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4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4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第4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2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2.感受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混合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对混合运算进行复习。 【练习讲授】 1.复习混合运算实练。 (1)口算。 9÷3= 20-16= 63÷9= 21-14= 54÷6=8×3= 18+8= 40-8= 9+27= 42+7= 56÷8=4×9= 35-20= 24+6= 32÷8=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①12+12÷6 =24÷6

=4 ②42-(22+9) =20+9 =29 ③7×4-16 =28-16 =44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42除以6的商是(),再加上19得()。 ②7乘以8的积是(),再减去30得()。 ③50减去20的差是(),再除以6得()。 ④6加上22的和是(),再除以4得()。 答案: (1)3 4 7 7 9 24 26 32 36 49 7 36 15 30 4 (2) ①12+12÷6 =12+2 =14 ②42-(22+9) =42-31 =11 ③7×4-16 =28-16 =12 (3)①7 26 ②56 26 ③30 5 ④28 7 2.复习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6 Shopping第四课时教案

Unit 6 Shopping 杨家小学郭万玉 概述: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本单元共需六个课时,本单元围绕购物展开教学,主要学习询问衣物价格并作简略评价,同时简单描述衣物的大小、颜色款式,可以和第三单元描述天气及第五单元谈论衣服两个话题很好的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入手,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入本单元的新知识,使学生能把学过的语言结合起来进行运用。在教学Can I help you?等购物交际句型时,教师可创设交际情境,在交际活动中融入新的句型,使交际更贴近生活,更真实。本节课是第四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口语练习生活化,交际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理念: 在跨越式理论指导下,以言语交际为中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努力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任务型教学,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想,使语言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听懂会说:“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skirt? It's very pretty. That's expensive. It's too expensive.” B、能在实际的情景中运用进行实际交际。 2.能力目标 A能将所学词汇运用到交际中。 B、能根据具体的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 A.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B.培养孩子购物要节约的观念。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是四年级学生参加跨越式教学已经有三学期多了,他们已经适应了跨越式课堂模式,听说能力都比较强。乐于感知,模仿习得英语。学生

Unit 5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2.DOC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B.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C.Good to know ●○教学目标 a.能够听、说、读、写单词:engineer,accountant,policeman,salesperson,cleaner b.能够听、说、认读:“How does he go to work?He goes to work by bik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c.了解Good to know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掌握Let’s learn部分的五个职业名称,并能简单回答、介绍。 ②难点:熟练掌握单词: engineer,policeman,salesperson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②教师准备描述职业的词条。 ③教师准备采访表格。 ④学生准备单词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建议与说明 热身/复习(Warm-up / Review) ①课前唱歌曲“My Family”。 ②Make a chant 如: I like singing,I am a singer. You like writing,you are a writer. He likes drawing. He is an artist. She likes acting. She is an actress. 以歌曲和简单的chant的吟唱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回顾所学词汇。 呈现/操练(Presentation / Practice)①Let’s learn a.Engineer (a)出示engineer的卡片,教师提问:“Look at this man. What’s he doing?What does he do?”引出新单词并领读。(b)提问:“Who is an engineer?Do you know?”请学生说出工程师的名字。 b.Accountant (a)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859+876-1634+590并提问“Can you work it out quickly?Oh,no!But It’s easy to her,because she is an accountant.”教师出示词卡并领读。 (b)强调an accountant。 c.Policeman (a)教师举起手臂做出交警的样子,提问“What do I do?”“Yes,I’m a policewoman.”领读。 (b)出示警察图片,提问“Is he a policewoman?No,he is a man,so he is a policeman.” (c)区分朗读policeman / policewoman。d.Salesperson (a)教师扮演售货员“Welcome,can I help you?Look at this pencil-case. It’s nice. It’s cheap. It’s only 5 yuan. Do you want one?”提问“What am I now?Yes,I’m a salesperson.” 新知传授环节,利用词卡引 出,简单明了。 用计算题引出,形象生动。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引出新 知,及时为学生扩充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通过表演使学生自然复习旧知,并能增强对新单词的认识与理解。

一年级教案第四课时

第四课时 任务: 1.初步学习少儿广播体操l、2节,发展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及动作节奏感、培养身体的准确姿势,提升想象力和模仿水平。 2.培养快速排队的水平和听指挥、守纪律等优良品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二、宣布本课内容:1.广播操1、2节;2.游戏:快快排队。 三、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 组织:四列横队 教法:l.实行常规检查,教师整队。 要求;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二)基本部分: 一、队列练习:所学队列动作的综合练习。 组织:四列横队、四路纵队。 教法:l.学生按教师口令或手势实行队列动作练习。2.教师提示重点动作并示范。3.指定学生或某组演示,教师纠正动作。4.分组练习。 要求:服从口令,动作准确。 二、广播操 第一节:伸展运动(4X8拍) 要点:重心前移时,身体各部位动作协调配合,充分伸展臂,腿屈伸动作协调。 组织:体操队形;队形如图 教法: l.教师边讲解过示范动作 2.教师分解讲解、示范,学生模仿1-2基本动作。 第二节:头部运动(4X8拍) 要点:颈肩放松,头的屈、伸、转动快速,部位准确;上下肢协调配合,整

节操欢快、活泼,有趣。 重点:动作方法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连贯配合 三、游戏:快快排队 规则:必须按规定的信号、移动方式行动。 方法:学生听到规定信号,按教师指令,迅还跑或跳向指定方位站成规定的队形。动作节奏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正常速度。 组织:四列横队、四路纵队 教法: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2.通过游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纵队横队、排头、排尾、看齐的方法。 要求:快跑或跳向指定方位,快选自己的站位,要排得整整齐齐。 (三)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鸭走、象走、猫走、慢跑。 二、总结本课情况,以表扬为主。 三、布置作业:练广播操,宣布下课。 组织:听音乐,按教师指挥实行放松走、跑。 教法:师生同练 要求:动作轻松。

【教学案例】第四课时: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xxx: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参加我们的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 前几讲我们都围绕着课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讨论,这一讲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将重点分析如何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为了把这个问题说得更仔细, 我们跟以前一样,先来看一下苏州市太仓高级中学偶伟国老师提供的教学案例。 xxx说课:今天我结合课例《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来谈谈我教学的体会。这样体会可以用6个字来总结——感受·感悟·提升。 要在新课程教材中寻找一个新增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于是就选定了这一课题。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这个内容,当时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拿到这个课题之后,我的总设想是要通过这一节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于2005年1月在梁丰中学举行的苏州市新课程研讨会上进行了公开教学展示,随后,专家与同行提出了许多的宝贵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正,形成了第二次的教学设计,随后苏州大学鲍建生教授和罗强老师又到我们学校,通过视频案例的研究方式再一次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使我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这一内容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这个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伴的互助下,集思广益,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下面我结合这节课来谈一些体会。 应该说当初第一次的教学设计,虽然也认真地研究了教材,也力图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例如,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尤其是在二分法方法的发现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第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木渎中学的庄梅老师与我同题开课,听了她的课之后,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她没有过多地进行知识回顾,在二分法方法的归纳过程中,她的条理也非常清晰,并能注重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 在这节课后进行了交流评议,老师们提出课前对二次方程的根的回顾实际上没有必要,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路,好象硬要把学生引到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教学过程显得比较牵强。同时,针对新教材倡导发展学生应用意识的要求,课上可以增加知识应用的环节。结合新课程提出的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的理念,教师们都认为应当增加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让老师用Excel现场进行操作。 在第二次教学设计当中,我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删去了知识回顾的环节,在归纳总结时注意体现条理清晰,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方法归纳,同时也设计了知识拓展环节,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 ,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 1100000,454800 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Unit4第四课时教学设计2.DOC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词组:bought presents, rowed a boat, saw elephants, went skiing, went ice-skating.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bought presents. 3、能够完成Task time 中的任务。 4、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假期生活的交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在情境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 2、听、说、读、写动词词组:bought present, rowed a boat, saw elephants, went skiing, went ice- skating 。 3、听、说、认读句子: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bought presents. 难点: 1、动词词组的过去式不规则变化是本课时的难点,特别是个别单词buy---bought, see---saw, go---went 的特殊变化,需要给学生提供反复记忆的机会。 2、单词bought, rowed 和saw 的读音。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教学过程中所学的短语卡片(A、B 部分Let 's lea)rn. 2、教师准备Let' s learn部分录音、课件。 3、教师准备空白明信片若干张。 4、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节假日做事情时的照片,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1、Warm up (热身)活动一:Let ' s sing 教学参考时间: 3 分钟 (1)教师播放Let' s sin部分的歌曲《A Trip to China》,学生跟唱,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英语学习氛围之中。 (2)教师播放A部分Let' s cha歌谣,学生说唱,帮助学生回忆有关过去式的内容。 2、Review (复习) 活动二:Words game 教学参考时间: 5 分钟 (1)教师呈现A部分Let' s lear和Let' s start3的短语词卡,全班学生一起认读。 (2)教师请个别学生认读。 (3)同桌两名学生组成小组,拿出自制的这两部分词卡码放在桌子上。教师给出一个句子的口型,学生辨别后,立刻用词卡摆放出这一句话。(最先完成并能正确读出句 子的小组,教师根据本班的情况给与奖励)。 4) 请一位学生出句子,其余学生比赛眼力和速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下面两串珠子. 师;仔细观察这两串珠子,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先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生1;第(1)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1颗白珠子、1颗黑子、1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2;第(2)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过的找规律的知识解决有关穿珠子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5,观察、理解题意.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串手链上有黄色和蓝色两种珠子. 生2;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又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3;这串手链掉了2颗珠子. 师;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掉的是哪2颗珠子? 2.引导探究解答方法.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串手链掉的是哪2颗珠子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交流、汇报. 生1;先要知道这串手链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生2;先要找出这串手链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确定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有道理!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这串手链中珠子的排列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小结;小红穿珠子的规律是2个黄珠子、1个蓝珠子,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排列的. 师;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排一排,看看掉的2颗珠子是什么珠子.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掉的是哪两颗珠子?并说明理由. 生1;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因为现在手链的右边最后一颗蓝珠子后面只有一颗黄珠子,应该有2颗黄珠子.所以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 生2;掉的第2颗是蓝珠子.因为两颗黄珠子后面就是蓝珠子. 师;有道理!小红穿手链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3.引导检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找出了掉的两颗珠子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一下? 生;把掉的两颗珠子补上去,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的规律. 师;这个办法很好!下面请大家在手链上画出掉的2颗珠子,再找规律试试看.学生动手画珠子,找规律. 师;谁来说说,补上掉的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后,符合小红穿的规律吗?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October, the Great Wall, I'll =I will, on Mother's Day等。 2.会运用句型: —When is the school trip this year? —It's in October. —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mum on Mother's Day? —I'll cook for my mother. What about you? 和同伴进行交流。 3.初步掌握will+动词原形表示一般将来时。 4.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计划,懂得爱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时的单词和短语。 2.能根据所学的单词和短语与同伴进行对话交流。 教学难点 1.掌握介词in 和on 在句子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will和定冠词the的用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与本课时相关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2.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和课件。 3.一些我们学过的动词短语图片和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单词或短语图片。 4.日历。 学生准备: 1.本课单词卡片。 2.学过的动词短语图片和自己搜集的信息。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师利用日历和图片,展示October, the Great Wall,播放Let's talk 的对话,创设一定的英语氛围。然后,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本课时提供的短语说一说母亲节要做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角色表演教学法 教师利用课本中Let's talk的对话,让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角色表演中巩固单词和句型。 3.口语交际教学法 同学之间互相对话: —What will you do on Mother's Day? —I'll cook noodles for her. 在同学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帮助。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 2.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用英语介绍某个传统节日。 3.温故知新。班级按排自然分组,学生按照自然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拼读出这一单元所掌握的单词(短语)并说出汉语,其中单词和短语必须是本单元出现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词最多、最好的那组为冠军,教师给予奖励。并累计评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Step 2: Presentation Let's try 1.播放Let's try的录音,让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 2.学生跟读录音。 3.学生根据录音内容编小对话,看谁编得最好。 Let's talk 1.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 It's autumn here. The weather is cool. We have a school trip this autumn. The Great Wall is in Beijing. 让学生踊跃发言,看谁的英语表达最好。 2.教师播放两遍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Unit1__第4课时教学设计

Unit1 第4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Let’s talk B Let’s play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oodbye/Bye! 能力目标:能走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s your name?询问别人的姓名,用My name is…回应别人的询问。 情感目标:学会简单打招呼,询问姓名,渗透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 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回答的用语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中name 的发音. 教法: 学法: 四、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唱“ABC song”歌 (2)师生互相问候Hello! /Hi! (3)学生戴着头饰或面具,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 2、呈现新课、操练(Presentation/ Practice) (1)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 I’m Miss/Mr…然后用My name’s…反复说实用文档

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 your name?(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 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他/他小奖品,以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教师说的新句型。 (2)跟读、模仿、操练My name’s….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a 的发音。 (3)跟读、模仿What’s your name? (4)抛球游戏 (5)教道别语Goodbye/Bye,告诉学生其中意思是“再见”或“一会见”。(6)听录音,或通过VCD来展示B部分Let’s talk的内容。 3、活动、操练(Activities/ Practice) (1)Pair work: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书上Let’s talk 的对话。 (2)Let’s play中的游戏。 4、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要求学生听录音,然后模仿课本第4-7页的内容并伴有动作表演。 (2)鼓励学生用第4-7页所学的内容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五、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What’s your name? 实用文档

九年级英语Unit11第4课时教案

Period 4 Section B 1a-2e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巩固练习make的结构。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论事情对他们的心情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更多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去,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些表达感情的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事情,特别是不好的事情对自己的正面影响。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课时出现的生词及用法。 2) 进行听力训练,提高综合听说能力。 3)阅读短文,获得相关信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内容表达情感。 2. 在听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他父亲为了赚钱,从早忙到晚。 His father is busy all day in order to ________. (make money) 2. 看足球赛使我疯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atching football game makes me crazy.) 3. 轻柔的音乐使约翰昏昏欲睡。 The soft music ______ John ___________. (makes, sleepy) 4. 红色使人们吃得更快些。 The color red ________ people _________ faster. (makes, eat) 5. 长时间等她使我生气了。 Waiting a long time for her _______________. (makes me angry) Step 2. Free talk What’s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about the unhappy king. Step 3. Guess 1. Work on 1a. Look at the possible endings to the story about the unhappy king. Do you think any of these is the right one? If so, which one? a. The general cannot find a happy person and the king remains unhappy forever. b. The general finds a happy person with power, money and fame. c. The general realizes he is a happy person and gives his shirt to the king to wear. d. The king suddenly becomes happy without the shirt of a happy person. 2. What are some other possible endings to the story? Discuss your ideas with your partner. Tom: The general found a poor man. The man was very happy.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第4课时拔萝卜

第4课时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1、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30+6=36(个) 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出示情境图:请你说一说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

的数学问题呢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二、新知探究: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2+3=5,所以得数是59。 (3)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注意要把数位对整齐。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2,在十位上拨上3,我就知道是59。 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研究。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数学三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教材第8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 1.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2.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哪些公园?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公园,要去参观公园的某一景观或某一游乐项目时,你会怎样找到这个地方? 学生1:我会向游人或工作人员询问。 学生2:我会看公园导游图,辨认方向,去寻找要去的地方。 学生3:我会看园内的指示牌。 教师: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先确定行走路线,然后根据别人的提示或查看导游图进行寻找。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可是老师对动物园的布局不够了解,你们谁愿意来当小导游,带领大家一同游览这个新奇的动物园呢? 老师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例4主题图。 教师:在去动物园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物园的布局结构,再来做个调查,看看你们都想去哪个场馆参观。 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根据例题中的“动物园导游图”回答问题。 (1)熊猫馆在动物园的( )角,飞禽馆在动物园的( )角。 (2)猴山在狮山的( )方向,长颈鹿馆在狮山的( )方向。 (3)熊猫馆在长颈鹿馆的( )方向,长颈鹿馆在熊猫馆的()方向。 (4)海洋馆在大门的( )方向,大门在海洋馆的( )方向。 2、解决问题 (1)小平位于狮山,她要去熊猫馆,怎么走? 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2)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怎么走? 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

Unit1Hello的第四课时教案

Unit1Hello的第四课时教案 Unit1Hello的第四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 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回答的用语What’syourname?Mynameis…的学习,以及另一种表达道别的表达法:Seeyou. 教学难点: What’syourname?Mynameis…中name的发音和欢迎用语Welcome!的发音,Unit1Hello第四课时。 教具准备: 1教师应准备自己的名字卡及本课主要人物的头饰; 2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面具,并制作一个写有本人姓名的头饰。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唱“Hello”歌 (2)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 (3)学生将胸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如: a.Hello,I’mMary. b.Hi!I’mPeter.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I’mMiss/Mr….然后用Myname’s….反复说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

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yourname?(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他/他小奖品,以次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教师说的新句型。 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注意引导学生用Myname’s….回答问题。 (2)跟读、模仿What’syourname?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a的 发音。 (3)教道别语Seeyou.,告诉学生其中意思是“再见”或“一会见”。教师同时可介绍一下英语中有许多单词是一词多意,在不同 情景中表示的'意义不同。Welcome还有不必表示感谢的意思,当对 方说Thankyou.谢谢的时候,通常可以回答Youarewelcome.表示 “不用谢”或“不客气”。学生在此简单了解一下即可,教师可在 今后多说多用,起到引导、表率的作用 (4)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B部分Let’stalk 的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 (1)Pairwork:可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书上Let’stalk的对话。 (3)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先将学生自制的名卡头饰收集在 一起,再由每组的“小老师”通过问What’syourname?其他同学回 答Myname’s…的方式练习,答对的同学拿回自己的头饰戴在头上。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4部分练习。具体教学步骤参考如下: (1)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图中人物所说的话。 (2)教师讲解题目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做练习的方法。 (3)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Unit6__第4课时教案

Unit6 第4课时教案 【课题】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句型:First, we have the seed. 等简单描述植物种植,如种花的过程。 2.重点掌握四个单词:seed, soil, sprout, plant。 3.初步了解在英文中表述事物先后顺序的词语first, then, next。 【教学难点】 1.叙述种花的过程是本课时的难点,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内容入 手,逐步突破难点。 2.soil和sprout的发音较难,学生容易发音不到位,教师要注意纠正。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一盆鲜花,一个装满土壤的花盆、花种、西瓜籽、葵花籽、 花生、苹果种子、葡萄、梨等。 2.教师准备B Let’s learn部分的四张单词卡片和自制的单词词条seed, soil, sprout, plant。 3.教师准备种植植物过程的图片(可以参考Number and say部分)。 4.教师准备录音机和配套录音带。 5.教师准备26个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1、Warm up (热身) 活动一:口语练习 教学参考时间:2-3 分钟 1.学生就近期所学的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如: a)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b)How does the water become vapour? c)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d)Where does the vapour come from? 2.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用竞赛的形式,看看哪组的同学反映快。最先举 手回答问题并回答正确的同学为小组加分,分数多的为胜。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课时教案 课题:UnitFour WeLoveAnimals 教学重点:学习新句型:Oh,really?MayIhavealook?Hereyouare、Thankyou、 Oh,it’snice!Ilikeit、教学难点:对Let’stalk内容的整体 把握;表示同意、肯定和把东西递给他人时的用语“Sure、Hereyouare。这样自然导入新句MayIhavealook? 3、教师将TeddyBear递给一名学生,并用手势和动作暗示他说:IhaveaTeddyBear、接着,教师说:Oh,really?MayIhavealook?强调突出“really”, 并出示相应的单词卡片,带读几遍。然后 再找几位学生和教师进行同样的对话。 4、教师拿着TeddyBear走到一名英语较好的学生A(简称Sa)前,示范对话如下: T:IhaveaTeddyBear、 Sa:Oh,really?MayIhavealook? T:Sure,Hereyouare、(边说边TeddyBear给Sa) Sa:Thankyou、Oh,it’snice!Ilikeit、教师告诉学生Sure、Hereyouare、是“可以。给你。”的意思,并带读该句。 由于该句发音较难到位,教师应多带读几遍,学生的操练要特别 加强。 5、教师播放《TeddyBear》歌曲,师生共唱歌曲,学生边唱 边做动作,调节气氛。

6、教师播放B部分Let’stalk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1)WhohasaTeddyBear?2)DoesSarahliketheTeddyBear?Whatdoessh esay? (如学生不理解,教师可用中文解释这些问题) 7、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该对话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可一句一句点击对话框或人物嘴部,学生跟读模仿。 8、人机对话。教师操作课件,学生扮演对话中的人物之一,和课件中的ChenJie或Sarah对话。 9、学生分组练习对话,然后两人一组自愿上台,戴上ChenJie,Sarah的人物头饰,用TeddyBear作道具表演对话。 表演好的,教师带领其余学生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一起说:“One,two,wonderful!”或一起有节奏的鼓掌祝贺(也可采取别的方式来鼓励),使学生获得初步用英语交流成功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同时,教师应适时纠正某些学生错误的读音。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让学生自己先看Let’splay部分的活动,小组讨论、练习。 2、教师拿出Sarah,BaiLing的头饰,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用自己的玩具和自画的动物图片,可以下位找伙伴一起做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重点运用到下列句型:

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课题:Don’t eat in class?(共 6 课时) 第 4课时Section B(1a-1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及短语:out, go out, practice, dish, do the dishes, before,practice the guitar, help sb. to do sth. ,on school night. 2) 能掌握以下句型: ---Can Dave go out on school nights? --- No, he can’t ---Does he have to do his homework after school? ---Yes, he does. 技能:能运用以上句型 2、过程与方法:过程:先学单词后进行听力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谈论自己家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习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及表达方式。 2) 通过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们能听懂本节课时所出现的新的表达方式。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谈论自己家规 三、教学思想和方法:(1)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2)教法要体现学法,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教学中学会学习方法,懂得课内课外自我学习。(3)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 四、教学关键: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做到学什么就能理解、掌握和记住什么。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设计

公文写作经典小标题字典 四抓: 加强领导抓合力。强化宣传抓氛围。建立制度抓落实。统筹协调抓督查。 “选育管用”人 坚持标准选好人。强化培训育好人。建立制度管好人。立足实际用好人。 才能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被小团体利害关系所困,能力取决于素质,素质来源于积累。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和前提 善于、敢于、勇于、甘于,精于,勤于,忠于,乐于,专于,严于 长于合作、勤于思索、善于应变、果于定夺、敏于创新、明于洞察、巧于运筹、精于授权、坚于原则、通于灵活、勇于负责、敢于冒险、诚于待人、苛于律己、严于治事、裁于公平、行于坚实、求于实效; 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见识、长才干 政治上要强。加强党性修养,服从集体领导,维护一把手的权威,不越权,不添乱,不拆台,与班子成员真诚相处,光明磊落,以德服人。生活上要简。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理解基层的难处,不依恋上级机关相对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注意向基层干部看齐,工作、生活上不提特殊要求。廉洁上要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不降格以求,不放松自我,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可共事的同时,切实做到不出事。 要着力培养讲政治的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用一致的优良学风。要着力培养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要着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要着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着力培养拒腐防变的自律意识。 改进“五个作风” 要着眼开拓创新,改进思想作风。要坚持学以致用,改进学风。要立足求真务实,改进工作作风。要恪守为民之责,改进领导作风。要务求廉洁自律,改进生活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