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现代文冲刺-考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

记叙文一、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1)中心思想=事件概括+作者看法+作者的情感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首段入手4、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5、从分析篇末入手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一般规律: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侧重抓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

2、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

二、理清结构层次(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在记叙事情的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2、3、4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二)、概括段落内容(1)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1、按时间先后2、按地点的转换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如主要人物的变化,表达方式变化)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2)概括段意方法:5、反问:强调,增强肯定(否定)语气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7、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8、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六、词语含义常见题型为:A、***指的是……B、***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思路:A、词语的指代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B、词语的比喻义解释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比喻……C、词语的引申义解释词语的意思——在本文中指……D、词语的特殊含义(包括双关、反语、讽刺等)(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词语的特殊含义)说明文一、概括主旨要点(一)、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1 上海中考题型分析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1 上海中考题型分析

上海中考题型分析2021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一)中考语文考纲能力要求1.古诗文阅读能力(1)能默写与运用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2)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3)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4)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5)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7)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现代文阅读能力(1)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提取并解释重要的信息。

(3)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4)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5)能识别和运用修辞方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6)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思路,意指思考的条理脉络,通俗的解释就是心里的想法。

结构,由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文章结构”是指文字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方法,它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

“文章思路”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上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条中心线索,把要表达作者思想的文字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7)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8)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拓展。

3.综合运用能力(1)能根据一定的生活情境,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2)能根据要求,完成读写任务。

4.写作能力(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和事理。

(3)能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5)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6)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知识内容(4)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

上海市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知识点记叙文一、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1)中心思想=事件概括+作者看法+作者的情感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首段入手4、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5、从分析篇末入手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一般规律: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侧重抓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

2、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

二、理清结构层次(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在记叙事情的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2、3、4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二)、概括段落内容(1)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1、按时间先后说明文一、概括主旨要点(一)、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二)、概括说明对象特点1、注意文章的中心句;2、没有明显中心句的,需要分析、归纳,总结事物特征。

*分清是局部特征还是总特征二、分析思路结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上海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海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海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在初三阶段,学生需要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水平。

下面将从语文学科的多个方面,对上海初三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初三语文中,阅读理解包括课文阅读、应用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词汇积累能力。

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词汇量,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善于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从而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

比如:找关键词、预测内容、快速浏览、回归原文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二、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三语文中,写作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

下面是一些写作技巧的总结:1. 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

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决定了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并合理选择写作方式。

2. 合理组织结构。

写作要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内容之间要合理过渡。

学生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式进行组织,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3. 语言表达得体。

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记叙文要求生动形象,说明文要求准确明确,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

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文言文阅读和应用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理解古代文化和加强语文修养。

初三语文中的文言文主要包括古文阅读和文言文应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掌握常见的古代汉字和词语。

上海中考现代文考点

上海中考现代文考点

现代文考点一、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1、词的辨析:例:虹口区一模第16题在第二段空格处一次天上的词语应是 CA 如饥似渴夜以继日摇头晃脑B夜以继日摇头晃脑如饥似渴C如饥似渴摇头晃脑夜以继日D摇头晃脑夜以继日如饥似渴方法:根据1、词义 2、词的程度和范围大小 3、词的感情色彩 4、词的搭配来判断*一模:闵行/17;嘉定/16;浦东/16;杨浦/16;A卷/18;C卷/212、词的表达效果:例:杨浦区一模第22题在第四段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A 递B 交C 塞D 放选C,理由:“塞”表现了女孩的推托,突出了女人的善良方法:应写出1、词义 2、词在句中的意思 3、句子与中心的关系*一模:宝山/203、词的含义:例:“怪怪的”在文中的含义1、室友们认为“我”小气,不肯请客2、“我”在室友的提醒下而请客,迟疑的表现令室友不高兴方法:写出所指对象心情、状态的不同*一模:静安/22;B卷/16;C卷/184、词的替换:例:徐汇区二模第23题“她以一身任严父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一句中的划线部分是否能改成“任慈母兼严父之职”。

原句更妥当,原句强调母亲首先要像父亲承担起生活重担,还要关心“我”的学业生活,从而表现母亲的艰辛和“我”对母亲的尊重。

方法:1、写出顺序词,强调词 2、词在句中的含义 3、句子与中心的关系*二、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序、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1、说明文:例:静安区二模第19题第3到9段运用了逻辑顺序,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从抽象到具体,清楚有条理地说明了低碳概念与家庭生活节能减排的方法。

方法:写出具体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2、记叙文:例:奉贤区一模第17题请具体说明第二段划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1、补充交代小女孩父母不能陪伴的原因,交代父母已安排好一切,只等拆纱布才回来2、为下文盲阿姨照顾小女孩作铺垫,突出盲阿姨的善良,为下文父亲回来陪她埋下伏笔方法:插叙的作用:1、补充交代故事相关的情节内容,是人物形象更丰满2、补充交代故事相关的情节内容,使文章脉络更清晰,使情节内容更完整*4、议论文:例:松江区一模第19题本文采用的论证结构是 DA 总分B 层进C 并列D 对比方法:并列的顺序能够颠倒,层进的顺序不能颠倒*一模:D卷/20;长宁/19;二模:A卷/18。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0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含义与鉴赏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10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含义与鉴赏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含义与鉴赏1.词语含义解题方法(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语境义)。

①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语本义。

如果文章中没有出现词义,甚至这个词语是陌生的,需要结合一定的方法对词语含义进行推测。

如根据字形推测,用近义词替代,用反义词来解释,将词语分解组词再合并等方法来解释词语含义。

②判断词语的特殊性,如是否有修辞义,感情色彩使用等。

象征义、反语义、双关、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大词小用等。

③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也可以使用替换法,将所解释的词语去掉,自己使用一个词语来代替原词语。

④一定要将答案代入原句检验,检验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

(2)词语的指代义①找出该词语所在的位置②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③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④将答案代入原文指代词和具有指示作用的词语,一般是从上句或上文开始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找答案,实在找不到再去下句找。

2.词语鉴赏解题方法一般可从修辞、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其他需要考虑的是:大词小用;贬褒词性色彩互换等。

(1)对句子中词语的鉴赏(表达效果、表达作用)分析。

①首先确定词语是属于表修饰还是表限制;②表修饰的词,从生动性、形象性角度分析:A.确定词语表达(修饰)的对象; B.理解表达(修饰)的效果(怎么样)。

③限制的词,从范围、大小、程度等着手分析,主要是表达的准确性。

如:词语能否删掉。

回答此类题,首先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看是针对“范围”还是“大小”或者“程度”而言。

一般来说,删掉以后表达的内容欠准确(生活实际,事实等)。

(2)解题思路:修辞优先,无修辞,再考虑限制性的词。

①词语本身的含义②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对比、反复等)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适用的对象或范围⑤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⑥近义词辨析(3)比较题请问“**”能不能改成“**”,为什么?答题模式:找出两者在文字表达上的不同之处+解释不同之处的文字表达效果(一般解释表达效果好的那一句,也可以加上表达效果不好的那一句)+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结构上作用(灵活)。

现代文答题技巧(适用于上海中考)知识讲解

现代文答题技巧(适用于上海中考)知识讲解

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上海语文中考阅读部分高频考点答题格式(整理版)

上海语文中考阅读部分高频考点答题格式(整理版)
说明对象及特征
1、从标题入手把握。
2、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除了过渡句,还有文首的总起句,文末的总结句,文中的设问句和各段落的中心句。
3、从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务的哪一方面特征,然而归纳小结。
1、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①典型事物与典型实例的混淆。
②事物和事理类说明文的混淆。在说明某个事物的时候,不能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需要来把握说明侧重点的不同。
3、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引出下文对XXX的说明。
1、特殊情况:A、开头如果是设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激发兴趣;B、引用古诗文:增强文学性描述性、抒情性语言常用修辞(无论怎样考察大家,都要灵活运用。)
关联词语的考查
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承接关系、条件关系
③与所放置的那一段的观点“xxx”一致,或从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论证了那段的观点“xxx”
④而另一个论据写的是xxx事例,不能论证本段的“xxx”观点,所以不适合。
1、段落之间能否调换【解题思路】
①表态:不能
②内容上:分别概括所给段落的内容,论述了xxx
③确定段落之间的关系:或层层递进,或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4、这些不是论点:短语或词组;疑问句、反问句;不能概括整篇文章的句子。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如果是讲道理)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如果是引用)使用了引证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典型例题:上海中考语文卷,各区模拟卷,重点是08、09年上海中考卷
(1)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08: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
•0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水草丰mào____
(2)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08、09年没直接考
•注意:结合标点的理解来理解文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08: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09: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3分)
A.丰富陶冶美化B.美化丰富陶冶
C.美化陶冶丰富D.丰富美化陶冶
•08: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注意: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空白点)
(4)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08、09年没考
•注意:一是识别,二是表达效果,三是转化
(5)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读懂文章的内容。

0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

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

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

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09:依据第①段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A.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

B.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

C.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D.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

•09:第⑧段中的“这样”指的是____。

(3分)
•注意:直接筛选信息和简单推理;细读选项,比对原文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08、09年没直接考
•注意:如何进行直接的考查?如段落插入,顺序调整等
(7)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

•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
•08: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
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4分)
•09:第③段中“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的原因是____。

(3分)
•09:对第 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懂得了生活的道理。

B.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决定回家完成学业。

C.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理解了父母,决定回家。

D.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觉得无能为力,决定返乡。

•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
•08: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1)(2)
•09:没考
•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
08: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和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2)(3)。

(12分)
•08: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09: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
(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2)____;(3)____;(4)____。

•09:对第 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懂得了生活的道理。

B.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决定回家完成学业。

C.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理解了父母,决定回家。

D.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觉得无能为力,决定返乡。

注意:这是考查重点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7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08: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分)
•09:第 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运用了_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

(4分)
•注意:必须答第一层
(9)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08: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09:第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其作用是____。

(3分)
•注意:答题要用“(具体)说明”之类词语
(10)能分析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作用。

•08、09年没直接考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空白
(11)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08: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80字左右)(8分)
•09:没考
•注意:加强对“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的感受见解(估计今年不会考)
(1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08:没考
•09:请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

(80字左右)(8分)
•注意:理解文意是基础
(13)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题。

•08:没考
•09: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

请依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角度写出观赏效果。

(6分)
•注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

•小结:注意近两年没考的内容,如标点,句式,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的赏析,环境描写等。

注意选择题的考查方式。

注意这些考点在议论文中的具体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