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公司镀锌标准1

合集下载

3-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3-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ICSQ/EQY电镀铬层技术条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首次制定了《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3-95《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第8.4节“镀铬层”停止执行。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工艺材料标准化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

电镀铬层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铁基体材料上,在水溶性电解液中,用电解的方法获得的铬层。

本标准涉及的电镀铬层限定为耐磨用途的镀层,俗称“硬铬”。

本标准不涉及装饰性电镀中的铬层。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及总成电镀铬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5934—8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硬度测试方法显微硬度法GB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11379—8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3术语3.1工作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图纸上指定镀铬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工作面。

3.2厚度镀层厚度是指在工件的工作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4镀覆层的表示方法4.1通用镀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覆层特征·后处理对于电镀铬可以是: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后处理4.2后处理表示法AO表示松孔处理;Q表示除氢处理(允许在图纸上用文字说明替代符号Q)。

EQY-3-2008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_修改后_

EQY-3-2008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_修改后_
Z8B (一般零件)
Z8H 镀锌六价铬钝化
Z8G
EP·Zn8 EP·Zn8B EP·Zn8H EP·Zn8G
Z9 驾驶室外部零件
Z9B (保安件及严酷腐蚀件)
Z9H 镀锌六价铬钝化
Z9G
EP·Zn13 EP·Zn13B EP·Zn13H EP·Zn13G
T7
EP·Zn5TC
驾驶室内部零件
T7B
EP·Zn5TB
4 各种镀覆层的表示方法(复合标记)
4.1 通用的表示方法 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或镀覆层等级、镀层单位面积质量)·后处理 其中“·”的标记只出现在“镀覆方法”和“镀覆名称”之间,其它几处省略。
4.2 基体材料的表示符号 金属材料基体用其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基体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常用的基
无铬锌铝涂层
G6
Ct·ZA3、Ct·ZA5
无铬锌铝涂层(黑色)
G7
Ct·ZA3H、Ct·ZA5H
镀铅
P1
Pb3、Pb5、Pb7
镀铜
D1
Cu3、Cu5、Cu7
氧化
Y
CO
锌盐磷化
H1
ZnPh10
锰盐磷化
H2
MnPh5
注 1:一个代号可以对应数个标记(镀层厚度不同),实际镀层厚度是按螺距确定,见 Q/DFLY1017。
镀覆工艺
表面处理代号
相应的复合标记 (注1)
镀锌六价铬白色钝化
Z1
Zn3B、Zn5B、Zn7B
镀锌六价铬彩色强化钝化(注2)
Z2
Zn3EL、Zn5EL、Zn7EL
镀锌六价铬彩色钝化
Z3
Zn3、Zn5、Zn7
镀锌六价铬绿色钝化

镀锌技术标准DFLY1018-2009

镀锌技术标准DFLY1018-200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方法 GB/T 5267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 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T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 6463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厚度测量方法评述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1258 双层卷焊钢管 Q/DFLY1017 螺纹件表面处理技术条件
艺孔。 · 不经机加工的铸件、锻件,其主要表面应进行喷丸或喷砂处理。喷后不应有残留的砂粒或未除
尽的氧化皮和涂料烧结物。 · 经磨削加工的或探伤检查的零件应无剩磁、磁粉及荧光粉等。 · 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应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 · 凡是金属和橡胶、金属和塑料、冷轧钢和未经清理的热轧钢、精加工件和毛坯件、铆焊件及其
前言
本标准根据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制定。 本次修订在 2007 年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修改:
(1) 5.2 节中增加了一段提示。 (2) 7.1.1 节中的表 2 对不同厚度的镀层使用环境做了重新说明。 (3) 7.1.2 节对管子内壁镀锌层厚度做了重新说明。 (4) 增加了 7.3 节,镀层厚度和钝化膜的综合盐雾试验要求。原 7.3 节改为 7.4 节。 (5) 增加了 7.5 节,含镀锌件的总成的质量要求。 (6) 8.5 节第一段增加了进行第二腐蚀点检查的说明。 (7) 增加了 8.9 节,含镀锌件的总成耐蚀性检查。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开发管理部法规认证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电镀室。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刘立炳。 本标准所替代的历次版发布情况为: 。 Q/DFLY 1018-2007

【汽车行业类】东风汽车公司油漆涂层企业标准

【汽车行业类】东风汽车公司油漆涂层企业标准

Q/EQY—2—2008(汽车行业)东风汽车公司油漆涂层企业标准Q/EQ东风汽车公司企业标准Q/EQY—2—2008代替EQY-2-1998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CoatingstandardofDongFengcommercialvehicle 2008-07-07发布2008-07-07实施东风汽车X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发布Q/EQY—2—2008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制定了《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

《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是汽车涂装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准于壹九七三年制定,即EQB4-73。

随着我国汽车涂料质量的提高和我X公司涂装技术的发展,对本标准进行了四次修订,壹九八五年版(EQY-2-85)突出和提高了耐蚀性和车身装饰性等要求,降低了涂层冲击强度、柔韧性等要求,分别列出出国车和国内车的不同要求,盐雾试验、抗石击性测定和附着力测定等试验采用国外先进的试验方法。

壹九九五版(EQY-2-95)在车身和车箱的涂层装饰性和耐久性方面,技术指标有较大提高,在底盘件涂层的耐蚀性方面,技术指标也有较大提高,但在底盘件的涂层外观方面,适当降低了要求,删去“推荐的油漆材料及涂装工艺”。

壹九九八年版(EQY-2-1998)对每组中级别的选用作了明确说明,在涂层质量已普遍获得提高的基础上,取消了按出国车和国内车划分级别的做法,对标准中的壹些技术指标作了修改。

二OO八年版(Q/EQY-2-2008,代替EQY-2-1998)针对东风汽车X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及X公司合资后体制的变化,对部分组别的分级进行了调整,由八个组别调整为七个组别,强调了各级别黑漆件涂层技术指标的壹致性,修订了有关技术指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2-1998《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停止执行。

本标准和《整车油漆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都是东风载货汽车涂层的有关标准,分别是从不同角度和为不同目的而制定的,应配套使用。

电镀锌标准[新版]

电镀锌标准[新版]

电镀锌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以下简称“零件”)防锈及装饰用电镀锌镀层,(以下简称“镀层”)的技术要求。

2、术语定义本标准中的术语定义如下。

*其它术语应与JISH0400(电镀术语汇编)中的定义一致。

(1)光亮铬酸盐处理铬酸盐处理在锌镀层上生成防腐层,同时进行化学抛光。

光亮铬酸盐处理就是使用化学抛光的方法使镀层光亮。

化学抛光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使用铬酸溶液,它是在抑制防腐层形成的同时完成化学抛光。

另一种方法方法是使用碱溶液,是在防腐蚀层形成之后获得光亮镀层。

(2)有色铬酸盐、绿色铬酸盐及黑色铬酸处理用来防腐蚀的铬酸盐镀层厚且有色。

因此,这种防腐蚀镀层被称作“有色铬酸盐”。

其色调随镀层的主要成分铬酸铬(XCr2²yCrq3²ZH2O)的比例不同而变化;绿色色调的叫做“绿色铬酸盐”黑色色调的被称为“黑色铬酸盐”。

(3)表面干涉带在镀层上相当薄的铬酸盐涂层里有着透明的及看不见的薄涂层。

当白色光照在其表面上时,涂层及镀层表面上的反光互相进一步干涉,显出彩虹般的色彩。

这种现象所引起的条纹图案称作“干涉带”。

(4)表面色散有色铬酸盐的色调随涂层成分的不同而起变化。

而涂层成分又随铬酸盐处理浴的成分及操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某种零件,每个零件的色调都有可能不同,即使在同一表面也很难获得均匀的色调,而导致色彩不匀。

(5)白色腐蚀物锌的腐蚀物大多数情况下包括象碱性碳酸锌那样的白色混合物。

这种腐蚀物(锌锈)是在铬酸盐镀层受损,锌暴露在腐蚀环境中时产生的。

3、种类与代号镀层被分为19类,其类型及代号示于表11、代号尾部的B表示:“亮光铬酸盐处理”,C表示“有钯铬酸盐处理”,G表示“绿色铬酸盐处理”(通常叫作“黄褐色处理”),GS表示绿色铬酸盐处理中的腐蚀性能特好,K 表示“黑色铬酸盐处理”。

2、内部指的是车体内部各场所,零件安装在这些地主不会直接或间接淋雨。

东风汽车公司镀锌标准1

东风汽车公司镀锌标准1

东风汽车公司标准电镀锌层技术条件Q/EQY-388-2002代替EQY-3-95第8.1节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首次制定了《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3-95《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第8.1节"镀锌层"停止执行。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工艺材料标准化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刘晔红、刘立炳。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铁基体材料上,在水溶性电解液中,用电解的方法获得的锌层。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汽车公司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及总成电镀锌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 5267-85螺纹紧固件电镀层GB 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 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 6463-86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3 术语3.1 主要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 厚度镀层厚度是指在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4 镀覆层的表示方法4.1 通用镀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²镀覆名称²镀覆层厚度²镀覆层特征²后处理对于电镀锌可以是:基体材料/镀覆方法²镀覆名称²镀覆层厚度²钝化膜类型²其它后处理4.2 铁基体上电镀锌表示方法4.2.1 完整的表示方法例如EP²Zn6CEQ其中EP表示电镀;Zn表示锌;6表示镀层厚度为6μm;C表示彩色钝化;E 表示强化钝化;Q表示除氢处理(各种后处理标记见6.2节和6.3节)。

EQL-27-2009 汽车用热轧高强度钢板与钢带

EQL-27-2009 汽车用热轧高强度钢板与钢带
Q/EQ
东 风 汽 车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EQL-27-2009
代替 EQL-27-2007
汽车用热轧高强度钢板和钢带
Hot Rolled High Stress Steel Sheets and Strips for Automobiles
2009-10-01 发布
2009-12-01 009


东风汽车公司汽车用钢板系列标准主要有: Q/EQL-37-2007 汽车用冷轧软钢板和钢带 Q/EQL-25-2009 汽车用冷轧高强度钢板和钢带 Q/EQL-38-2009 汽车用冷轧普通碳素结构钢板和钢带 Q/EQL-39-2007 汽车用热轧优质碳素钢板和钢带 Q/EQL-40-2007 汽车用热轧普通碳素钢板和钢带 Q/EQL-27-2009 汽车用热轧高强度钢板和钢带 Q/EQL-41-2009 汽车用热镀锌钢板和钢带 Q/EQL-42-2009 汽车用电镀锌和电镀锌镍钢板和钢带 Q/EQL-43-2007 汽车用热浸镀铝钢板和钢带 Q/EQL-44-2007 汽车用镀铅锡钢板和钢带 Q/EQL-47-2009 汽车用可热处理碳素钢板及钢带 Q/EQL-48-2009 汽车用冷轧不锈钢钢板与钢带 本 标 准根 据 国内 外汽 车用 热 轧高 强 度钢 板及 钢带 的 生产 情 况及 汽车 产品 的 实际 使 用需 求, 对 EQL-27-2007《汽车用热轧高强度钢板和钢带》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替代 Q/EQL-27-2007。 本标准与EQL-27-2007相比,对下列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修改: ——取消原牌号DL470、DL650、DCL420; ——新增牌号SAPH310、 SAPH370、 SAPH400、 SAPH440、 QStE340TM、 QStE380TM、 QStE420TM、 QStE460TM、 QStE500TM 、DL800、DCL330、DCL440、DCL490、DCL510、DQK590、DP540、DP600、DP800,并规定了相应 的技术要求,同时增加了各钢板牌号的用途说明; ——更改牌号DL700、DL750、DCL380、DCL540、DCL590的技术要求; ——更改车轮用钢板厚度允许偏差。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成虎、王德财、杨冰、欧阳可居、刘欢、宁农。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EQL-27-97、Q/EQL-27-2007。

汽车零配件电镀锌标准

汽车零配件电镀锌标准

电镀锌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以下简称“零件”)防锈及装饰用电镀锌镀层,(以下简称“镀层”)的技术要求。

2、术语定义本标准中的术语定义如下。

*其它术语应与JISH0400(电镀术语汇编)中的定义一致。

(1)光亮铬酸盐处理铬酸盐处理在锌镀层上生成防腐层,同时进行化学抛光。

光亮铬酸盐处理就是使用化学抛光的方法使镀层光亮。

化学抛光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使用铬酸溶液,它是在抑制防腐层形成的同时完成化学抛光。

另一种方法方法是使用碱溶液,是在防腐蚀层形成之后获得光亮镀层。

(2)有色铬酸盐、绿色铬酸盐及黑色铬酸处理用来防腐蚀的铬酸盐镀层厚且有色。

因此,这种防腐蚀镀层被称作“有色铬酸盐”。

其色调随镀层的主要成分铬酸铬(XCr2·yCrq3·ZH2O)的比例不同而变化;绿色色调的叫做“绿色铬酸盐”黑色色调的被称为“黑色铬酸盐”。

(3)表面干涉带在镀层上相当薄的铬酸盐涂层里有着透明的及看不见的薄涂层。

当白色光照在其表面上时,涂层及镀层表面上的反光互相进一步干涉,显出彩虹般的色彩。

这种现象所引起的条纹图案称作“干涉带”。

(4)表面色散有色铬酸盐的色调随涂层成分的不同而起变化。

而涂层成分又随铬酸盐处理浴的成分及操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某种零件,每个零件的色调都有可能不同,即使在同一表面也很难获得均匀的色调,而导致色彩不匀。

(5)白色腐蚀物锌的腐蚀物大多数情况下包括象碱性碳酸锌那样的白色混合物。

这种腐蚀物(锌锈)是在铬酸盐镀层受损,锌暴露在腐蚀环境中时产生的。

3、种类与代号镀层被分为19类,其类型及代号示于表11、代号尾部的B表示:“亮光铬酸盐处理”,C表示“有钯铬酸盐处理”,G表示“绿色铬酸盐处理”(通常叫作“黄褐色处理”),GS表示绿色铬酸盐处理中的腐蚀性能特好,K 表示“黑色铬酸盐处理”。

2、内部指的是车体内部各场所,零件安装在这些地主不会直接或间接淋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风汽车公司标准
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Q/EQY-388-2002
代替EQY-3-95第8.1节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首次制定了《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3-95《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第8.1节"镀锌层"停止执行。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工艺材料标准化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刘晔红、刘立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铁基体材料上,在水溶性电解液中,用电解的方法获得的锌层。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汽车公司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及总成电镀锌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
GB 5267-85螺纹紧固件电镀层
GB 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 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 6463-86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
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 术语
3.1 主要表面
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 厚度
镀层厚度是指在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4 镀覆层的表示方法
4.1 通用镀覆表示方法
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覆层特征·后处理
对于电镀锌可以是:
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钝化膜类型·其它后处理4.2 铁基体上电镀锌表示方法
4.2.1 完整的表示方法
例如EP·Zn6CEQ
其中EP表示电镀;Zn表示锌;6表示镀层厚度为6μm;C表示彩色钝化;E 表示强化钝化;Q表示除氢处理(各种后处理标记见6.2节和6.3节)。

4.2.2 省略的表示方法
可以省略的内容是:表示螺纹件电镀的符号EP,表示彩色钝化的C,如果将镀层厚度省略则表示无耐蚀性要求,只需保证仓储期间不锈;不可以省略的内容是:表示强化钝化的E,表示去氢的Q(等价于在图纸上注明"去氢处理"),以及表示除彩色钝化外其它钝化的颜色符号。

5 镀前零件的质量要求
5.1 待镀零件应无难于去除的油污、油漆、金属屑、严重锈蚀和氧化皮等。

5.2 待镀零件应无毛刺、裂纹、磕碰伤、机械变形或其它机械损伤。

5.3 热处理的零件,不允许严重脱碳,不允许带有高温烧结的污垢和锈蚀。

但允许有轻微的氧化色。

5.4 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焊渣,焊缝应经喷砂或其它方法清理。

5.5 带有复杂内腔的焊接件、铸件或液压成形件,应在不影响使用的部位留有便于液、气排出的工艺孔。

5.6 不经机加工的铸件、锻件,其主要表面应进行喷丸或喷砂处理。

喷后不应有残留的砂粒或未除尽的氧化皮和涂料烧结物。

5.7 经磨削加工的或探伤检查的零件应无剩磁、磁粉及荧光粉等。

5.8 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应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

5.9 凡是金属和橡胶、金属和塑料、冷轧钢和未经清理的热轧钢、精加工件和毛坯件、铆焊件及其他特殊组件需要镀覆时,以本标准为依据,制定双方同意的技术验收规范。

5.10 表面粗糙度Ra<1.6μm的零件,主要表面不允许有锈迹。

6 电镀锌层的质量要求
6.1 电镀锌层的使用条件及厚度
6.1.1 使用条件分类见表1
表1 使用条件分类
6.1.2 一般电镀锌层的使用条件及厚度见表2
表2 一般电镀锌层的使用条件及厚度
6.1.3 普通螺纹紧固件镀层厚度见表3
注:1、上表的镀层厚度及检验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镀层,以求量规统一。

2、带螺纹件的平板件,其厚度以螺纹为主,如有特殊要求需另注明。

3、对某些基体酸洗易过腐蚀的零件,镀后通端止端都要检验。

6.2 电镀后处理-钝化(铬酸盐处理)
电镀锌后,通常用铬酸盐进行钝化处理,形成铬酸盐转化膜。

铬酸盐转化膜的分类、典型外观、耐蚀性要求、使用条件见表4。

表4 铬酸盐转化膜的分类
注:1、彩虹色钝化允许省略标记。

2、中性盐雾试验按GB/T 10125-1997的规定进行,主要工作表面出现白色腐蚀产物的时间不能低于表4所列数值。

零件边角处(包括螺纹部位)以及盐雾试验时零件的支撑点不考核。

在试验中产生的黑色点不作为腐蚀依据。

钝化膜的退色也不作为腐蚀依据。

3、盐雾试验前,铬酸盐转化膜需经室温下至少24h老化。

4、仅满足仓储期不锈的零件不需要进行盐雾试验。

5、有耐高温(120℃)要求的零件(例如发动机周围的零件),用E表示,标注于钝化颜色之后。

此类零件在盐雾试验前,需先经120℃烘烤1h,然后在室温放置4-48h。

盐雾试验时间不变。

6.3 高强度零件的除氢处理(去氢处理)
6.3.1 最大抗拉强度Rm>1050 Mpa的零件为高强度零件。

6.3.2 零件需要除氢处理用Q表示,标注在表示钝化颜色的符号之后。

等价于在图纸上注明"去氢处理"。

6.3.3 除氢处理应在镀锌后立刻进行,滞后时间不得超过4h。

6.3.4 除氢处理应在钝化之前进行。

6.3.5 除氢时将零件置于200℃±20℃的保温箱中,保温2h以上。

螺纹紧固件除氢时间按GB5267-85规定执行。

7 镀锌层质量检验
7.1 外观检验
7.1.1 允许缺陷
7.1.1.1 镀层表面干燥后允许有轻微的水迹印。

7.1.1.2 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允许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

7.1.1.3 允许有不可避免的轻微的挂具印迹。

7.1.1.4 在复杂或大型零件的边棱角处允许有不影响装配的轻微粗糙。

7.1.1.5 铆接或焊接零件电镀后,允许在接缝周围有镀层起泡或有黑斑。

7.1.1.6 带孔零件,其孔深超过1.5倍孔径(螺纹孔减半)的内表面允许无镀层,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图纸上注明。

7.1.1.7 因锻件、铸件、焊接件、冲压件或原材料带有相应技术标准所允许的缺陷而造成的镀层缺陷是允许的。

7.1.1.8 允许钝化膜有轻微的擦伤。

7.1.2 应返修的缺陷
镀层粗糙、烧焦、麻点、起泡。

7.1.3 应报废的缺陷
零件表面产生严重腐蚀麻坑,影响到产品质量。

7.2 镀层厚度检查
7.2.1 通常使用磁性方法,执行GB4956-85。

7.2.2 对特殊零件或有争议的零件使用横断面显微镜测量方法(执行
GB6462-86)或重量法(见GB6463-86)。

7.3 镀层耐蚀性检查
按照GB/T 10125-1997的方法,根据本标准6.2节规定进行检查。

7.4 镀层附着力(结合力)检查
镀锌层附着强度检验按GB5270-85进行,也允许将零件置于200°C烘箱中保温30min,冷却后镀层应不起泡,不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