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件1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共25页)(1)

〔名师整 理课本 专题〕 七年级 语文部 编版下 册《孙 权劝学 》优秀P P T 课件(共25 页)(1 )-ppt 优质说课稿
拓展延伸
1、请写出几句与“读书”有关的名言。 2、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 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 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 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 写一段劝说性的文字。
〔名师整 理课本 专题〕 七年级 语文部 编版下 册《孙 权劝学 》优秀P P T 课件(共25 页)(1 )-ppt 优质说课稿
不卿 可今 不当 学涂 !掌
事 , 复卿 吴今 下者 阿才 蒙略 !, 非
〔名师整 理课本 专题〕 七年级 语文部 编版下 册《孙 权劝学 》优秀P P T 课件(共25 页)(1 )-ppt 优质说课稿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用 事务
难道 想 成为 通“耶”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与……相比怎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名师整 理课本 专题〕 七年级 语文部 编版下 册《孙 权劝学 》优秀P P T 课件(共25 页)(1 )-ppt 优质说课稿
〔名师整 理课本 专题〕 七年级 语文部 编版下 册《孙 权劝学 》优秀P P T 课件(共25 页)(1 )-ppt 优质说课稿
疏通文意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共25页)(1)-ppt优质说课稿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大事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 拜
《孙权劝学》PPT教学课文课件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推脱
事务
古时王侯 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
粗略的阅读 了解历史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 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 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4.课文是怎么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谈话过程中鲁肃的 议论来表现吕蒙的进步。“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 课件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通过侧面描 写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
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 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 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 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 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 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文中人物
吕蒙:吴国名将
孙权:吴国创始人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如今,现在
不再是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 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孙权劝学》PPT优质课件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 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 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课堂练习
1 、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 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都可以用此语。
课堂练习
2、从“不学”到“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 编者编入《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古 人的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能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谈谈。
(3)肃遂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两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遂:于是。
课文讲解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 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研讨探究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研讨探究
4、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
“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3张PPT)

当初 对……说
当权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 当涂 掌事,
说
掌管事情
不可不学!” 蒙 辞以 军中多 务。
以…(理由)推托
事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 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专掌经学传授
难道
的学官
应当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 邪!但 当
想要 研究儒家
句末 只
粗略地阅读
罢了
经典
语气词 是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了解历史。见,了
与……相比怎样
解。往事,指历史。(何如,两者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以(之)为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的上我事务 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
孙权劝学
5、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吕蒙接受孙权的建议了吗? 辞学——就学
7、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
孙权劝学
8、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大惊——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 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 爱才。
到,等到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经过
大,程度副词。 十分惊奇
如今,现在
不再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干和谋略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事情,十分惊 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 个吴地的阿蒙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共13张PPT)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7月2021/7/272021/7/272021/7/277/27/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021/7/272021/7/27July 27,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272021/7/272021/7/272021/7/27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件1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 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 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人和事。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刮目相待:看待。
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身居陋室
立 志 读 尽 人 间 书
发 愤 识 遍 天 下 字
--
苏 东 坡 门 楹
一.新课导入
人物简介
孙
吕蒙
吴 国 名 将
权
吴国创始人
鲁肃
吴 国 谋 士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孙权 :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 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孙权) 为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鲁肃) “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深感自豪 (吕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 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 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人和事。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刮目相待:看待。
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身居陋室
立 志 读 尽 人 间 书
发 愤 识 遍 天 下 字
--
苏 东 坡 门 楹
一.新课导入
人物简介
孙
吕蒙
吴 国 名 将
权
吴国创始人
鲁肃
吴 国 谋 士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孙权 :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 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孙权) 为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鲁肃) “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深感自豪 (吕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 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 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 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向同学们介绍经典名篇《孙权劝学》,并分享学习的重要性。
导入
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孙权劝学》视频,了解故事背景。
引出主题
通过课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
课文导读:孙权劝学
故事梗概与人物形象
通过孙权的故事,介绍名人的形习
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 学生口头表达达的自信心。
背诵文章
指导学生背诵文章,培养记忆力和语感,同时 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内涵。
思考题:自主思考
1
发表看法和感想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提高 学生思维和表达水平。
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形成 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
深入剖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和领会。
词语解析
解析其中的生僻单词:“狂妄”、“觅取”、“优游”,拓宽学生的词汇库。
课内讲解:名人名言
学习的重要性
引入多位名人名言,探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座右铭的力量
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引导学 生热爱学习,开拓视野。
互动节:朗读和背诵
总结:思考回顾
1 主要内容和要点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让学生加深对《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2 不断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美好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美好,成为21世纪有竞争力的人才。
本课程将向同学们介绍经典名篇《孙权劝学》,并分享学习的重要性。
导入
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孙权劝学》视频,了解故事背景。
引出主题
通过课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
课文导读:孙权劝学
故事梗概与人物形象
通过孙权的故事,介绍名人的形习
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 学生口头表达达的自信心。
背诵文章
指导学生背诵文章,培养记忆力和语感,同时 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内涵。
思考题:自主思考
1
发表看法和感想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提高 学生思维和表达水平。
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形成 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
深入剖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和领会。
词语解析
解析其中的生僻单词:“狂妄”、“觅取”、“优游”,拓宽学生的词汇库。
课内讲解:名人名言
学习的重要性
引入多位名人名言,探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座右铭的力量
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引导学 生热爱学习,开拓视野。
互动节:朗读和背诵
总结:思考回顾
1 主要内容和要点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让学生加深对《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2 不断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美好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美好,成为21世纪有竞争力的人才。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6张PPT)

• 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 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 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鲁肃于是就站 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 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 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学
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 劝学 吕蒙赞学 鲁肃
(就学)
循循善诱 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 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011/09/14
《孙权劝学》 课件原创:二中语文组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19岁继承兄长孙策之 位,在五十多年的时间据有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 中大败曹操。
• 吕蒙:字子明,东吴国大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 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 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 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学
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 劝学 吕蒙赞学 鲁肃
(就学)
循循善诱 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 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011/09/14
《孙权劝学》 课件原创:二中语文组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19岁继承兄长孙策之 位,在五十多年的时间据有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 中大败曹操。
• 吕蒙:字子明,东吴国大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 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 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 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多层次朗读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第三步:大声朗读。 第四步:读出感情。(分角色) 第五步:背诵全文。
5
(一) 操 作 方 1.读准字音 法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
(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爱才 敬才
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 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 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4
两个成浯的含义:
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 的人。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 “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 眼;待—相看待。
1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 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 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15
(行动)
小组讨论
4、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 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当涂掌事 年长乃学 吕蒙 乃始就学 学有所成 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 少年不学
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一事无成
21
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 权劝学、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中明白了 什么道理或得到哪 些启示?
7
三、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当初 对……说 说
曰:“卿今当涂
现在 用 事务 句末语气词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想 历史 做 罢了
掌管 事情
权曰:“孤岂
难道 只 应当 与……相比怎样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说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之)为
8
蒙乃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 不听劝告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18
分别说说文中出现 的几个人物的性格。你 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19
3、人 物 形 象
• 1孙权:严格要求 殷切期望 • 以身作则 现身说法 • 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 2吕蒙: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 才干谋略 大有长进
20
6
2. 字音、节奏、大声
初,权/谓吕蒙(mé ng)曰:“卿 /(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 (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 :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 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孙权) 为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鲁肃) “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深感自豪 (吕蒙)
22
六、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 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 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 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书
孙权劝学 孙权
《资治通鉴》
(就学)
吕蒙 劝学
鲁肃
赞学
循循善诱 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25
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26
身居陋室
立 志 读 尽 人 间 书
苏 东 坡 门 楹
发 愤 识 遍 天 下 字
--
27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 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 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6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人和事。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2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 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 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 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3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要求不高,可行) (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 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 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17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 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 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 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 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 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 怎样的心态?
一.新课导入
1
孙权劝学
2
人物简介
孙
吕蒙
吴 国 名 将
权
吴国创始人
鲁肃
吴 国 谋 士
3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 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和
与 于是 开始 蒙论 今
议, 大 议事 非常 (十分) 惊奇 惊曰:“卿 现在
再,又 读书人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就 为什么 迟
无实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9
10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11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二.多层次朗读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第三步:大声朗读。 第四步:读出感情。(分角色) 第五步:背诵全文。
5
(一) 操 作 方 1.读准字音 法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
(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爱才 敬才
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 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 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4
两个成浯的含义:
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 的人。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 “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 眼;待—相看待。
1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 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 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15
(行动)
小组讨论
4、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 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当涂掌事 年长乃学 吕蒙 乃始就学 学有所成 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 少年不学
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一事无成
21
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 权劝学、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中明白了 什么道理或得到哪 些启示?
7
三、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当初 对……说 说
曰:“卿今当涂
现在 用 事务 句末语气词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想 历史 做 罢了
掌管 事情
权曰:“孤岂
难道 只 应当 与……相比怎样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说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之)为
8
蒙乃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 不听劝告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18
分别说说文中出现 的几个人物的性格。你 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19
3、人 物 形 象
• 1孙权:严格要求 殷切期望 • 以身作则 现身说法 • 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 2吕蒙: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 才干谋略 大有长进
20
6
2. 字音、节奏、大声
初,权/谓吕蒙(mé ng)曰:“卿 /(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 (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 :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 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孙权) 为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鲁肃) “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深感自豪 (吕蒙)
22
六、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 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 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 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书
孙权劝学 孙权
《资治通鉴》
(就学)
吕蒙 劝学
鲁肃
赞学
循循善诱 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
25
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26
身居陋室
立 志 读 尽 人 间 书
苏 东 坡 门 楹
发 愤 识 遍 天 下 字
--
27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 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 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6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人和事。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2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 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 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 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3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要求不高,可行) (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 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 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17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 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 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 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 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 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 怎样的心态?
一.新课导入
1
孙权劝学
2
人物简介
孙
吕蒙
吴 国 名 将
权
吴国创始人
鲁肃
吴 国 谋 士
3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 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和
与 于是 开始 蒙论 今
议, 大 议事 非常 (十分) 惊奇 惊曰:“卿 现在
再,又 读书人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就 为什么 迟
无实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9
10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11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