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地图学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测量与地图复习资料-答案

测量与地图复习资料-答案

1、地图: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

2、子午收敛角: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方向和坐标纵线方向的夹角。

3、方位角:是标示一条直线的坐标方位的量,自坐标纵线x起算依顺时针方向到某一方向的角度。

4. 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它试图确定主观的、有时是抽象的概念的定量化测量的程序,对事物的特性变量可以用不同的规则分配数字,因此形成了不同测量水平的测量量表,又称为测量尺度。

量表设计就是设计被访问者的主观特性的度量标准。

5、三北方向:真北方向、磁北方向、轴北方向6、大地体:地球体的物理表面。

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所包围的形体。

7、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8.地图投影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把参考椭球面上的点、线投影到可展面上的方法。

9、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10、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物和构造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1、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12、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就是研究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

13、预售测量:房屋肢体并没有完工之前,开发商为了取得销(预)售许可证并提前进行销(预)售而需要进行的房产测量。

15、面积变形:椭圆面积与小圆面积之比。

即(dF’´-dF)与dF之比,即面积比与1之差,以V P表示面积变形。

16、角度变形:椭圆上两方向线的夹角和小圆上相应两方向线的夹角的比较。

即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的夹角与椭球体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的夹角之差a - a’。

17、视觉变量: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在细分时,颜色的三个特性(色相,亮度,彩度)可以理解为独立的视觉变量。

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1

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1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认识地球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目标之一,也是测量学 的 任务之一。 绝大多数测量工作是在地球面上进行,以地球作为参 考系。 因此,有必要首先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二、坐标
(一)地理坐标


地面点的位置如果用经度和纬度表示,则称为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可分为两种:
①天文地理坐标 ②大地地理坐标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①天文地理坐标
以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为基准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称之为天文坐标系 地面点用天文经度λ、天文纬度φ和正高Hg来表示,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3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 测量工作概述
5 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 6 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7 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8 误差与精度的基本知识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英国格林尼治(Greenwich)天文台
25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英 国 格林尼治 皇家天文台
世界时 授时钟
26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二章 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纬线:垂直于旋转轴NS的任一平面与参考椭球面的交 线称为纬线,它与赤道平行。 赤道面:过参考椭球中心且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 点的法线:过参考椭球面上任一点P而垂直于该点切平 面的直线称为过P点的法线。除赤道上的点和极点的法 线外,点的法线一般不通过椭球中心。

《测量学与地图学》(含工程测量)重点归纳

《测量学与地图学》(含工程测量)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2、测量学的内容:测定(获得一系列数据)和测设(施工放样)3、测量学的实质:测定地面点位。

4、测量学的基本工作:三个基本工作:高程测量、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三个基本元素:高差、水平角、距离5、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唯一的、不规则曲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6、铅垂线——即重力方向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水准面——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是等位面, 有无数个。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唯一的、不规则曲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由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的表面。

形状和大小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能用数学方程表示、可作为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基准面。

参考椭球面的法线——测量计算的基准线7、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1)大地坐标系(基准面:参考椭球面基准线:法线)地面点位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来表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横切椭圆柱正形投影。

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同时满足等角和高斯投影条件。

目的:将球面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高斯投影的特点:①保角:球面角=平面角;②中央子午线不变形;③长度变形随离中央子午线的远近而变。

高斯投影的坐标系:直角坐标x轴:中央子午线投影线,指北为正。

直角坐标y轴:赤道投影线,向东为正。

高斯投影的分带:目的:控制投影变形。

6˚分带:从0˚子午线起,以经度每隔6˚为一带,全球共60带。

中央子午线:各投影带中间一条和椭圆柱相切的子午线。

第1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式:L0=6N-3。

3˚分带:从东经1.5˚子午线起,以经度每隔3˚为一带,共120带。

中央子午线经度计算式:L0=3N8、高程:地面点到某一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1)绝对高程(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测量与地图学重点

测量与地图学重点

水准面:假想有个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

具有处处都与铅垂线方向正交的特性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垂直的一个水准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基准面:观测和推算水位变化的起算面水准线:地图上没有变形的线。

地图投影中的标准纬线(或等高圈)和标准经线(或垂直圈)的总称.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地理坐标:地面点的位置如果用经度和纬度表示称大地坐标。

按坐标基本线和基本面的不同地理坐标可分为天文地理坐标和大地地理坐标。

大地地理坐标: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B与大地纬度L表示高斯投影:将地球套于空心圆柱内,圆柱体的轴心通过地球的中心,地球上某一子午线与圆柱相切.按正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左右两侧按3°或1。

5°范围的图形元素投影到横圆柱体表面上,再将横圆柱体表面沿两条母线剪开展平。

高程:地面任一点到其高度起算面的距离。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沿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地面上一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或称假定高程.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h=d﹡2/2R测量工作的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00、1:1万、1:2。

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八种。

测量误差:观测值(或其函数)与未知量的真值(或其函数的理论值)之间存在的差值。

测量误差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以及粗差。

系统误差:保持为常数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

这种误差随着观测量的增多而逐渐积累。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固定量进行一系列观测,测量误差在正负号及数值上都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偶然误差的特性1、有限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2、集中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3、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4、抵偿性: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零中误差是衡量一组同精度观测在n为有限个数时的一个精度指标。

地图学复习笔记

地图学复习笔记

地图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编地图与地图学一、地图的基本知识1、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3、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4、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

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

如:地形图、挂图等。

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

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5、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6、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方丈图》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清末魏源→《海国图志》托勒密→《地图学指南》7、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8、地图分幅:(1)矩形分幅:优点:图幅间拼接方便;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使用图纸和印刷;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地图学复习笔记

地图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1.5地图基本内容(选择题或填空)地图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①数学基础:控制点(平面和高程)、坐标网(经纬网和方里网)、比例尺和地图定②地理要素:普通地图(地理要素:自然和人文要素)和专题地图(地理基础和主题要素)。

③整饰要素:包括外图廓、图名、接图表、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等内容。

详细请看书P10——P11§1.6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三、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表1-2及例题见附1§1.7地图的成图过程(名词解释、简答题,加详细描述)一、制作地图的基本途径制作地图的两条途径:实测地图(野外实测和航测法成图)和编绘地图。

①外实测地图: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的局部区域地物、地貌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制成地形图;②航测法成图:利用航空影像来测制地图。

2、编绘地图:根据各种各样的制图材料——实测地形图、统计资料、航(卫)片、政府公告、地理考察资料、草图等编制成为用户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地图。

三、计算机地图制图(补看内容)概念: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地图设计;②数据出入;③数据处理;④图形输出。

(可看P18图1-10)第二章地图学§2.1地图的定义和基本内容1、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我国的学者廖克根据现代地图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现代地图学的三大分支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第三章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3.1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地图投影:就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或平面极坐标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地图与测量》地图部分第一章备课笔记

《地图与测量》地图部分第一章备课笔记

《地图与测量》地图部分备课笔记课程基本情况本课程由两位老师主讲,谈俊忠主讲地图学,王慧麟主讲测量学。

介绍课程教学大纲。

介绍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内容多,学时少,课堂只讲主要内容,课后要自学,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采用多媒体教学,安排实习课,课后有思考题。

介绍地图学教材考试:60%闭卷考试+30%实习作业+10%印象分上课、上机无故不来者,每次扣5分。

第一章导论测量与地图,合称测绘。

播放“测绘发展概况”录象。

播放“迎接挑战”录象。

地图的重要性认识地图§1.1地图的基本概念1.1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简言之,地图是地球表面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在平面上的缩影。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比较地景素描图、风景照片、卫星影象及航空像片与地图的区别。

现代地图具有构成地图的特定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与注记系统、实施制图综合三个基本特性。

(一)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是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数学法则缩绘到平面上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是地图的数学法则。

地图具有可量测性,即可在地图上量取方位、距离、长度、面积、体积等。

地景素描图、风景照片采用透视投影,随拍摄点位置的不同其影象不同;航空像片、卫星像片采用中心投影;地图,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是不可展开的,而地图是二度空间的平面。

从球面到平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

即从球面地理坐标(经纬度)到地图平面坐标,f(φ,λ)=g(x,y)(二)运用特殊的符号与注记地图是以特定的符号系统和注记来表示地面事物的,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经济的现象。

对所表示的现象进行分类和抽象,分门别类用不同的符号加以表示。

与航空像片、卫星像片相比,地图是对图象信息进行了再加工、深层次地处理。

由于运用了符号和注记:1、地图既能表示较大物体的轮廓,又能表示较小的重要的物体,如三角点、纪念碑等;2、既能表示物体的形态特征,又能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如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深、水温、土壤的性质、道路的种类及铺装材料、森林的树种、平均高度和粗度,地势起伏的绝对高程等;3、既能表示看得见的事物,又能表示看不见的事物,如经纬线、航线、等高线、国民生产总值等;4、既能表示地表的物体,又能表示地下的、空中的物体,如地下管线、涵洞隧道、矿物分布、地磁、大气环流等;5、既能表示物体的现状、又能表示物体的过去和未来。

第一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

五、高程系 高程:地面任一点到其高度起算面的距 离称之为高程。 绝对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达大地 水准面的距离称之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 海拔高。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 距离,称之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称之为高
• 1956黄海高程系:1950-1956 验潮 资料 原点高程:72.289m 1985国家高程基准:1952-1979验 潮资料 原点高程:72.260m
(4)按用途分类 :如通用图 、专用图
(5)按承载介质分类 :如纸质图、磁 介质图(光盘、磁盘)
(6)按其他标准分类:如光栅图
二、地图的功能
• • • • A.获取认知信息功能 B.模拟客观功能 C.传输信息功能 D.载负信息功能

E.感受信息功能
第七节 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一、传统实测成图法
二、传统编绘成图法
(2)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同时测定 控制点 的坐标和高程,是控制测量发展方向。
2、碎部测量
地物 — —测房角连线成图 地形图测绘的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 接成等高线 地貌 — —测特征高程点,连 施工放样中的碎部测量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获取测图区制图所需的数据信息 对原数据加工 对已处理的数据所生成的图形 和地理属性进行编辑、修改
图形编辑
图形输出
将已编辑好的地图输出到用 户所需介质上
(1)组成:数字地图制 图系统由硬件(数字化仪、 计算机、自动绘图机等) 和软件(控制硬件运作的 各类程序)组成其设备系 统,有关的制图数据是
● 测量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仪器精度的局限、轴系残余误差等。 (2)人为误差:判断力和分辨率的限制、经验等。 (3)外界条件的影响:温度变化、风、大气折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与地图学前11章复习总结绪论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一、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二、测绘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

三、它研究的内容是对这些与地理空间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

四、它既要研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以及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形态;又要结合社会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研究绘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

前者和后者构成测绘学。

五、测量与地图是测绘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测量与地图学的任务与分类: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科学。

A.其任务主要表现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和其它信息测绘成图。

B.测量学的任务,具体有:1)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确定地面上和空间各点的相对位置或某一坐标系统的统一位置:即把地面上施测区域绘制成图;3)构筑物放样:将土地及其附属物的开发、利用、建设的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定,即将各种工程设计测设到现场;4)变形监测:已有工程或其它设施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测量。

C.概括起来地图学的任务是:1)研究地图本身及其各要素的表示方法的演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2)研究地球椭球体(或球体)表面描写到平面上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图投影的变形规律以及不同投影的转换问题;3)研究地图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地图的编绘和复制等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并尽可能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于地图的生产,以缩短成图周期,提高成图质量和增加新的地图品种;4)研究地图的使用、量算以及对地图产品的评价问题等。

三、测量学的发展已经包括以下几个分支学科: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工程测量学海洋大地测量学地图(制图)学测量学地图学现代科学体系框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学、地图应用学三个部分第二节地图的产品一、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现代地图及其产品有了明显的变化,已出现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全息像片等新品种。

在生产部门,4D产品(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地图二、我国规定1:5 000、1 :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现已为1:25万)、1:50万、1:100万等八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第一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一、水准面:假想有一个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这个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海上一个点的铅垂线均与该点的重力方向重合。

由于海水面受潮汐影响而有涨有落,所以水准面有无数个。

其中有一个与假想的静止海水面相吻合,称为大地水准面。

二、地面上选一点P,令P的铅垂线和椭球面上相应P0点的法线重合,并使P0点的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相切。

这里的P点称为大地原点,旋转后的椭球面称作参考椭球面,其包围的形体称作参考椭球体。

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一、坐标A.地理坐标:天文地理坐标: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用天文经度与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地理坐标: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用大地经度L与大地纬度B表示。

经纬度:经度:通过地轴和地球表面上任一点P的子午面与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的两面角,即以起始子午面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算,过P 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即为P点的经度,向东从0~1800称东经,向西从0~1800称西经。

纬度:过P点的铅垂线(或法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即为P点的纬度,赤道以北从0~900称北纬,赤道以南从0~900称南纬。

B.高斯平面直角坐标C.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随着卫星大地测量兴起,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面点可以用大地坐标表示,也可以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

空间直角坐标系定义为:①坐标原点O选在地球椭球体中心,对于总地球椭球,坐标原点与地球质心重合。

②z轴指向地球北极。

③x轴指向格林尼治子午面与地球赤道面交线。

④y轴垂直于xOz平面,构成右手坐标系。

地面点p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p,yp,zp) 。

二、高程:确定地面一点的空间位置,除了其平面位置外,还需要高程。

高程分为大地高和正常高。

点位沿椭球的法线至椭球面的高度称为大地高,点位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高度称为正高(即海拔高)。

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一)坐标基准:大地基准: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国家大地控制网中各点大地坐标的基本依据,它包括一组大地测量参数和一组起算数据。

大地测量参数主要包括作为建立大地坐标系依据的地球椭球的四个常数,即地球椭球赤道半径R,地心引力常数GM,带球谐系数J2(由此导出椭球扁率)和地球自转角度,以及用以确定大地坐标系统和大地控制网长度基准的真空光速c;一组起算数据是指国家大地控制网起算点(称为大地原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程和至相邻点方向的大地方位角。

(二)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

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观象山,并构成原点网。

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

三、中国的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H85=H56-0.029m。

)四、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地面点间的位置关系是以距离。

水平角(方向)和高程确定的。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的测量工作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对于面积在100km2 内的多边形,地球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只有在最精密的测量中才考虑,一般测量工作是不必考虑的。

总结:在面积为100 km2 的范围内,不论是进行水平距离或水平角测量,都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情况下,这个范围还可以相应扩大。

但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1)国家基本平面控制可用下述两种方法建立:导线测量(单一导线、导线网);三角测量(三角锁、三角网)2)外业:测量工作中,有些是在野外进行的,称为外业;内业:有些是在室内进行的,称为内业。

(外业工作中主要是获得必要的数据,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边与边之间夹角的水平投影(水平角等);内业工作主要是计算与绘图。

)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一、地图的基本特性:特定的数学法则;特殊的符号和注记系统;实施制图综合二、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地图的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和定向指标线等内容。

1、地图坐标网地图的坐标网,分地理坐标网和平面直角坐标网两种。

2.控制点地图上表示的控制点是指作测量控制用的一部分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等,用以控制地图内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

仅在某些大比例尺地图上才有选择地表示之。

3.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地图相对于实地的缩小倍数,亦称缩尺。

它可以用来确定地图的缩小程度,以便从地图上获取精确的数量信息。

4.定向指标线地图定向,是实现图示事物与相应的实地事物方位一致性的重要措施,是在野外现场使用地图开展地理工作的前提。

通常以三北方向线—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作为地图定向的依据。

地理要素:即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大千世界—地理环境的诸要素,是地图的主题内容。

按其基本属性,可以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大类。

辅助要素辅助要素是指地图图廓上及其以外的有助于读图、用图的某些内容。

如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量图用表、附图、编图资料及成图说明等,用以提高地图的表现力和使用价值。

其中如分度带等,既属数学要素,又起辅助要素作用。

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一、地图的分类二、1.普通地图:(1)平面图(2)地形图(3)地理图2.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地理基础,着重表示制图区域内某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3.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实质区别: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异同,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其内容。

在表现形式上,它们可能都用了某些表示方法、符号或颜色,但在内容上,它们始终是迥异的。

A。

普通地图依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的六大类地理要素,以再现制图区域的地理全貌,显示的是整体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B.专题地图依其某种特定用途,择取制图区域的某一种或几种相关地理要素为其主题内容,其它地理要素皆概略或不予表示,显示的仅是制图区域某一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

在建筑和工程部门,地图按比例尺划分为:大比例尺地图:l:500、1:1 000、1:2 000、1:5 000和1:1万中比例尺地图:1:2.5万、1:5万、1:10万小比例尺地图:1:25万、l:50万、1:100万在其它各部门,地图按比例尺划分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的地图测绘部门,地图表示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国家测绘部门将l:5 000、1 :1万、1:2.5万、1:5万、l: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规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简称基本地形图,亦称国家基本图,以保证满足各部门的基本需要。

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一、实测成图法三、编绘成图法四、计算机成图法五、遥感资料成图法第八节误差与精度的基本知识偶然误差的特性(1)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多;(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具有大致相等的出现频率。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即偶然误差具有抵偿性中误差:.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1)具有一定的范围。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数学期限望等于零。

即: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第一节地图投影基本概念一、地图投影的产生:a。

地图是二维的;b。

地球表面是曲面;c。

如何把地表的地物、地貌在地图上描述?二、地图投影的定义:在球面与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对应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三、地图投影变形(二)长度比与长度变形(P49—53)1.长度比指投影面(地图)上一微分线段长度ds'与椭球体面(地面)上相应微分线段长度ds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