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通过故事感悟、在实际生活中交流对挫折的认识。
2.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到挫折与人生相伴,面对挫折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应采取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自信,激发战胜挫折的勇气。
3.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并能从挫折中有所收获。
二、教学重点:1.懂得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
2.面多挫折我们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勇敢地面对挫折。
三、教学难点: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垒棋子游戏1.游戏准备:四人一小组,每组20枚棋子;自备有吸引力的奖品。
2.游戏规则:1分钟内,小组同学合作,把所有的棋子垒在一起,垒得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品。
3.游戏分享:你们组的结果如何?请在晴雨表上,把符合你此刻心情的符号圈出来,和小伙伴分享你的感受。
(二)齐心协力,应对挫折1.小组内交流,我们该怎样面对挫折?2.总结小组内面对挫折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
(三)畅游心世界:心路共分享1.静心回忆: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困难是什么?当时受挫后自己的心情、表现怎么样?2.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成长故事。
3.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内讨论解决遇到的挫折,每组选2人。
4.小组长简单记录,全班分享。
(四)情感升华,再说挫折1.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再次生意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5岁当选州议员;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上美国总统。
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他曾说过:“我走的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
”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前进的。
2.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学会面对和应对挫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风雨后总会有阳光。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挫折,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树立阳光心态,相信美好总会到来。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
3.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阳光心态,克服心理障碍。
四、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挫折的定义、类型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挫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经验。
4. 心理咨询法: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
五、教学内容1. 挫折的定义:介绍挫折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 挫折的影响:分析挫折对个人心理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3. 应对挫折的方法:讲解应对挫折的策略,如积极思考、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挫折,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
5. 阳光心态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风雨后总会有阳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对策略和心态,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导学生思考歌词中的寓意,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挫折的定义:介绍挫折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3. 分析挫折的影响:讨论挫折对个人心理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4.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挫折,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经验。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阳光总在风雨后。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是正常的现象。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2.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3.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如何应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4. 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以及如何调整情绪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通过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2. 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 准备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学会正确面对和应对挫折。
2. 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4.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挫折的普遍性: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 挫折的作用:挫折可以使人成长,也可以成为人成长的阻碍。
3. 应对挫折的方法:积极心态、调整情绪、寻求支持、勇敢面对。
4. 案例分享: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展示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及结果。
5.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挫折的普遍性、作用及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挫折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和合作。
4. 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模拟应对挫折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遇到的挫折,引起共鸣。
2. 讲解:讲解挫折的普遍性、作用及应对方法。
3. 案例分享:分享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挫折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5. 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模拟应对挫折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挫折的经历及应对方法的作文。
3. 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体会关心他人的快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倾听、沟通和合作能力。
3. 情景剧表演:评估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包括应对挫折的能力和表演技巧。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自己遇到挫折的经历及应对方法的反思。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阳光总在风雨后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能自我调节情绪2.掌握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有应对方法3.了解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掌握预防措施教学重点:1.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方法教学难点:了解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掌握预防措施教学方式:1.讲述2.互动问答3.小组讨论4.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一张在暴雨中的花朵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2.回答学生问题后,引导学生谈论雨的好处、坏处,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人的情绪好坏对生活的影响二、概念解释(10分钟)1.通过PPT,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2.讲解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及应对方法三、小组讨论(15分钟)1.要求学生分组,并根据PPT提出问题,讨论解答,再在课堂上交流2.提出的问题包括如何调节情绪、如何避免焦虑、抑郁等问题四、影视欣赏(30分钟)1.播放电影《功夫熊猫》,教师放电影前介绍电影内容和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2.电影中的角色,如熊猫、兔子、老师等,在情境中教导学生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及一些应对方法3.电影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电影中的场景进行分析、评论五、情景模拟(20分钟)1.分配角色,模拟一个学生在考试时忽然感到焦虑、紧张的情况2.由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教授应对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等3.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内容,与学生讨论本节课的目的、重点、难点等问题2.让学生自我反思自己学习的成果,提出建议或改进建议。
七、拓展阅读(10分钟)1.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相关书籍,如《心理学与生活》、《情绪控制的艺术》等,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心理素质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阳光总在风雨后》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阳光总在风雨后》设计背景: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
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是中学生入学适应。
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主要的心理不适应表现: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
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
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这样就要选择寄宿在学校或亲友家等,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
学校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而寄宿的学生还要面临集体或寄住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不适与压力。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如何融入宿舍生活,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
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害怕自己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
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一些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由于个人习惯差异被他人排挤孤立,甚至会产生厌世感、报复心,做出一些极端而又残忍的事情。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
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的校园生活与中学的校园生活是不同的,要尝试尽快融入新环境。
小学心理健康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引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阳光总在风雨后,暗示了困难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部分,并且告诉孩子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学会从困难中成长和变得更加坚强。
一、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从中获得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困难、挑战、坚强、成长、阳光。
2. 文化背景介绍:讲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寓意和意义。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故事或相关文章,让学生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含义,并探讨如何应对困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彼此交流思考如何从困难中成长。
5. 制定生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面对困难的应对计划,并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以小故事或图片的形式,引出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寓意和意义。
2. 课堂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理解,并探讨如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3. 词汇学习:解释、讲解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4. 阅读理解:教师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内容,然后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享一个面对困难,取得成长的经历,并一起讨论如何从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
6. 制定生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应对困难的计划,并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学生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主动地探索问题。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情景教学方法:通过故事和图片展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提高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主动发言的情况。
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理解挫折和困难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学会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培养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刚强。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和挑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教室教学。
2.准备教室互动道具,如纸匕机等,以增加教室互动性。
3.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便在教室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引入课题观看一段关于“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视频所表达的含义,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心理小知识,强化主题简要介绍''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一心理现象,并展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认识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重要性。
(一)新课展示1.心理小游戏:感受风雨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验风雨对人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雨对人的影响,为后续课程内容做铺垫。
2.心理故事分享:讲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故事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在经历风雨后重拾信心、阳光重现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3.心理小测试:风雨后的心理状态评估设计一份心理小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风雨后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应对风雨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小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风雨。
4.小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风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风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应对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风雨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总在风雨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设计背景: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
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是中学生入学适应。
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主要的心理不适应表现: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
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
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这样就要选择寄宿在学校或亲友家等,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
学校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而寄宿的学生还要面临集体或寄住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不适与压力。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如何融入宿舍生活,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
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害怕自己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
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一些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由于个人习惯差异被他人排挤孤立,甚至会产生厌世感、报复心,做出一些极端而又残忍的事情。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
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的校园生活与中学的校园生活是不同的,要尝试尽快融入新环境。
2、懂得新环境中日常的人际交往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
要求自己积极、乐观、有自信,待人善良、真诚、有礼貌。
越是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就越容易紧张焦虑,说话语无伦次。
3、懂得在集体中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规则:“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
拥有好人缘还要掌握一定的交友技巧,如: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宽容待人等。
4、学会在校园人际交往中,不为一些小事情就对同学耍小脾气。
尝试关心他人、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授课年级:七年级一、导入师:时间在跳跃,载着快乐与希望,越过了多少难过与悲伤,我们迈进了新的校园,你是否察觉到:环境在变、别人在变、自己也在变。
你能敏锐地感觉到周围的变化吗?活动:“找变化”:1、要求:选出2名学生(观察员)参加游戏,其余学生观看,但不能帮忙。
2、10个或15个学生坐在椅子上,被选出的2名学生(观察员)花一分钟的时间来记下他们的排列顺序。
然后请观察员走出教室,留在教室内的学生交换位置。
观察员进来后说出哪些人曾经换过位置,先猜中的观察员获胜。
分享交流:你能准确无误的找出变化吗?这个游戏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小结:变化是要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找到的,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才能很快调整自己,做永远的赢家。
在新的环境中,我们特别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二、填写适应困难卡:师:升入中学后你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样的心理感觉呢?中学的环境你们哪些能够适应?哪些难于适应?下面请你们写下来填到适应困难卡上,写下来后你们小组首先交流讨论,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适应问题,我请同学来读一下。
适应困难卡:升入中学后我能适应:升入中学后我不能适应:学:好(学生开始讨论)师:同学们已经讨论完了,下面我首先请各组代表谈一下你们小组同学升入中学后面对的适应困难。
学生甲:我能适应学校的环境,但是不能适应的是有很多同学不认识,和他们在一起很拘谨,在宿舍经常要值日,还要自己洗衣服。
学生乙:我能适应餐厅的伙食,但是不能适应的是时间太少了,没有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还有就是升入中学后,功课变难了,作业也变多了。
学生丙:我能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但是不能适应的是老师的辅导,感觉很烦;感觉自己现在学习不如以前优秀,宿舍的同学太多,有点吵。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一下升入中学后出现的适应困难,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际适应困难;(2)寄宿适应困难;(3)学业适应困难。
今天我们就先着重讨论一下(1)和(2)。
三、人际适应困难的应对:(一)案例分析(结合学生在困难卡中提到的问题):师:谈起人际适应啊,曾经有位同学这么对我说:他说升入中学后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他感到很紧张,不知如何是好,老师让每个人做自我介绍,他写了一大段,当轮到他时,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手心直冒汗,他准备把写好的介绍拿出来念念,可听到前排眼尖的同学说:“呀,还准备小纸条了,看来是想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啦,早知道我也弄一个······”当时的场面非常尴尬,自从这次以后,他不敢和同学们一起说话,一想起这件事内心就很紧张很害怕,课堂上也不能集中注意听讲。
同学们针对这位同学遇到的人际适应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啊?学生甲:多和同学交流,过一段时间大家比较熟后就好了。
学生乙:不能总是回忆以前的事情,让自己开朗一点,大方一点。
学生丙:学会和同学相处,提高交往技能。
(二)人名复印机游戏:师:好,针对同学们谈到的方法,我们来做一个人名复印机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全班同学分N个小组,每个小组7位同学,这7位同学站成一排,从第一位同学开始做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第二位同学首先复述第一位同学的姓名和爱好后再说自己的姓名和爱好,同样第三位同学也要首先说出前两位的同学的姓名和爱好后再说自己的姓名和爱好,以此类推,直至第7位同学正确无误的把前六位同学的姓名和爱好说出来,最后看那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
(游戏开始)学:好师:游戏做完了,我再请同学们写一下自己是如何做到和同学们自由交流的。
学生甲:做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要大声说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学生乙:做自我介绍时要面带微笑,说话要温柔一点。
学生丙:别人说话时自己认为对的时候要点头,适当的给别人一些反馈的意见。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同学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只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积极乐观有信心就可以了,我们越是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就越容易紧张焦虑,说话语无伦次。
四、寄宿适应困难应对:师:刘烨在小学时一直是在家居住的,升入中学后就开始寄宿在学校,学校的宿舍是8个人一个屋,于是他就感觉人太多了,根本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宿舍的同学也不注意卫生,脚很臭,他闻到就不舒服,并且晚上自己还想看会书,可是10点半就熄灯了。
于是他感觉自己很难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
有的同学给他支了几招你们看看行不行?(1)改变环境:给学校老师反映,要求专门给自己一个宿舍,并且晚上一直有电。
(2)改变他人:让宿舍里所有的同学出去住。
(3)改变自己:???学生们:前两点都不行,只有学会改变自己。
师:那好,我想问一下有哪位同学是在升入中学时才开始寄宿的,请举手?学:我师:请你谈一谈他该怎么办?学生甲:他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中学生大家都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啊,大家聊聊天很热闹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学生乙:大家都是中学生了,应该自己学会洗衣服的,晚上放学后时间本来就很晚了,要放松一下,好好的休息,明天才有精神更好的学习啊。
学生丙:我是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和高年级同学一起住学校宿舍的,感觉住在宿舍也挺好的啊,相互鼓励帮助。
大家都住在一起要多交流,相互谅解,这样才会相处的更愉快啊。
学生丁:在学校就是个集团的环境,我们要学会自己主动地适应,不要斤斤计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学生戊:寄宿在学校可以锻炼我们的独立自主能力,以后走向社会做事情就会顺利。
师:同学都说得非常的好,我真为你们能想出这么多办法而感到高兴,寄宿在学校可以锻炼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属于一个集体,我们只有学会改变自己适应寄宿生活,才会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了七年级学生在人际适应和寄宿适应中的一些方法,有些方法非常的好。
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学会用这些方法去战胜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尽早得适应中学生活,让你的中学在快乐中渡过。
最后我把《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送给你们,让我们用这首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构思设计和讲授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心理健康课所涉及的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七年级学生的适应——包括人际适应和寄宿适应,每个班级学生构成不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也大有不同,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时时处处考虑到所任班级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所以,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孩子们可以大胆的有创意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心理健康课提倡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感悟。
即使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结、想策略,要学生知道助人自助的精妙所在,我们心育老师的任务就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