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胃肠减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操作,用于减轻和预防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积聚引起的不适。
本文将介绍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1. 病人准备在进行胃肠减压技术操作前,医务人员需确保病人在操作前已经得到充分的解释和同意。
同时,需要检查病人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了解病情和需要减压的原因。
2. 器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器材:胃管、吸引瓶、注射器、生理盐水、消毒剂、手套等。
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 操作步骤(1)洗手并戴上手套,保持操作的卫生。
(2)为病人选择适合的体位,通常是半坐位或左侧卧位,有助于胃肠减压操作的进行。
(3)取出预先准备好的胃管,并将其浸泡在生理盐水中,以润滑并减少病人不适感。
(4)擦拭病人口腔,确保口腔的清洁,并使用生理盐水漱口。
(5)将胃管插入口腔,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不适感和反应,适当停止或调整插入速度。
(6)胃管进入胃后,将吸引瓶连接到胃管的一端,并确保连接牢固。
(7)调整吸引瓶的负压,通常设定在-40 cmH2O左右,以便有效吸引胃部积聚的气体和液体。
(8)观察吸引瓶内的气体和液体,确认减压效果。
(9)操作完成后,逐步拔除胃管,并观察病人的反应。
评分标准:在进行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操作的准确性和病人的耐受情况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1. 操作准确性:(1)插管是否顺利完成;(2)胃管位置是否正确,即是否成功插入胃内;(3)胃管固定是否牢固,不易脱落;(4)减压效果是否明显,即吸引瓶内是否有气体和液体聚集。
2. 病人耐受情况:(1)病人的不适感是否得到有效缓解;(2)病人是否有呕吐、咳嗽、窒息等不良反应;(3)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是否稳定。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医务人员可以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操作方法,以提高操作的效果和病人的耐受性。
在胃肠减压技术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操作质量的评估。
胃肠减压技术评分标准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适时安抚情绪
3
撤去治疗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3
拔管
携用物至床旁,用两种以上方法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4
解释拔管原因,如何配合
3
置弯盘于患者颌下,夹紧胃管末端,轻轻揭去固定的胶布
3
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叮嘱患者生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边拔边用纱布擦胃管,到咽喉处快速拔出
5
将胃管放入弯盘,移出患者视线
2
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撤去治疗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3
整理用物,按规范处置,洗手。
2
记录插管时间,胃内容物颜色、性质、量等,签名
3
质量评定
关爱患者,护患沟通有效
2
逻辑性强、操作熟练
5
理论提问
3
总
分1Biblioteka 0签名4操
作
流
程
插管
核对确认医嘱:患者床号、姓名、医嘱时间、医生签名
2
携用物至床旁,用两种以上方法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4
自我介绍(职务、姓名),解释操作目的、程序,如何配合,询问二便
2
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昏迷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向后仰),有义齿者取下义齿,将治疗巾围于患者颌下,弯盘置于便于取用处
3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着装整洁
2
环境:病室整洁明亮、宽敞舒适
1
用物准备:治疗盘(含治疗碗、镊子、止血钳、压舌板、纱布、胃管、50ml注射器、液体石蜡油、治疗巾)、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棉签、胶布、手套、听诊器、弯盘、少量温开水、(免洗)手消毒液、医嘱执行单、医疗垃圾桶、可回收污物桶。必要时准备漱口或口腔护理用物及松节油
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胃肠减压技术得操作及评分标准(100分)目得:1。
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得症状。
2。
进行胃肠道手术得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
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与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与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得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得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与协助诊断注意事项:1。
应用前应了解病人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严重得食道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发生损伤。
2。
插管时应注意胃管插入得长度就是否适宜,插入过长胃管在胃内盘曲,过短不能接触胃内液体,均会影响减压效果、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
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内得深度为55~60 cm、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得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cm以上。
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
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达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测量方法可由传统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得长度加上从鼻尖至发际得长度为55~68 cm,术中观察胃管顶端正好在胃窦部,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引流。
作肠内减压时,若估计长度已达肠腔,但未抽出肠液时,可将减压管插至胃得长度再细心缓慢插入,动作轻柔,直至成功、食道癌手术日晨常规置胃管时,通过梗阻部位困难时不能强行插入,以免食管穿孔。
可将胃管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3、胃肠减压期间,病人应停止饮食与口服药物,若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应夹管1~2h,以免注入药物被吸出。
中药应浓煎,每次100ml左右,防止量过多引起呕吐、误吸、4. 要随时保持胃管得通畅与持续有效得负压,经常挤压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并及时回抽,避免胃扩张增加吻合张力而并发吻合瘘。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

5、左手托胃管,右手持胃管前端延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部(约14~15cm)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同时迅速将胃管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
10
6、昏迷患者应现将其头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cm),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
7、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待病人休息片刻后重插。
8、确定是否在胃内。
(1)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能抽出胃液。
(2)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管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无气体逸出。
8
9、证实胃管在胃内,脱手套,用胶布固定于一侧鼻翼及颊部。
5
10、将胃肠减压器排气后连接胃管末端。
5
11、妥善固定于床旁。
5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准
备
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用物:治疗盘内置压舌板、胃管、50ml注射器、纱布2张,液体石蜡,无菌手套、弯盘、胶布、棉签、治疗巾、听诊器、胃肠减压器,治疗碗内盛温开水。
5
患者及环境:评估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鼻腔是否通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是否有插管经验,选择合适的胃管。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5
操作流程
1、将用物携至患者处,核对,解释,告知患者∕家属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颌下铺治疗巾。
5
3、清洁鼻腔,准备胶布。戴手套取胃管。
5
4、测量插管长度(成人45~55cm,按患者的身高体型延长5~10cm;婴幼儿14~18cm,即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标记胃管刻度,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规程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规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医疗领域中,胃肠减压技术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程序。
它通过排除或减少胃肠道内的积气、液体或食物残渣,有效缓解胃肠道病变引起的胀气、腹胀、腹痛等症状,并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胃肠减压技术是通过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将其引入胃肠道,并连接到负压抽吸装置,以实现减压的目的。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如胃肠道功能紊乱、急性胃扩张、胃肠道手术术后等情况。
它不仅能够帮助恢复消化道功能,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
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操作装置的组装、操作区域的准备、导管插入与定位、负压抽吸、观察与记录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规程,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的具体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以及操作后的观察与记录等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种技术的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可以更加规范和安全地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胃肠减压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程序,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胃肠减压技术的概念、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操作指南,确保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这一技术提供了基础。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本文主要按照以下的结构组织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规程:1. 引言1.1 概述:介绍胃肠减压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
1.2 文章结构:介绍本文的目录和各部分的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1.3 目的: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明确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2. 正文2.1 胃肠减压技术简介:详细介绍胃肠减压技术的定义、原理、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胃肠减压技术试题及答案

胃肠减压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胃肠减压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哪种情况?A. 急性胃肠炎B. 肠梗阻C. 胃溃疡D. 食物中毒答案:B2. 胃肠减压管通常从哪个部位插入?A. 口腔B. 鼻腔C. 肛门D. 耳道答案:B3. 在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确保患者空腹B. 插入胃管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C. 插入胃管后立即进行抽吸D. 插入过程中应避免胃管损伤鼻腔或咽喉部答案:C4. 胃肠减压的目的不包括以下哪项?A. 减轻胃肠道内压力B. 减少胃肠道内积液C. 促进胃肠道蠕动D. 预防胃肠道穿孔答案:C5. 胃肠减压管的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多久?A. 24小时B. 48小时C. 72小时D. 1周答案:C二、判断题1. 胃肠减压技术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胃肠道疾病。
(错误)2. 插入胃肠减压管时,应先涂抹润滑剂以减少患者不适。
(正确)3. 胃肠减压过程中,不需要定期测量胃内抽出液的量。
(错误)4. 胃肠减压管插入后,患者可以立即饮水或进食。
(错误)5. 胃肠减压管拔除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咽喉部不适,这是正常现象。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步骤。
答案: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步骤包括:a.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空腹,取半坐卧位。
b. 胃管准备:选择合适的胃管,通常为鼻胃管,进行润滑处理。
c. 插入胃管:在患者吞咽时,缓慢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一般为50-55厘米)。
d. 确定胃管位置:通过抽吸胃液或听诊气过水声来确认胃管已正确插入胃内。
e. 固定胃管:确认位置后,用胶带固定胃管,防止移位。
f. 抽吸减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抽吸,减轻胃肠道内压力。
g.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胃内抽出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2. 列举胃肠减压技术可能的并发症。
答案:胃肠减压技术可能的并发症包括:a. 鼻咽部损伤:胃管插入过程中可能导致鼻腔或咽喉部黏膜损伤。
b. 吸入性肺炎:胃内容物可能通过胃管返流至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留置胃管及胃肠减压技术

和口服
,若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应夹管
h,以免注入药物被
。
2、胃肠减压的目的
检查并口述所需物品安全有效 1.携用物至患儿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2.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询问感受 3.适当暴露患儿,确定剑突的位置 4.治疗盘置于床头桌上并打开,备胶布 5.患儿颌下铺治疗巾 6.将弯盘置于床头桌上,清洁鼻孔 7.检查注射器并打开置于治疗盘内
8.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将注射器与胃管末端衔接, 左手用纱布拖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将胃管前端置于 温水碗内,用注射器推注空气,碗内有气泡溢出, 用纱布擦干并润滑前端15~20cm 9.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从前发际至剑突下的长度) ,必要时以胶布粘贴做标记 10.再次核对患儿,右手用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 侧鼻孔缓慢插入(口述:插入6-7cm,清醒患儿嘱 做吞咽动作,昏迷患儿将下颌靠近胸骨柄,插管过 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有恶心呛咳青紫 应会处理)直至预期的深度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
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 出。
目的: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 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 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13.将胃管末端反折或关闭,用纱布包好夹紧,别针固定于合 适部位 14.洗手,再次查对并签字,将注明插管时间、深度的标签贴 于胃管末端 15.协助家长给患儿取舒适卧位 (1).整理床单位,爱护体贴患 儿,正确指导留置胃管的注意事项(翻身不要把管拔出,不 要自己喂水喂饭喂药) (2).物品处理正确 (3).洗手,记录
胃肠减压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15
告知程序4
(六)插胃管时护士可告诉患者取坐位或平卧 位,并清洁一侧鼻腔,护理人员会测量所需置 入胃管的长度,插胃管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一 些不适,如恶心等,可用力深呼吸,做吞咽动 作,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减轻不适感。
(七)留置胃肠减压时,护士会将引流管固定 好,告知患者要防止翻身或活动时不慎造成管 道扭曲、堵塞,护理人员要指导或协助患者下 床活动,正确打开连接部位,夹闭胃管。
ppt课件
12
应用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胃肠减 压的目的是:利用吸引的原理,帮助患者将积 聚于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从而降低胃肠 道内的压力及张力,有利于炎症局限,以促进 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尽快恢复。
ppt课件
13
告知程序2
(二)胃肠穿孔时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为了 减少消化液继续外渗,从而减轻疼痛,防止病 情加剧。
胃 肠减压术操作规 程
ppt课件
1
1、原理 2、目的 3、适应症与禁忌症 4、操作流程 5、告知程序 6、护理 7、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ppt课件
2
胃肠减压原理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 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 体吸出,对胃肠梗阻病人可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 度,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可防 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 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
ppt课件
16
告知程序5
(八)患者不可自行调节负压,压力过大或过 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九)留置胃管期间患者要遵医嘱禁食,口干 时可用清水或温盐水漱口,护士每日晨晚给患 者进行口腔护理;如有腹胀明显、呕吐等不适 要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插入胃管 昏迷患者插管:应先撤去枕头, 让患者头向后仰,插入胃管15cm 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 近胸骨柄,可增大咽喉部的弧度, 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 5)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抽、看、 听),是否通畅 ,标明放置 的长 度,安置胃管后妥善固定. 6)调整减压装置,连接胃管与负 压装置,妥善固定
二、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患者,转抄治疗卡 →了解患者的病情、置管的目的. 2.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告知置管的目的、意义,取得合作. 2)患者鼻腔状况:有无鼻中隔偏 曲、鼻腔炎症和阻塞等 3)有无上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 曲张等
3.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卡、治疗 盘、凉开水、治疗巾、胃管 (根据病情、年龄选择)、 20ml注射器、液体石蜡、纱布、 棉签、胶布、镊子、止血钳、 压舌板、听诊器、胃肠减压器.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
XXXXX
一、目的. 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
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 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 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 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 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 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 诊断.
5 .指导病人胃肠减压期间需要注 意的问题. 1)告知病人胃肠减压期间禁止 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2)注意身体变化,防止刺激咽 部及受压影响减压效果.
三.注意事项: 1 .妥善固定胃管负压装置,防止变换 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 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2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 记录24h引流总量. 3 .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 护理. 4 .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患者水电解 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4 .操作程序:
1)携物品至病人床前,核对医嘱及病人。 2)取得病人同意,协助病人于舒适体 位。 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 的长度,成人:从前发际至剑突或由 鼻尖经耳垂到剑突处,一般为45~ 55cm。胃肠减压者应再增加5~10cm. 新生儿:从鼻尖到剑突,长约10cm. 幼儿及年长儿:从耳垂到鼻尖再到剑 突,1岁儿童约10~12cm,5岁儿童约 16cm,学龄儿童约20~25cm.
Hale Waihona P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