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壮族神话传说

壮族神话传说

壮族神话传说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

所以就有了神话,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壮族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壮族神话传说篇1:一幅壮锦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

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

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

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

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

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

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

老妈妈真高兴啊!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大儿子出发了。

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

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

如果不能,就会丧命。

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

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

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

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

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

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

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壮族为岭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

那你知道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壮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的传说故事篇【1】六月节,是壮族一年中较为隆重的节日。

传说,侬智高被狄青的部队追赶到富宁、广南、麻栗坡、马关一带,被围困在一个大山上,因寡不敌众,准备突围。

突围前,将战马杀了,用马血煮饭,用马肉当菜,饱餐一顿,将全部兵将合成一路,悄悄摸到山脚,隐藏起来。

黎明时分,侬智高一声吼,将士们杀死狄青兵马,冲破狄青防线,钻进了深山老林。

侬智高突围这天,正是农历六月初一。

壮族人民为了纪念侬智高突围胜利,怀念侬智高和战死将士,每年六月初一,就杀牛杀鸡举行祭奠。

开初,用马血拌糯米,后来,用红饭草煮汁代替。

染糯米的颜色也不断增加,红、橙、黄、蓝、黑、青、柴紫、无所不有。

祭龙在壮族地区普遍存在。

古时,在老君山下有一个壮族寨子。

寨子里有龙氏三弟兄,依次为龙虎、龙彪、龙辰。

连年天旱,颗粒无收,老阿米(阿妈)依龙女之言,派儿子去向龙王求情布雨。

龙虎、龙彪先后被龙王杀害。

龙辰扮成龙了到龙宫偷得布雨旗。

摇旗布雨时,龙辰变成龙树。

龙辰变树那天,是三月属龙日,为纪念龙辰和他的两个哥哥,老阿米带着众人,到龙树下杀猪祭奠,从而形成习俗。

壮族的传说故事篇【2】古代在壮族某村的龙潭处,经常闹妖魔。

一放鸭老翁冲进龙潭与妖魔博斗,妖魔失败,变成芭蕉树,老翁又将芭蕉树砍光。

过了几天,妖魔复活。

从龙潭口挖一个洞通到老翁的床脚,想用水把老翁淹死。

因有铜锅罩住洞口,老人得救,妖魔不敢再兴灾作祸,老人见铜锅可以降妖,就打了很多铜锅、翅膀。

哪里有妖怪兴风作浪,铜锅就飞到哪里哪里的洪水就会平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一年,最后一个铜锅飞走了。

于是,人们到处寻找,终于在丘田里找到。

男女老少高兴极了,围着铜锅,边唱边跳。

有一个人敲响铜锅,发出悦耳的声音,众人踏“咚咚”的拍节点,跳得更加快热烈。

后来,人们将铜锅改成铜鼓,将用铜鼓声伴奏跳的舞,叫铜鼓舞。

壮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壮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猜你感兴趣:
1.壮族民间传说故事三则
2.壮族民间的传说故事
3.壮族民间传说故事
4.壮族民间故事有哪些
5.壮族的民间故事
活着的人乱跑乱跳,叫也叫不住他们。米洛甲便到树林里采集很多洋桃和辣椒,向人群中洒去。这些活着的泥人便来抢,结果抢到辣椒的便是男人,抢到洋桃的就是女人。于是,这宇宙间才有男人和女人。
壮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历史悠久的壮族铜鼓舞
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群妖作怪,搞得民不聊生,后来有一种两侧生翼,能转会飞的铜鼓,将妖怪一一击毙,老百姓才得安宁。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铜鼓视为镇妖的圣物,渐渐操起铜鼓跳舞,以感谢铜鼓的救世之恩。由于铜鼓长期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铜鼓舞也就被赋予预卜吉凶,祈祷幸福的寓意。久而久之,铜鼓舞就被广泛用于婚丧节庆及自娱的场合,你学我传,世代不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敲奏铜鼓的方法多种多样,鼓声铿锵而有节拍。皮鼓一面,摆在铜鼓中间。当铜鼓敲响,并进入节拍之后,皮鼓手从人群中跃出,双手执两根鼓槌,围着皮鼓敲打。他是这个舞蹈中的中心人物,必须按照铜鼓奏出的节拍,一边打,一边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他打皮鼓的动作有正面打,侧身打,抬腿打,翻身打,转身打,有时打鼓心,有时打鼓边,有时两根鼓槌互相击打。动作变幻快速而有力,有的高难动作只有少数鼓手才能熟练掌握。
现如今,壮族的“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出错或者不配合其他队员,就会令全队的人输掉比赛。而“板鞋舞”则是“板鞋竞技”的升级版本,借助道具的敲打和音乐的伴奏,表演者要协调一致的展示优美舞姿。
“板鞋舞”一般由九位壮族男女青年三人一组,穿着六只近两米长的板鞋,踏着优美的旋律走动,走动的过程中险象环生,风趣搞笑,随着乐曲的转换,壮族的姑娘小伙们还能穿着长板鞋欢快地跳起现代三步舞。观者快乐,而舞者则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随着“板鞋舞”的广泛开展,聪明而手巧的壮族人还将板鞋舞的两只鞋板装饰起来,表演时的观赏度大大提高。亚运会期间,“板鞋舞”在北京参加了十四场演出,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新颖独特的表演及恢谐的情趣,引得观众们开怀大笑,掌声和笑声响成一片。

壮族神话传说

壮族神话传说

壮族神话传说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

所以就有了神话,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壮族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壮族神话传说篇1:一幅壮锦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

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

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

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

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

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

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

老妈妈真高兴啊!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大儿子出发了。

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

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

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

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

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

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

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

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

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

壮族民间故事与传说

壮族民间故事与传说

壮族民间故事与传说壮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这些故事和传说从古至今一直在壮族人民之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壮族民间故事与传说,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壮族文化的魅力。

一、宇宙创世神话壮族的宇宙创世神话讲述了世界的起源和万物的形成。

根据传说,在太初的时候,只有一片浩渺无边的混沌大海。

在这个混沌中,一个名为“帝耶”(Dìyē)的神灵开始创造世界。

他用手指挖掘大地,抓取山石,形成了大地和山脉;他抹黑了双眼,形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大鼻孔变成了河流,海洋和湖泊。

这样,整个世界从无到有,诞生而来。

二、牛郎织女传说“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在壮族民间有着广泛的传播。

根据故事,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的穷苦农夫,他的妻子去世后,他一个人过着孤独的生活。

一天,牛郎在河边洗衣服时,看到了七仙女们在游玩。

其中最美丽的一位仙女名叫织女,她温柔善良,善于织布。

牛郎被她的美丽和善良所吸引,两人互生情愫并结为夫妻。

然而,织女的仙家并不同意他们的婚姻,于是将织女带回天界。

牛郎和织女以银河相隔,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夜,鹊桥才会建成,他们才能在桥上相会一次。

三、勇士马溢传说马溢是壮族民间故事中出色勇士的代表。

相传,马溢是一个身披宝甲,手持宝剑的勇士,他勇猛无敌,力大无穷。

一次,壮族部落被敌人侵略,马溢带领族人奋起抵抗。

他以一己之力击败了敌人,拯救了部落。

为了感谢他的英勇行为,壮族人民抬起马溢形成的大山,成为了一座永久的纪念碑。

这个传说展示了壮族勇士的勇敢和荣誉,并成为了壮族人民的精神符号。

四、雷公救母传说雷公救母是一个温暖感人的壮族民间故事。

故事讲述了雷公替母亲下地狱救她的故事。

母亲因为平时对儿子不好,死后被判入地狱受苦。

雷公深感对母亲责任重大,毅然选择下地狱救母。

他经过各种考验,最终成功将母亲救出地狱,母子二人重聚,并获得了吉祥安康。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的传说故事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中蕴含着许多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壮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木兰的壮族姑娘。

木兰是个勇敢而善良的姑娘,她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

村庄的一侧是高山,山上有一片茂密的森林,而另一侧则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村庄里的人们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但他们却面临着一个难题——村庄的水源越来越少。

有一天,村庄的长者们商议起来,他们决定派出一位勇士去寻找水源。

木兰听说了这件事后,毅然决定自告奋勇。

她告诉长者们,她愿意去寻找水源,因为她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长者们对木兰的勇气和信心感到震惊,但他们还是担心木兰会遇到危险。

木兰踏上了前往山上的征途。

她穿过了茂密的森林,越过了险峻的山岭,终于来到了山顶。

在山顶上,她发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泉水。

木兰欣喜若狂,她用双手捧起了泉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带回了村庄。

村庄里的人们看到木兰带回的泉水后,无比欢喜。

他们为木兰的勇气和智慧感到自豪,纷纷称赞她是村庄的英雄。

从那以后,木兰成为了村庄里的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

另一个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阿妹的壮族姑娘。

阿妹是个聪明而美丽的姑娘,她生活在一个以种植稻米为生的村庄里。

村庄的人们都很勤劳,他们每天都会到田地里劳作,希望能够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然而,村庄的稻田却遭受了一场旱灾。

田地里的稻米枯萎了,村庄的人们陷入了绝望之中。

阿妹看到了村庄人们的痛苦,她决定去寻找解救村庄的办法。

她听说了有一位神秘的老人,据说老人知晓解除旱灾的方法。

阿妹踏上了前往老人居住地的征途。

她经过了茂密的森林,穿过了湍急的河流,终于来到了老人的居所。

老人告诉阿妹,解除旱灾的方法是要找到一颗神奇的种子,只有这颗种子才能带来丰收。

阿妹听了老人的话后,决定去寻找这颗神奇的种子。

她四处寻找,最终在一片未被开垦的土地上找到了这颗种子。

壮族简短故事

壮族简短故事

壮族简短故事1.壮族的民间故事颠公的故事(壮族民间故事)一,舔盘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

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

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

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

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

田花父母不给。

虾公老子威胁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

”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

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

”他父母说:“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

”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

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

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

虾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杂技一样。

地主婆说:“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

”地主公嗤之以鼻说:“穷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

”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

”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饿鬼,给我滚!”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二,挖棉田颠公十二岁就给地主当长工,经常因为完不成地主规定要做的活儿挨打挨饿。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在壮族文化中,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它如一幅斑斓的画卷,形象地真实地展示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

那你知道壮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壮族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抛绣球传说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

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

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

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

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

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

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

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壮族的热情好客和丰富多彩的独特文化令人向往,让人想亲身去感受一下壮族的美。

那你知道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壮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蛙婆节”,也称“青蛙节”或“蚂虫另节”。

它是东兰壮族人民以村寨为单位,在每年正月期间自发举办的、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人寿粮丰、六畜兴旺为目的的最隆重的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的“蛙婆节”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月末结束,历经四个环节,为时近一个月。

传说青蛙是天帝派下凡间专事桑稼的农神,但一农夫不知其尊卑,错将夜间满野欢叫扰眠的青蛙全部毒死,造成当年天地大旱,颗粒无收,无以聊生。

然而,酿成大祸后村民却始终不知个中原因为何。

后来,天帝道明原由,令下民将死去的青蛙一一找回,日夜祭拜,并以最隆重的仪式逐个埋葬,以赎过罪,求得来年风调雨顺。

年年岁岁沿袭,因此成节事,即今“蛙婆节”。

每年正月初一起,村民们便敲锣打鼓遍野寻蛙。

一旦找见,人们立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田间歌声四起,村寨锣鼓喧天,户户鞭炮齐鸣。

这就是“蛙婆节”的第一阶段“寻蛙婆”。

蛙婆找见后,便拿到寨中专门的祭蛙亭,经颂蛙师一番祷颂后,
将青蛙装入金黄色的竹筒灵棺内,再由两个人抬着“蛙婆棺”在寨内挨家挨户临门祝贺赐福,当几位诵师代蛙婆念完祝语后,主人家立即热情虔诚地将糯米、钱币、糍粑、红蛋等奉给蛙婆,以示感谢。

晚上,将蛙婆重置于祭蛙亭,全寨男女老少尽聚于此“守灵”,烧拜尽孝许愿祷告。

这是第二阶段“祭蛙婆”。

月末未至,祭蛙时间较长,寨中老幼日夜聚集于此掌灯结彩,敲打铜鼓,对唱山歌。

这是活动的第三阶段“唱蛙婆”。

及至月末,人们选好宝地,择准良辰,由蛙师按常规举行仪式后,在蛙师、长老的引领下,全寨老少高举画有五谷六畜、虫鱼鸟兽的幡旗,敲锣打鼓,劲吹唢呐,高号牛角,浩浩荡荡地为蛙婆送葬。

这是“蛙婆节”最后阶段“葬蛙婆”。

葬蛙之日,方圆域地十里八乡男女老少知讯尽来,田间地头,满山遍野,人山人海,极其热闹。

至夜,葬蛙之处篝火熊熊,铜鼓声声,山歌对对,亦歌亦舞,通宵达旦,好一个壮家人的“狂欢夜”。

壮族的传说故事:莫一大王相传莫一大王是河池南丹人,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勇敢。

他生得相貌堂堂,力气非凡。

十五岁时,就能舞得起四百斤重的大刀,拉得开三百斤力的弓弦,射得出四十斤重的响箭。

莫一大王不但力气大,武艺也十分高强。

他种有一棵大葡萄,那葡萄藤长的又粗又大,藤蔓直搭到丹州后面的莲花山顶上。

每天他都跳到葡萄架上面练武。

说也奇怪,每当莫一大王使劲挥动刀枪练武的时候,葡萄叶子就纷纷飞飘起来,一片接着一片,一直飞向皇宫。

一天,皇帝看见一片片的葡萄叶从南方飞来,觉得很奇怪,就派了人来察看,知道是莫一大王练武使叶子飘飞起来的。

皇帝知道莫一大王本领大,是个出奇的人,想利用他给自己镇压百姓,保护皇位,便传圣旨招莫一大王到京城里做大官。

莫一大王是个好人,他拒绝了圣旨,无论如何也不做压迫人民的官。

依然在家中种田,练武,为众人办事。

那时候,河池五圩与九圩隔着一排高高的山,五圩常年有水涝,九圩常年是干旱。

两地百姓的生活都非常贫苦。

一天,莫一大王经过这里,见两地人民叫苦连天,便用伞柄轻轻往大山脚一凿,就把高高的一排山脚凿穿了一个洞洞,常年泛滥在五圩的水,哗啦啦地流到九圩来了。

从此,九圩再也没有干旱了。

莫一大王又看见河池地方很多山寨缺盐少水,大家吃盐喝水都很困难。

心想:要是有个大海,就可以解决大家的困难了,于是他立志兴修一个大海。

河池山多地少,怎么办呢?莫一大王用伞柄挑起大山,扛在肩上,把一座座大山挑到别的地方去--现在河池南丹一带许多山有穿孔,据说就是莫一大王用伞柄穿通的。

后来他觉得用伞柄挑山工夫太慢了,就改用伞把山赶走。

一群群的大山,象一群群的水牛一样,乖乖地被莫一大王赶着走了。

不料大海还没有造成,皇帝忽然派兵来了。

原来皇帝见莫一大王不愿意为他服务,却替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情,又见莫一大王日夜练武。

皇帝害怕莫一大王起来造反,就派了九员大将来捉拿莫一大王。

这九员大将来到莫一大王的家乡,一看,见莫一大王在葡萄架上练武,抛着三块千斤重的大石头,象抛花生米一样,九员大将吓丧胆啦,自知活捉不了莫一大王,决计暗中把莫一大王害死。

他们一齐弯弓搭箭,飕
飕地射出了九支暗箭,想把莫一大王一下子射死。

可是莫一大王也发觉得快,他立即用两手接住两支,两个胳肢窝夹住两支,口上咬着一支,歪头压在肩上一支,两只脚趾夹住两支,还有一支落在地上了。

莫一大王把八支利箭丢掷回来,戳死了八员大将。

剩下一员大将丧魂失魄地逃回京城,给皇帝报讯去了。

皇帝惶恐起来,害怕得面青脸白,连忙派了大批兵将前来攻打丹州捉拿莫一大王。

莫一大王和丹州人民在莲花山筑起了城池,跟皇兵对打,把皇兵打得大败而逃。

可是皇帝的兵马众多,他又从各地凋来了几十万人马,把莲花山团团围住了。

围得水泄不通,想把莫一大王和丹州人民困死在莲花山上。

一天黑夜,莫一大王乘皇兵没有注意,偷偷从葡萄藤上爬出来了,拿起伞赶山,想把贵州那边的山赶过来,反转围住皇帝的兵马,以便一阵子把皇帝的兵马杀光。

许多大山被莫一大王象赶牛羊一样悄悄地赶了过来,皇的兵将一点也不发觉。

不料有一天,莫一大王正在赶着山走时候,忽然遇上两个女人。

莫一大子问她们:"你们看见前面有我的一群牛走动吗?"那两个女人说:"我们没有看见你的牛群,只看见一排排大山。

"两个女人这么一说,莫一大王赶来的山就不能走动了。

原来这两个女人是坏人,她们赶忙把莫一大王赶山的事诉了皇帝的兵将,并说要把葡萄藤砍断了,才能打败莫一大王。

皇帝的兵将高兴得跳起来,他们砍了三天三夜,把葡萄砍断了,葡萄藤流出了许多红红的鲜血来。

莫一大王没有藤爬回莲花山上了,他的力气也减弱了。

他还指挥着众弟兄,坚持和皇兵作战。

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了,皇兵满山遍野
来追赶他。

他爬上山头,用脚一踢,山头过去了,他踩着歪山头,从这座山跳到另一座山。

后来,他到一座尽头山,就无路可走了。

恰巧这时候天上的长虹垂下来,莫一大王踩着长虹上天去了。

五谷庙节,别称:莫一大王节。

时间:农历六月初一,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胜一带。

相传六月初二是莫一大王的诞辰日。

传说莫一力大无比,被奉为壮族头领。

有一年,皇帝到壮乡征用人皮去盖宫殿,他用计谋使壮人避免了这场灾难。

其后,皇帝任命莫一在京城做官,但也留恋故乡,每晚骑着神马回壮乡家里睡觉。

后被朝廷发觉,他逃回壮乡,皇帝派大军讨伐,莫一抵抗,因寡不敌众而被杀。

可他被砍下的头不仅不落地,会说话,能痛骂皇帝和宦官,而且在官兵走后,又从天上落到自己的颈上,复活了。

壮人认为莫一是一位刑天式的英雄,对他非常崇敬。

每年一小祭,六年一大祭。

小祭以家庭为单位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莫一大天保佑壮家人安宁。

大祭以村寨为单位,届时杀牛、猪各一头,用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

这些菜不能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儿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壮族的传说故事:壮族的由来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壮族是由中国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它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鸟浒,宋以后的僮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当秦朝势力进入岭南以前,在祖国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主
要居住着属于百越系统的西瓯和骆越两族群,这两个族群就是壮族的先民。

根据出土文物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壮族先民已普遍使用铜器,这些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发展,壮族社会无阶级的原始公社进入到奴隶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兵分5路,进军岭南。

秦军战胜西瓯人,统一了岭南,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置于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之下。

又派监禄在广西修筑灵渠,把湘江与漓江连接起来,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接着,从中原迁来大批汉人“与越杂处”。

这些汉人在与瓯、骆越的交往、通婚过程中,部分成为壮族,同时加速了越人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汉至唐初,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

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

两宋、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县制度,给壮族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壮族人民不堪奴役,多次反抗。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起事于岭南的壮族地区。

但历次起义都遭到了反动统治者的血腥镇压而告失败。

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