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算术平方根_的教学设计及其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启示
算术平方根的教案

算术平方根的教案教案标题:算术平方根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应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计算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计算器、实际问题的案例。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教材、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了解和认识。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示例中的算术平方根。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
2. 学生自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算术平方根进行计算。
3.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
3.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他数学概念和应用,如立方根、指数等。
2.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更多的实际问题来运用算术平方根进行计算。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韦光有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2年第12期传统教学中,评价一节课的质量,通常都是以“课堂内容是否完整、是否能成功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去衡量它,应该说它多侧重于教师教的过程.进行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讲究的是它的“效益”,这一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要关注学生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怎样让学生乐意去学,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所以现在的数学课侧重的是学生学的效果.然而,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怎样让学生乐意去学、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仍然是操纵在数学教师手中.因此我建议: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怎样让学生乐意去学、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这一主方向去进行设计.下面是我对八年级上册的《算术平方根》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1.求出下列各式的值.(1)(2)(3)(32)(4)2.填空.(1)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 .(2)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100,则这个数是 .(3)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94 ,则这个数是 .这一教学环节是针对“要学什么”和“怎么学”去设计的.算术平方根与一个正数的平方刚好是一种互逆运算.这样设计为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什么”打下了基础.通过第2题练习,使学生知道“怎么学”,即怎样去求这样的一个正数,使得这个正数满足平方后等于某个正数及知道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二、情景引入引入问题情景:有这样一个古老的问题:用图1所示的两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能不能拼一个大的正方形?如果能,这个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这一教学环节是针对“为什么要学”而设计的,通过实际问题的呈现,使学生感受到现有的知识的局限性,让学生知道要解决现有的问题就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学.数学史的讲述:对我们刚刚拼出的这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是多少的这个问题,在当年的古希腊数学界中引起了一场很大的争议.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叫毕达哥拉斯,他认为:“一切数均可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而有趣的是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一名叫希帕索斯的成员发现,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无论怎样都没法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所以在当时引起了数学界的恐慌,历史上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这一教学环节是针对“怎样让学生乐意去学” 而设计的,通过古老问题的展示和数学史的讲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达到使学生乐学的目的.三、回归课本,感知新知问题:十月份举行的科技活动月中,我们班的某位同学想裁出一块面积为的正方形画纸,画一幅科幻画去参加比赛,则这张画纸的边长为多少?解:因为,所以边长为填表:四、归纳新知1.一般的,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2.数学符号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其中a≥0),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本节课要学习的算术平方根是什么,即这一节课要学什么.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以这样分析理解:算术平方根是根据平方运算的逆运算来定义的,所以运用定义求算术平方根,实际上可以这样去思考:所求的什么数的平方等于a.这两个教学环节是针对“要学什么”和“怎么学”而设计的.五、应用新知例题赏析: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00 (2)4964 (3)0.0001解:(1)因为,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0=10;(2)因为(78),所以4964的算术平方根是78,即4964=78 ;(3)因为,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0.0001=0.01.解题小锦囊:求某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根据定义可以这样思考:什么数的平方等于a,如(1)根据定义可以这样思考: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00?因为10的平方等于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这样就可以求出100的算术平方根了.通过文字叙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求算术平方的运算,很好地巩固了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这一教学环节也是针对“怎么学”而设计的.六、巩固新知练习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0.0025 (2)121 (3)2516练习2:求下列各式的值.(1)1 (2)925 (3)0.01练习1: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模仿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然后用数学符号表示求算术平方的运算.初步掌握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练习2:通过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数学技能.这两个教学环节是针对“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从中暴露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七、拓展新知练习3: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2)16练习4:求下列各式的值.(1)(2)练习3:通过加大深度的练习,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练习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挑战,拓展学生思维,满足多层次教学的要求.这两个教学环节也是针对“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检查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八、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哪些认识?”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理顺本节课的知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所以这一教学环节包含了: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丰富而多彩,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但不应为了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虽然教无定法,但在设计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应该是绕着“学生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怎样让学生乐意去学、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 这一主方向去进行.。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及其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启示

( 学生鸦雀无声 ,静静 的思考. )
2 .形 成概 念 .类 比理 解
例 2 求 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 方根 :
( 1 )1 0 0 ;( 2 )4 4 ;( 3 ) 0 . 0 0 0 1 .平方根 , 那 么算术 平方根 是什 么?它 与我们 已学 过的 知识有 什么联 系 ?
2平方米 的大正方形 ,她想 ,如果 按如 图 l ( 2 ) 所示 拼接 ,面积
虽 然 为 2平 方 米 ,但 小 是 正方 彤 . 小 明 的 妈妈 很 困惑 ,你 能 帮 助 小 明 的妈 妈 解 决 这 个 困惑 吗 ?
( 1) ( 2)
图4
(1 ) ( 2)
在 交 流 的基 础 上 ,最 后 师 生 归 纳 :利 用 正 方 形 的性 质 ,如
数 学 概 念 形 成过 程 的 教 学 应是 自然 的 、 水 到 渠 成 的 、知 识 发 生
也有 的同 学 是 这样 操 作 的 ( 如图3 )
发 展 过 程 的 教 学 ;数 学概 念教 学 必 须 “ 有 意 识 ” 地 加 以 落 实 数 学 的 思 想 方 法 、 思 维 方 法及 数 学 的研 究 方 法 ;在 数 学概 念 教 学 中融八 数 学 的人 文精 神 . 关键 词 :算 术平 方根 ;教 学设 计 ;数 学概 念教 学
应该 怎样 去研 究 它 呢?
正 确 ,则举 出 反例 .
( 1 ) 5是 2 5的算术平方根 ; ( 2 ) 任何数都有一个算术平方根 ; ( 3 ) 0的算术平方根是 0 ; ( 4 ) 0 . O 1 是0 . 1 的算术平方根 ;
( 5 ) 一 个 正 方 形 的 边 长是 这个 正方 形 的 面积 的算 术 平 方 根 ; ( 6 ) 一 2 5的 算 术 平 方 根 是 一 5 .
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

题目:《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一)、教学指导思想及对本章本节课的地位的分析:从有理数到无理数,经历过漫长曲折的过程,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由于引入无理数后,数域就由有理数域扩充到实数域.本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本章的学习是学生对熟悉的发展有了认识。
本节课是后面学习二次根式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教学设计以落实算术平方根为本。
本节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及应用有:1.转化、化归思想:2.非负数的应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两种非负数:||≥a和02≥a,本章中又学习了一种新的非负数是)0(0≥≥aa.非负数的性质有:(1)最小的非负数是0;(2)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然是非负数;(3)n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二)、教学内容设计分析:1和 a 的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各自的定义进行计算.为后面的二次根式的学习作准备。
2、新课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所以我立足于基础,深入浅出的引入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目的在于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利用表格帮助学生理解;闯一闯及选作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发展性。
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的基础上,借助于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学习算术平方根,学生还是容易掌握的,但是开方运算新的运算,学生对新的事物不容易接受,又加上初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上课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到这一点。
这结段的学生比适合“做中学”。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开方运算的过程,初步建立数学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采用列表的形式来反映在学习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相关概念.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转化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优秀4篇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优秀4篇算术平方根教学反思篇一算术平方根教学反思本节的教学效果不错,因为本节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几大亮点:一、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从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了大正方形的边长原来就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从而引发了探究有多大的欲望。
这样教学的作用是通过拼图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探讨“有多大?”。
这是一个学生关注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说明引入算术平方根必要性的好问题(如果算术平方根都可以像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那样求得,恐怕就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精力来学习算术平方根了)。
在探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头逼近的方法慢慢引导学生理解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并从中了解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解决这个问题的。
过程体现了“数学中的无限逼近的思想”,并使学生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为引入无理数和实数概念作好准备。
三、探究被开方小数点移动规律。
通过计算器完成课本71页‘探究’的填表后,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被开方数的扩大和缩小与算术平方根的扩大和缩小之间的规律。
让学生体验了计算器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讨论找到规律的成功喜悦感。
四、运用逼近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课本的例3这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领会:一是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用逼近估算法比较一个有理数与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为学生后面的实数学习提供的方法。
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平方根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算术平方根存在的意义,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2、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利用计算器探究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学习重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学习难点: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学习过程:一、学习准备1、阅读课本第3页,由题意得出方程x= ,那么X= ,这种地砖一块的边长为m2、正数a有2个平方根,其中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13.1 算术平方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会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出,启发、归纳。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应用。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通过阅读引言,使学生了解本章要学的内容(学生读,其他学生边看边听,老师加以说明)。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让学生写出1〜15的平方(学生一个一个上黑板写)。
2、学生打开课本到P68思考及问题。
然后填表:(学生上黑板去填,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平方数有平方)三、新知探究:(从上面的表格中引出算术平方根概念,如-叫做9的算术2 4平方根。
学生试着归纳,老师修正)。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即:如果x2= a,那么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表示:x二j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3、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4、范例讲解: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⑴ 100;⑵ 49;⑶ 0.01;⑷ 0.0001; ⑸ 0.64解:⑴•/ 10 2= 100,••• 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0 = 10.⑵〜⑸由学生完成,老师讲评纠正。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讨论自己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班上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本P75第1题:(1)~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引言涉及卫星运行的第一宇宙速度和第宇宙速度引出,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读、了解本章要学的内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让学生写出1〜15的平方数有两个目的:一个是15个人上去写,调动其积极性,但比较浪费时间;另一个是让学生记住这些数,以后做题常用。
从上课看效果还可以。
本节课是尝试着和学生共同归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虽然有些不成熟,但效果比直接给出学生理解的好,给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总体上来说,有点前松后紧,学生练习时间较少,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于“算术平方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5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学生对这类
正方形的存在性就不会再有怀疑了,那么下面探究这类
正方形的边长就顺理成章了.
活动2:探究上述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
估算:如图6,以面积为2的正方形为例.以原点为圆
心,以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的正
半轴于点M,点M对应的数是多少? 为了更精确地估计点
正确答案,但是如果被开方数不是完全平方数,开方结
果不是他们熟悉的整数或分数,这就会让他们感到无所
适从.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根号的表示方法,也不
免让人感觉非常勉强.教材在引入概念时是充分考虑了
这个因素的,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算术平方根是从已知
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这个问题中引发的,又在数学活动
中探究了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并用夹逼法,通过分
先拼出面积就是2的正方形.
引导学生将两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
2的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学生能够很容易拼出来,通过
这个活动让学生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及其边长有个初步
的直观认识.
再拼出面积是3的正方形.
思路:如果能将面积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拼凑成一
个新的正方形,那么得到的新正方形的面积就是3.
教师演示操作:参考图3,画出
设计意图:此时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已知长方形的
面积,求边长,根据平方的逆运算,引出算术平方根的定
义和表示方法就水到渠成了.结合适当的练习,加之学
生的探究过程,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和掌握算数平方根的
定义和表示方法了.
36
初中版
2014 年 5 月
案例点评
教
材
法教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筅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晓斌 筅重 庆 市 璧 山 县 中 学 王 伟
初中数学_6.1.1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
口答归纳定义,学 习新知.
概念比较抽 象,原因之一 是学生对这个 新的符号的理 解要有一个过 程.通过此问
也就是,在等式 x2 =a (x≥0)
题,使学生对
中,规定 x= a .(板书等式关系)
符号“ ”
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
1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
内容-算术平方根.
板书课题.
自学教材 40 页,完成如下问题: (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2)如何求一个数的算数平方根?
自主学习并探究新 知
通过学生的自 学探索新知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
算术平方根的
方等于 a,即 x2 =a,那么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
aHale Waihona Puke b c 2016 的值.学生计算并请一位 通过中考题检
同学板演第 3 题步 测学生的掌握
骤
情况并巩固新
知
经典归纳 分享收获
作业布置
你的收获是什么? 一个定义 一种运算 一个性质 1. 必做题:习题 6.1 第 1、2 题. 2. 选做题:习题 6.1 第 11 题.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总结的方 式回顾所学内 容,加深理解
(1) x (2) x2 1
在熟悉算术平 方根概念及意 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让学生 思考算术平方 根的意义,加 深理解,得出 结论
应用结论,巩 固新知
1. 16 的算术平方根是
.
拓展延伸 中考链接
2. 若 x-3 的算数平方根是 3,则
x=
.
3. 已知 a、b、c 满足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频 道
生 , 我想 , 先估算小数点后第一位 , 分别求 出 ,, ,,
, ,, ,, 的值 , 就可以得到 丁 的范围 , 然后再估 算小数点后第二位 , 这样继续下去 师 很好 ,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器 , 按生 提供的方法进
行尝试
解
,
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 , 其中的数学概念 、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 想 的起源与 发展是 自然 的 , 所以数学课 堂的学 习与教学要 充分
所以
丁
的本质 , 对其赋 予形式化 的定义及符号 , 使其 达到精确化 , 成
为具体的一 个时 象 在 以后 的学习中 , 以此为对象去进行新的活 在 学生 计 算 结果 的 基 础 上 , 教 师 用 多媒 体展 示 、 丁
· …
动 、 图式阶段
一 个数 学概念 的图式是 由相应 的活动 、 过 程 、
行反思 、 抽象 , 使 学生形 成 了丰富的算 术平 方根 概念 的表 象 , 从 而水到渠成地得 出算 术平方根 的定 义 , 帮助学生实 现从 “ 过
实数
程 阶段 ” 上升到 “对象阶段 ” 最后 , 教师通过设计 正反例 的变
数 学概念教 学的最终 目标应 当是通 过运用形 成以概念 为中 心的网络 , 进 而将此 网络凝 聚为一 点 , 各点相 互联 系 , 形成概
级阶段 ,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数学概念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先是具体辨别水平 的运用 , 再转 到思 维水平上 的运用 例
概念
只有在运用 中才能得到 真正的理解 而概念 的运 用有多级水平 , 判 断下列 说法 是否正确 如正确 , 则说明理 由 如不 是 的算术平方根
索 、 勤于思考 、 不迷信 、 不盲从的表现 受到教师的鼓励 、 表扬 , 部分 同学脸上雾 出了笑容
哥拉斯学 派 中最 杰 出的数学 家希 帕索斯 , 约 在公元前 他发现边长为 世纪 , 的正方 形的对角线 的长度不 能用整数或整 数的
合 , 体现了数学概念教学的自然性 相反 , 如果在数学概念教学
中, “一个定义 , 三项 注意 ” 式 的抽象讲解 , 或者 只是 让学 生 接 受 、 记忆 、 模仿 和练 习 , 那 么这样 的数学 概念 教学 就不 自然 , 对人的素质培养不利 因此 , 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把握本质 , 顺其
师 事实上 , 从上 面的实际 问题中我们 看到 , 正方形 边长 , 但 我们 现在还 不知 道 , 如果是 我们学过 的有理 如果这个数 我们没有学 过 , 那么我 们又 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确实是存在 的 , 而且它是正数 , 即 到底是 怎样 的数 数 , 那 它应该是多少 应该 怎样去研究它呢 学生鸦雀无声 , 静静的思考 形成概念 , 类 比理解 师 刚才生 提到我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 算术平方根 , 那 么算术平 方根是 什么 它 与我 们 已学 过的 知识有 什么联 系 你们 我们 能否从 已有 的知识经验 中来建构算术平方 根的概念 想从哪些 已知知识人手 去研究 生,
师 很好
我们知道 ,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 的分数 , 分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 丁 二 …不是有理数 ,
形式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 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显然 ,
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叫 “ 无理数 ” , 这 样数 的范围又从有理数集扩充为实数集 正整数
负整数 有理数
无理数
领学生围绕着 护 中的 是什么 用启发性 、 探索性的语言 , 顺 着学生的思维让学 生独立思考来 驱动学生 对操作 活动阶段 进
囚口一
图
分 川
一 、 “算术平方根 ” 的教学 实践
情境导入 , 初步感知 上课开始 , 教师提出问题
方米 的正方形布 料 如图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操作的 小 明的妈妈有两块面 积为 平 , 现准 备把它 拼成一个 面积为
如图
平方米 的大正方形 , 她想 , 如果按如 图 所示 拼接 , 面积 虽然 为 平方米 , 但不是正方形 小 明的妈妈很 困惑 , 你 能帮助
引入符号 , 渗透历 史 接着 , 教师继续启发学生
平方运算
为什么 涉及到平方运算
生 。 因为 护
师
表
好 , 就照你们 的办 为此 , 我们从特殊的情形 , 即特殊
师 给出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后 , 根据以往的经验 , 接下 去你打算研究什么
生,
生,
的正方形面积和边长人手思考 , 请同学们填写表 和表
型 扩 二 , 此 时学生虽然 不知道如何 去求 护 中的 , 但 己感 受 到算术平方根概 念产 生的直观背 景 , 理解 了数学 知识 与现实 生活之 间的联 系 , 为真正理解算术平方 根概念积累 了活动经验 这是 因为问题 的生活情境 是算术平 方根概念 产生 的 “源头 ” , 是学 生身边的数学 , 它引起 了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引 发了学生 的 认知 冲突 , 学生 自觉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接着 , 教师很 自 然地带
徐光考
一 , 男 , 浙江台州人 , 浙江省特级教师 , 主要 从事中学数 学教 育教 学研究
JI AO XUEP ! N DAO
教 学 频 道
出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学生在教材上看到的 至此 , 全班同 学处于 “困惑 ” 的状态 师 同学们 能够提 出这些 高水 平的问题是 自己深人思 考的
结果 , 对提 出的问题穷 追不舍 、 追 根究底 、 不 断追问是 勇于探
年
第
期
中 国 毅粉睛
的戴蒸股鱿及其
对戮学概慧戮学钓 启示
徐光考
张安军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 区 教 育教 学发展 中心
浙江省台州市白云学校
摘要
“算术平方根 ” 的教学设计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启示
数 学概念教 学必须 “ 有 意识 ” 地加 以落实数
也有的同学是这样操作 的 如 图
数学概念形成 过程的教 学应是 自然的 、 水到 渠成的 、 知识发 生 发展过程 的教 学 学的思想 方法 、 思维 方法及数 学的研 究方 法 在 数 学概 念教 学 中融入数 学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算术平方根 教学设计 数 学概念教学
形的边长二 二 丁 在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 , 生 认为二 二 二 、何
丁
它有 多大
我们学 习的算术平方根是一 种特殊 的开方运算
呢 生 通过估算得到
接下来同学们打算用
概念定 义是从具体 到抽象 的升 华与凝 聚 , 是 概念学 习的高
什么方法进一步估计 厄 的值
J} A O X tJ E P IN D A O
正方形 的面积 矛 正 方形 的边长 表 生
引进符号来表示算术平方根
用符号表示 , 算术平方根就变得更加简洁
师 为什么要引进符号来 表示算术平方根 师 单美 把 引进符号 , 使用起来 既简 明又方便 , 体现 了数学 的简 〕 的算 术平方 根记为 万 , 读作 “ 根号 ' , 表示平方根 印度人在 开平方 阿 拉伯 人 用 表示 礴 牙
年前 , 德 国人用一 个点 “ ” 来表示 平方根 比如 , 就表 的平方 根 , 等等 直到 世纪 , 法 国数 学家笛卡尔第 一个
使用了现在所用的根号 ` 丫 一 ” 可见一种符号的普遍采用是多
么的艰 难 , 它是人 们在悠久 的岁月 中 , 经过不 断改 良 、 选 择和 淘 汰的结果 , 它是数学 家们集体 智慧 的结 晶 下面请 大家 思考
叫做被开方数 那么 , 根号是怎样产生和演变成现在这种样子的 呢 古 时候 , 埃及人用记 号 “' ' 时 , 在 被开 方 数 的前 面 写上 示
正 方 形 的 边 长
正方形 的面积 尹
学生很快填好表格 , 接 着教 师继续启发学生 师 表 与表 中的两种运算有什 么关系 生 , 是互 为逆运算 师 互为逆运算 以前学过吗 生 师 以前学过互为逆运算的有加法与减法 , 乘法 与除法 回答得 很好 表 中的运算是平 方运算 , 请 你根据 自
师
正确 , 则举 出反例 任何数都有一个算 术平方 根 的算术平方根是 是 的算术平方根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这个正方形 的面积的算 术平方根 一 的算术平方根是一 例 求 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 ,, ,
`, 箭 ` , , · ,·
、例 后 , 教 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 , 在不同学
学 生完成例
生反思的基础上 ,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到 任何正数都有一个 算术平方根 , 的算 术平方 根是 ,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师
怎样用 数学语言准 确地定义
我 们来翻开教 材阅读算
的平 方等
术平 方根的严格定义 教 师板书算 术平 方根 的定 义 , 即如果一 个正数 于 , 即 护二 , 那 么这个正数 的算术平方根是 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 , 规定
师
一般 地 , 乘方的逆运算我们 称之为 “ 开方运算 ”, 今天 初 步应用 , 辫析概念
小 明的妈妈解决这个困惑吗
口 口一 巨口
图
图
在交流 的基础上 , 最 后师生归 纳
今
因为 , , ,
利用 正方形 的性 质 , 如
轴 对称性 和 中心对 称性 策略
学生解决 了问题
小 学学过
等是 分 割正 方形 的常用
由于 问题 的背景 为学生所 熟知 , 因此 它激活 了学 生已有 的
知识经验 , 激 发 了学 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 学生 自 觉地 尝试着 自己去想办法帮助小明的妈妈 解开这个 困惑 学生 先独立 操作
体现数学 的 自 然 性 , 使数学 课堂教学 的过程成 为 自然 的数学教 学的过程 所谓 自然的 、 水 到渠成 的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 是一
种数学概念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与学生数学认知过程的融合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