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地图学复习资料提纲
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1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认识地球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目标之一,也是测量学 的 任务之一。 绝大多数测量工作是在地球面上进行,以地球作为参 考系。 因此,有必要首先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二、坐标
(一)地理坐标
地面点的位置如果用经度和纬度表示,则称为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可分为两种:
①天文地理坐标 ②大地地理坐标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①天文地理坐标
以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为基准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称之为天文坐标系 地面点用天文经度λ、天文纬度φ和正高Hg来表示,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3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 测量工作概述
5 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 6 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7 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8 误差与精度的基本知识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英国格林尼治(Greenwich)天文台
25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英 国 格林尼治 皇家天文台
世界时 授时钟
26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纬线:垂直于旋转轴NS的任一平面与参考椭球面的交 线称为纬线,它与赤道平行。 赤道面:过参考椭球中心且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 点的法线:过参考椭球面上任一点P而垂直于该点切平 面的直线称为过P点的法线。除赤道上的点和极点的法 线外,点的法线一般不通过椭球中心。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间接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等。
测量误差
03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存在误差,
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测量的单位与精度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 位体系,包括长度、质量、时间 等基本单位。
单位换算
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是测量中常见 的需求,需要掌握不同单位间的 换算关系。
土地利用与管理
GIS可以对城市土地进行分类和评 估,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 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GIS可以辅助规划和管理城市基础设 施,如供水、供电、燃气等,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车辆导航
通过GPS和GIS技术,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路线导 航和交通信息,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3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和地图学的交叉应用越来 越广泛,如无人机、遥感等技术为测量和地图制 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04 测量与地图学的应用实例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地理信息查询与检索
GIS系统可以快速查询和检索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 文、植被等,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空间分析
数字孪生
利用高精度地图数据,构建物理世界的数字模型,实现城市规划、 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模拟和分析。
人工智能在测量与地图学中的应用
自动化地图制作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地图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和 制作。
智能地图查询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用户对地图信息的智能查询 和交互。
地形分析和模拟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地形数据进行高精度分 析和模拟,为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pdf

《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复习提纲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导论1.地图的特征和定义地图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类型的划分(一)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二)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图;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三)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四)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2维)和立体地图(3维)3.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东西方的差异地图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古代地图制作的成就、中世纪西方的黑暗时代和我国的地图传统、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测绘进步、信息时代的地图发展。
差异看书p9-214.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及其理论1、托勒密: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最早的地图集《地理学指南》,确立地球经度为360度的概念;设计了两种地球投影,一是简单的圆锥投影,一是球面投影。
2、裴秀:总结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制”3、墨卡托:设计的等角圆柱投影对航海最为适用,知道现在海图沿用了墨卡托投影。
5.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又分为野外地测图、摄影测量图)、编绘成图(又分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地球体与地图投影6.地球体的形状与大小的测量与描述P33—地球体的量度通过现代天文大地测量、地球重力测量、卫星地球测量等精密测度,都提供这样的事实:地球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似梨型的椭球体。
7.地球的物理表面的概念由于地球的自然表面凹凸不平,形态复杂,它不能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基准面,通过地球重力场和大地测量学计算出的大地水准面来代替。
8.地球的数学表面的概念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而这个椭球体表面是个可以用数字模型定义和表述的曲面。
《测量学与地图学》(含工程测量)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2、测量学的内容:测定(获得一系列数据)和测设(施工放样)3、测量学的实质:测定地面点位。
4、测量学的基本工作:三个基本工作:高程测量、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三个基本元素:高差、水平角、距离5、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唯一的、不规则曲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6、铅垂线——即重力方向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水准面——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是等位面, 有无数个。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唯一的、不规则曲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由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的表面。
形状和大小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能用数学方程表示、可作为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基准面。
参考椭球面的法线——测量计算的基准线7、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1)大地坐标系(基准面:参考椭球面基准线:法线)地面点位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来表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横切椭圆柱正形投影。
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同时满足等角和高斯投影条件。
目的:将球面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高斯投影的特点:①保角:球面角=平面角;②中央子午线不变形;③长度变形随离中央子午线的远近而变。
高斯投影的坐标系:直角坐标x轴:中央子午线投影线,指北为正。
直角坐标y轴:赤道投影线,向东为正。
高斯投影的分带:目的:控制投影变形。
6˚分带:从0˚子午线起,以经度每隔6˚为一带,全球共60带。
中央子午线:各投影带中间一条和椭圆柱相切的子午线。
第1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式:L0=6N-3。
3˚分带:从东经1.5˚子午线起,以经度每隔3˚为一带,共120带。
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式:L0=3N8、高程:地面点到某一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1)绝对高程(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地图学复习纲要

地图学第一章.地图学概论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理论、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以及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征:1.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数学法包括: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2. 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3. 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图概括)地图的内容1. 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2. 地理要素(普通地图七要素:独立地物,水系,交通网,土质和植被,居民地,境界线,地貌;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专题要素)3. 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坡度尺、接图表、三北方向、编图信息、外图廓)地图的分类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大比例尺:1:10万或更大;中比例尺:1:10万至1:100万;小比例尺:1:100万或更小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
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要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要素围绕主题需要,作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专题地图包括: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第二章地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图的分幅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图纸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免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确描绘。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
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测量与地图学考试重点.doc

1、测绘学定义:是研究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并对这些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一门科学2、测绘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目的是为人们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服务。
(1)测量学——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包括地球重力场)——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含地下和空间)(2)地图制图学——研究社会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绘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3、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信息的采集、量测、描述和利用的科学。
内容包括:地面空间定位、地球形状和重力场;获取地球及其外层空间宇宙星体的自然形态、人为设施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制成各种地形图、专题图和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地球上的自然和有关的社会现象,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5、大地水准面(重力等位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6、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形体。
7、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
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故又称旋转椭球体。
8、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9、绝对高程(海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相对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10、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可以用点在水准面或水平面上的位置(X,Y)及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来确定。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要点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要点总体要求:掌握三基:基础理论(概念、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学会三会:认识地图、使用地图、编绘地图。
第1章导论一、基本概念:测量学、地图学、地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测量学的学科体系;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3、地图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4、地图的分类5、地图的成图过程;6、地图的功能第2章测量学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大地水准面、方位角、象限角、高程测量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测绘坐标系;2、测绘的过程;3、水准测量的原理:H B= H A + h AB,h AB =a-b;4、水平角测量的原理:β=b-a5、平板仪测量的原理三、基本技能1、直线丈量的一般方法;2、水准测量的方法;3、水平角测量的方法;4、平板仪测图的方法步骤第3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基本概念: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变形、变形椭圆、长度比和长度变形、面积比与面积变形、角度变形、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比例尺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地图投影的实质;2、地图投影变形的性质和大小的计算方法;3、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构成方法分类:特点(经纬线网的形状、变形分布规律)和用途;(2)按变形性质分类:投影条件和用途4、常用的地图投影:如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和优点;5、比例尺的分类和表示方法;三、基本技能1、地图投影的判别和选择2、比例尺的计算第4章地图语言一、基本概念: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图例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地图符号的特征和分类;2、地图符号的量表方法;3、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作用:形状、尺寸、方向、色彩、亮度和网纹;4、色彩三要素及其作用;5、地图注记的分类和构成要素;6、地图注记的排列方法和位置。
三、基本技能1、地图符号的设计;2、色彩的调配;3、会书写注记。
第5章地图概括一、基本概念:地图概括、内容取舍二、基本理论和知识:1、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2、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及具体方法;三、基本技能学会如何进行地图概括。
测量与地图学重点难点复习整理

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为高差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差。
数字地图:以磁盘、磁带、光盘等数字载体存储地图数据的地图。
水平角:空间两相交直线投影到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夹角,水平角角值为0º~360º。
竖直角: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其角值在 -90°≤a≤+90°之间。
制图综合: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出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次要、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图综合。
地图投影: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点的地理坐标(ϕ,λ)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建立起一一对应函数关系。
真误差: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真误差=观测值―真值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
中误差:各真误差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容许误差:在测量规范中,将2~3倍中误差的值定为偶然误差的限值,称为容许误差。
直线定线:在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第一章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
2、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
3、椭球定位—含义:将地面的观测成果划算到椭球体上。
参考托球体
4、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在测量学中地面点
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
(坐标及高程的含义)
5、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天文坐标
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托球体上的位置。
基准线为法线。
6、投影(此处融合地图学有关投影章节)
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
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
圆柱投影
圆锥投影
②解析投影或数学投影
(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①等角投影(或正形投影)--特点:经纬线正交、长度比固定、面积和长度变化、比例尺不变适用场合: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②等积投影–特点:角度和形态发生变化适用场所:资源分布图③等距投影(任意投影)
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
高斯投影的规律、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见书P11-P13)
7、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
8、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①距离:以10KM为半径的测区内
可忽略不计②角度:测区面积<100K㎡ ,可忽略不计③高程—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地球曲率地他的影响
9、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内容:高程、距离、角度
原则:①精度—先高级再低级次序—先控制再碎步
②步步有检核
注:控制点与碎步点:若要确定1点的位置,需知道A、B的位置。
那么A、B为控制点,1点为碎步点
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测量工作
碎步测量:确定碎步点点位的测量工作
第二章测量的具体工作
一、测高程—水准测量 P
1、水准测量原理:利用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的仪器,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已知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高程的一种方法。
2、熟悉DS3型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P21-P25
注:粗平时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气泡运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一定要遵循先两个再一个的顺序。
气泡永远
位于高的一侧。
3、水准测量的路线①闭合水准路线适用范围:独立地区或测区平坦、规则
②附合水准路线
③支水准路线—需要往返测量适用范围;用于补点或者零时工作
4、水准测量校核方法⑴站校核(检查本站):改变仪器高、
两台仪器同时观测、双面尺法
⑵路线校核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与改正
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后,对数据进行改正
改正值=(合差/水准路线总长)×当前该段的长度
或者:改正值=(闭合差/测站总数)×当前站号
二、角度测量
1、测量原理水平角竖直角P42
2、DJ6及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
3、分微尺测微器读数方法:
满足1°,读度盘刻画线在分微尺上的读数,不足1°的在分微尺上从小到大读至该读盘刻划线处,且估读到0.1′,估读的一定要为6的整数倍
4、角度测量⑴水平角—常用的两种方法①测回法(两个方向)②方向观测法(多个方向)(*)(2)竖直角
三、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距离测量的方法: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
2、直线定线:在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叫做直线定线。
3、直线定向: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即确定待测直线与标准方向的水平角。
标准方向(P82):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线方向
直线定向的表示方法:⑴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旋转到待测直线的水平角。
⑵象限角—无论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还是南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永远为锐角。
注:若无特别说明,方位角一般为坐标方位角
第三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误差产生的原因:观测条件(仪器、观测者、外界环境)的限制
2、误差分类:(1)粗差
(2)系统误差含义: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均相同,或数字变化成一定的规律特性:符号相同、数值有规律、累积性
(3)偶然误差特性:有界性、对等性、趋向性、抵偿性
3、最或是值:当观测次数N→∞时,算术平均值趋近于真值,此时的算术平均值叫做最或是值。
改正数:观测值-算术平均值5、精度:⑴衡量标准:中误差(方误差)的大小。
中误差越小,误差分布的离散度越小,可靠性越高。
也就是说误差分布曲线越陡,那么该条曲线所对应的该次测量的成果的可靠性就越大。
第四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1、控制测量⑴含义:测定控制点点位的工作
⑵意义:避免误差累计,控制误差传播
⑶成果:获取控制网
⑷分类: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⑴含义: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
⑵导线:将测区内控制点连成折线图形,其转折点为导线点
⑶导线的布设形式:①闭合导线适用范围:只要不能使用附合导线,且又能布设闭合导线的所有场合②附合导线:从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控制点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
适用范围:周围有足够多的高级控制点③支导线–仅限于加密时使用,能不用最好不用
⑷角度:观测导线点的转折角,一般观测左角,即位于前进方向的左侧,闭合导线观测内角。
⑸距离:最好使用光电测距仪测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P122-P126)
第五章 GPS
1、GPS 的特点:无需通视、提供三维坐标、全天候作业、功能多、用途广
2、GPS系统构成:⑴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
⑵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分类:导航
型接收机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
⑶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①主控站—作用:行政管理、计算、故障修复
②监测站③注入站
第六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正射投影图。
地物:地面上各种天然或若人工构建的固定物体。
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比例尺:图上某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
3.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表示实地距离之长
4.地物在地形图上用地物符号表示,地物符号分:①比例符号对象:大面积的对象②半依比例符号对象:铁路、公路、水流等③非比例符号对象三角形、水准点等。
5.地貌在地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反映坡度的大小。
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条线上的每个点其高程相同 b. 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c.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绝壁等特殊地形除外d.等高线的平距越大坡度越小
6、等高线的种类:首曲线、计曲线等
首曲线:用细实线表示,其上不注记高程
计曲线:加粗的等高线,其上注记高程
示坡线:垂直于的等高线,并将指向低处。
7、地形图的测绘内容:地物—居民点、独立地物、道路网、水系、植被土壤、境界线。
地貌-- 山顶、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山坡、小梯田
注:地形图的测绘通常找找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对特征点进行测绘
特征点—地物的特征点为地物点地貌的特征点为变坡点9、碎步测量有极坐标法和方向交汇法两类,其中极坐标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10、测绘方法—经纬仪测绘法原理:极坐标法
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11、成图方法:航测、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测图法、数字测图法
第七章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1、地形图的分幅⑴含义:将一幅大面积的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分成多幅小面积的地形图。
⑵分幅方法:梯形分幅法(国际分幅法)、矩形分幅法。
2、地形图的编号--(X,Y)(该图西南角的坐标为该幅地形图的编号)新标准下的分幅方法及编号:
XXX(当前该点对应的1/100万的地形图上的编号) X(比例尺代码A—1/100万B—1/50万C—1/25万)XXXXXX(将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幅后,改点当前的号) 例如:北京(J50B002002)J50(北京在1/100万的地形图上位于第J行,第50列) B(将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幅成1/50万的地形图)002002 (北京位于把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分幅成1/50万的地形图的第二行第二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3、地形图的识读–只读无需分析
要求:读出层次
图外要素→图内要素⑴地物①是什么②在哪里③彼次间有什么关系⑵地貌 ---典型地貌
4、地形图的一般应用:P214 ⑴坐标⑵高程⑶两点间的距离
⑷直线方向⑸两点间的坡度及倾斜角
第八章地图与地图学(地图学第一章)
1、地图的构成要素:⑴图形要素—地图符号
⑵数学要素—比例尺、控制点、地图投影、坐标等
⑶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等
⑷补充说明—专题地形图特有
2、地图的特征:⑴完整的符号系统
⑵科学的概括
⑶特定的数学法则
⑷地理信息的载体
3、地图的功能:⑴认知功能
⑵模拟功能
⑶传递功能
⑷载福功能
4、地图的类型:⑴地形图—严格按国家的规定绘制的1/100万以上的图⑵地理图—不完全按国家规定绘制的1/100万以下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