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合集下载

心肌梗死内科学第版详解

心肌梗死内科学第版详解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应同时测丙氨酸转氨酶(ALT)
AST>ALT时方有意义
第四十六页,共111页。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
第四十七页,共111页。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
肌红蛋白:早期诊断,敏感,特异性不强
cTn-I、cTn-T:敏感性好,特异性强,但持续时间长, 不利于再次心梗的诊断。
CK-MB: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可早期诊断,或判 断再次心梗
常有
血压
升高或正常
降低,休克
心包摩擦音 无
可有
坏死物质吸收 无
常有
心肌酶升高 无
二尖瓣前乳头肌;
回旋支:左室高侧壁、膈面(左冠优势型)、 左心房、房室结;
右冠:左室膈面(右冠优势型)、后间隔、 右心室、窦房结、房室结。
第十八页,共111页。
病理
心肌病变:
20~30分钟少数心肌坏死 1~2小时呈凝固性坏死伴炎症 以后-液化形成肌溶灶 随后-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化,约6-8周瘢痕愈合。
四、病理
冠脉病变
多数AMI患者冠脉内可见粥样斑块,个别患 者冠脉内可无严重的粥样斑块
梗死的发生与累及冠脉支数及狭窄程度未 必有平行关系
第十五页,共111页。
冠状动脉解剖
第十六页,共111页。
冠脉解剖分型
第十七页,共111页。
病理
左主干:广泛左心室; 前降支:左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
第五十二页,共111页。
心前区疼痛
病史、体检和系列心电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持续ST段抬高
ST段不抬高
TnI(TnT)升高 TnI(TnT)升高 TnI(TnT)不升高
STEMI
第五十三页,共111页。

心肌梗死定义及分型

心肌梗死定义及分型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临床情况分为五型。1型为自发性心肌梗死,主要由原发性冠状动脉事件如斑块破裂、夹层或血栓形成引发。2型心肌梗死则继发于心肌氧供减少或耗氧增加的情况,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栓塞,以及贫血、心律失常等全身性因素。3型指的是心脏性猝死,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改变。4型心肌梗死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分为两种情况:a型为PCI术后48小时内肌钙蛋白显著升高,并伴有心肌缺血等临床指标;b型为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肌梗死。最后,5型心肌梗死与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特点是术后肌钙蛋白水平系统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规范临床研究设计和评估,对健康管理政策制定和医疗资源分配具有指导意义。

2018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中文翻译版)

2018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中文翻译版)

2018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四版)Kristian Thygesen* (丹麦), Joseph S. Alpert* (美国), Allan S. Jaffe (美国),Bernard R. Chaitman (美国), Jeroen J. Bax (荷兰), David A. Morrow(美国), Harvey D.White* (新西兰): 代表ESC/ACC/AHA/WHFMI通用定义联合工作组的执行小组。

作者/工作组成员/主席:Kristian Thygesen* (丹麦), Joseph S. Alpert* (美国), Allan S. Jaffe (美国), Bernard R. Chaitman (美国), Jeroen J. Bax(荷兰), David A. Morrow (美国), Harvey D.White* (新西兰),Hans Mickley (丹麦), Filippo Crea (意大利), Frans Van deWerf (比利时), Chiara Bucciarelli-Ducci (英国), Hugo A. Katus (德国), Fausto J. Pinto (葡萄牙), Elliott M. Antman (美国), ChristianW. Hamm (德国), Raffaele De Caterina (意大利), James L. Januzzi Jr (美国), Fred S. Apple (美国), Maria Angeles Alonso Garcia (西班牙), S. Richard Underwood (英国), John M. Canty Jr (美国), Alexander R. Lyon (英国), P. J. Devereaux (加拿大), Jose Luis Zamorano (西班牙), Bertil Lindahl (瑞典),William S.Weintraub (美国), L. Kristin Newby (美国), Renu Virmani (美国), Pascal Vranckx (比利时), Don Cutlip (美国), Raymond J. Gibbons (美国),Sidney C. Smith (美国), Dan Atar (挪威), Russell V. Luepker (美国), Rose Marie Robertson (美国), Robert O. Bonow (美国), P. Gabriel Steg (法国), Patrick T. O’Gara (美国), Keith A. A. Fox (英国)文件审查员: David Hasdai (临床实践指南审查协调员) (以色列), Victor Aboyans (法国),Stephan Achenbach (德国), Stefan Agewall (挪威), Thomas Alexander (印度), Alvaro Avezum (巴西), Emanuele Barbato (意大利), Jean-Pierre Bassand (法国), Eric Bates (美国), John A. Bittl (美国),Gu ¨ enter Breithardt (德国), He ´ ctor Bueno (西班牙), Raffaele Bugiardini (意大利), Mauricio G. Cohen(美国), George Dangas (美国), James A. de Lemos (美国), Victoria Delgado (荷兰), Gerasimos Filippatos (希腊), Edward Fry (美国), Christopher B. Granger (美国), Sigrun Halvorsen (挪威), Mark A. Hlatky (美国), Borja Ibanez (西班牙), Stefan James (瑞典), Adnan Kastrati (德国), Christophe Leclercq (法国), KennethW. Mahaffey (美国), Laxmi Mehta (美国), Christian Mu ¨ ller (瑞士),Carlo Patrono (意大利), Massimo Francesco Piepoli (意大利), Daniel Pi~ neiro (阿根廷), Marco Roffi (瑞士), Andrea Rubboli (意大利), Samin Sharma (美国), Iain A. Simpson (英国), Michael Tendera (波兰), Marco Valgimigli (瑞士), Allard C. van derWal (荷兰), StephanWindecker (瑞士)关键词:专家共识文件•MI • 1型MI • 2型MI• 3型MI • 4a型MI • 4b型MI •4c型MI •5型MI •心肌肌钙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伤•既往MI •无症状性MI •复发性MI •再梗死•心脏手术心肌损伤•应激性心肌病•冠脉非阻塞性MI(MINOCA)目录缩略语和词头语1在心肌梗死通用定义中有哪些新内容?2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总结3诸言4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病理特征5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检出6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7心肌梗死的临床分类7.1 1型心肌梗死7.2 2型心肌梗死7.3 3型心肌梗死8冠脉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9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关的心肌梗死(4a型MI)10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关的支架内血栓形成(4b型MI) 11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关的再狭窄(4c型MI)12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心肌梗死(5型MI)13与PCI或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其他定义14复发性心肌梗死15再梗死16除了血运重建外,与心脏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17与非心脏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18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19应激性心肌病20 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21与肾病相关的心肌损伤和/或心肌梗死22危重病患者的心肌损伤和/或心肌梗死23诊断心肌损伤和梗死的生化方法24心肌肌钙蛋白的分析问题25第99百分位参考值上限26心肌损伤和梗死的实施标准27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检出28补充心电图导联的应用29心肌损伤心电图检出30既往或无症状的/未识别的心肌梗死31混淆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情况32传导障碍和起搏器33心房颤动34影像技术34.1超声心动图34.2放射核素成像34.3心脏磁共振成像34.4计算机断层冠脉造影35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成像36 心肌梗死晚期表现的应用成像37临床实践中关于心肌梗死的管理视角38在流行病学研究和质量方案中无症状的/未识别的心肌梗死39 心肌梗死定义的个体和公众意义40 心肌梗死定义的全球展望41 在医疗保健系统中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的应用42附录43致谢44参考文献缩略语和词头语ACC 美国心脏病学院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AHA 美国心脏学会ARC-2 学术研究联盟-2AUC 曲线下面积CAD 冠心病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KD 慢性肾病CK-MB 肌酸激酶MB同工酶CMR 心脏磁共振CTCA 计算机断层冠状动脉造影cTn 心肌肌钙蛋白cTnI 心肌肌钙蛋白IcTnT 心肌肌钙蛋白TCT 计算机断层扫描CV 变异系数EF 射血分数ECG 心电图HF 心力衰竭hs-cTn 高敏肌钙蛋白IFCC 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国际联盟ISFC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联盟LAD 左前降支动脉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LoD 检出限度LGE 延迟钆增强LGE-CMR 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LV 左心室LVH 左心室肥厚MI 心肌梗死MINOCA 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ONICA 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MPS 心肌灌注显像NHLBI 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STEMI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CI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OC 定点护理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TEMI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T ST段-T波TIMI 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TTS 应激性心肌病UDMI 心肌梗死的通用定义URI 参考值上限WHF 世界心脏联盟WHO 世界卫生组织1在MI的通用定义中有哪些新内容?2心肌损伤和MI的通用定义:总结CABG = 冠脉旁路移植术;cTn =心肌肌钙蛋白;ECG = 心电图;MI = MI;PCI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URL =参考值上限。

心肌梗死概念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概念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概念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又名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这一过程是由于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结果。

临床特征包括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阻塞。

此外,心肌梗死也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而发生。

这是一种急性且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救治,会造成高达10%
的死亡率。

因此,一旦发现心肌梗死的征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最快时间内到达医院接受治疗。

ESC重磅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布,心肌梗死分型新范围将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

ESC重磅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布,心肌梗死分型新范围将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

ESC重磅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布,心肌梗死分型新范围将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ESC 2018 Munich导语德国慕尼黑时间2018年8月25日,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共同起草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网络版和ESC网站上,此次新定义的发布将帮助医生们更好的诊断心肌梗死。

1本次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添加的主要内容包括1.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的鉴别;2.强调围术期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无关;3.考虑电重构(心脏记忆)评估复极化异常与快速心律失常,起搏,速率相关传导干扰;4.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技术确定心肌损伤病因;5.冠状动脉造影在疑似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2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1.1型心肌梗死:强调斑块破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因果关系;2.2型心肌梗死:与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无关的供氧失衡;3.2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是否存在与预后和治疗的相关性;4.心肌损伤与2型心肌梗死的鉴别;5.3型心肌梗死:阐明为什么3型心肌梗死是区分心源性猝死的必要分类;6.4-5型心肌梗死:重点区分过程相关心肌损伤和过程相关心肌梗死;7.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的分析问题;8.强调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获益;9.与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使用快速排除和规则制定相关的考虑;10.与使用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或排除急性心肌损伤的特定诊断改变标准相关的问题;11.考虑新的非速率相关的具有特定复极化模式的权束分支块;12.特异性复极模式aVR导联ST段抬高,与STEMI等效;13.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或起搏器患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测;14.强调影像学诊断心肌梗死的作用,包括心脏磁共振成像。

3新的板块包括1.Takotsubo综合症;2.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MINOCA);3.慢性肾脏疾病;4.房颤;5.心肌梗死的调控视角;6.未被识别的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肌梗塞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肌梗塞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肌梗塞即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等,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的心肌供血减少。

大约1/2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有明显的诱因,如剧烈的运动、创伤、情绪波动、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发热、心动过速等。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了冠状动脉供血急剧的减少或中断,导致血管闭塞。

闭塞时间达到20-30分钟以上,可以发生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疼,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患者同时可以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和心动过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功能不全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与梗死的范围大小、侧支循环的产生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明显关系,因此发生心肌梗死,应该立刻叫120到医院进行急救。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年》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年》要点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要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峻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缘由。

兴盛国家经过数十年标准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依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病症;〔2〕的缺血性心电图转变;〔3〕发病理性Q波;〔4〕的存活心肌丧失或室壁节段运动特别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明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 5 型。

1 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裂开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堵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

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2 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裂开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

3 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病症和发生缺血性心电图转变或心室抖动〔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明为心肌梗死。

4 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梗死〔 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 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 型〕。

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首次心肌梗死28d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d 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

本指南主要阐述1 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危急分层建议 STEMI 患者治理从首次医疗接触〔FMC〕开头,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

一、初始诊断STEMI 的初始诊断通常是基于持续性心肌缺血病症和心电图检查。

1.病症和病史:STEMI 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猛烈的压榨性苦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局部患者可发生晕厥。

急性心肌梗死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指南

双联血小板治疗并非越长越好
新版指南仍建议STEMI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应维持9-12个月,对于置 入裸金属支架的患者,双联治疗至少1个月,而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 者,则至少6个月; 所有的患者均应充分了解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以避免提前停药; 溶栓后患者还是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治疗。
诊断用的生物标志物发生重大变化
1、检测心梗的首选生物标志物是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cTn增加超 过99%正常参照人群(上限参考值)可能意味着心梗。 2、逐渐增加的小批量心肌坏死可通过敏感性和心肌组织特异性标志物的 增加来监测 3、心肌坏死可能来源于非缺血性机制如心衰时,可称为心肌损伤而不称 为心梗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指征及实施要点 1.在症状发作12小时之内没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如果在首次医疗接触 后120分钟内内有经验丰富的团队实施直接PCI术,建议接受溶栓治疗。 2.对于早期就诊(症状发作后<2小时)的大面积心肌梗死,且为出血低 危的患者,如果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充盈时间>90分钟,应当考虑接受 溶栓治疗 3.若可能,应在院前启动溶栓 4.溶栓后口服阿司匹林,且还有指征应用氯吡格雷
AMI具体分5型
5、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与血管再生过程有关。
首次心肌梗死 28 d 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 (re-infarction),28 d 后 则 称 为 复 发 性 心 肌 梗 死 (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诊救治
新指南推荐: 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后立即启动诊疗程序 并在10min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ECG) 对所有拟诊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启动心电监测 对有进行性心肌缺血体征和症状患者,即使ECG不典型,亦应积极处理 急性期推荐常规检测血清标志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更新时间:2013-05-06 |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1 心肌梗死定义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

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5)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新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职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

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

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I型和II型心肌梗死,但仅仅是心肌缺血而没有坏死时,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没有多大改变。

新版中强调,如果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以确诊为心肌梗死,因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标志着缺血的心肌开始死亡。

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我们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很有帮助。

2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
新版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