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中考复习学案[1]

合集下载

陋室铭复习学案

陋室铭复习学案

92003《陋室铭》复习学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本课的知识点及思想内容。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全文。

3、再一次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自学检测1、诵读课文2、背出有关作者刘禹锡的文学常识知识。

不全的作补充。

3、写作背景回顾,不全面教师或学生补充。

4、重点文言词回顾回答。

5、文章内容回顾,与学生共同完成。

验收学习文意理解:1)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3)写陋室之人交往之雅的句子:4)、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5)、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6)以古代明贤自况的句子是:7)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92004《陋室铭》第二课时复习题一、考查文言词的记背情况和原文翻译。

二、问答题1、本文起笔即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陋室的环境怎样?赏析写陋室环境的语句。

3、为什么交代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为什么说“何陋之有”?8、请写出你的屋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10、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11、找出本文的韵脚三、开放题型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实际谈谈?2、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3、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四、创新题型1、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本文中是怎样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的?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些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1]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1]

《陋室铭》复习导纲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代文学家。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本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借陋室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情趣。

(◇刘禹锡唐代警戒自己或者称述、称颂功德用韵)二、计时课文背诵及默写1、背诵(注意重点字的字音、重点句子的节奏、并认真练习易错字)2、理解性默写(用红笔标出句中的易错字)(1)、文中能提挈全文大意的词是(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6)、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三、重点字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四、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内容理解:1. 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2.试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文中的作用。

[答]起兴开头,以虚衬实。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的鄙弃、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陋室铭》复习学案

《陋室铭》复习学案

《陋室铭》复习学案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之乱耳()无案牍南阳诸葛庐.()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蔓.不枝.()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三、默写句子(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体把握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陋室铭学案定稿

陋室铭学案定稿

《陋室铭》复习导学案一一、目标导学1、认识作者2、识记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4、背默全文5、掌握内容6、分析写法二、自主复习组长检查(一)认识作者:刘禹锡。

文体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识记文言词语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词类活用1.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4.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义:样子)2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三)、翻译(组长检查)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四)、背诵默写: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学案老师用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学案老师用

九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学案总第()学时编写人:九年级备课组复习目标:1、能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课文。

2、能解释文中重点的文言词语,准确的翻译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中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4、能进行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二、文体常识1、《陋室铭》选自,本文体裁是,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本文作者是,代著名、家。

2、本文采用了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3、本文通过赞美,借此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的情怀。

三、字词解释斯:惟:馨:鸿儒:鸿:儒:白丁:调:素琴:金经:丝竹:案牍:劳:形:四、翻译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孔子云:何陋之有?五、按要求默写句子。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陋室铭》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3、文中表明“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4、文中表明作者交友妙境的句子是:,。

5、文中表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六、课文内容理解1、文段开头两句用了什么写法?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4、“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七、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2007河南省中招试题)(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陋室铭》《短文两篇》复习学案

《 陋室铭》《短文两篇》复习学案

21、《陋室铭》22、《短文两篇》┃复习重点┃1. 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其重要词语的用法;能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

3. 赏析古代诗词,掌握诗词名句。

4.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5.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2)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3)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4)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6)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7)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 (8)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9)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二、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中考复习学案

《陋室铭》中考复习学案

《陋室铭》复习案中考不怕远征难考后六月尽开颜教师寄语:待到金色六月,谁主沉浮。

【教学目的】1、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本文作者所表达的高尚志趣。

【教学重点】字词及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赏析,理解本文作者所表达的高尚志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内容:写出初中教材中哪些课文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文学常识。

1、解题:本文是作者贬至和州时所作的一篇骈文。

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著有《刘宾客集》。

3、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的。

另一种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叫墓志铭。

(归纳几种文体:①说:古代一种文体,它既可以用于记述事物,又可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有文采,其特点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②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③赠序: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用“送……序”为题。

④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阜盛。

)4、本文写法上的特点:①骈体文。

全文只有一句为散句。

(何陋之有)【注:骈文:相邻的两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包括对偶句和排比句,骈句以外的统称散句。

】②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陋室”(物)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志)③反向立意:想表达“陋室不陋”,却先从“陋室”的“陋”写起。

从三个方面写:陋室环境(景色之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室中事(情趣之雅)。

④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注:赋:平铺直叙(记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例句见下文分析。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复习2 4陋室铭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复习2 4陋室铭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表达情感及反映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反思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课时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重点字词
强化记忆
1、可爱者甚蕃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文言文复习
课型
练习
总第课时




知识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整合知识的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强化基础知识,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整合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点评上次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复习学案
主备:刘志科 时间:2015-4-7 班级: 姓名:
【复习目标】 1、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本文作者所表达的高尚志趣。

3、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字词及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课文的赏析,理解本文作者所表达的高尚志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

1、解题:本文是作者贬至和州时所作的一篇骈文。

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著有《刘宾客集》。

3、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的。

另一种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叫墓志铭。

(归纳几种文体:①说:古代一种文体,它既可以用于记述事物,又可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有文采,其特点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②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③赠序: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用“送……序”为题。

④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阜盛。


4、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①骈体文。

全文只有一句为散句。

(何陋之有)【注:骈文:相邻的两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
包括对偶句和排比句,骈句以外的统称散句。


②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陋室”(物)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志) ③反向立意:想表达“陋室不陋”,却先从“陋室”的“陋”写起。

从三个方面写:陋室环境(景色之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室中事(情趣之雅)。

④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注:赋:平铺直叙(记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例句见下文分析。

(二)字词。

1、“之”的用法:①无丝竹之.乱耳: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何陋之.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用动,闻名、出名;②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移就修辞);③苔痕上.阶绿:名用动,长上;④白丁..
:原意是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⑤乱.耳:使动用法,使……扰乱;劳.
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三)内容归纳。

全文分三层: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

“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四)亮点分析:分析这三层的内容。

一层:
1、开头为什么从“山”“水”写起?(前四句的作用) 归纳:既是形象的比喻,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喻品德高尚的人。

又是事物的类比,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2、五六句的作用:“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为全文之“睛”,两句,点明题旨。

二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

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来往的都是志同道合的学者,是正面衬托。

可见作者也是一位“鸿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中事,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实结合,表现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层含义:一是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诸葛亮、杨雄自比,表达了远大的抱负,以此类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进而颂扬了“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期总结作用,全文以反诘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五)、本文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开头写山、写水的诗句是“比、兴”;描述陋室环境及室中生活时用了“赋”的写法。

此外,还引用典故,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从多角度升华了馨香的品德和高洁的志向。

(六)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提示: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
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你能看出当时
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提示: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
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复习检测 1、填空: ①《陋室铭》选自 ,“陋室”是 的名字, 意思是 。

②本文作者 唐代诗人 ,哲学家。

字 ,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人们非常熟悉的诗句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 , ③铭,是指 ,后来成为 ,它的
⑴有仙则名. ⑵斯.是陋室 ⑶惟.吾德馨.
⑷谈笑有鸿儒.. ⑸往来无白丁..
⑹可以调素..琴 ⑺无丝竹之...乱耳 ⑻无案牍..之劳形.. ⑼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⑸孔子云:“何陋之有?”
4、原文填空。

⑴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⑵反映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⑶写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 。

⑷能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⑸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
⑹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

⑺引出全文主旨的句子(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是: , 。

, 。

⑻写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 。

⑼《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⑽陋室值得称颂的原因的句子是: 。

直击中考: 1 《陋室铭》中考题汇编 2008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谈笑有鸿.儒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
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