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第32卷第12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ol.32No.12 2009年12月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Dec.2009

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付成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通过对高尔夫文化历史演变的分析和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共性比较,阐明高尔夫运动具有竞技和休闲

的双重社会文化特征。高尔夫运动体现了现代社会对礼仪、诚信、公平和平等的发展需求,非常适合在中国

的发展和推广。面对中国高尔夫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指出全行业应该重新审视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立足于文化定位的调整,依托高尔夫行业协会、高尔夫俱乐部和高尔夫媒体三方共同传播高尔夫文化。同时

重点针对中国高尔夫协会的职能和权力缺失,建议中国高尔夫协会应该加快制定行业规范,由点及面推广高

尔夫文化。

关键词:高尔夫文化;行业协会;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媒体;由点及面

中图分类号:G84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12-0020-04

On the Spread of Golf Culture in China

FU Cheng

(Business school,Centr al South Universit y,Changsha410082,Hunan China)

Abstr 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golf culture and the general comparison with Chinese

socio2culture,it shows that golf has character of compet itive and leisure culture,and reflects etiquette,honesty,

fair ness and equality of development needs in modern society.T he golf sport is ver y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and pro2

moting in Chinese.F acing the ser ious lack of golf culture in China,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whole industry should

re2examine the golf culture in China,and based on the cultural positioning adjustments,rely on the associat ion,

golf clubs and golf media together to spread the golf culture.Meanwhile,focusing on the missed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Chinese golf association,it is propo sed that the association shoul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 y

specifications,and spread the golf culture from point to surface.

Key wor ds:golf cultur e;associat ion;golf club;golf media;from point to sur face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发展近20年的时间里,人们主要把它作为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一个措施,却较少重视这一运动本身对人们健康和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更缺乏对支撑高尔夫运动快速发展的高尔夫球文化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文化正在发生巨大改变,中国的社会文化是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土壤,影响并决定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那么高尔夫文化是否适合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它在中国的发展面临了哪些困境?如何有效地传播高尔夫文化,进而推动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普及?都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

1高尔夫文化产生背景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1.1高尔夫文化的发展高尔夫诞生于500多年前的苏格兰,在高尔夫运动从最早的牧羊人游戏演化成时尚、健康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浓厚的高尔夫文化,并成为这一运动的灵魂,这也是高尔夫运动能风靡全球的最主要原因[1]。

1.1.1绅士文化在中世纪的欧洲,高尔夫运动开始风靡于贵族阶层,贵族们特有的/绅士文化0表现特征,对高尔夫运动文化氛围的营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伴随着高尔夫/绅士文化0的发展,高尔夫礼仪也逐步呈现出/绅士色彩0。球手与球童之间相互鼓励、尊重、合作;自觉修补草皮、耙沙坑;球友打球时保持周围安静并禁止走动等等。一种精神制约力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形成,并使高尔夫休闲者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培养了高尔夫球手自觉维护绅士风度的道德规范,也创造出了一个自由、平等的运动环境,从而极大地促进高尔夫运动的发展。

1.1.2球僮文化球僮起源于16世纪的苏格兰皇室,他们起初是贵族的仆人。经过几百年职业高尔夫的发展,职业球僮开始能够很快了解球员打球的方式,在比赛中扮演着球员智囊团的角色。对于一名职业选手来说,和球僮在一起的时间往往要超过和家人一起的时间,因此球手和球僮的关系也就弥足珍贵,很多选手都和自己的球僮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在高球史上,从球僮中走出的很多著名球手都有着球僮的背景,在球僮领域上享有名誉的也不少。高尔夫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球员之一阿诺德#帕尔默在年轻时候就曾经当过球僮,他的成功也推动了高尔夫早期的电视直播发展,也让这项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现在世界排名第一的老虎#伍兹的专用球僮史蒂夫#威廉姆斯也随着老虎的威名扬名高坛。

1.1.3赛事文化体育赛事是运动发展的助推器,高尔夫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多样化的赛事活

投稿日期:2009-04-16

作者简介:付成,硕士,研究方向高尔夫球场管理。

动。在保持体育运动的竞技对抗性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各种比赛规则,高尔夫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还具备了十足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通过在比赛中球手的交流和沟通,高尔夫运动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与发展。从19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高尔夫赛事相继举办,涌现出了高尔夫四大满贯赛、美巡赛、欧巡赛等一系列世界知名赛事,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高尔夫、了解高尔夫,推动了高尔夫运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之中。

1.1.4明星文化当泰格#伍兹只身闯进了被白种人统治的高尔夫世界,并且以完美的竞技表现获得了巨大成功后,高尔夫运动才有了今天如此巨大的发展。泰格#伍兹的诞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产生了巨大的明星效应。他不仅仅是无数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每个高尔夫爱好者都能从他的身上找到力量;高尔夫传媒也迅速把握住机会,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来营造赛事的火热氛围,以泰格#伍兹的风采来迎合大众心理,并获得了巨大认同[2]。在赛事的商业性运作中,高尔夫赛事逐渐实现了全球化的传播,高尔夫运动迅速延伸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1.2高尔夫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共性

1.2.1高尔夫的绅士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静以修身0的要求相一致[3]高尔夫的绅士文化要求球手自觉遵守高尔夫的各项礼仪和规则,在球场上不急不躁、不骄不馁、气定神闲,讲究修身养性、磨练定力。而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提倡/静以修身0,通过提高道德修养来培养完美品格,塑造理想人格,并且孔子在道德规范上进行了一番精心设计,概括出/仁0、/义0、/礼0、/智0、/信0、/孝0作为修身的主要内容。而/礼0作为孔子道德修身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与高尔夫文化中讲究礼仪规范的要求不谋而合。

1.2.2高尔夫的球僮文化符合中国现代社会/合作共赢0的发展理念在职业高尔夫比赛中,需要球手和球童相互鼓励、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合作精神是高尔夫文化的重要内容。而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大到国家发展、企业壮大,小至家庭和睦、个人进步,都在谋求/合作共赢0的发展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合作共赢0的时代,高尔夫文化的合作精神也是国家和个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并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

1.2.3高尔夫的赛事文化符合中国现代社会/诚信0、/公平0的发展需求高尔夫比赛讲究自律性,要求球员诚信待己,任何如改变球况、虚报成绩等不守诚信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0。而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却出现了/诚信缺失0或/诚信危机0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开始呼唤/诚信0。因此在/八荣八耻0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也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0的口号。另外,高尔夫比赛规则强调公平、公正,通过引入差点能够保证任何球手都能在平等、公平的条件下相互竞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0的社会主义公平观相吻合。

2中国高尔夫文化的现状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仍缺乏核心动力,原因不在于高尔夫运动本身,而在于高尔夫发展的文化土壤还不肥沃,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缺失状态。

2.1文化定位/高处不胜寒0中国高尔夫一开始的文化定位就自视甚高,妄图在中国推行传统高尔夫的/贵族精神0和/绅士文化0,把自己置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在这种文化定位下表现出来是高尔夫俱乐部的同质化经营和恶性竞争,由此也直接引发了国内高尔夫俱乐部的种种经营困境。大众媒体也异口同声地把高尔夫定位为/富人的游戏0,但对这样定位的后果却缺少理性地分析,不自觉地向社会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的高尔夫嫌贫爱富,并把它印象为一种浅薄的/炫耀性消费0。然而无论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抑或是俱乐部自身的发展而言,这项运动都应该逐渐地走向大众,在普及大众的进程中谋求更快的发展。毫无疑问,文化的社会认可和大众传播才是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普及的根本保障。对于中国的高尔夫行业而言,在金融危机和自身经营模式所引发的巨大经营压力下,要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建立独有的差异化文化和品牌定位,以吸引更多的存量高尔夫人群?

2.2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文化推广上处于缺失状态高尔夫在中国是由/民间0发展起来后才由官方组织介入的,对于高尔夫球场的投资商而言,他们的经营理念是吸引更多的富人购买球会会籍和房地产,实现投资利润的最大化,并不会着力推广高尔夫所尊崇的/贵族精神0和/绅士文化0。同时高尔夫文化本质上又与传统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共性,非常适合在中国的发展,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在高尔夫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中承担主要责任。然而在大多数时间里,官方在推广高尔夫文化上处于缺位状态,并且由于本身对于高尔夫文化的认识偏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和禁止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严重影响了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推广。而中国高尔夫协会由于无法从政策和制度上对高尔夫俱乐部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地支持,导致了其本身的权力与权利的严重缺失,由此也制约了协会在高尔夫文化推广过程当中缺乏有效措施和传播渠道。另外,行业协会长期以来忽视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高尔夫文化,也造成了国内高尔夫行业的后备人才不足,十分不利于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和壮大。

2.3高尔夫俱乐部纵容球手的不文明行为早期的国内所有高尔夫俱乐部在巨大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面前,都无一例外地在投资之初就将目标人群定位在高端阶层。球场的主要收益在于会籍和地产销售,打球费用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昂贵的会籍和地产销售的目标受众就是那些具有巨大消费能力的富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球场对一些富人在球场上不遵守礼仪的行为处于一种默许的状态。这类富人阶层普遍缺乏对高尔夫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高尔夫文化和规则的学习,因此球场上不尊重球童和其他球手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开球迟到、打球速度慢,在他人击球时发出声响,不修补草皮,不耙平沙坑,辱骂、殴打球童、比赛作弊等等,无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2.4高尔夫媒体在文化传播上集体失语虽然高尔夫媒体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些媒体在内容上基本上都是在报道国际重大赛事、国际高尔夫明星大腕、国际知名球场以及高尔夫技战术,并没有为中国的高尔夫爱好者引进他们想要的东西,更无法深层次地关注和引导这部分群体的成长。在巨大的经营压力面前,中国的高尔夫媒体无法深入到行业内部,去揭露和解释中国高尔夫发展过程当中的种种弊

#

21

#

第12期付成: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端和困境,在立场上似乎还是随着利益而动,缺乏在媒体上的客观公证性。在内容上分散而缺乏策划性,无视中国高尔夫本土特性及市场需求,在高尔夫文化的传播上更是集体失语,这一切都导致了高尔夫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严重失位。

3中国高尔夫文化发展的对策

3.1打造休闲体育文化,迎接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大众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消费日渐增长,休闲体育文化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亮点。

在休闲体育文化的大背景下,行业应该从市场和消费需求出发,开发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体验经济服务项目。目前国内不少高尔夫俱乐部已经开始推出/试打日0的活动,向参加活动的潜在消费者提供会员待遇,在订场、来场接待、球杆租借、球童下场服务以及结账离场等服务流程中,让潜在消费者全方位地体验高尔夫运动的乐趣,这就是体验经济的一种尝试;另外,北京金沙植物园高尔夫推出了/自留地0的经营模式,每个入会家庭都会在金沙高尔夫球会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在这片自留地上,会员可以任意发挥想象,种植任何一种植物或者喂养任何种动物,球会负责协助规划,如果会员没有时间,也可以与球场签订委托管理,球会会雇用当地村民帮助打理。这种体验式的经营模式也极具市场价值,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购买球会的会籍,极大地改善了球会的经营效率。毫无疑问,体验经济在高尔夫文化中的形成和发展,将给高尔夫俱乐部的经营历年和经营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更加人性化的和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在高尔夫行业内的开展将推动高尔夫行业的迅猛发展。3.2高尔夫协会规范行业发展,由点及面推广高尔夫文化3.2.1综合考虑本土特性,制定和施行各类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实现行业规范和科学发展的依据,也是一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我国的高尔夫行业仅有USGA球场难度评定标准,各俱乐部有自定的球童等评级标准等,整个行业到目前为止尚未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完整、系统的行业标准。现行每年一度的所谓中国/十佳球场0、/十佳果岭0的评选,往往引起业界的争议,没有科学、标准的评定标准和依据,产生不少纷争和矛盾。行业标准缺失还造成了俱乐部会籍定价、运营收费定价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高尔夫俱乐部的市场销售、广告宣传甚至企业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用户对各类产品(球场)质量、服务品质等真实情况模糊不清,不利球员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高尔夫协会可以按照经营模式将所有高尔夫球会分为会员制球会和非会员制球会,以球会的球场建设及维护、会所硬件设施及管理、服务水平等为依据,分别针对会员制球会和非会员制球会进行归类分级,并制定相应的具体评级标准,包括球场状况评定标准、设施设备评定标准、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评定标准、清洁卫生评定标准、服务质量评定标准、宾客意见评定标准等,依此约定球会的会籍销售价格和日常经营价格的浮动区间。行业标准保证了行业竞争的公正性、公平性、一致性,促进了行业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和合理竞争,能够有效控制高尔夫球会间的恶性竞争局面和短期内膨胀发展的恶劣影响,促进全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2.2由点及面,强化高尔夫礼仪和规则的推广在北京、广东、海南、上海、云南和山东这6大高尔夫运动发达地区,选择10家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高尔夫俱乐部作为/试点球会0,在一段时间内向球手严格推行高尔夫礼仪和规则,强化高尔夫文化在高尔夫球场上的推广。

中国高尔夫协会可以通过行业论坛的形式,组织国内各家高尔夫俱乐部的总经理和部分高尔夫球手,具体讨论/试点政策0的相关事宜。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试点球会0的选择标准、对/试点球会0的支持和鼓励措施(主要体现在财政补贴和品牌宣传上)、/试点球会0的经营期限、对/试点球会0经营过程的考核和监督标准等,并依此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试点政策0推行方案。通过对/试点球会0在试点期间的经营考核和监督,收集/试点球会0和球手对于该方案的各类反馈意见,在试点经营期结束后,及时地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并继续实施第二批/试点经营0,由点及面,逐步促进高尔夫礼仪和规则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

同时,在推行/试点政策0的过程中,适当保证制度和行为信息的透明度,将对/试点球会0的要求与评价标准告知公众,鼓励其他球会、球手及公众对/试点球会0进行监督。这样既能使这项政策更加/亲民0,也能促使/试点球会0积极强化高尔夫礼仪和规则的推广,更能有效转变公众对高尔夫运动的错误认识。另外,在/试点经营0的过程中,鼓励/试点球会0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和球会品牌的主动性营销,以逐步降低规模成本,增加经营利润,提升球会的整体经营效率。

3.2.3协助政府建立规范的球场审批流程目前大众关于高尔夫的一个很大质疑来自于大量媒体报道的/高尔夫球场占用了大量耕地0、/全国300多家高尔夫球场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的不足5家0等报道,造成了政府和社会对于高尔夫文化的认识偏差,也引发了国家对与高尔夫球场建设的限制和禁止。因此中国高尔夫协会应该协助政府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球场审批机制,通过对土地实行分级管理,并制定合理的土地审批流程,加强政府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监管力度。一个成熟的审批机制,首先应该考虑球场在城市规划里是否能通过,由市政府出面领导和协调,城市规划局和经济师协议该城市是否需要建设该高尔夫球场,以及建设该球场能给城市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然后上报给国土资源部,确定球场用地的所属类别,调查是否属于耕地或是不可占用的地皮;第三,还要上报建设部,对球场的建设施工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和要求,比如会不会给水资源造成障碍,是否会破坏球场周边整体的生态环境等等;最后将所有信息汇总于当地政府,确保投资商的资金规模和现金流状况,防止建设烂尾球场,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2.4全力培养女子明星球手,努力创造明星效应1998年当朴世莉走上LPGA成为第一个挑战美国选手的韩国女人的时候,没有人想到六年之后的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女子巡回赛)))LPGA巡回赛上会出现26名韩国女选手。一个叫朴垠芷的女孩子成了LPGA国际美女代言人;一个叫魏圣美的15岁女孩子成了LPGA未来的希望;还有更多的韩国女选手成为了LPGA的中流砥柱。而她们带动的,是整个韩国的高尔夫经济的飞速增长,对于韩国人来说,高尔夫已经成为时尚,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习高尔夫也是一种潮流。

仔细研究韩国的高尔夫发展模式,他们以起步相对较晚,且更容易取得突破的女子高尔夫作为发展目标,在政府、协会、球迷以及赞助商的共同支持下,大力地培养女子高尔夫选手、宣传明星球手,仅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世界女子高尔夫强国的地位。而中国的人口众多,女性身体条件也与

#

2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32卷

韩国女选手极其相似,只要高尔夫运动得到普及,未来的中国女子高尔夫也一定可以称霸世界。

因此中国高尔夫协会应该重点关注年轻女子高尔夫球手的培养,在技术指导、场地训练、实战积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以女子高尔夫为突破点,在培养出顶尖女子高尔夫球手的基础上,加快整体高尔夫运动水平的提高,以促进高尔夫运动在全社会的普及。

3.3俱乐部建立差异化定位,实现主动性开发和引导自高尔夫进入中国以来,会员制的经营模式一直是国内经营高尔夫球会的主流模式,更有不少球会采取的是全封闭会员制的经营方式。这类球场的高门槛和高品质并存,能保证会员证的保值功能和含金量,能体现会员的身份和价值,但在投资建设期和营业早期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并不适合作为主流的经营模式来进行推广。更多的球会应该将目标锁定在我国愈发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可以采取会员制和年度卡相结合的混合式会籍经营方式,借助球场互惠,连锁经营,会籍租赁,分期付款等多种经营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中产阶级消费人群。

中产阶级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他们总是通过主观上的努力来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专长,不断提升经济地位,增强经济实力,具有极强的示范导向作用。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保障了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他们的消费观念将对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中产阶级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自律性强的特点,能够理解、接受并自觉的遵守高尔夫的礼仪和文化,对于普及高尔夫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面对愈发庞大的我国中产阶级人群,长期定位于高端阶层的高尔夫全行业要适时地引导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把握中产阶级消费的核心需求,充分利用高尔夫运动的减压、扩大社交圈、家庭人文教育的绝佳场所等特点来吸引更多的中产阶级的加入。这样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高尔夫人群的存量,加速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还有利于转变全社会对于高尔夫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高尔夫运动走向大众化。

3.4高尔夫媒体深度挖掘文化现象,积极创造明星效应高尔夫媒体作为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媒介,应该站在行业的角度,协助高尔夫协会,服务于逐渐成长壮大的高尔夫俱乐部和高尔夫球手,宣传高尔夫文化。宣传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外球具广告、技战术、国外重大高尔夫赛事的报道上,而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国内庞大的业余球手以及成长缓慢的职业高尔夫球手的生存状况,还有陷入种种经营困境的高尔夫俱乐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日益壮大的中国高尔夫球童队伍和中国独有的球童文化、会籍销售的恶性竞争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度挖掘的行业内部的文化现象和热点话题,都需要高尔夫媒体发挥自身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去关注和探讨。

同时,高尔夫媒体应该积极地与中国高尔夫协会展开合作,大力宣传协会的各项政策和举办的各类高尔夫赛事,并通过对文化现象和热点话题的报道,为协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政策性的意见,另外,高尔夫媒体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英雄0的塑造。媒体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广大受众,而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表达与英雄角色的塑造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欧美媒体正是以/造英雄0的方式来满足受众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的需要。伍兹文化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的高尔夫媒体应该重点关注中国高尔夫协会大力培养的高尔夫球手,对他们的训练、比赛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地报道,依此来推动国内高尔夫运动水平的提高,进而创造属于中国高尔夫的明星效应。

3.5调整高尔夫球场结构,加强高尔夫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推广行业应该积极调整球场结构,促进公众球场、练习场以及迷你球场的建设[6]。公众球场作为在青少年中普及高尔夫运动、推广高尔夫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于调整行业发展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整个高尔夫发展体系当中,迷你球场以及练习场是高尔夫球手下场之前文化礼仪熏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高尔夫基础技术的反复练习和教练的悉心指导,高尔夫初学者能够在体验高尔夫运动带来的乐趣当中逐步了解和学习高尔夫的礼仪和规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初学者对于高尔夫运动的自觉行为的培养。另外,高尔夫协会可以推动高尔夫俱乐部与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在国内各大高校开展高尔夫运动的学习体验活动,直接面向这些未来的高尔夫主要消费群体来宣传和普及高尔夫文化。

4小结

高尔夫球能否在中国内地受到普遍欢迎,与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程度紧密相关。高尔夫球运动的诞生、演变、传播、发展和扩张,都伴随着背景文化、社会观念及制度差异的冲突、融合与彼此吸纳。在高尔夫文化缺失的大背景下,激烈的质疑和反质疑,是中国高尔夫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辩证地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高尔夫球运动。文化的传播需要政府、协会、高尔夫球会、高尔夫媒体还有高尔夫球手的共同努力,目前的困境也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作为一项在文化本质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运动,一项非常适合中国人开展的运动,高尔夫必定将在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亚初.试析我国高尔夫运动的产业发展特征[J].浙江体育科

技,2004,3:4.

[2]吴克祥.文化认同与高尔夫发展历程[J].特区经济,2004(11):2.

[3]郁小平.高尔夫球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

2004(5):2.

[4]林永革,杨亮.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广州体育

学院,2005(6):21-25.

[5]吴亚初.试析高尔夫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发展特征[J].浙江体

育科学,2003(6):1- 3.

[6]王旭光,惠继红,杨莉.我国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定位分析[J].体

育文化导刊,2008(6):9-10.

[7]吴亚初.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对高尔夫运动的影响[J].体育学

刊,2003,10(4):37-39.

[8]程道品.高尔夫休闲文化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5,11(6):107-110.

[9]刘惠英,胡庆龙.我国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4):46-48.

[10]王广文.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媒体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7):1.

#

23

#

第12期付成: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教案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教案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 .@探究活动目的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品质,懂得在当代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2.@践行体验重点 @通过深人我国社会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甄别哪些是先进文化,哪些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表现。 @结合我国实际,领会“三个面向”是如何体现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的? @结合我国实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二、@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指导 @探究过程建议。 @本单元综合探究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社会调查或资料收集 @可按4~人分成小组,深入社会生活,考察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收集不同性质文化及其表现的有关材料。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整理成文字汇报材料。

@利用报刊、图书、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步:全班性交流。 @第三步:对交流的内容进行再次整理,以专栏、墙报、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背景资料处理建议。 〇背景资料解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为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从六个角度给予了提示。 @在“‘三个面向’的呼唤”部分,指出“三个面向”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并从三个方面、九个不同的角度给予提示。 @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号角”部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〇思考题提示。 @问题l: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点提示。 @第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旗帜。 @第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例如:茶文化、服饰文化、书画文化、和文化等。无论是在过去的封建王朝还是在当今社会,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巨大的时代价值。此文就对其中“和”与“礼”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进行粗略的发表一下个人的见解。 中国传统文化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的思想,“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的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的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和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德主刑辅的治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修身正己、以德化人的教育观;恒产与均平的经济公平观;以义统利、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这其中的许多成分可以通过扬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在实践路径与方法方面,儒家以“中庸”的思想方法认知和谐,通过培养造就“君子”来促进和谐,用伦理道德维系和谐等,在今天也有可借鉴之处。 两千多年来,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政德政风的淳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哲学的况味,它所能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范畴,而且上升到了人生信仰的范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弥补信仰上的迷失,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礼”。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礼是“修、齐、治、平”的大经大法。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亲和政策和伦理亲情。人际伦理,社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走向世界,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怎么看待历史现象与现实的差异呢?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这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乾隆皇帝晚年时,英国使者马噶尔尼来华要求通商,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把人家赶了回去。中国人相当自信,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好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走向世界,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第一,独立发展。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 第二,延续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中国文化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续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难进入中国。 第三,自我满足。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 第四,自信。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 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 第六,开放而不传播。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 上述情况或理由,是不是能够说明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的必要了? 不是!我已经说了,上述情况适应的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个由于地理条件同世界相隔绝的社会,而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地球村的一员;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大踏步走向工业化、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社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结论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在我们热烈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一下,问一下自己: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从国学热,到讨论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有一种声音很大,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什么叫影响世界?如果把它理解为是要改变人家,很多外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过传播中国文化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能用中国文化拯救世界吗?在我们看来,有些国家的人,有着不可理喻的观念,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吗?他们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说它比其他文化更优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说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物质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较的。但物质文明不是单纯的物质,像饮食、服装文化都已经超出了饱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着许多精神文明的内涵。例如茶是物质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物质文明往往与精神文明并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发展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还是已故的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得对,文化交流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摘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正以一种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影响着人们 的生活,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尤其对青少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大众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地吸 收与利用大众文化,摒弃其中的不利效应,从而推进大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大众文化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 费对象的、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 性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 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影 响极其深刻。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利与弊,以及我们今后应如何正确 合理地规范与引领中国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积极影响 1.打破了文化等级秩序,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大众文化的出现打破 了以往固有的单一文化格局,使文化呈现多元化。文化不再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独占,大众也可以尽情享受大众文化带来的愉悦和轻松。大众文化对于占绝大多数 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群众来说是易于接受的形式,文化脱去神圣的光环,以平民 化的面孔使大众亲近,它对娱乐功能的强调则大大舒展了人们的生命张力,使人们 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2.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质量。大众文化以其蕴含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 开放意识、自主参与意识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冲击着传统社会里的各种消极价 值观和思想意识,填补了社会转型期文化需求的巨大空缺;大众文化与现代化同步,是对农业文明的超越和批判,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企盼和推动;大众文化体现了平 民意识;体现了民主化,是对民主的促进和推动。 3.弘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大众文化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是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权威、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二是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丰富了大 学生的生活空间。其中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作品和有益的影视文化,以通俗化、生活 化及娱乐性的形式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和 广阔的生活空间,使他们的生活色彩多样化。三是大众文化本身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视角多元化,文化选择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年大学 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和形成。 二、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 1.标准性、齐一性导致人的单向度发展,人格的片面化。大众文化是一种标准化、公式化、重复和肤浅的文化,它赞美浅薄的、多愁善感的、当下的和虚假的快乐,牺牲了严肃的、理智的、时代赋予的本真的价值标准。大众文化缺乏智力的挑 战和刺激,偏爱一无所求的幻想和逃避现实的舒适。它否定思考的努力,创造了自 己的情感反应模式,而不是要求其受众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努力,作出他们自己的 反应。 2.商业化导致媚俗化,进而摒弃了文化理想。大众文化产生的语境决定它的商 业性,大众文化无疑是一种商业文化。现实表明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市场化是大众 文化应有之义,意味着文化艺术成为获取利润的手段,成为赚钱的工具,以致文化艺 术工作者主要关心的是上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不是关注艺术作品质量和内在审美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稿)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学习高中新课标“文化生活”札记之十四 湖北张爱群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江泽民不仅运用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概念,赋予时代新意,科学地揭示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运用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概念,注入新的内涵,将其从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概括提升为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表达,反复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要面向现代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要面向现代化的命题指明了努力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任务。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既有赋予中华民族无限生机与活力的精华,也有羁绊着中华民族前进步伐的糟粕。传统来自于过去,但是传统绝对不等于过去。传统就是现实,就存在于现实之中,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影响着我们新的创造和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要面向现代化,客观地包含着努力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任务。“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①(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强调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其重要的内涵就在于强调中国文化要具有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化的形态。 第一,现代化的中国文化是反映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现代化的文化。江泽民反复强调要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就是根据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思想道德体系现代化的任务。第二,现代化的中国文化是体现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文化。如谈到科学技术这一重要的文化内容时,江泽民就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主要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茂;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对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②(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101页。)在这里,江泽民精辟地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也正是基于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特点的把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工程。这一战略和工程,所要发展的,正是立足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体现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关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也不断地得到了丰 富和升华。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的当代文化中,我们能看到时代进步的脚步,也能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悲凉。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当代社会的确无人能及,就连超级强国也只能望而却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我们过分追求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有些许的畸形。 首先是人们思想的物欲化!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人们秉着金钱至上的原则,不断地打破着自己的原则,违背自己的信念,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这年头,教授摇唇鼓,为了赚钱;明星卖弄风骚,一系列的“门”事件发生,为了钱;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引人们关注,为了赚钱。这已经成了一个张口闭口就是钱的社会。“财产纠葛”,“拜金女”,“分手费”等专有名词不断地出现,感情成为了利用的工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免不了与钱扯上关系。 不仅是大人思想的物欲化,小孩子和青少年也是深受当今社会畸形文化腐蚀。由于网络的普及,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孩和青少年们被一股脑地灌输了不论好的,还是坏的思想,以被动的姿态过早地接受了他们不该接受的事情,青少年原本该积极向上的信念不断被荼毒,腐蚀。“非主流”“空虚”“颓废”“寂寞”等一系列的名词不断的出现,成为火爆名词。近几年来,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选秀活动造出了众多的星级人物。这在中学、大学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冲击着校园,引得不少学生试图放弃学业去参加选秀活动。“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已经渐渐被遗忘了,人们越来越渴望一夜暴富。当今的青少年亦是如此,怕吃苦,怕努力,宁愿麻木也不选奋斗,让自己沉迷于网游,网络小说、玄幻小说,韩剧中,逃避生活。 再者是思想道德的滑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整个社会充斥着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等思想,人们更是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如近期社会上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等关系到人民最基本吃饭的问题,再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冷漠人心的小悦悦事件等关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遭遇的现代困境 在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文治教化、礼乐典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强调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到了近现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使对中华文明的守护更多地体现在对家国的捍卫上,文化的发展也因社会的动荡一度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平台,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文化承前启后地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相较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古国文明,现代中国文化的渗透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显得比较薄弱和有限了。除了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外,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印象。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取,不但反映了编纂国对于异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国人民的历史视野与文化胸襟。西方国家业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者,其传媒“霸权”地位导致一旦他们对于中国文化进行非公正、不客观的宣传,就会使受众形成带有偏见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推广。就拿法国来说。很多法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神秘”是他们谈起这个文明古国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而谈到中国历史,不少人对于儒家思想与汉唐文化印象模糊,但提起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文化大革命”却都能说上几句。究其原因,大多数法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仅仅源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而法国初高中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的内容非常的少。用该国一位教师的话说就是,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尽管单独有一章用来介绍中国,但其所论内容十分有限,介绍与评点非常片面,尤其是对我国“民主”与“人权”状况的横加批评,更是导致法国民众至今对中国存在偏见与歧视的重

试论当代中国国情下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之异同

试论当代中国国情下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之异同 摘要 大众文化是一种“他律”的文化。它不是在已有传统的根基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它也外在于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或通俗文化的对立之上。今天的大众文化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是由电子文化和各种现代新技术催生的文化,其背后的强大动力是社会的现实力量,是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在起作用。大众文化拼命开发民间文化,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创造传奇。客观上这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同时又弘扬了民间文化。其实民间文化只是大众文化扩充自身,拓展市场的修辞和手段,是大众文化制作各种文化快餐的佐料。 关键词: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异同 前言 “大众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其大众文化观点源于对启蒙问题的研究,主要对西方经典音乐、绘画等文化活动的研究,认为大众文化就是那种通过大众传媒普及于社会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原因是这种文化带有明显的商业性质,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品,不具有个体创造性和社会批判性,它操纵了大众意识,扼杀个性,限制自由,其特有的娱乐性、大众性使人们忘记社会责任并安于现状,在审美意义上仅仅满足于感官刺激和虚幻的享受。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大众传播媒介的蓬勃发展为大众文化的迅速流行提供了有利物质和技术条件。大众传

浅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本质

浅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本质 摘要:中西方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中西方语境中对“大众”和“文化”的理解也不同,这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的本质特征:大众文化是一种大众之文化,具有大众性;大众文化是一种通俗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本性和自身的文化特性;大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具有满足大众精神需要的功能;大众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品格。 关键词:大众文化,本质,文化,精英文化 Abstract: Chinese and western popular culture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Chinese and western context of “the mass” and “cultural”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popular culture h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culture is a kind of public cultural, has the general audience; Popular culture is a kind of popular culture, with the general nature and culture of its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opular culture is a kind of practical culture, have to meet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public function; Popular culture is a kind of business culture, has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dual character. Keywords: mass culture, nature, culture, elite culture 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 西方有学者认为,“‘大众’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学范畴;它无法成为经验研究的对象,因为它并不以客观实体的形式存在。”[1]如果以对通俗文化或感性文化的消费为界限和标准,“形形色色的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属于不同的大众,并时常在各层理间频繁流动。”[2]这些认识反映了界定“大众”的困难,但实质上它又为我们理解“大众”提供了线索,即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大众与文化是相互规定的,脱离对方任何一方都无法获得规定。大众文化中的“文化”代表着一定文化的层次和特质,规定了它是大众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或别的;稳定地处在这个文化层次中或者说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经常地偏好和消费这种文化的人才能是“大众”而不是精英。以此我们可以对大众进行界定:从大众文化的主体而言,始终稳定的人群是社会公民的大多数,大众是社会的普通公众,处于平均水平的人。在西方是指城市市民,“大众”的对应词应该是精英。从文化的层次而言,大众文化是指以通俗、感性文化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文化层次,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就是通俗文化。它包括流行音乐、商业电影,街头时装,广告等即一切大众化或者被大众喜欢的用以满足大众精神生活的东西。 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多姿,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傲视群雄的姿态。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非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我们要继承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去看待它。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不败。 关键词: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现代价值影响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 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使历时五千年所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十分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

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传统节日和传统娱乐之中,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都烙印着浓厚的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当然,大多数传统文化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但也有一部分内容属于封建糟粕。从宗族文化方面来说,既有道德传家、耕读人家等的优良文化,也有着宗族家法等与现今道德与法律相悖的糟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家庭的放大就是宗族,宗族的放大就是国家。这种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片面地依赖并服从家长,而广大臣民也是片面地依赖并服从国君。它强调的是个体服从整体,并不是服从自我,而是服从他人。服从是以奉献或者说自我牺牲为前提的。这种宗族文化环境中,个体只有服从意识,不具自我主张。一旦出现反叛行为,那将是大逆不道,将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不论宗族的行为是否符合一个社会的潮流,这个宗族中的所有的个体都得服从。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中,整体意志代表了个体意志,个体的意志根本不能体现,整体也就实质性地扼杀了个体的个性。 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也不乏糟粕。诸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就拿我们今天提倡的“礼仪”来说,在儒家文化中,“礼治”思想就是贵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 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 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 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 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 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 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 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 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 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

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 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 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 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 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 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 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 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 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 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 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 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 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 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 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 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解读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实际上从诞生的时候开始就有非常独特的含义,不同于我们平时说的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只能说它是大众文化的雏形,它本身不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什么概念?在西方产生是20世纪初,上个世纪初的时候,由于西方工业革命高速的发展带来了传媒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模式的更新,然后由于西方在科技生产上走在前面,那么产生了很多崭新的科技手段。比如说上世纪美国的好莱坞,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是大众文化在西方兴起的第一波浪潮,因为那个时候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人的精神是极其空虚,这个时候需要一种力量来组合,这个时候大家知道,靠金钱解决不了问题,那个时候美国处在一个经济危机刚刚苏醒过来,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怎么办?必须靠精神的滋养,而这个时候好莱坞的工业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还记得超女么,大众文化的筛选机制可能是我们传统的文化所不具有的,就是逆淘汰机制。因为审美它的标准往往是单一的,或者说美的标准总是相似,就像托尔斯

泰曾经说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因为各有各的不幸,才产生了文学上那么多的鸿篇巨著。假如每部长篇小说都去写一个幸福的家庭,小说就没人看了,因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夫妻恩爱,子孙和谐,没事就天天在一起,吃饭、游玩都在一起,然后一直牵着手到老,你说这种故事多么雷同,这样雷同的故事在人生是一件好事,对于艺术而言就是灾难。所以有人说文学家都是残忍的人,最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中国古代传到今天的戏剧最好的没有一个不是悲剧的,《梁祝》、《牡丹亭》,几乎所有的传世之作都是悲剧,实际上也是一种逆淘汰。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总是最后被湮灭了,然后留给人无限的感慨和悲伤。《红楼梦》这样的东西都是一些大悲剧,而大悲的东西就各有各的不同了。美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你比如说这个人长的漂亮,大眼睛,高鼻梁,双眼皮,但是丑是没有一个标准的,你像葛优似的,超女的中性美,不能说是丑,但至少是不男不女的中性美,还有各式各样的非传统的审美标准诞生了,这是超女现象

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长河中,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民族性,它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它的传承与发展对后代人的生活和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就目前传统文化的发展环境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偏激性。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对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我们先了解“中国”的内涵。随时时代发展和朝代的变迁,中国一次历史上也具有多个意义,一般多指的是中原地区,后来又把边疆地区包括在内。发展到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特有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某个民族或者是某个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是对偌大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文化因素形成的统一体,主要是一些过去的有活力的东西。而对于文化的理解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可以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表现出来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具有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显著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和发展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持久性和价值。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文化事业也在不断繁荣,但是仍要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我们仍旧要以传统文化作为一面镜子,反思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其在当代的时代价值。以下也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第一,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增加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当代社会发展到今天,传统文化仍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思想源泉。传统文化及时各民族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子孙的责任认同感,对维护民族权益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儿女经过漫长的历史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着,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催人奋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发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和思想精髓和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都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都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而

高中语文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作文素材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 近年来韩剧占据了亚洲大多数电视剧市场。从央视引进的几部百集大片来看,我发现不少问题。不论古装戏还是现代剧,中国儒学思想都深深渗透其中。这引起了我的一段段思考,心中的涟漪久久不能平复。 中国传承的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吧!从秦朝开始,儒就占据了整个思想领域。浩荡的岁月,历史一段段铺开有卷起,儒学思想始终站在他独领风骚的锢位。那个时候,中华民族是世界之林的一枝独秀,凭借源远流长的文化思想,她屹立着,使世界上众多国家与中国友好往来。四大发明从中国流传出去,却引来日后无数血雨腥风的耻辱岁月…… 想想,中华民族依然是伟大的。她的文化涉及面是多么广泛啊!就像很多韩片中,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一句两句“孔子曰”之类的话语。说话者这样一句颇有深度的话,便无形之中将其引上了一个台阶,光彩照人。 其实放眼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真有种“满目狼籍”的感觉。社会公德之低下,素质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似乎已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快要抛弃传统文明了!因为四周有那么多耀眼的东西把我们吸引过去了。而谁有知道,这些“外来侵略者”是不是不怀好意呢? 当我知道韩国政府抢先为“端午节”申报了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心里满是着急。我担心在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我们的子孙以为这个节日是从那里来的。 直到2020年11月21日,中国在韩国汉城开设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我才终于感到无比的释然。中国文化终于可以以这种公众的名义去影响整个世界了! 也许,央视引进的那几部大片,也是别有用意的吧!它想通过媒体的力量告之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不要让其他民族“偷偷”地学过去了! 中华文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以及影响力,才使得“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发达国家站的住脚。因为这,我才明白,文化无国界,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一切经验都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

浅谈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状况

浅谈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状况 蔡泽冬 12经济1班 121041004 89号 对于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现状看,我认为现在大众文化生产的数量比较可观,也比较有规模。但亟待提高的依然是质量问题,一下想说的主要是大众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一些混乱。 大众文化在塑造国民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最大的,远远超过官方文化、精英文化,所以如何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观、通过大众文化塑造大众健康的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大众文化存在的一些价值误区如:炫富现象和嫌贫爱富的价值观,赤裸裸地轻视那些底层大众,如那些房地产商的广告。有的房地产商公开说:讲我的房子就是为富人盖的。这种炫富在西方很少,在西方,很多富人都夹着尾巴做人,很低调。一个正常社会的价值导向应该站的穷人、弱势群体一边,而在中国是反着的。富人不但实际过着高人一等的生活,而且在话语领域也敢于赤裸裸地藐视和数落大众,大众文化敢于赤裸裸地教导“怎么嫁给一个有钱人”,鼓吹“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再自行车上笑”(如《非诚勿扰》中的炫富女马诺)。很多社会都存在富人压制穷人的不合理现象,但是一般这种事情可以做但不能也不敢说。像今天中国的大众文化敢于把一种“歪理”公开说出来是很少见的。再如我们的大众文化对暴力的表现也是非常令人担忧。暴力在大众文化中很难避免,古今中外皆然,但西方的大众文化表现暴力也是有一个规范的,是受道德制约的,不是赤裸裸崇拜暴力,也是不是为了表现暴力而表现暴力,不能把暴力本身审美化。我们现在大众文化表现暴力的时候,悬置了道德尺度,没有是非差别,暴力本身成了一种审美对象,如《夜宴》《黄金甲》,使用暴力的双方没有一方是正义的。再比如我们的大众文化(如宫廷戏、帝王戏,还有某些谍战片),喜欢表现阴谋文化,教人怎么玩权术,其中的主人公一个比一个城府深。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这些价值误区归结到一点,其实就是大众文化表现的“好生活”理念——什么样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好的、值得追求的——出了问题,因为好生活理念是价值观的最核心表达。大众文化表现的好生活理念是畸形的,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很突出的一点:蔑视劳动和生产,片面追求奢侈消费,不是把劳动和生产看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奢侈品消费看作是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这就是洛文塔尔讲的生产性偶像被消费性偶像取代。很多穿越剧中表现的实际是现代社会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一下子穿越到古代、成为格格,不想奋斗,而是想一夜之间获得财富与成功。回顾一下,八十年代的时候,大众的偶像是陈景润、陆文婷、乔光扑之类生产偶像(厂长,科学家,工程师等),现在的大众偶像则是清一色的明星(看看流行杂志封面人物即可证明),明星所以为人们羡慕,根本原因是他们身上的奢侈品,而且明星实际上也是诸多奢侈品的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明星和奢侈品之间可以划等号。 总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表现出一系列不健康的价值观,其“好生活”的理念是畸型的。我觉得今天大众文化最严重问题,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畸型与混乱。

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 【摘要】中国的文化在不断的影响着世界,本文从中国的文化节开展的意义及影响,中国的春节文化在各地的顺利开展,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等方面诠释了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渲染。介绍了吉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关键字】中国文化世界舞台中国春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悄悄的融入了世界的舞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会看到中国的身影,看到中国的那一抹红,那一个精彩的瞬间。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再也不全是陌生的环境,我们将会有归属感,每一个佳节,我们与家乡的亲人过着同样的欢乐节日。中国文化的精髓缠绕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8年前,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首次将“文化+交易”的旗帜高高扬起;如今,文博会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文化第一展”,在这里交易的文化项目累计已超过5000亿元。每一届的文博会上,都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代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产品项目亮相,他们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勇敢地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风向标。 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文化还便出现在很多地方。如美国的唐人街,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孔子像,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舞狮,龙的雕像,中医文化,戏曲艺术。随处可见的中国特色的灯笼等。 在国外我们随处可见中国特色的小店,非常受国外朋友的欢迎。齐白石的作品也非常受欢迎,毕加索说过“我不敢来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2012年1月28日中午,“欢乐春节”龙年庙会在古朴优美的加拿大温哥华中山公园开幕。在异乡土地上的中式亭台楼阁里和水池小溪畔,嘉宾们观赏到荡气回肠的京剧、诙谐幽默的曲艺和精彩的汉唐服饰表演。庙会现场,除了有折纸、写春联、猜灯谜等传统春节活动,小食摊上那香喷喷的饺子、老北京冰糖葫芦,都让旅加华人华侨和外国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2012 年中国春节期间,全世界82 个国家和地区的144 个城市都举办了像温哥华庙会这样的庆祝活动。这场由中国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组织的2012 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们沉浸在中国春节的欢乐气氛中。从国内派出的丰富多彩的剧场演出、综艺表演、广场巡游、文博展览、民俗展演、图片展示、图书展销活动,加上各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在当地组织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春节文化活动,把龙年春节舞动得姹紫嫣红,喜庆吉祥。今年,文化部邀请倪萍、杨澜、郎朗等海内外知名文化人士担任形象大使,并参加在法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