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病历

合集下载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患儿,陈友福,男,1岁1月,以“发热、流涎1天”为代主诉入院。

缘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伴流涎,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等不适,曾就诊于当地诊所,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具体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求诊我院,门诊拟“疱疹性咽峡炎”收住入院。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稍差,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入院查体:T38.7℃,P120次/分,R28次/分,WT:9.5Kg。

神志清楚,营养中度,呼吸平稳。

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

鼻扇阴性,口唇无发绀,咽充血,咽后壁可见少许滤泡,呈脓点样改变,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

吸气性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坦,肝脾未及肿大。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暂缺。

入初步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诊断依据:患儿,男,1岁1月,发热、流涎1天。

查体:咽充血,咽后壁可见少许滤泡,呈脓点样改变,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故可诊断。

鉴别诊断:1.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表现为咳嗽等症状重,一般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见片状影,行支原体PCR可助诊断,但本院无行此检查。

2.肺结核:可表现为咳嗽、低热、盗汗,病程较长,有结核病人接触病史,与该患儿不符,可排除。

诊疗计划:1.急诊科常规护理,二级护理,普食;2.予炎琥宁抗病毒、头孢甲肟抗感染以及补液等处理。

李武祥主任医师看过患儿,指导上述诊治。

【入院情况】:【辅助检查】:暂缺。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对症处理后患儿症状改善,今患儿家属要求出院,并自愿承担一切后果、签字为证,经劝阻无效予以办理,嘱门诊定期随访。

【出院情况】:患儿未再发热、无咳痰,无胸闷气促,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等不适,查体:T36.6℃,神志清楚,营养中度,呼吸平稳。

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

陈凤斌-疱疹性咽峡炎

陈凤斌-疱疹性咽峡炎

姓名陈风斌科室小儿科病区小儿科区床号小儿03床住院号数00326211入院记录姓名:陈风斌性别:男年龄:9月职业:无籍贯:南平民族:汉婚姻:未婚过敏史:未发现工作单位:无家庭住址:南平延平区炉下镇炉下村病史叙述者:患儿母亲可靠程度:可靠病史采集日期:2010年11月07日 15:45时入院日期:2010年11月07日 15:45时病史记录日期:2010年11月07日 16:05时主诉:发热1天。

现病史:缘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未测体温,伴单声轻咳,流清涕明显,无咳痰,无畏冷、寒战,无午后低热、盗汗,无流涎、口吐白沫,无鼻塞、喷嚏,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无皮疹,自行口服“尼美舒利”退热治疗后,热退,但咳嗽、流涕无好转;今晨体温降至正常,未进一步诊治,并予接种“麻疹疫苗”;约入院前3个小时再次出现发热,测体温高达39.5℃,流清涕剧烈,并仍有单声咳嗽,无气喘、气促,无呕吐、腹泻,就诊我院门诊,门诊拟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收住入院。

发病以来,食欲、睡眠尚可,精神欠佳,大小便尚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健康。

否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水痘、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G1P1,足月顺产,出生无窒息抢救史;母孕期无发热、皮疹、妊娠高血压等疾病史,无用药史,无有毒、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生后母乳及配方乳混合喂养至今,按时添加辅食。

2个月会抬头,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现会扶站,尚不会行走,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

有按时预防接种疫苗,无明显不良反应。

家族史:父母体健,否认近亲婚配,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9.8℃P150次/分R 34次/分 W 10kg 头围45.5cm神志清楚,精神稍倦,急性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抱送入院,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无皮疹、黄染及出血点;双侧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疱疹性咽峡炎90例临床分析

疱疹性咽峡炎90例临床分析

疱疹性咽峡炎90例临床分析目的总结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探讨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

结果90例患儿均治愈。

血常规白细胞或(和)CRP升高者68例,占75.56%。

21例未加用抗生素,47例加用抗生素,两者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疱疹性咽峡炎由病毒感染所致,大部分可引起血常规白细胞及CRP增高,但经抗病毒治疗,愈后良好。

标签:疱疹性咽峡炎;实验室特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流涎、厌食、咽痛、咽部疱疹、溃疡等[1]。

其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感染。

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

现将我科收治的90例疱疹性咽峡炎,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2],且无下呼吸道感染,心功能不全、肝肾损伤、呼吸衰竭及脑膜炎等严重合并症。

其中男49例,女41例,男:女=1.2:1;年龄1岁以下24例,占26.67%,(1~3)岁52例,占57.78%,3岁以上者14例,占15.56%,年龄4月~6岁。

平均年龄为(1.8±1.2)岁。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拒食、流涎;咽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处可见数个至数十个灰白色疱疹,直径1~3mm,周围有红晕,1~2 d后破溃形成浅溃疡;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亦不发生于齿及颊粘膜;局部淋巴结不肿大。

1.3实验室检查1.3.1血常规:白细胞4×109/L以下者2例,占2.22%;(4~10)×109/L33例,占36.67%;10×109/L以上55例,占61.11%,其中白细胞(10~15)×109/L 34例,(15~20)×109/L 19例,20×109/L 以上2例共占23.33%。

疱疹性咽峡炎100例的诊治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100例的诊治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100例的诊治体会目的总结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治经验。

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

结果100例患儿中10例进展为手足口患儿,均为轻症。

心肌酶检查85例,15例(17.6%)出现升高。

给予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心肌、维生素C及辅酶Q10支持治疗10-14天,13例复查心肌酶恢复,2例1月后复查恢复正常。

胸片检查50例,诊断支气管炎的15例(30%),诊断支气管肺炎的1例。

给予静滴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65例治愈出院,25例好轉后自动出院,10手足口患儿均治愈出院。

结论疱疹性咽峡炎系部分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需早期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及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手足口患儿预后均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等。

多为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此病呈散发或流行。

2012-2013年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选择2012-2013年本科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2.5(8个月-4岁),10例患儿于住院2-3日内出现手、足、肛周、臀部的皮疹,转手足口病房。

1.2临床表现分析100例患儿中85%以发热为首诊,13%以厌食、流涎、哭闹首诊。

发热的90例(90%),其中体温37.3-38.2℃23例(25%),体温波动于38.5-39℃的36例(40%),大于39℃的31例(34%),热程2-5天。

伴腹泻的6例(6%)。

伴咳嗽的29例(29%)。

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100例,血象升高的20(20%)例,白细胞正常的78例(78%),分类中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CRP检查100例,阳性30例(30%)。

心肌酶检查85例,15例(17.6%)出现升高。

心电图检查70例,25例正常,18例(25.7%)心动过速,26例T波改变,1例(1.4%)房早。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Thank
You
P :130次/分 R: 29次/分 Bp :-/-㎜Hg W:7kg 辅助检查: 5.17 血常规示WBC13.2*10^9∕L , N (中性粒细胞比率) 51.8%, L(淋巴细胞比率) 36.5% 8.17 大便常规示白细胞3-4/HP
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 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 喉痛,在软腭的后部、 咽、扁桃体等处可见 红色的晕斑,周围有 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 色丘疹(淋巴结节)。 大多数为轻型病例, 有自限型(1~2周)。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共性
共性:病因都是感染肠道病毒 发热、口腔溃疡、身上起疱疹、因为吃东西
疼而拒食„„这些都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患儿的病状。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原一致, 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可能致病的肠 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9型、16型以 及B组2型、5型,EV71(肠道病毒71)型等等。
加有关
•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 • 潜在并发症 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 • 心理护理 对环境改变及病情变化的恐惧
护理措施:
1.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适宜的温湿度,各种 操作集中处理。 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告知医生患儿情况, 调整最佳治疗方案。 3. 穿柔软宽松的衣裤,嘱患儿多卧床休息。 4. 多饮水,条件允许下,多喝新鲜果汁 5. 遵医嘱给予药物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使 用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 使用药物降温。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临床上还观察到,手足口病引发患儿抽风等神经 系统症状的案例较多,而单纯的疱疹性咽峡炎, 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则引起抽风等重症症状 的几率要低很多。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研究报告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研究报告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疱疹性咽峡炎所属部位:颈部就诊科室:呼吸内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淋巴结肿大,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吞咽痛疾病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症状体征: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的详细介绍: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

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潜伏期3~10天。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

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

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

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

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

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过程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过程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过程儿童在发生感冒时有时会出现疱疹性咽峡炎。

这种情况的炎症,对于儿童来说非常严重。

所以在发生时候患儿比较痛苦,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过程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

1、这种病症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潜伏期,这个时段的病毒是存在潜伏的时候。

患者一般不会有任何的症状表现。

但是病毒在这个时候却在体内的大量复制,潜伏期的病症就具备了传染性,稍有不注意就会传染给别人。

而且多数的患者潜伏期是一到两天。

2、第二个时期是前驱期,通常在潜伏期之后就出现了前驱期,这时,就会有一些症状表现,患者会有发热,厌食,嗓子发红的现象。

观察宝宝的口腔,咽喉,你不会发现到疱疹,一般在前驱期很容易被误诊。

因为疱疹还没有发出,所以医生在没有见到疱疹的情况,一般就会被误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前驱期是在24个小时左右。

3、第三个时期时症状就会比较明显。

在这个时期中,疱疹性的咽峡炎的主要症状就显示出。

上个粘膜开始有红点,水泡。

经过两到三天的变化就会转为灰白色的疱疹,在疱疹破溃的时候就会变成白色或者是黄色的溃疡。

很多的患者在出现溃疡后发热的症状就会减轻,在水泡破溃的这一过程中,患者会有疼痛的感觉。

因此,在这个时候就会影响到孩子进食。

在两到三天后就会有明显的好转。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当患者出现疱疹性咽峡炎时,通常会有一些症状表现。

而这些症状都是因为一些病毒引起。

这种病毒除了感染病症外,还会有其他的病毒也会有相似的感染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有哪些呢?1、疱疹性咽峡炎多发生多是因为病毒引起,而这种病毒引起,会有高热的现象,通常高热会持续三到五天。

这种发热症状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不能让高热超过40°不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危害。

2、在患者的咽部粘膜处会有灰白色的疱疹,而且在周围有一圈红晕,在疱疹出现溃破之后就会形成溃疡,有时还会出现疱疹和溃疡一起存在。

出现疱疹后患者多会在咽部有疼痛感,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护理时要格外注意。

一例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体会

一例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体会

一例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体会病史摘要:患者崔XX,女,8岁,以“反复发热1周”之主诉,于2019年2月13日就诊于我院。

患者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症状较轻,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无鼻塞流涕等卡它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等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治疗,仍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9之间;遂来我院就诊,现症:患者儿童女性,自发病以来头晕、咽痛、声音嘶哑,偶有咳嗽、乏力,精神尚可,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先天性心脏病病史;个人史:长期居住在本地,无南方旅居史。

查体:体温38.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急性病容,咽红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附近粘膜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有的已经破溃成溃疡状,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颌下淋巴结肿大,触及如豌豆大小,压痛阳性,活动度好,头部及锁骨下、腋窝下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慰问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慰问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无杵壮指,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本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02X109/L,淋巴细胞0.70,血红蛋白126g/L,血小板234g/L,外院胸部正位片示:正常;诊断:疱疹性咽峡炎鉴别诊断:慢性单纯性咽炎,表现为咽部粘膜慢性充血2肥厚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粘膜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3慢性萎缩性咽炎,主要表现为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萎缩变薄,咽后壁有痂皮附着,分泌减少。

治疗原则:西医以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方案:因患儿已口服抗生素1周,发热反复,西医加用抗病毒累药物,并配合中药汤剂“银翘散加减”,以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主要成分:银花10g,连翘10g、淡豆豉6g牛蒡子10g荆芥8g,薄荷6g,桔梗6g淡竹叶10g,芦根10g 甘草5g,焦三仙各1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疱疹性咽峡炎病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疱疹性咽峡炎病历
患儿XX,7岁,男童,因“发热、咽痛4+天”入院。

1.患儿系学龄期儿童;
2.起病急,病程短;
3.主要表现:患儿于入院前4+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不详),伴咽痛,伴少许咳嗽,流涎,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呼吸困难、紫绀及昏迷、抽搐。

在外口服治疗(药不详)后,仍然发热,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疱疹性咽峡炎”收入住院治疗。

患儿病后精神、饮食较差,夜间入睡可,大小便正常。

4.入院查体:℃,P97次/分,R24次/分,W22kg。

急性病容,神清,精神较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

头形正常,唇红,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一旦破溃形成小溃疡,颈软。

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不大,律齐,心率97次/分,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4-5次/分。

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可。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5.辅助检查:血常规淋巴细胞可升高。

初步诊断及依据:疱疹性咽峡炎依据:患儿系学龄期儿童,起
病急,病程短;因“发热、咽痛4+天”入院;查体: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一旦破溃形成小溃疡,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手足口病依据:查体:手、足、臀部无皮疹;故排除。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抗病毒、止咳、化痰、对症支持等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