该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对象是大学毕业生,内容:(1)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2)要安分守己。

2.在欢快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的毕业典礼上,作者为什么不鼓励大家,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呢?(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分析学校和社会有何不同。

(2)阅读第二部分,理解作者提出的要安分守己的含义。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最新课件)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苏力
一个人,无论读多少年书,最终还是要步入社会。 那里,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那里,充满变数,机 遇与挑战并存;那里,重能力,凭实力,通常不会 也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在社会上跌打爬滚,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 品味,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道,也只 有自己才能界定。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安分守己”,这是一 个师长对学子的苦心告诫,也是社会的客观要求。
拓展延伸
聆听了苏教授的谆谆告 诫,你收获最大的是哪一点? 作为职高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 努力呢?
职高生应该怎么做
送给大家两句话: 坦然面对琐细而繁重的学习生活,把握现在; 在走进职场之前做好初步的规划,准确定位。
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 不在乎 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 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跟着希望在动
字词积累
未雨绸缪(chó u mó u )宪章(xià n )琐细(suǒ ) 安分守己(fè n )膨胀(pé ng zhà ng )谦逊(xù n)
识记生字、生词
• • • • • • • •
深闺(guī) 甭(běng) 诉讼(sòng) 膨(péng)胀(zhàng) 琐(suǒ)细 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喻还未被发现的好的人或事物。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短视:眼光短浅。 琐细:细小而繁多的事情。 暗淡:(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 安分守己:规矩老实,守本分。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原文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原文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苏力老师们,同学们:①你们好!在这次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②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③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④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大家还记得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吗?)。

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锺书或纳什。

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⑤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

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的残酷性和个人成长的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不会等待个人成长和成熟。

1.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联系。

强调个人责任感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社会的残酷性和个人成长的责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社会的认识和个人的成长经历。

第二章:社会的残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社会中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讨论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积极态度和应对挑战。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竞争和挑战。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第三章:个人成长的责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的责任在于自己。

培养学生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个人成长的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分享成功个人成长的经验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和经验。

讲座式教学,讲解个人成长的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第四章: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制定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理解。

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成长和成熟负责。

5.2 教学内容: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的能力。

第六章:社会发展的速度与个人成长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速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9.《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学生们多年的所学都是为了最后走上职场,回报社会。

站在职场起点,学生要从各方面为职场生涯做好准备:作为在校学生,要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作为准职场中人,学生要对职业和职场有充分认识。

社会和校园很不一样:校园类似贤人政治,老师以分数奖励你的才华和付出,而社会相对短视,它没有义务也不给时间等待你熟。

社会讲求的是利益交换,素质、能力都要转换成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才能得到认可。

校园生活激励学子的理想,现实社会则需要安分守,不盲从世俗的判断,坚守自我的成功与幸福。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对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方面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把提演讲词的写作特色。

三、联系社会实际,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地阐述体会、认识和启示。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难点在于在学习、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还需指导学生进行辨析和思考,体会一位师长的良苦用心。

老师在校园营造了一个“精英政治”的理想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们不干脆将校园营造成一个“小社会”呢?校园的“精英政治”对于同学的成长、培养有什么作用?正是由于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所以,才有了这篇非常实际的演讲词。

作为一个老师,演讲者没有评判社会的行事法则是否正确,而是从将来学生的发展着想,力求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接受它,适应它,不论社会的对错,不用去想改变环境。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老师认可社会的现实、功利,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这份致辞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文章品析法【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知识铺垫】作者简介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教案资料

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教案资料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预习案】一、基础梳理(字、词):1.单音易误读字迥(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ò ) 深闺( guī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2.多音易误读字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二、整体感受文本: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

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

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

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被晋国使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

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社会没有义务等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你成长和成熟

进一步比较市场与学校对个人的不同要求(第7段) 比较 内容 社会 对个人的要求 不讲“期货”,讲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货”, 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做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 业,没有经验。
学校 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 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 比较 什么后劲,你就得给我拿出来,你就 结果 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西。
பைடு நூலகம்
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 比较 如果将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 ,就会“楚材晋不 结果 用”,甚至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
对社会上曾存在的“脑体倒挂”现象, 元芳,你怎么看?
• 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由社会对事物的评 价标准所决定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打击大多数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诱 使一部分人为钱不惜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与责任,另一方面给人们更深的反思
社会没有义务等 待你成长和成熟
苏 力
苏 力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 东台,1955年4月1日出生于安徽 合肥。1970年12月入伍,1976年6 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1978年考 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5年考入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中国法 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 派留学。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 大学法律系,先后聘讲师 (1992)、副教授(1994)、教 授(1996)和博士生导师 (1997)。1998年任法学院学术 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9年任法学院副院长;2001年 任法学院院长。
学 校
个人表现 个人努力也起 作用,但作用 更大的其实是 天分。 你能否拿 出别人想 要的东西。
社会
基本是一个“贤 基本由 人政治”或“精 英政治”的环境, 老师来 定 更像家庭 是一个利益交换 由众多 的场所,是一个 消费者 市场,是一个 来确定。 “平民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典礼。
• 毕业典礼本应是怎样的氛围?
——欢快,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斗志昂扬。
作者为何不鼓舞大家,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呢?
第一句: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1. 不同之处 2. 相似之处
第二句:要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 ——本 义: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近义词:循规蹈矩、老实巴交 ——反义词: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
研读文本:

阅读文章,找出你觉得比较在理的句 子,读读,并用你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试 着来阐释这句话。(你可以找人合作完 成,也可以单独完成)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不同 生活环境不同 接纳方式不同 生活内容不同
苏力教授又对我们说:
要安分守己!!
——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 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界定自 己的成功。
对比论证、引证法、例证法
第二部分:第二句大实话
摆事实、讲道理
思考:作者送出的两句忠告究竟有何深刻内涵?
整体感知: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社会和学校有哪些不一样?
要安分守己。
学 会 质 疑
要安分守己,这是什么意思?

本文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送出的两句忠告。
• 这是在怎样的场合里送出的?
众观社会:
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 社会中的几个事例,结合文 章说说你的想法。
众观社会:

严永明,8岁上中学,13岁便以高分考进 大学,17岁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 博连读,20岁肄业回家,现在21岁。学习上 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严永明一身,其 仅有高中文化的母亲李腊梅从中起了关键作 用。在母亲常年管束下,严永明已习惯于依 赖母亲和书本,这最终让他失去了在中科院 继续深造的机会。
赠言:
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 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 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要 正确地看待,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 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 念。
要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 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和 失意。
小结: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要安分守己。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授课程序
★教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材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中职教 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 “ 职场起点 ”为主题展开。这单元的教学目的是 让中职学生——准职场中人,对职场和职业有充 分的认识。单元教学中强调可以运用 “理解与阐 释”的方式来阅读文章。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一篇演 讲稿,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对毕业学生做的一 次演讲 ,讲到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 安分守己。其中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作为一篇 典型的演讲稿,本文集中了演讲针对性强、语言 口语化、观点鲜明、有条理性等特点。
众观社会:
陈怡是武汉某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专业 2008级毕业生,因为今年金融危机,大学生 找工作难度加大,陈怡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工作单位,于是她趁着过年家政工紧俏,临 时去家政公司报名,骑驴找马,一边做家政 挣出生活费来,一边继续参加各种招聘会。 她替人买菜、烧饭煮菜、洗衣服、整理房间、 甚至照顾老人、小孩等。终于她出色的表现 受到了一家女主人的认可,推荐她到一家公 司当文员。
体会情感:

教授或许已经经历或目睹了很多诸如此 类的职场现象,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少走弯 路。所以他在毕业晚会上做了这样一次演 讲,你能从中听出怎样的情感?(请把握好 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读并来分析分析)
体会情感:
读读下面几句话,注意橙色的字,体会其中的情感。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社会则很不同。 因为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 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 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 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 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因此 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的习惯了 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
众观社会:
连环杀童血案



3月23日,福建南平的郑民生杀死8名小学生; 4月12日,广西合浦一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 4月28日,广东雷州陈康炳砍伤16名师生 ; 4月29日,江苏泰兴徐玉元在幼儿园内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王永来闯入村小学,用铁锤打 伤5名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私人幼儿园的凶杀 案死亡人数9人,死亡的7名儿童为5男2女,2名成 人。犯罪嫌疑人吴焕明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 。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 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 法是讨论式、互动式、对话式、点拨法等。让课堂 在对话、讨论中生成。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 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质疑法,让学生在 课堂中激发思维,形成认识。 此外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问:词语的本义能解释清楚作者的殷殷告诫吗?
从容坦然地面对平凡的生活; 每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 绝大多数人都必定是不那么成功的; 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
安分 守己
遵守规则,做好本职工作。
坚守信念,为理想而努力。
送给大家两句话: 坦然面对琐细而繁重的学习生活,把握现在; 在走进职场之前做好初步的规划,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能、 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 1.了解演讲的基本特点(四要素) ◆ 2.联系实际,理解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 3.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职场观。 由于本文是一篇北大教授对北大毕业生做的一次演讲, 内容对职高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 为: ◆1、通过对重要句子的阐释,理解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本课的内容对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我 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 上,形成自己对职场和职业正确的认识。

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杂志《职场》,扩展对职场和职 业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两句话
要安分守己
五、教学反思
1、本文对于中职一学生来说,安排的稍微过 早。因为距他们进入职场还要一段时间。 2、本文安排1个课时上,时间过紧。 3、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 实际阐释文中的重要句子,培养学生的自主 研读的能力。 4、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客观 的看待社会和职场中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以聊激趣:
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 自己的职场之路吗,那是怎么 样的?
作者介绍

苏力(朱苏力),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 法律系,于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后再 度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中国法 律思想史。其后,他赴美留学。1992年 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
演讲的基本要求
1.演讲要内容正确、观点鲜明、平易近人、亲切感人 2.演讲要材料充实、论据确凿、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演讲语言要通俗明白、生动流畅,声音要清晰明亮 4.演讲感情要真挚朴实,体态要自然得体
整体感知: 问题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问题2、北大教授在学生毕业之 前送了他们哪两句话?
课文内容讲析
第 性:
针对性强:
情感丰富
北大学生 思路清晰 两句话 口语化
条 理 性:
观点鲜明:
语言通俗:
谈谈感悟: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从学校到社会,从 学生到职员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准备 些什么?
赠言:
你不会一离学校就有 百万年薪,你不会马 上就是拥有豪华轿车 的副总裁,两者你都 必须靠努力赚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