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四 状物类文章(阅读方法 例题讲解 阅读讲义 名校真题)(含答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阅读理解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与状物优秀作文例文 部编版

小学五年级状物类文章阅读与状物类优秀作文例文(一)状物类文章阅读练习、知识点与答案一、例文赏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 ) 仿照( ) 仿佛( ) 饱览( )(3)课文是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第_________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4)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huáng líng péng fú(2)景色模仿好像欣赏(3)布局园林建筑二(4)①园中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②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
五年级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五篇范例)

五年级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五篇范例)第一篇:五年级状物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怎样阅读状物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
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生活习性,是阅读花的颜色、样子,借鉴写作方法。
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也可算更叫挺得笔还是那一朵快速阅读提高训练:(一)红菊花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
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人喜爱。
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
(它的茎是墨绿的,直,看上去很神气。
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
最引人注目的朵红花。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五年级阅读训练专题四 状物类文章阅读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通过阅读,要明白作者所“状”之物是什么,作者选择这样的一种所“状”之物有什么用意,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一般说来,状物类记叙文的所“状”之物一般会在文章标题中交代清楚,而作者通过所“状”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在文章的结尾彰显出来。
最终所达到的目的,经常是作者要赞扬或是要批判所“状”之物,赞扬它的什么精神或批判它的什么行径等等。
二、注意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状物类记叙文表达文章中心通常要选用一定的手法,如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有时还要运用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手法。
如文章中所“状”之物是一种树木,我们可以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这种树木,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到文章最后,再以象征手法揭示这种树木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状物记叙文的主题鲜明地突显出来。
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抓住所状之物与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交叉点”,即确定它们之间有相似、相通或相关的内容。
三、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线索。
状物类记叙文一般都有比较明晰的线索。
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
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状物类文章经常以“事物”或“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在状物类记叙文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所状之物的感情变化作为线索,可以先写讨厌这种事物,然后通过接触认识这种事物,进而赞美这种事物,以及它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
四、要注意把握文章的顺序。
阅读状物类记叙文,要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看看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是按作者的行踪来写,还是按空间的转换来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 讲 状物文章阅读 部编版 (共15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 讲 状物文章阅读 部编版 (共15张PPT)
阅读知识
第一个共同点是状物文都要写出物的特
点,在这个前提下,不同类型的文章借以表
现特点的角度各个不同,动物主要从外形、
生活习性方面表现,植物主要从色香味等外
形和生长特点表现,物品和建筑物从外形和
构造、功能方面表现。
第二个共同点是状物文都要表达感情,
在这个前提下,感情又不尽相同。动、植物
一般要表现人和它们间的密切关系,表现人
的喜爱;物品和建筑物则把喜爱的感情融入
描写之中。
第三个共同点是状物文往往采取了借物
喻人的写法,使所状之物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 讲 状物文章阅读 部编版 (共15张PPT)
• 不仅·····还······
• 4.把“我十分喜欢吃粽子。”改为反问句。
• 我怎能不喜欢吃粽子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 讲 状物文章阅读 部编版 (共15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 讲 状物文章阅读 部编版 (共15张PPT)
(二)美食身上穿 高分冲刺
• 1.细读全文,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 ①句( 拟人 ) ②句( 排比 ) ③( 引用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 讲 状物文章阅读 部编版 (共15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阅读拓展:第四 讲 状物文章阅读 部编版 (共15张PPT)
(一)小草
考场练笔
• 4.简要概括二自然段段意 • 答:小草是报春的使者。 • 5.短文的中心思想是( (3) ) • (1)赞美小草能带来春天的讯息。 • (2)赞美了小草永不向暴风雨低头。 • (3)赞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五年级状物阅读方法

第四讲--五年级状物阅读方法(总7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作文、阅读训练第(四)篇----------------状物篇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
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二、“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顺序写,或按从整体到部分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内、外在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1).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静物)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长城》一文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属状静物文。
(2).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态、习性(动物)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燕子》一文讲的就是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属状动物文。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的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3).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植物)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一文中,作者描写了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苹果、石榴进行了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最大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人。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讲义专题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自己对所状之物的感情变化作为线索,可以先写讨厌这种事物,然后通过接触认识这种事 物,进而赞美这种事物,以及它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 。
四、要注意把握文章的顺序。阅读状物类记叙文,要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看看文章是 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是按作者的行踪来写,还是按空间的转换来写。有的文章重点叙 述作者的活动,有的细致刻画景物,有的侧重抒发作者的情感。阅读时,还要重点体会 “触景生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方法,注意哪些地方是详写,哪些地方是略写,何处抒 情,何处议论,这一切都是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而做出的精心安排。
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草变密变厚、林带变成黛长墙 夏天来临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理解与运用。解答这类题时,先理清比喻句的本体、喻体,
再理解出相似点,就能得出结论。本题第一空要求填出本体。本体就是比喻句中的被比喻
对象。在这个句子中,喻体是“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这是一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
2
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1)主宰: (2)承前启后:
【答案】(1)这里指金色占据了主导地位。(2)这里指夏季承接前面春的希望,引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 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 打。他们早起餐睡亦够 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想风了;看看窗外 ,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 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 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肩上 挑着夏秋两季。
五年级语文阅读讲义五 童话(阅读方法 例题讲解 阅读讲义 名校真题)(含答案、含解析)

五年级阅读训练专题五童话阅读阅读方法指南童话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源于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具有奇妙的幻想、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有趣的内容。
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童话一般分为拟人化童话、超人化童话、知识童话(科学童话)等。
拟人化童话,即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中的“人物”。
超人化童话,即把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知识童话(科学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未来世界的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阅读童话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童话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幻想和夸张。
这既是童话的艺术手法,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所以童话里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所实有的。
但幻想不是胡思乱想,夸张不是不合逻辑的随意编造,它们都不能离开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
我们在理解时,应该把它作为客观生活的反映。
二、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就是通常说的人格化手法。
童话作品常常把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抽象的思想、概念比拟成人,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和说话做事的能力。
这样,猫狗虎豹,花草树木,一沙一石,一旦进入童话领域,就“活”起来了,就成为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生灵。
因此,我们在阅读童话时,千万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而要把它们看做活生生的人。
三、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不论是童话的幻想、比拟、夸张,还是它的思想内容,都源于现实生活,折射现实生活。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世界上有些虚伪的、自欺欺人的人,才出现像《皇帝的新装》那样的作品;还有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怎么阅读状物类文章

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技巧【阅读方法】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
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属状静物文;《燕子》一文讲的是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间歇特点,属状动物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属状植物文。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在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描写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顺序写,或按从整体到部分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就全篇而言,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
如《珍珠鸟》就是按照从外形到活动的顺序来写的,表现了珍珠鸟的美丽、可爱。
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喻什么理,寄什么情。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等。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还经常采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
例如:《秦兵马俑》一文就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再分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最后总括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作者还常常对要表达的事物的最本质的特点详写,其余的略写,阅读时要注意加以体会。
一总而言之,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借这个物体所表达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阅读训练专题四状物类文章阅读阅读方法指南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通过阅读,要明白作者所“状”之物是什么,作者选择这样的一种所“状”之物有什么用意,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一般说来,状物类记叙文的所“状”之物一般会在文章标题中交代清楚,而作者通过所“状”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在文章的结尾彰显出来。
最终所达到的目的,经常是作者要赞扬或是要批判所“状”之物,赞扬它的什么精神或批判它的什么行径等等。
二、注意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状物类记叙文表达文章中心通常要选用一定的手法,如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有时还要运用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手法。
如文章中所“状”之物是一种树木,我们可以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这种树木,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到文章最后,再以象征手法揭示这种树木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状物记叙文的主题鲜明地突显出来。
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抓住所状之物与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交叉点”,即确定它们之间有相似、相通或相关的内容。
三、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线索。
状物类记叙文一般都有比较明晰的线索。
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
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状物类文章经常以“事物”或“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在状物类记叙文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所状之物的感情变化作为线索,可以先写讨厌这种事物,然后通过接触认识这种事物,进而赞美这种事物,以及它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
四、要注意把握文章的顺序。
阅读状物类记叙文,要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看看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是按作者的行踪来写,还是按空间的转换来写。
有的文章重点叙述作者的活动,有的细致刻画景物,有的侧重抒发作者的情感。
阅读时,还要重点体会“触景生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方法,注意哪些地方是详写,哪些地方是略写,何处抒情,何处议论,这一切都是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而做出的精心安排。
典型例题讲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国的春风林斤澜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
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1.文章开头的“春脖子短”是什么意思?【答案】春天持续的时间短。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文,分析词语的语境义。
“春脖子短”,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春哪来的脖子呢?结合后面一句话:“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可以知道,作者的意思是春天持续的时间短。
2.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什么还要在第④段写江南的春天?【答案】写江南的春天,重在写江南的春风温和、细柔,烘托(突出)北国春风的豪迈、苍劲的特点。
或与下文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写作手法知识的掌握。
作者重点写北国春天,却去写与它相反的江南春天,写江南的春风温和、细柔,很明显目的是和下文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来突出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
3.语言品析。
在A、B中任选一句,可以结合加点字词,也可以自选角度,做点评。
A: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B: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动弹胳膊腿...,伸懒腰我选A句,点评:这句话抓住“扑,漫,插,灌”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北国春风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它豪迈、苍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答案】A:这句话抓住“扑,漫,插,灌”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北国春风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它豪迈、苍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也可以从排比句或拟声词角度分析)B: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房子写活了。
侧面烘托了北国春风的强大,带来生命的复苏。
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
(也可以从拟声词角度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和句子的赏析。
A句话中的加点词都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北国春风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它豪迈;B句话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侧面烘托北国春风的强大,也是表达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
4.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上的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即可。
画线句子承接了上文对北京春风“刮土”的疑问,又引出下文对下乡的好处的介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南北春风的特点。
【答案】南国春风:温暖、柔和、湿润;北国春风:粗犷、豪放、猛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时,找出文中描写南北春风的关键语句,进行归纳即可。
北方的春风从塞外的草原、沙漠滚滚而来,“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捎带来的粗暴”,表现了北方春风的粗犷、豪放与猛烈;南方的春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表现了南方春风的温暖、温和与柔和、湿润。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6.细读课文,请探究作者对北国春风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案】作者初到北国报怨北国没有春天,而怀念江南的春风,当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以及人们在春风中劳作的场景,便焕发出欣喜之情,从而对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到后来即使回到江南,也会怀念北国的春风。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解答时,须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相关词语加以总结。
本文以抑笔起首,抱怨北国没有春天,怀念江南的春风,然后写人们对北方春天的普遍看法。
接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对北国春风开始有了别样的体会。
到后来,即使回到江南,也会怀念北国的春风,同时用揶揄的口气突出了北国春风的令人难以忘怀。
7.从全文来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值得作者怀念?【答案】北国的春风送走了坚冰霜雪,伴随作者历经了艰苦的岁月或北国春风的豪迈、苍劲让我怀念。
在北国春风下的那段艰苦的下乡岁月让我怀念或者那些北国淳朴的山民让我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概括。
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描写句,以及文中的抒情句去分析。
从作者的描写来看,北国春风最引人之处在于:豪迈、有力,送走了坚冰霜雪;再结合第九段内容来看,怀念北国春风,还因为北国的那些如风般的汉子,由物及人,更符合散文的写作特色。
经典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旅行家树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访问期间,在我们居住的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大树,婀娜、翠绿,秀气极了。
那树的形状,不同于一般树木,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结实而修长的树干上面,生出长长的坚硬的阔叶,而那阔叶也不像一般树木那样向四周扩散,它只向两侧伸展,看上去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起初我不知通它叫什么树,暂且就称它为孔雀树、扇子树。
到非洲别的国家里,我也经常看到在一些华丽的住宅或别墅门前,都栽着这种树,给那些豪华的建筑物锦上添花,增添了不少清幽、高雅的情趣。
当时我还以为这种娇秀的树木,只能在阳光明媚、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但是后来在一次沙漠旅行中,我忽然发现这种树木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
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蔚然翠绿,充满生机。
我想记住它的尊姓大名,问同行者:“这叫什么树?”我的同行者,仰望着它那翠绿欲滴的阔叶,回答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为什么叫旅行家树?”他解释说:“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上,后来才被人移植到碧野闹市。
在沙漠上旅行,当人们受到热沙炙烤、艳阳曝晒而疲惫干渴得难忍难熬的时候,突然在茫茫沙海中遇到这种树木,它不但以浓荫为你纳凉,而且只要你用刀子在它身上划开一条口子,它就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为你解渴。
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或缺的朋友,故名旅行家树。
”听了这番有趣的解释,我对这种树木生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情。
它既能生在土质肥沃、气候相宜的美丽风景区,又能繁殖于干燥贫瘠、漫漫沙流的不毛之地。
它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秀丽处所,风姿飘洒,落落大方,现出一不卑不亢的仪表;它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古漠,轻声慢语,谦和内秀,没有一点傲然超众、孤芳自赏的神情。
我爱旅行家树所具有的这种品质。
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于自己的庭院里,后来又作罢,心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阔叶()的树干()的神情()的情趣()的沙海()的汁液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