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合集下载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昭仁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科目地理内容大洲和大洋课时第二课时年级七编写人马玉琴授课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2. 知道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重点大洲、大洋的分布难点大洲分界线自主学习案1. 大洲、大洋的概念(1)大洲:____________与它周围的___________的总称。

(2)大洋:海洋被陆地________,形成彼此________的四大洋,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洲的分界线(1)亚欧洲分界线: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海峡。

(2)亚洲、非洲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

(3)南美、北美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

合作探究案:1. 小组内合作,根据书P29图2.6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指认)。

2.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⑴大洲的名称①___洲②___洲③___洲⑵大洋的名称④___洋⑤___洋⑥___洋⑶大洲分界线的名称⑦___山脉、⑧____运河、⑨____运河⑷度最多的大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洋是⑸界上最大的洲是;最大的洋是;⑹被三大洲环绕的洋是;被三大洋环绕的洲是;⑺廓略象“S”形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寒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洲。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12.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3.阿拉伯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1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C.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15.下列地理事物中,由于填海造陆引起海陆变化的是()A.台湾海峡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荷兰围海大坝16.它是一个大洋,它的周围多火山和地震;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我们国家就位于它的西岸.这个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 D.北冰洋17.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土耳其海峡C.乌拉尔山D.苏伊士运河18.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11个板块B.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D.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二、综合题:1.读下图请回答:(1).图中A是洲, B是洲, C是洲, D是洲,E是洲,F是洲, G是洲。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的,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4、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二、学习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学习难点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四、知识链接1、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 71%。

2、地图的种类: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等。

五、学习过程(一)海陆变迁的实例1、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思考:这些实例说明了什么?(二)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地壳的挤压和抬升。

2、海平面的升降海平面的升降会导致海陆面积的变化。

当海平面上升时,沿海地区的陆地可能会被淹没;当海平面下降时,海底可能会露出成为陆地。

3、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例如,填海造陆可以使陆地面积扩大,围海造田等。

(三)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思考:魏格纳是如何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四)板块构造学说1、主要内容(1)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运动的形式(1)张裂运动: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海陆的变迁》,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演变过程,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课先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地球演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2. 提出问题: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哪些变化?二、进修内容1. 了解海洋的形成:地球形成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水,形成海洋。

2. 探讨陆地的变迁:陆地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板块运动、地壳变动等过程,形成了山脉、平原等地形。

3. 进修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变化和演变。

三、进修方法1. 观看地质变迁的模拟视频,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2. 阅读《海陆的变迁》相关章节,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变化,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室讨论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效果,分享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演化对人类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地球环境?五、课后作业1. 完成《海陆的变迁》相关练习题,稳固对地球演化的理解。

2. 撰写读后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撰写对《海陆的变迁》的读后感和思考。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其他领域的变迁:学生可通过阅读地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的书籍,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感受地球的奇异的地方。

通过以上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粤教版

3.2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一、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了解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2、知道版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版块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陆的变更,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二、讲授新课1、海洋变迁(1)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1>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

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

<2>较快速的运动。

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1)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二、学生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
1、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个分区?中国位于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国家?
2、亚洲有几个分区是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北面的
是亚、西北的是亚、西面的是、、在中国南
面的是亚。
三、学生读(“亚洲地形图”)讨论回答。
(1)、亚洲的西北是洲,以、、
、、、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
(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2页6.1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不但所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
2)、读6。2(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各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东西距离最长。亚洲是世界大洲。
3、亚洲众多的人口,对___ 和_____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4、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
(二)、选择题
1、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A 北亚、西亚、南亚 B 东亚、东南亚 、南亚
C 南亚 、 中亚 、北亚 D 东南亚 、西亚 、 中亚
2、下列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是( )
A 蒙古 B朝鲜 C 印度尼西亚 D 新加坡
C.C——热带沙漠气候
D.D——地中海气候
3.亚洲气候特点是类型、气候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______。亚洲东部和南部常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洪涝灾害。
4、亚洲地跨带、带带,受和的影响,
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和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5分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1)、找出亚洲主要有气候类型、、

八年级地理上册 1.1 海陆分布(第1课时)导学案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1 海陆分布(第1课时)导学案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1 /2 第1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海陆分布第一课时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七大洲(一)预习1.在下图中填写陆地和海洋面积2.地球上陆地分布是不均匀的:按南北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3.判断对错: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4 定义大陆 面积较大的陆地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大洲 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5.全球共分为七个大洲,它们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课堂理解1.将地球任意分割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每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观察下面三组半球图中的海陆分布可知,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例1】关于地球某某陆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D.东西半球陆地面积等于海洋面积解析: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答案:C2.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区别(1)大陆:地球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全球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其中亚欧大陆包括亚洲和欧洲两大洲。

(2)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共分为七大洲,其中亚欧大陆之所以被划分为两个大洲,是因为受地形阻隔,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居民交往不多,文化特色各不相同。

(3)半岛: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被水包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岛屿:散布于海洋、湖泊或河流中的陆地的总称。

通常把较大的叫做“岛”,较小的称为“屿”。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例2】对下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一、导入大洲和大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元素之一,它们对地球的形成和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我们将深度探讨大洲和大洋的形成、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和特点。

2. 精通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状况。

3. 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地球上有几个大洲?它们分别是哪些?2. 大洲和大洋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差别?3. 为什么大洲和大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元素之一?四、知识讲解1. 大洲的定义和特点大洲是地球表面上陆地的主要集合体,通常被宽广海洋所包抄。

目前地球上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大洲都有奇特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风貌。

2. 大洋的定义和特点大洋是地球上辽阔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主要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大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其中贮存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3. 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大洲和大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大洲是大洋的陆地部分,大洋环绕着大洲,形成了地球上奇特的地理格局。

大洲和大洋之间的气候、生态系统和资源分布都有着密切的干系。

五、案例分析1. 以亚洲为例,探讨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

2. 以太平洋为例,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点。

六、练习与谈论1.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探讨大洲和大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2. 请同砚们就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状况展开谈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度了解了大洲和大洋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大洲和大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元素之一,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奇特风貌。

在将来的进修中,我们将继续深度探讨地球的地理结构和生态系统,为珍爱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气。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期望同砚们在进修中能够勤勉沉思,乐观参与谈论,共同探究地球的玄妙。

愿我们的进修之路越走越宽广,知识之海越来越深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3页
第3课时 陆地和海洋
1.识记七大洲的分布、面积比较、各大洲分界线,大陆、岛屿、半岛,四大洋的分布及
面积比较,洋、海、海峡的特点;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板块构造学说
的观点。
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运用两大学说分析常见地理事物(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等)
的形成和变化趋势,解释一些地理事象发生的原因(如日本地震)。
一、地球
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六块大陆
(1)全部在北半球的:① 大陆、② 大陆。
(2)全部在南半球的:③ 大陆、④ 大陆。
(3)地跨南、北半球的:⑤ 大陆、⑥ 大陆。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大洲
(1)概念:大陆及其附近岛屿总称为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⑦ ;面积较小的陆
地叫⑧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
(2)七大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⑨ 洲、⑩ 洲。全部在南半球的: 洲。地跨南、
北半球的: 洲、 洲、 洲、亚洲。面积大小排列:亚洲>非洲>北
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大洋
(1)全部在北半球的: 洋。
(2)全部在东半球的: 洋。
(3)地跨南、北半球的: 洋、 洋、印度洋。
(4)地跨东、西半球的: 洋、 洋、 洋。
(5)面积大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三、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
1.七大洲和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怎么排序?其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各是什么?
2.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是什么?

探究一 大洲和大洋
[互动探究] 1.请合作探究如何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各大洲的形状,通过画简图
的形式,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图。

2.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 。
(2)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 。
(3)既被赤道穿过,又被极圈穿过的大洲是 。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
(6)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
是 、 、 、 。
第2页/共3页

(7)图中a、b、c代表大洲分界线,请分别说出a、b、c代表的地理事物。
探究二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互动探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E、F分别代表的六大板块的名称。
(2)红海、地中海所处的板块边界有什么不同?
(3)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的海牛和不会飞翔的鸵鸟能分布在相隔大西洋的非洲和南美
洲的原因是什么?

(4)分析红海、地中海面积及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将如何变化?
读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港口依次濒临①②③④四大洋的是( )。
A.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科伦坡 B.鹿特丹、旧金山、科伦坡、摩尔曼斯克
C.科伦坡、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 D.旧金山、鹿特丹、摩尔曼斯克、科伦坡
2.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所分别表示的大洲、大洋的名称。
A. ,B. ,C. ,D. ,E. ,F. 。
(2)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 、 。赤道穿过大陆中部
的大洲是 。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 ,处在南极地区的大洲是 。
(4)亚洲与欧洲的洲界是 、 、 、 。请在图中用红色的
笔绘出非洲与亚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界线。
(5)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 ,轮廓呈“S”状的大洋
是 。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亚欧 ②北美 ③南极 ④澳大利亚 ⑤非洲 ⑥南美 ⑦大陆 ⑧岛屿 ⑨欧 ⑩北
美 南极 大洋 南美
非 北冰 印度 大西 太平 大西 太平
北冰
基础学习交流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其中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为太平
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跨经度最广、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
2.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
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 大洲和大洋
[互动探究] 1.①从图中A点出发,沿着图中箭头,按数字顺序,从第一个箭头到第十
二个箭头。这样,五个大洲的具体轮廓一笔画出。然后填充上大洋洲和最南的南极洲(如图

a)。
②在画好的轮廓图上填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如图b)。
③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及0°经线和180°经线,大致确定各大洲和大洋
的地理位置(如图b)。(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2.(1)非洲 大洋洲
第3页/共3页

(2)亚洲 北美洲
(3)亚洲
(4)亚洲、大洋洲
(5)南极洲 亚洲
(6)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非洲
(7)a代表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
峡一线。b代表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c代表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
河。
探究二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互动探究] (1)依次是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
平洋板块。

(2)红海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中海处于消亡边界。
(3)在地质时期,非洲和南美洲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大陆漂移分离,使其被大西洋
隔开。

(4)红海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向两侧移动,因此面积将增加,而地中海正好相反。由于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受挤压抬升,因此该山脉将升高。

基础智能检测
1.B 2.C
全新视角拓展
3.(1)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北冰洋
(2)非洲 南美洲 亚洲 大洋洲 非洲
(3)欧洲 北美洲 南极洲
(4)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图略。
(5)南极洲 北冰洋 大西洋
思维导图构建
①半岛 ②海峡 ③板块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