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知识点分析-共12页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行政管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行政管理全套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1. 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对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包括组织规划、领导、协调、控制等方面,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综合性、规范性等特点,它需要兼顾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使得管理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3. 行政管理的内容行政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设计、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计划管理、领导管理、沟通管理、控制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组织的方方面面。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的原理1. 行政管理的目标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确保组织高效运转,提高组织绩效。

2. 行政管理的规划行政管理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组织规划、人员规划、资金规划、信息规划等,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3. 行政管理的领导行政管理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领导者需要有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能够引领组织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4. 行政管理的控制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以确保管理活动按照规划进行,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的技巧1. 行政管理的沟通技巧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使得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协作,组织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也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

2. 行政管理的决策技巧行政管理需要进行合理、快速的决策,管理者需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迅速做出决策。

3. 行政管理的谈判技巧行政管理需要具备谈判能力,管理者需要能够与员工、合作伙伴、客户等进行有效的谈判,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4. 行政管理的危机处理技巧行政管理需要有较强的危机处理能力,管理者需要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证组织正常运转。

第四部分:行政管理的方法1. 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行政管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行政管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行政管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管理机构内部的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考研学科中的一门科目,行政管理学知识点内容繁杂且广泛,考生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学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行政管理学基本概念1. 行政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2. 行政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3. 行政管理的目标和职能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1. 经验理论a. 契约理论b. 社会心理学理论c. 行为科学理论2. 管理过程理论a. 基本管理过程b. 系统管理理论c. 环境管理理论3. 组织理论a. 组织结构理论b. 组织行为理论c. 组织变革理论4. 决策理论a. 决策过程理论b. 决策模型c. 决策方法5. 控制理论a. 控制过程理论b. 控制技术和方法c. 绩效评估三、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行政管理的原则a. 合法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高效性原则2. 行政管理的方法a. 组织设计与建设b. 人力资源管理c. 决策与计划d. 信息管理与技术四、行政管理的实践领域1. 政府行政管理a. 政府绩效管理b. 政府预算管理c. 政府项目管理2. 企事业单位管理a.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b.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c. 绩效管理与考核3. 社会组织管理a. 非营利组织管理b. 社团组织管理c. 公共机构管理五、国际行政管理1. 国际行政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 跨国公司管理3. 国际组织管理六、行政伦理与社会责任1. 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3. 行政伦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4. 行政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践七、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1. 行政改革的动力和目标2.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3. 行政制度与行政创新总结:行政管理学考研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行政管理学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基本原则和方法、实践领域、国际行政管理、行政伦理与社会责任,以及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等内容。

第3章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第3章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下级层次机关受上一层次国
家行政机关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层级制的特点是:层次清楚,责任明确,指挥统
一,步调一致。
• ②横向结构(职能结构)。把国家行政机关平均分为若干部门,即行政机关的
每个层次都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管理对象都具有专业化特点,每一个部门都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每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部门之间是一种协调的
、促进的平等关系。由于事务繁简不同,每一层级的横向结构也不尽相同。国务院
的横向部门主要是部、委员会和各直属机构,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
横向部门主是厅、局、委员会、科等。职能制的特点是分工精细,专业管理水
平高,行政首长可以摆脱繁琐的事务。
①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行政机关是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机关(与其他机关相区别)。
③行政机关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2、分类和结构
• 分类:按地域范围分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按业务管辖的范围分一般权限机关和部门权限机关。
• 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国家行政机关的组合方式。它包括
广义:行政是一个组织为实施自己的政策目标(一般是非赢利性的目标)而采取的 活动。
引申两层含义:1、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
行政主体就是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
在我国,它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机构,并包括得到行政授权的企业单位和社
会组织的活动。
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行政只限于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管

政管理
过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的有效管理 家行政机关, 法管理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 行公共权利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高绩效。

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考前知识点复习资料

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考前知识点复习资料

考前复习资料代码:00277科目:行政管理学目录1、行政管理的概念 (1)2、行政管理的特点 (1)3、西方对“行政“的解释 (1)4、行政管理的特点 (1)5、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1)6、古典学派的理论 (2)7、行为管理理论 (2)8、行政管理理论 (2)9、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3)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11、行政环境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3)12、行政环境的类型 (3)13、行政生态模式 (4)14、经济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4)15、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16、政治-社会环境及其构成 (4)17、政治-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18、文化环境及其构成 (5)19、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5)20、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 (5)21、行政权力的含义 (5)22、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 (5)23、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 (6)24、行政权力具体来源 (6)25、行政权力的特性 (6)26、行政权力的结构 (6)27、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 (7)28、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7)29、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7)30、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7)31、行政职能的特点 (7)32、行政职能的构成 (7)33、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8)34、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期政府——“守夜人”政府/弱势政府时期 (8)35、强势政府时期——“积极干预”时期 (8)36、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特点 (9)37、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9)38、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9)3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9)40、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方向 (10)41、行政管理机关特性 (10)42、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10)43、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10)44、行政管理机构的主要类型 (10)4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11)46、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11)47、行政管理机构编制 (11)48、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1)49、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12)50、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2)51、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和类型 (12)52、政府内部行政事务 (12)53、人事行政 (12)54、财务行政 (13)55、机关行政 (13)56、社会公共行政事务 (13)57、经济事务 (13)58、社会事务 (14)59、政治事务 (14)60、公共事业管理 (14)61、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 (14)6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14)63、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 (14)64、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5)65、科学设计行政组织结构 (15)66、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 (15)67、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 (15)68、行政组织冲突行为及其解决途径 (15)69、行政领导行为的特点 (15)70、行政领导方式 (16)71、授权艺术 (16)72、用人艺术 (16)73、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 (16)74、行政沟通的种类与基本形态 (16)75、行政沟通的方式 (16)76、行政信息的公开化及其作用 (17)77、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阶段 (17)78、行政决策的特点 (17)79、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 (17)80、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17)81、行政执行的含义和特点 (17)82、行政执行主要环节 (18)83、行政监督的特点和意义 (18)84、行政监督类型 (18)85、行政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9)86、行政管理手段的含义和特点 (19)87、行政管理手段的地位与作用 (19)88、行政手段 (19)89、行政手段的原则 (19)90、经济手段 (20)91、法律手段 (20)92、行政技术手段 (20)93、电子政务 (20)94、电子政务的功能 (21)95、电子政务对行政技术手段的意义 (21)96、行政管理规范的类型 (21)97、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 (21)98、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 (21)99、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和基本功能 (22)100、依法执政的含义、基本内容和作用 (22)101、以德执政 (22)10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 (23)103、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和特点 (23)104、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23)105、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分类 (23)106、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24)107、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 (24)108、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 (24)109、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24)110、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 (24)111、行政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25)112、行政发展模式 (25)113、行政发展的动力和阻力 (25)114、行政改革的内容和原则 (25)115、中国特色的行政发展途径 (26)1、行政管理的概念(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整理1、行政的涵义、行政的性质行政,就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主要就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包括其她国家机关的特定部分,为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直接、具体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行政的性质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①体现国家中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压迫与镇压被统治阶级以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阶级属性②干预与管理社会一般公共需要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属性。

2、政治与行政的二分理论威尔逊与古德诺政治就是在重大而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行政管理则就是国家在个别与细致事宜方面的活动。

政治就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就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3、行政管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与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效率2、法约尔---法国的“科学管理之父”六大类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五个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项“一般原则”:分工、权限与责任、纪律、命令的同一性、指挥的同一性、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在行政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官僚集权组织理论4、古立克把科学管理理论有关管理职能的论述加以系统化,提出了著名的POSDCRB,即管理七职能论。

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s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5、厄威克她认为,管理应以发挥人的创造性为主旨;提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层级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二)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30年代~60年代)1、梅奥---行为科学的创始人与早期代表人物工人不就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就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人不就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就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寻求与采取一种以社会与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2、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的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贡献、诱惑)行政主管人员的职能3、西蒙不满足传统的行政学忽视人的因素与静态的研究方法,力主用行为主义的观点与方法研究行政问题。

最好的行政管理所有基础知识点汇编完整版

最好的行政管理所有基础知识点汇编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行政的含义行政(西方):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社会事务实施科学管理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含义以及构成要素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构成要素:①组织要素②人员要素③行为要素④资金和物材要素⑤时空要素3.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4.公共权力的含义从狭义上说: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

从最广泛意义上说:公共权力涵盖一切经过公决而产生,并对决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

我国学者认为:公共权力应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推行国家公务的权力。

5.行政管理的主体①政府②政府行政机关③行政首长④政府普通公务员6.行政管理客体①经济性组织②社会性组织③政治性组织④教科文组织⑤新闻性组织⑥公民7.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①行政立法②行政司法③行政管理法规④行政决策与决定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⑦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⑧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8.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①美国学者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②美国古立克提出“七要素”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③我国台湾学者张金鉴提出“15M”理论,即目标、规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12第十二章行政管理学

12第十二章行政管理学
第十二章 行政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关键词: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制
• 本章重点:
行政责任制的原则、内型、作用和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行政责任概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行政责任的含义与类型
(一)行政责任的含义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承担职责和义务,以及违反职责和义务时 应当承担的后果。
014-Nov-2020.11.14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1.1404:07:1114 November 202004:07
(二)行政责任的类型
1、法律责任 2、政治责任 3、管理责任
二、行政责任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行政责任是改革传统行政弊端的重要 措施
(二)强调行政责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三)行政责任是正确行使行政权利的保证
(四)行政责任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二)行政责任制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行政责任制有利于真正实现政府对人民 负责
2、行政责任制是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的 重要措施
3、行政责任制是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的要求
4、行政责任制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力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行政责任制的类型
(一)权力机关负责制 (二)政党负责制 (三)司法机关负责制 (四)内部负责制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07:1 104:07: 1104:0 7Saturday, November 14,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1.1 420.11. 1404:0 7:1104: 07:11N ovembe r 14, 2020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梳理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梳理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

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管理的构成要素:行政权力、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就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进行管理的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行政管理的主体研究(它具体包括政府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员,以及人的道德伦理。

)地位:核心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行政管理流程研究(包括行政决策、公共财政、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治)行政管理技术手段研究(如:行政计划、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形象管理、电子防政务等)行政管理学的产生背景P6-P17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

政府职能的特点:具有执行性与变通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稳定的特点。

政府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2、镇压与治安职能3、民主建设职能经济职能:是政府在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是政府根据一定的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目的在于维护特定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繁荣。

社会职能:管理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的职能。

政府的运行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政府职能社会化:1、内涵:是指政府改变传统的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原来由政府包揽管辖的许多事务,通过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改由企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来办理,以节约政府财政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2、原因:A、政府的公共职能属性B、随着社会公共事务日益纷繁,政府无力统包独揽,即使由政府包揽,也会因成本高、效益低而不能持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06月20日14:00-16:00 jx5-6-207 第一章: 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2、公共行政的含义、特点 3、了解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4、了解企业家政府理论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基本主张 P22、23 6、了解行政生态学(雷格斯)P21 第二章: 行政体制 1、行政权利的含义 2、权利和权威的联系和区别 3、省直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4、什么是大部制改革以及重要意义 第三章: 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作用(地位) 2、政府干预主义职能理论的内容、作用和局限 3、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4、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章: 行政主体 1、行政组织类型中的参谋咨询机关、派出机关的含义 2、行政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3、行政领导的含义、地位 4、人事行政的任务、发展趋势 第五章: 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几种模式(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含义,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 3、行政执行的几种手段(行政、经济手段为重点,各自的长处不足) 4、行政执行的原则 第六章: 机关行政 1、机关管理和现代化的含义、特征 2、会议的功能(作用) 3、会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怎样管理 4、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 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的相互关系 2、行政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2、行政监督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 行政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行政的基本含义:指推行政令,执掌政务,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对行政的三种理解: (1)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中除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依据:三权分立说。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为代表。 (2)广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实施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3)最广义行政说: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

2、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特点:最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 (3)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 (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 (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威尔逊:美国教育家、政治家、行政管理思想家。 观点: ①主张政治和行政分离。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 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适当牺牲民主。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 ,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 ·观点: ①认为传统的三权分立的学说不符合民主国家的实际,因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和行政两种,司法只不过是行政的一小部分而已。主张否定立法、行政、司法的三分法,带之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②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那是政治学的任务,也不使用民主或程序的标准,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或技术的标准。 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最好将政党和政治权力等政治因素排斥在行政之外,将政府文职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并规定事务官在政治上中立。

——·怀特:美国行政学家,历史学家。行政学奠基人之一。 1926年出版的《行政学导论》 是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标志着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围绕效率准则来建立,把效率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怀特把行政要素归纳为四范畴说: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4、企业家政府理论:(百度)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危机的加深,发达国家政府掀起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热潮,其间,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并进而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指出应该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新塑造政府。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和主张 ·特点:突破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及其官员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主要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森 ·理论观点 (1)主张入世的公共行政。传统的公共行政建立于技术理性基础之上,因而约束了公共行政的视野和活力。而新公共行政学必须研究与环境相关、与社会相关以及与行政人员相关的问题,走出“象牙塔”。 (2)采用后实证主义。传统的公共行政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重视的是经验理论的建构,主张价值中立。而新公共行政重视价值在公共行政研究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规范判断与反思,强调社会公平。 (3)适应变化动荡的环境。新公共行政学修正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那种忽视环境影响的理论观点,主张积极面对动态的社会、政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公共组织的形态和运务对象为中心的途径,不仅强调通过提供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且还强调为其提供关于产品与服务如何提供、何时提供等方面的发言权,并忠诚于服务对象和计划。

6、行政生态学 行政生态学研究的基点在于政府赖以生存和运作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其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衡。一般认为最早运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公共现象的是美国人高斯。集生态行政研究之大成,用生态理论和模式来解释行政现象的是美国人雷格斯。 雷格斯借助“结构——功能分析法”和物理学上的“光谱分析”的概念,根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过渡社会3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提出来与之相适应的3种行政模式——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棱柱型的过渡型行政模式、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水平,因而能够适用和解释现代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和开发中社会国家的行政现象。 第二章 行政体制 1、行政权力:行政体制的核心要素——行政权力 一)行政权力概述 权力是一定社会组织中被少数人掌握和控制,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权力是一种控制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权力是一种社会职位的标志 权力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控制和资源控制。 权力强调的是事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不平衡性,也就是一定主体对一定客体的支配,通过这种支配使客体的行为符合主体的目的性。

行政权力的定义 (4)作模式,提供行政机构与社会公众“政策对话”的机会,以解决现实问题。 (5)发展新型的组织形态。传统的官僚组织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公共行政必须发展新型的组织形态,为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了“协和式组织模式”。 主张以服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行政主体,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而获得的一种强制力量。

内涵: 第一,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履行行政职能,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第三,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 第四,行政权力的客体是整个社会,具有普遍性; 第五,行政权力的是一种合法的强制力量,其性质从属国家政权的性质。

3、权力与权威的联系、区别 4、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市对县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减弱。县域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有不少地市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所辖县区,对所辖县的发展,尤其是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所能起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小,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这就使所谓的“市带县”越来越名不副实。 (2)“市管县”环境下市县利益冲突加剧。一些市视县为附属行政单位,要求县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侵占县及农村地区利益的现象。同时,由于市辖区的财政由市统揽,市领导直接对城市居民负责,首先要保证市级财政任务的完成,优先解决好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市刮县”的现象,这更加剧了市县之间、城乡之间的矛盾与差距。 (3)行政效率偏低 。市管县体制人为地制造出一个中间层级,凡是县与省之间需要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的问题,无论是政策性的还是业务性的,不得不经由市一级中间层次,信息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