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摘抄大全

修辞手法摘抄大全

修辞手法摘抄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摘抄大全:
1. 比喻:“洪水般的人群涌向会场。


2. 拟人:“树木低头,表示对大地的致敬。


3. 排比:“我欢笑,我哭泣,我奋斗。


4. 对偶:“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阳光。


5. 夸张:“他的声音震天撼地。


6. 比较:“你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


7. 反问:“难道我们不值得拥有自由吗?”
8. 借代:“他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9. 升华:“他不只是一个运动员,他是一个传奇。


10. 倒装:“山峰高耸,河水潺潺。


11. 平行结构:“我爱写作,他爱读书。


12. 省略:“行云流水,风过无痕。


13. 择喻:“他比狮子还勇敢。


14. 反复无常:“喜怒无常,变幻莫测。


15. 双关:“黄昏下望,红红的夕阳照在湖面上,恰似金波涛涛。


16. 比拟:“她的笑声如同清泉流过我的心田。


17. 衔接:“上面是蓝天,下面是碧海。


18. 借喻:“他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灯塔。


19. 反复:“时光在翻飞,岁月在转身。


20. 蕴涵:“悲伤的眼神中,是对生命的热爱。


这只是一部分修辞手法的摘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提问。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 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 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修辞手法及术语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修辞手法及术语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修辞手法及术语一、诗歌鉴赏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主要包括如下四种形式:(1)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二者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暗喻,即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二者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3)借喻,即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4)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共同说明或描绘本体,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借代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代替。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红”代指“花”,“绿”代指“叶”。

3.夸张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强烈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比拟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物当人来写。

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何况于人!5.双关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

6.顶真即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

顶真能使句子联系紧密,能表达回环复沓的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

首尾相接,句句蝉联,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7.反复诗歌中重复出现某些词语或句子,可以加强语势。

2020修辞手法大全_小学修辞手法有哪些_修辞手法的句子_修辞手法的作用

2020修辞手法大全_小学修辞手法有哪些_修辞手法的句子_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方法•小学阶段的比喻手法: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

其中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2、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

例如:一路上,花儿一直对我微笑。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叫夸张。

例如: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4、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6、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常用肯定语气表否定,否定语气表肯定。

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7、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例如:对面走来的是谁?正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

8、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11、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12、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13、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常用修辞方法20种

常用修辞方法20种

常用修辞方法20种修辞方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下面列举了20种常用的修辞方法:1. 比喻,通过直接或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比较,以便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本质。

2. 比拟,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便突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3.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以便增强其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4.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表现形式,以便产生夸张的效果。

5.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观点,以便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6. 对比,通过对事物的差异进行对比,以便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7.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以便突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或对比效果。

8. 反问,通过提出反问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便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9.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突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含义。

10. 拟声,通过模拟事物的声音来表达事物的形象和特征,以便增强其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11. 拟态,通过模拟事物的形态和动作来表达事物的形象和特征,以便增强其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12. 借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突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含义。

13.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表现形式,以便产生夸张的效果。

14. 对比,通过对事物的差异进行对比,以便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15.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以便突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或对比效果。

16. 比喻,通过直接或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比较,以便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本质。

17.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以便增强其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8.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观点,以便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9. 反问,通过提出反问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便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20.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突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含义。

2020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与练习(附答案)

2020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与练习(附答案)

典型例句: (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设问
什么是设问?
说话、 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
(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
水》
(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
的小兴安岭》
拟人
1
2020年最新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 描写物。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 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 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 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 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除判断 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 (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 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 说没人呢?” (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 罗列,形态万千。

2020小学语文常用的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

2020小学语文常用的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

小学语文常用的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修辞手法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提升小学生作文语言的准确性,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也有利于文章气氛的烘托和情感的表达。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一起来学习吧!拟人句1.风翻开了书!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白杨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儿。

15.落叶随风高低起舞。

16.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17.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8.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9.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0.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2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2.骄阳下,小草无精打采地垂着手,低着头,无声地叹息着。

23.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4.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5.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2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27.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28.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我们点头微笑。

2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30.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3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2.春天来了,小鸟放开歌喉,尽情歌唱。

33.调皮的雪娃娃飘到雪松爷爷的身上,雪松爷爷被逗得笑弯了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窃读记》(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6、移就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

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

《听听,秋的声音》(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转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

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荔枝》(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州》8、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开国大典》(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9、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山水》(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我的“长生果”》(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10、回环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桂林山水》(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青山不老》(3)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层递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走遍天下书为旅》(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落花生》(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可爱的草塘》12、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

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13、婉曲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

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秋天的怀念》(3)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1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

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少年闰土》(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

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

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5、对照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

(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和时间赛跑》(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使楚》(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为人民服务》※16、迭现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力。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

《鸟的天堂》(3)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黄河魂》※17、摹绘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具体化、形象化、鲜明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1)沙沙沙,沙沙沙。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

《笋芽》(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

《山雨》18、反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

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19、设问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