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及报告

合集下载

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生产人员,生产管理者,质量管理者,工程人员
3 Aseptic filtration Validation 除菌过滤验证
----生产管理者,质量管理者
下半部分:提高部分
4 Filtration process design 过滤系统的设计
---生产人员,生产管理者,工程人员
dun
认识我们使用的过滤器
亲水膜材质:
纤维素材料(NC) 尼龙(Nylon) 亲水聚偏二氟乙烯(PVDF) 聚谜砜(PES) 聚丙烯(PP)
疏水膜材质:
聚丙烯(PP) 疏水聚偏二氟乙烯(PVDF) 聚四氟乙烯(PTFE)
dun
第六步 制药工业中常用的三种滤器结构
dun
过滤器选择
1. 根据过滤对象 2. 根据亲水或疏水
3. 根据过滤阶段
Process step 生产步骤 Double bagging in class ISO 7 万级环境下双层包装(唯一编号) Packing including individual Quality Certificate (NC area) 每个独立包装中都有质量证书 Peel off label可剥离的标签
Filter integrity test operator certification 滤器操作者资格证书
Steritest school 无菌培训
灭菌过程设计,标准 Training 操作程序的培训, Education培训
surfaces
Extractables 析出物
Compatibility
12 10 8 6 4 2 0
0
Vmax
Traditional Flow Decay
10 20 30 40 50 60 time (min.)

除菌过滤后消毒剂无菌验证方案

除菌过滤后消毒剂无菌验证方案

消毒剂除菌过滤后检验方法验证方案目录1.0 概述 (3)1.1 目的 (3)1.2 范围 (3)1.3 职责 (3)2.0 可接受标准 (4)3.0 确认前条件 (4)1.1 人员确认 (4)1.2 文件确认 (5)4.0 文件记录要求 (5)5.0 程序 (5)5.1 仪器的确认 (5)5.2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 (5)5.3 验证步骤 (7)5.4 验证总结 (9)6.0 再确认 (9)7.0 偏差 (9)8.0 变更 (10)9.0 术语 (10)10.0 参考文件 (10)11.0 修订历史 (10)12.0 附录列表 (10)1.0概述1.1目的2010版GMP附录无菌第九章第四十四条A/B级洁净区应当使用无菌的或经无菌处理的消毒剂和清洁剂。

本公司在A/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有75%乙醇、过氧乙酸消毒液PAA,清洁剂为注射用水。

按2010版GMP第七章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对该除菌方式进行验证。

1.2范围本确认方案时应用于江苏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消毒剂除菌过滤后检验方法验证工作。

1.3职责1.3.1QC检验员职责QC检验员,同时作为验证实施部门,职责如下:1.3.1.1起草验证草案,完成验证报告;1.3.1.2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验证工作按方案进行;1.3.1.3负责本方案的实施,验证数据的收集及数据分析;1.3.1.4协调进行验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调查、完成变更的书面记录、完成验证报告;1.3.1.5负责向QC部门经理及时报告验证中出现的问题。

1.3.2QC部门经理职责1.3.2.1QC经理审核本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1.3.2.2负责指导验证中发生的偏差的调查及审核验证期间发生的偏差;1.3.2.3负责安排具有资格的操作人员开展验证工作;1.3.2.4负责验证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等其它工作。

1.3.3QA职责1.3.3.1负责确认工作实施的监督;1.3.3.2协调进行验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调查、完成变更的书面记录;1.3.3.3为制定和实施本验证方案提供相关程序等必要文件、技术支持;1.3.3.4负责验证用仪表、量具等相关器具的校验,并保证在有效期内;1.3.3.5QA文档管理员负责给出确认文件的文件编号,以及相关文件的发放、回收及归档;1.3.3.6QA经理负责本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的审核。

纯化水储罐疏水性除菌过滤器消毒效果验证方案-1

纯化水储罐疏水性除菌过滤器消毒效果验证方案-1

目录1.概述2.再验证机构及人员职责3.验证目的4.验证范围5. 消毒效果确认6.验证结果综合评价7.验证领导小组意见8.验证领导小组意见1.概述本公司更换新的疏水性除菌过滤器(呼吸器),该疏水性除菌过滤器按GMP 标准设计制造,外壳为不锈钢,滤芯选用疏水性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芯,滤芯长度为5英寸,气体过滤精度为:0.02μm即对0.02μm以上的各种细菌达到99.999%的滤除。

该疏水性除菌过滤器(呼吸器)安装在纯化水储罐顶部通气口,经本过滤器隔离,罐内气体可通畅排放,可有效阻止罐外空气中微生物和固体粒子进入储罐,防止污染。

2.验证机构及人员职责2.1质量副总:2.1.1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发放2.2再验证小组组长::2.2.1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2.2.2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

2.2.3负责验证周期的确认。

2.2.4负责起草标准操作规程2.3再验证小组组员2.3.1:2.3.1.1负责组织试验所用仪器、设备的再验证。

2.3.1.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的校正。

2.3.1.3负责拟定再验证方案。

2.3.1.4负责收集各项再验证数据、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再验证报告报再验证小组。

2.3.2:2.3.2.1负责再验证所需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2.3.2.2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3. 验证目的对疏水性除菌过滤器去除尘降菌效果的检测,来确认过滤器符合GMP规范和生产工艺的要求。

4. 验证范围适用于纯化水储罐疏水性除菌过滤器(呼吸器)的消毒验证。

5.消毒效果确认测试方法: 在疏水性除菌过滤器的一端接通低压压缩空气,另一端接下图装置1处。

按图所示,所用的抽滤瓶、无菌过滤器等装置经过121℃热压灭菌30分钟和用75%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灭菌的连接软管及胶塞经烘干后组装成。

在抽滤瓶内加入100mL生理盐水,接通压缩空气让压缩空气通灭菌生理盐水搅动30分钟,停止通气,立即送样检测瓶内生理盐水中微生物含量。

[除菌过滤器验证]除菌过滤器的风险管理与验证

[除菌过滤器验证]除菌过滤器的风险管理与验证

[除菌过滤器验证]除菌过滤器的风险管理与验证篇一: 除菌过滤器的风险管理与验证作者:刘晓伟有限公司,上海201206)收稿日期:2012-03-09作者简单介绍:叶璇,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药物研发工作。

Tel:186****9320E-mail:******************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新版GMP 对液体除菌过滤的相关规定,将液体除菌过滤器和除菌过滤工艺的验证分别进行详细的陈述和说明。

旨在通过介绍,使大家更进1步了解有关验证的各项内容和目的。

关键词新版GMP;液体除菌过滤器;除菌过滤工艺验证新版GMP 与1998 版GMP 相比,对于液体除菌过滤器和除菌过滤工艺的规定更加严格和具体。

新版GMP 附录 1 第四十一条指出“过滤器应当尽可能不脱落纤维。

严禁使用含石棉的过滤器。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第六十二条“可采用湿热、干热、离子辐射、环氧乙烷或过滤除菌的方式进行灭菌。

每1种灭菌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灭菌工艺必须与注册批准的要求相一致,且应当经过验证。

”第六十三条“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采用物理检测手段和生物指示剂,验证其对产品或物品的适用性及所有部位达到了灭菌效果。

”第七十五条“过滤除菌工艺应当经过验证,验证中应当确定过滤一定量药液所需时间及过滤器二侧的压力。

任何明显偏离正常时间或压力的情况应当有记录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当归入批记录。

”第七十五条“同一规格和型号的除菌过滤器使用时限应当经过验证,一般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

”为保证整个生产工艺可控,生产的连续稳定性和生产批次重复性好,工艺验证不仅成为众多制药企业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是GMP 等法规实施中的重要部分。

FDA 无菌工艺指南中提到,与过滤器完整性相关的性能测试应包括:模拟生产条件,在最苛刻生产环境下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

美国GMP 21 CFR Parts210&211 中也指出,必须建立和跟进相应的证明性文件,这些文件中包括所有的除菌工艺的验证文件。

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除菌过滤工艺验证是一种用于确认过滤系统能够有效去除微生物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的除菌过滤工艺验证的步骤:
设计验证方案:确定验证的目标、范围和计划。

考虑到产品的特性、要求和过滤系统的配置,制定验证方案。

准备验证样本:准备含有代表性微生物的验证样本。

可以使用经过标准化的微生物悬浮液或特定的微生物株系。

确保验证样本中微生物的浓度和存活率符合要求。

进行验证试验:将验证样本通过待验证的过滤系统进行过滤。

注意在试验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规范,确保验证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收集样本和分析:收集通过过滤系统后的样本,并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析。

通过分析验证样本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存活率,评估过滤系统的除菌效果。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对验证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评估过滤系统的除菌效果。

与事先设定的标准或要求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编写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详细记录验证方案、试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

验证报告应清晰地说明过滤系统的除菌效果以及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除菌过滤工艺验证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可能因不同的行业、产品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验证之前,应仔细研究适用的法规、行业指南和标准,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规定。

此外,验证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或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验证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除菌过滤验证细菌截留试验

除菌过滤验证细菌截留试验

挑战微生物的选择 - 1.
推荐选择Brevundimonas diminuta 作为用于 除菌级过滤器验证的微生物。
但是:
请明白FDA或其他法规机构并没有推荐某一种微生 物作为用于验证的唯一微生物。
微生物的尺寸应小到能通过 0.45 μm 的过滤器 其他符合要求的微生物也可以接受。 必须建立挑战细菌符合要求的模型 必须清楚过程中的生物负荷对所选择细菌的影响
0.45 μm 或 0.22 μm… …用额定的分析过滤器回收测试微生物
一篇发表的论文支持使用0.45 μm过滤器(J. Carter, PDA-JPST, Volume 50, No.3, 1996)
化验过滤器的选择应该经过验证
产品生物负荷
验证设计必须考虑最初的生物负荷
辨认 确定特征 确定数量
有效挑战浓度
过滤后应该
过滤器测试膜每平方厘米表面达到至少107 个微生 物
均匀分布于膜的表面是最理想的
挑战浓度 (cfu/mL) 和挑战水平 (cfu/cm2)….
是不同的,不可混淆
有效的挑战水平
最低挑战水平应为每平方厘米膜表面至少 107 cfu B. diminuta (或生物负荷)
必须科学地使决策合理化。
Section 6.15
压差和流量
应包括最大过程条件 达到或超过已知压差 达到或超过已知流量 也许不能在小范围内同时模拟两者。 使用者决定哪个与特定的过程更相关 建立支持决策的理由
Section 6.17
化验和结果解释
可以用0.45 或 0.22 μm过滤器从滤出液中回收 微生物。
标准培养法 (ASTM) 需要培养方法 D细1菌9(截20留05验) 证需要考虑的方面
以前一直推荐用 Pseudomonas diminuta 作为 验证0.22 μm 除菌级过滤器的细菌之选。

除菌过滤验证—细菌截留试验

除菌过滤验证—细菌截留试验

抑菌/杀菌/非分散溶液

由于直接接种法是理想的 由于测试微生物活性的一些问题,一个成功的 测试计划可能需要改变

挑战液体 挑战条件 或两者兼有


可能需要预处理过滤器 文件给出了定义毒性水平的指南
2. 直接法
B. Diminuta / 挑战微生物
化验滤出液 中的微生物
药品
可存活的 微生物?
除菌级性能的基本解释




除菌过滤是在对产品没有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从流动的 液体中去除微生物的过程。 ASTMF 838-05 是一种标准的内置TM,可以用于比 较所有灭菌级的膜。 证明能去除一种标准试验细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 最低浓度为107 cfu/cm2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Section 6.2
细菌截留验证需要考虑的方面


应该在产品细菌挑战后调查测试微生物是否在 过滤器的下游重现。 如果调查确认测试微生物穿过了过滤器,并且 过滤器达到了完整性测试要求

那么应重新考虑该过滤器是否适合于这样的过程条 件。
Section 6.2
细菌截留验证需要考虑的方面


成分相同、只有浓度不同的系列产品可以通过 挑战极限浓度和接受中间一组浓度来验证。 如果某个单个产品被认为是最差情况代表,则 应伴有依据和数据。
47 mm 盘
Section 6.16

滤筒
盘测试的原因: 确保过滤装置完整性

过滤器最初的和过程中的完整性通过以下手段 得以充分保证…

证明过滤器与过程相匹配的充分研究 过滤器生产商质量系统审查 经验证的完整性测试

除菌过滤验证—细菌截留试验

除菌过滤验证—细菌截留试验
基于Bowman对0.45 μm过滤器的观察
Bowman et al., J. Pharm. Sci., 56: 222 (1967) 0.45 μm 过滤器截留数量 >104-106 cfu/cm2 检查过大的孔 “除菌级”的定义
聚集
单分散性的细胞最适用于挑战 用光学显微镜甄选菌株 使用超声波/振动使其散开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存活计数予以确定 使用 0.45 μm过滤器作为过滤器挑战测试中的
去除过滤器的毒杀活动维持全部过程条件验证此步骤确保细菌活性18修改产品过程的两个例子杀菌产品预处理8小时修改过的产品8小时预处理截留测试预处理4小时实际的产品4小时冲洗19细菌截留研究的一般图示接种后产品储存罐无菌储存罐测试过滤器装置细菌截留一般测试结构压力计蠕动泵化验过滤器支架20细菌截留研究的一般图示接种挑战溶液的再循环21研究设计决策树22validationstrategystudydesign23validationstrategystudydesign24validationstrategystudydesign25validationstrategystudydesign26挑战微生物的选择推荐选择brevundimonasdiminuta作为用于除菌级过滤器验证的微生物
用于细菌截留验证试验的三个膜中至少有一个 膜应该在试验前或使用前物理完整性测试数值 达到或接近过滤器生产商的测试要求。
可能无法获得达到或接近过滤器生产商要求 的膜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从一批使用前完整性测试数值 尽量低的膜产品中选取测试膜。
然后根据(验证研究中)使用前物理完整性测试数 值最接近生产商要求的膜来确定一个特定过滤过程 的完整性测试要求
重要参考 – ASTM F 838-05
ASTM 标准 F838-05, “决定液体过滤器过滤膜细菌 截留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 宾州Conshohocken美国 测试和材料协会 ASTM 委员会 D19(2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方案的申请与审批
验证方案的起草
验证方案的批准
1•概述及验证方案说明1.1•概述
1.2.验证目的
1.3.验证范围14验证职责
2.验证仪器、试剂及文件说明
2.1.验证仪器
2.2.验证试剂
2.3.相关文件
3.验证内容
3.1.细菌截留验证及滤芯化学兼容性验证
3.1.1.杀菌性能验证
3.1.2.验证前准备
3.1.3验证步骤3.2.溶出物验证
3.2.1.验证前准备3.2.2验证步骤
3.3.吸附验证3.
4.可见异物检查
4.验证结果评价及结论
5.正常运行后的控制要点
6.验证周期
1•概述及验证方案说明
1.1概述
我公司的冻干粉针剂为非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除菌过滤是整个
工艺流程中保证药液无菌的重要环节。

公司在生产中使用的除菌过滤系统包括滤芯、滤壳。

滤芯为上海金科生产的0.2um的除菌级聚醚砜滤芯,规格为5英寸;过滤设备为山东潍坊精鹰生产的配液、除菌过滤系统。

1.2验证目的:
通过此验证,证明该除菌过滤系统符合本公司注射用生长抑素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要求和GMP规定。

1.3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的注射用生长抑素冻干粉针剂在新建冻干粉针剂车间的除菌过滤系统验证。

1.4验证职责
2•验证仪器、试剂及文件说明2.1验证仪器
22验证试剂
23相关文件
5•验证内容:
5.1.细菌截留验证及滤芯化学兼容性验证
取规格为107CFU/片的菌片,将其培养成101o CFU/ml的菌悬液,备用。

根据10版GMP要求,验证细菌截留时,滤膜单位面积除菌量
不得低于107CFU/cm2。

2.5寸的滤芯过滤面积为1250cm2,因此所需菌液量不能少于1.25 100CFU缺陷假单胞菌。

5.1.1杀菌性能验证
3.1.1.1从生产线中取已配置好的生长抑素半成品溶液100ml,用移液枪移加入1ml浓度为1010CFU/ml的菌悬液,混匀。

取混匀后溶液1ml, 稀释涂布培养,平行操作两份,作为对照组。

30C~37C培养48小时候后,计算菌落数,通过菌落数推算菌悬液浓度。

带菌药液放置8小时后,取1ml溶液,稀释涂布培养,平行操作两份,作为样品组。

30C
~37C 条件下培养48小时候后,计算菌落数,通过菌落数推算菌悬液 浓度。

将其结果记录于下表:
菌悬液浓度计算公式:
菌悬液浓度=(菌落数诵释倍数”取样量
偏差分析及总结:
确认人
复核人 3.1.12样品实际菌悬液浓度与对照品实际菌悬液浓度对比,
若前者比 后者细菌浓度降低1个对数值时,则为杀菌性药液,分析杀菌原因, 选择替代药液或方案重新进行验证。

否则,可以认为是非杀菌性药液, 验证继续。

3.1.2验证前准备
3.121•滤芯先用注射用水充分润湿。

3.1.2.2. 按照《注射用生长抑素半成品配制 SOP 〉在配液罐中配制生长 抑素半成品溶液40000ml ,备用。

3.1.2.3. 将除菌过滤系统各个部件连接好,用注射用水对除菌过滤系统 进行检漏,无漏液现象则进行以下操作,不然分析原因并改进。

日期 日期
3.124•将除菌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设备放到高温灭菌锅中121 C 60 分钟灭菌。

3.1.3验证步骤
注:在细菌截留试验中,应考虑生产过程中的较差条件。

分析过滤的条件中,过滤压力的高低可能对除菌过滤造成较差的影响,故我们选择过滤压力:高于通常情况的0.30 Mpa;通常条件下的0.20 Mpa; 低于通常情况的0.10Mpa。

另外,在药液的体积上,我们也比正常生产情况的34000ml稍大一些,采用40000ml。

3.1.3.1用移液枪移取1010CFU/ml的缺陷假单胞菌菌液2ml加入到生长抑素半成品溶液中,将溶液混匀。

取5ml将其放置到离心管中,冷藏作为对照备用。

3.1.3.2.将灭菌后的除菌过滤设备取出连接,用完整性测试仪进行起泡点测试,测试使用注射用水作为润湿液时的起泡点(BPw1)并记录。

3.133.过滤带菌药液,用灭菌的离心管取5ml过滤液作为样品液;过滤结束后,用完整性测试仪进行起泡点测试,测产品起泡点( BPp)
并记录。

3.1.3.4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注射用水清洗,再测试起泡点
(BP W2)并记录,贝J BPw二(BPW1+ BPW2)/2,并作为标准。

产品气泡点的比率:实际产品的起泡点/水润湿的起泡点
BPp
BPR = -----
BPw
起泡点偏差表
品名:注射用生长抑素冻干粉针剂规格:
偏差分析及总结:
确认人
复核人 3.135对比BPw i 和BP W 2的起泡点测试数据,若BP W 2的值相比BPw i 无明显的降低,则本滤芯对于药液的化学兼容性好, 适合用于注射用 生长抑素药液的除菌过滤。

否则,化学兼容性差,需更换滤芯并重新 进行验证。

3.1.3.6取对照液及样品液各1ml ,稀释涂布培养,各平行操作两份, 在30C~37C 条件下培养48小时候后,统计菌落数。

以上操作分别
在过滤压力为0.1Mpa 、0.2Mpa 、0.3 Mpa 情况下各操作一次。

将结果 记录于表:
日期 日期
第9页共12页
过滤压力 0.1 MPa 0.2 MPa 0.3 MPa
所用微生物菌种
起泡点
合格标准 >0.34 MPa 压力测
滤前 试
滤后 滤芯
规格 批号 对照组
1号 菌落数
2号 样品组 1号
菌落数
2号
偏差分析及总结:
复核人 32溶出物验证 3.2.1验证前准备
3.2.1.1. 除菌过滤系统的清洗
3.2.1.2. 除菌过滤系统的灭菌
3.2.1.3. 准备三个不同批次的滤芯
3.2.2验证操作
3.2.2.1.按照《注射用生长抑素半成品配制 SOP 〉配制药液2000ml ,
确认人
日期
日期
搅拌均匀。

3222将药液用压缩空气打入除菌过滤系统中,注满整个滤筒,将系 统的进、出液口封闭,放置6小时,为样品1。

3223将剩余的药液不打入过滤系统,放置到冰箱中冷藏保存,放置 6小时,为样品2。

3.2.2.4将样品1从过滤系统中放出,用搅拌器(型号为)搅拌10min 。

322.5以样品2为对照,检测样品1中的有关物质。

从而通过有关物 质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物质从滤芯中溶出。

322.6三个批次的滤芯按上述步骤个操作一次,将其结果记录于下 表:
偏差分析及总结:
确认人 复核人 33吸附验证
将322.4试验中过滤系统内的的药液取样,检测有效成分初始 时含量和放置6小时后的含量,将其结果记录下表:
日期
日期
3.4可见异物检查
从3.2.2.4样品1中取适量药液放入到透明的玻璃试管中,观察药液中是否有颗粒物和纤维等可见异物。

若有异物存在,说明滤芯材质不合格,对滤芯要重新选取。

4.验证结果评价及结论
验证结果评价及结论表评价内容:
结论:
确认人
复核人 5正常运行后的控制要点 5.1过滤前后必须进行滤器完整性测试
5.2按验证结果清洗滤芯。

5.3滤芯的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0批次。

6•验证周期
6.1压缩空气更换终端过滤器后
6.2根据验证结果确认正常使用时的验证周期。

日期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