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骨伤科方剂

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苏木、红花、地鳖虫、紫荆滕、三七、赤芍、陈皮、落得打 人参 苏梗、厚朴、枳壳、香附、炒赤芍、砂仁、红花、当归尾、苏木、木香、桃仁 木香、茴香、青皮、穿山甲、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 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桃核、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
适应症 伤致呕、吐、咯血,渗血,舌红脉数有力 伤致瘀血蓄血 附骨疽初起、创面感染初期:红肿热痛 伤出血、血热妄行,吐、紐血 伤后气滞疼痛 骨痈初期 伤后气滞血瘀
损伤、金疮、久伤气血损伤 伤致胸腹蓄血 伤后心腹胸胁痛、时发时止
伤致瘀血肿痛 失血后气血虚衰 伤后气滞血瘀诸痛 气滞血瘀:胀痛走窜不定 伤后瘀血停于胁下 伤后气滞作痛,寒热往来 伤后瘀血停聚 伤后瘀血作痛者
方名 十灰散(《十药神书》) 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四生丸(《妇人良方》) 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 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金铃子散(《圣惠方》) 抵当汤(《伤寒论》)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独参汤(《景岳全书》) 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 方) 清营汤(《温病条辨》) 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黎洞丸(《医宗金鉴》) 七厘散(《良方集腋》) 八厘散(《医宗金鉴》) 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壮筋养血汤(《伤科补头汤(《金匮要略》) 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归脾汤(《济生方》) 左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景岳全书》)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20首

临床科室建设-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
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
【主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4.四生丸(《妇人良方》)【组成】鲜荷叶、鲜艾叶、侧柏叶、生地【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损伤出血,血热妄行,或吐血,衄血【歌诀】四生丸用三般叶,鲜荷鲜艾侧柏叶,生地共捣如泥煎,吐衄妄行因血热。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组成】乌药砂仁木香元胡香附甘草【功效】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损伤后气滞疼痛。
【歌诀】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
中医骨伤科医院常用方剂

医院常用方剂手册一、协定方骨一方【来源】本院【组成】白芍 15g 防风 10g 羌活10g 钩藤 15g 白芷 10g 伏神15g 远志 10g 当归10g 川芎 10g 生地 10g 木通 10g 甘草 6g【方歌】骨1羌防芷钩藤,芎归芍地与茯神;远志木通甘草用,头伤震荡应如神。
【用法】内服。
【功用】化瘀通窍,祛风安神。
【主治】外伤所致之头痛、眩晕症。
【方解】方内羌活、防风、白芷祛风;远志、茯神通窍安神;配以钩藤解痉;赤芍、生地、当归活血去瘀;助木通利尿而解除颅内压增高达到治疗头部外伤引起的眩晕。
【现代应用】脑震荡。
骨二方【来源】本院【组成】红花3g 防风10g 连翘10g 枳壳10g 桃仁10 赤芍10 桔梗10g 栀子10g 香附10g 五灵脂12g 田七9g【方歌】骨2红花五灵脂,防翘枳桃并山栀;赤芍津梗香附用,清热凉血跌打施。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定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初起之瘀血肿痛。
【方解】方内由红花、桃仁、栀子、赤芍、五灵脂破血消瘀(其中灵脂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血,并有止痛,缓解平滑肌痉弯的作用)配连翘清肌表之热;防风解表祛风;助香附理气止痛,津梗开胸宣肺。
本方治疗跌打初起,骨折初期均可选用。
【现代应用】骨折、关节挫伤及外伤性坐骨神经痛等。
骨三方【来源】本院【组成】台乌10g 郁金12g 蒌仁10g 桃仁10g 素馨针10g 枳壳10g 生地15 栀子10g 青皮10g 前胡10g 田七6g【方歌】骨3蒌桃乌青皮,郁栀枳壳与生地;前胡素馨延胡索,和营止痛调血气。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内用郁金、青皮、枳壳理气解郁;素馨舒肝行气;助山栀子、生地、桃仁活血祛瘀;配前胡、蒌仁宣肺祛痰。
本方对胸部挫伤,气滞胸翳,壳达和营止痛,行气活血之效。
【现代应用】肋软骨炎,胸部软组织挫伤等。
骨四方【来源】本院【组成】银花15g 当归10g 天花粉10g 五灵脂12g 浙贝15g 防风10g 陈皮10g 蒲黄10g 白芷10g 角刺10g 甘草6g【方歌】骨4银防归白芷,粉甲角刺五灵脂;陈皮甘草蒲黄具,仙方活命加减治。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包含方歌)

中医医院⾻伤科常⽤中药⽅剂⽬录(包含⽅歌)⽅剂⽬录1、⼗灰散《⼗药神书》【组成】⼤蓟⼩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栀⼤黄牡丹⽪棕榈⽪各9克【功效及适应证】凉⾎⽌⾎。
主治损伤所⾄呕吐⾎、咯⾎、创⾯渗⾎【⽤法】各烧灰成性,研细末。
每服10~15克,⽤鲜萝⼘汁调服。
【⽅歌】⼗灰散治⼤⼩蓟,荷柏茅茜棕丹⽪;⼭栀⼤黄俱为灰,上部出⾎此⽅宜。
2、⼤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组成】⼤黄20克芒硝10克当归10克⽊通10克枳壳20克厚朴10克苏⽊10克陈⽪10克⽢草10克川红花10克【功效及适应证】攻下逐瘀。
治跌扑损伤后瘀⾎内蓄,昏睡、⼆便秘结;或腰椎损伤后,伴肠⿇痹、腹胀者。
【⽤法】⽔煎服,药后得下即停服。
【⽅歌】⼤成活⾎便⽴通,硝黄枳壳厚归红;⽊通苏⽊陈⽪草,煎服不⾏加蜜冲。
3、五味消毒饮《医宗⾦鉴》【组成】⾦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
治创伤感染初期【⽤法】⽔煎服。
每⽇1~3剂。
【⽅歌】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与天葵⼦,煎加酒服效⾮轻。
4、四⽣丸《妇⼈良⽅》【组成】⽣地黄12克⽣艾叶10克⽣侧柏叶10克⽣荷叶10克【功效及适应证】凉⾎⽌⾎。
治损伤出⾎,⾎热妄⾏,或吐⾎,衄⾎【⽤法】⽔煎服。
【⽅歌】四⽣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地餐;热迫⾎⾏成吐衄,⾎随⽕降⼀时还。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组成】乌药砂仁⽊⾹元胡⾹附⽢草【功效及适应证】理⽓⽌痛⽤于损伤后⽓滞疼痛。
【⽤法】⽔煎服。
【⽅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附⽊⾹乌草伦;配⼊⽞胡共六味,损伤滞痛服之堪。
6、仙⽅活命饮《外科发挥》【组成】炮穿⼭甲天花粉⽢草乳⾹⽩芷⾚勺贝母防风没药皂⾓刺归尾各3克陈⽪10克⾦银花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痛。
治⾻痈初期。
【⽤法】⽔煎服⽤。
【⽅歌】仙⽅活命⾦银花,防芷陈⽪皂⼭甲;贝母花粉及乳没,⾚芍⽢草酒煎佳。
7、⾎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10克⽣地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勺6克柴胡3克⽢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膝10克【功效及适应证】活⾎逐瘀,通络⽌痛。
骨伤科常考120方

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白茅根,茜草炭、荷叶炭、棕榈炭、栀子炭、大黄炭、牡丹皮炭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病机特点:火热炽盛,气火上冲,损伤血络,离经妄行功用: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大黄120克川芒硝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木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用法】上药嚼咀。
每服6克。
用水225毫升,煎10~15分钟,去滓温服。
不拘时。
【主治】受伤甚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加减】大小便未通者,加朴消。
【禁忌】孕妇、小儿莫服。
3、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蒲公英功效:清热解毒4、四生丸【组成】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
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正文】用法:上研,丸如鸡子大,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服一丸(12g),水煎服。
方歌: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功用:凉血止血。
运用:1.本方为凉血止血的有效方剂,主治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之证。
以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出血较多者,可适当加入小蓟、白茅根、藕节、仙鹤草等增强止血之功。
3.常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之咯血和胃溃疡吐血,属血热妄行者。
注意事项:本方对内热暴作之吐血、衄血疗效较好,然只可暂用,中病即止,若多服,久服,寒凉太过,则可使血凝成瘀,造成不良后果。
5、【名称】加味乌药汤【出处】《济阴纲目》【组成】乌药缩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制),甘草【用法】细挫,每服七钱(209),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痛经。
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方解】痛经一证较为复杂,有痛在经前或经后,有胀甚于痛,或痛甚于胀,然不外实寒,虚寒,气滞,血瘀等几种。
骨伤科方歌

凤庆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蜜冲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紫地丁蒲公英与天葵子,痈仓疥肿亦堪灵4.四生丸(《妇人良方》)四生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生地餐热迫血行成吐衄,血随火降一时还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剉每服一钱姜三片,脐腹疼痛功效卓.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鸡鸣归尾桃大黄10.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11.抵当汤(《伤寒论》)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活血止痛乳没鳖,归穹芍红陈三七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服痛能医13.独参汤(《景岳全书》)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木香苏木邻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滞非七情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复元通气木茴香,山甲青陈贝母良白芷漏芦甘草共,瘀消气畅不为殃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复元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桃仁承气硝黄甘,活血祛瘀通便良。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2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25.黎洞丸(《医宗金鉴》)黎洞丸用山羊血,五香冰麝三血竭阿魏儿茶乳没入,开窍活血化瘀结26.七厘散(《良方集腋》)七厘麝香冰朱砂,乳没血竭茶红花定痛止血消瘀肿,瘀血肿痛服之佳27.八厘散(《医宗金鉴》)八厘然铜古铜钱,红花木鳖麝丁全乳香没药同苏木,血竭调服酒服全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血补髓四物共,芪杜膝续五加红筋肉软弱体虚损,扭挫伤筋此方宗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正骨紫金竭儿莲,大黄丁香木香联归芍苓草丹红花,活血生血此方研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壮筋养血归杜丹,地芍红花牛膝堪川芎续断共为伍,筋络损伤煎服安。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1.十灰散(《十药神书》)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4.四生丸(《妇人良方》)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11.抵当汤(《伤寒论》)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21.清营汤(《温病条辨》)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25.黎洞丸(《医宗金鉴》) 26.七厘散(《良方集腋》) 27.八厘散(《医宗金鉴》)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32.补筋丸(《医宗金鉴》) 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36.蠲痹汤(《百一选方》)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39.三痹汤(《妇人良方》)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48.归脾汤(《济生方》)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59.太乙膏(《外科正宗》)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61.四黄膏(《证治准绳》) 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陀僧膏(《伤科补要》) 64.金黄膏(《医宗金鉴》) 65.定痛膏(《疡医准绳》)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67.象皮膏(《伤科补要》) 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69.万灵膏(《医宗金鉴》)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78.透脓散(《外科正宗》) 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82.九一丹(《医宗金鉴》) 83.八宝丹(《疡医大全》) 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85.白降丹(《医宗金鉴》) 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 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88.冲和散(《外科正宗》) 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92.金黄散(《医宗金鉴》) 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 97.清骨散(《证治准绳》) 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99.桂麝散(《药蔹启秘》) 100.白虎汤(《伤寒论》) 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102.防风汤(《宣明论方》) 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104.宣痹汤(《温病条辨》) 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109.五痿汤(《医学心悟》) 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3.虎潜丸(《丹溪心法》) 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 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共计120首)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白茅根、茜草炭、荷叶炭、棕榈炭、栀子炭、大黄炭、牡丹皮炭【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
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效】清热解毒。
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
血虚阳浮发热证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江苏无橘,木瓜接宾【歌诀】鸡鸣散就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组成】槟榔、木瓜、紫苏叶、桔梗、吴萸、生姜【功效】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10.金铃子散(《圣惠方》)【歌诀】金铃子散酒玄胡,肝郁化火诸痛除。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活血,泻热止痛11.抵当汤(《伤寒论》)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歌诀】活血止痛汤归芎,乳没苏木土鳖红;七赤芍陈紫荆,落得打治跌损痛【组成】当归、苏木末、落得打、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紫荆藤、地鳖虫【功效】活血止痛。
治跌打损伤肿痛13.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30克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歌诀】顺气活血苏厚朴,枳壳砂仁木香附,桃红归芍与苏木,行气活血胀满服。
【组成】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炒赤芍、桃仁、苏木末、香附【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治胸腹挫伤,气滞血瘀,胀满作痛。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歌诀】复元通气用木香,芷甲漏芦小茴香;贝母甘草青陈皮,理气止痛跌扑伤【组成】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功效】发乳、痈疽及一切肿毒。
打扑伤损作痛及乳痈、便毒初起,或气滞作痛。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将军归天山,胡老献红桃【歌诀】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归甲蒌根甘,袪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组成】大黄、当归、瓜蒌根、穿山甲、柴胡、桃仁、红花、甘草【功效】活血袪瘀,疏肝通络。
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陈兄没柴草,想要纸壳烧【歌诀】柴胡疏肝草陈皮,芍药枳壳香附齐;行气解郁兼止痛,胁痛腹胀常太息。
【组成】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甘草【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肝气郁滞症。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歌诀】桃仁承气大黄硝,当归丹皮与芍药;活血祛瘀泄热下,跌打损伤痛全消。
【组成】大黄、芒硝、桃仁、当归、芍药、丹皮【功效】活血祛瘀,泄热泻下。
治跌打损伤,血滞作痛,大便秘毌,或下腹蓄瘀等证。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桃红芎芍归地-桃红兄嫂归弟【歌诀】桃红芎归地芍【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功效】行气止痛,活血通络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歌诀】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就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组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功效】泻火解毒。
21.清营汤(《温病条辨》)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歌诀】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组成】犀角、生地、麦冬、玄参、金银花、连翘、竹叶、黄连、丹麦【功效】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凯旋【歌诀】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组成】牛蒡子、黄芩、黄连、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薄荷、僵蚕、生甘草【功效】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岳母牺牲【歌诀】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组成】犀角、生地、白芍、丹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入血分证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兄嫂想炒桃花,乌龟领旨糊纸皮【歌诀】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五灵脂、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牡丹皮、当归、甘草【功效】活血袪瘀,行气消积。
25.黎洞丸(《医宗金鉴》)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
26.七厘散(《良方集腋》)妻离儿没乳,杀猪借冰红【歌诀】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组成】血竭、红花、乳香、没药、麝香、冰片、儿茶、朱砂【功效】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
27.八厘散(《医宗金鉴》)【歌诀】八厘苏木半两铜,乳没麝竭与丁红,再加木鳖治跌打,接骨散瘀效非同。
【组成】苏木、半两钱、自然铜、乳香、没药、血竭、麝香、红花、丁香、番木鳖【功效】接骨散瘀。
跌打损伤。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歌诀】生血补髓地芍芪,芎仲五加同牛膝;当归续断加红花,活血舒筋调血气【组成】生地、芍药、黄芪、川芎、杜仲、五加皮、怀牛膝、当归、续断、红花【功效】调理气血,活血舒筋。
治扭挫伤及骨折中后期,患处未愈合并疼痛者。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丁香1两,木香1两,瓜儿血竭1两,儿茶1两,熟大黄1两,红花1两,当归头2两,莲肉2两,白茯苓2两,白芍2两,丹皮5钱,生甘草3钱。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歌诀】壮筋养血杜续膝,归芎地芷红丹皮;活血壮筋治法好,新旧筋伤两相宜【组成】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藤、丹皮、杜仲【功效】活血壮筋。
用于软组织损伤。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当归2两,川芎1两,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破故纸2两,菟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
32.补筋丸(《医宗金鉴》)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30克,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
33.与营止痛汤(《伤科补要》)【歌诀】与营止痛汤乌药,归尾苏木与赤芍;桃仁川断芎乳没,木通陈皮加甘草【组成】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桃仁、川断、乌药、乳香、没药、木通、甘草【功效】活血止痛,祛痰生新。
治损伤积瘀肿痛者。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硼砂乳香没药血竭大黄归尾骨碎补自然铜地鳖虫各3克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当归9克、川芎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桔叶9克、桔核9克、乌药9克、赤芍15克、落得打15克、红花6克、青皮6克、陈皮6克、地鳖虫12克、荔枝核12克、小茴香3克,36.蠲痹汤(《百一选方》)强秦称雄六国丧,香儒独贵四海归【歌诀】蠲痹汤中乳木香,羌独芎艽桂心当,风藤炙草桑枝入,风寒湿痹法亦良。
【组成】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桑枝、桂心、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炙甘草【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活血37.八珍汤(《正体类要》)【歌诀】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功效】益气补血。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歌诀】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组成】当归、川芎、生地、赤芍、人参、茯苓、白术、黄芪、肉桂、甘草【功效】补益气血。
39.三痹汤(《妇人良方》)【歌诀】三痹汤中续仲防,桂辛参苓归芪芍;独活芎艽草地膝,益肝气血治痹方。
【组成】续断、炒杜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黄芪、牛膝、炒甘草、秦艽、生地黄、川芎、独活【功效】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与剂局方》)【歌诀】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与地龙, 寒湿瘀血成痹痛,搜风活血经络通。
【组成】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功效】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歌诀】【组成】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60克,细辛、赤芍(去油)、没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防风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血竭、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牛黄、冰片、人参。
【功效】行气活血,通利经络。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赤敛1斤(即何首乌,焙干),川乌1斤7两(火煨坼),天南星1斤(焙),芍药1斤(焙),土当归10两(焙),骨碎补1斤(姜制,焙),牛膝10两(酒浸,焙),细辛8两(去苗叶,焙),赤小豆2升(焙),自然铜4两(煅存性),青桑炭5斤(煅,醋淬。
欠此1味亦可。
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歌诀】大补阴丸知柏黄, 龟板脊髓蜜丸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