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6.静止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哲学原理和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引言在哲学领域,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被视为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方法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方法论:要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决定原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上升过程。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发展和检验真理。
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考研政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研政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关注“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这两个知识点。
只要在哲学当中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大家就用这两个原理答题完全没有问题。
1、物质的根本属性及存在形式(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A.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人与自然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恩格斯也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此段为十九大报告原文)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精神萎靡使人丧失斗志。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要有高昂的精神。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方法论:要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错误倾向:肯定运动,否定静止,是诡辩论、不可知论、相对主义。
肯定静止,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则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阻碍实践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论的八个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8个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原理(或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基本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基本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附——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①具有目的性。
②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
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
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总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的基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础领域;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或多样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决定力量商品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关系
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务的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由感性认识整理概括之后得到的对事务深层次本质的认识,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发展的最终目的,二者相互渗透
真理的三个特性,客观绝对相对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价值规律作用
⒈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作用)
⒉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
3.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就得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发生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1不同的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二者辩证统一,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特殊性是个性。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共性个性的统一体。
产业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在空间上并存。
第二,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必须以时间顺序依次循环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垄断产生的原因:1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控本行业的生产销售,以期获得高额利润;2企业规模巨大,相互竞争必定会两败俱伤以至后来居上;3为了避免如此,企业之间会妥协联合,进行垄断
矛盾两种属性在事物中发展的作用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同一性作用:1事物发展前提;一方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前提;2,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对方优点,得以各自发展3体现事物转化可能和趋势
斗争性:1促进双方竞争,造成力量不对等,为对里面的转化和事务量变转质变提供条件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思和社会存在的不同步;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首先,是本质和发展过程;其次,是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决定生产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