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中常见非法添加剂及其危害

合集下载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与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与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食品制造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了一些非法添加物的存在。

这些非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1.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定义及分类非法添加物指的是未经授权或未达到标准的添加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常见的非法添加物包括有害色素、毒害物质、禁用药物等。

根据添加物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将非法添加物分为以下几类: - 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二恶英等;- 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汞、铅、镉等;- 色素:如苏丹红,亚油酸胺黄等;- 防腐剂:如硼砂、硝酸钠等。

2.非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非法添加物的存在对食品安全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首先,非法添加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长期慢性疾病,如肝脏病、肾脏病等。

其次,非法添加物可能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一些非法添加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3.控制非法添加物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非法添加物的滥用。

以下是几个措施的建议:- 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确保食品生产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 严惩违法行为:对于非法添加物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打击非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 提高消费者意识: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非法添加物的认识和辨识能力,从而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 加强行业自律:食品行业各个环节应加强自律,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自觉抵制非法添加物的使用。

4.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终受害者,他们有权要求购买到安全的食品。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及时揭露非法添加物的存在。

卫生部关于瓜子中掺加矿物油违法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卫生部关于瓜子中掺加矿物油违法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卫生部关于瓜子中掺加矿物油违法行为适用法律问题
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0.12.29
•【文号】卫法监发[2000]466号
•【施行日期】2000.12.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卫生部关于瓜子中掺加矿物油违法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卫法监发[2000]466号2000年12月29日)浙江省卫生厅:
你厅《关于查处在瓜子中掺加矿物油违法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紧急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白油(矿物油)用于瓜子加工,超出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规定的使用范围,其加工而成的含矿物油的瓜子,属于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

此复。

高料瓜子片检测报告

高料瓜子片检测报告

高料瓜子片检测报告
市场上瓜子的口味五花八门,奶油味、椒盐、五香味算是传统的,还有绿茶味、红茶味甚至菊花味,消费者在众多的口味面前挑花了眼。

市售包装上印着的十多种添加剂也让人心生疑惑。

让人担心的是近期爆出一些瓜子中被添加了明矾、滑石粉、色素等有毒添加剂。

瓜子检测范围:瓜子、南瓜子、西瓜子、葵瓜子、白瓜子、黑瓜子、五香瓜子、袋装瓜子、散装瓜子、生瓜子、瓜子仁、超市瓜子、原味瓜子、话梅味瓜子等。

瓜子检测项目:瓜子明矾检测、瓜子农残检测(敌敌畏、乐果、对硫磷、氯菊酯)、重金属检测(总汞、总砷、铅)、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黄曲霉毒素检测、水分、酸价、过氧化值等。

瓜子检测标准:
NY/T 966-2006 白瓜子
DB33/T 507-2016 出口炒瓜子检验规程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4789.3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测定方法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方法
GB 19300 烘炒食品卫生标准
NY/T 2061.4-2012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植物生长调节剂第4部分:促进抑制生根试验黄瓜子叶生根法。

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为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饲料、水产养殖中使用违禁药物,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根据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更新非法使用物质名单,至今已公布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的名单。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这类非法添加行为性质恶劣,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大,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依照法律要受到刑事追究,造成严重后果的,直至判处死刑。

这次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是由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在分次分批公布的基础上汇总再次公布,目的是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严格守法按标准生产经营,警示违法犯罪分子不要存侥幸心理;同时,欢迎和鼓励任何单位个人举报其他非法添加的行为。

一、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47种)二、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22种)三、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82种)(一)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21种)(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物质(11种)1.苯乙醇胺A(Phenylethanolamine A):ß-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班布特罗(Bambuterol):ß-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3.盐酸齐帕特罗(Zilpaterol Hydrochloride):ß-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4.盐酸氯丙那林(Clorprenaline Hydrochloride):药典2010版二部P783。

ß-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号为加强饲料、兽药和人用药品管理,防止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和动物饮用水中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杜绝滥用违禁药品的行为,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现公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并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凡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均应属于《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第105号公告)中规定的品种及经审批公布的新饲料添加剂,生产饲料添加剂的企业需办理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新饲料添加剂需办理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经营企业必须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不得经营和使用未经批准生产的饲料添加剂。

二、凡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必须严格执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168号公告,以下简称《规范》)的规定,不得添加《规范》附录二中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凡生产含有《规范》附录一中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必须执行《饲料标签》标准的规定。

三、凡在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需按照《规范》规定执行,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遵守休药期、配伍禁忌等有关规定。

四、人用药品的生产、销售必须遵守《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

未办理兽药、饲料添加剂审批手续的人用药品,不得直接用于饲料生产和饲养过程。

五、生产、销售《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医药企业或个人,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或个人)销售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生产、销售《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兽药企业或个人,向饲料企业销售的,由兽药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违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或个人,由饲料管理部门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存在的危险性。

非法添加剂是指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认可,未经过正确合规程序添加的化学物质,它们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讨论非法添加剂的危险性,并提出预防措施。

首先,非法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有些添加剂含有毒性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长期摄入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中毒。

另外,非法添加剂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破坏人体的正常代谢机制,对器官和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例如,某些非法添加剂被证实会引起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病症。

因此,食用含有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明显的威胁。

其次,非法添加剂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由于非法添加剂的化学性质不明确或未经严格检测,这可能会导致其残留在食品中并进入环境,从而污染水体、土壤等资源。

此外,大量非法添加剂的使用会加剧食品安全问题,增加食品检验和监管的难度,对监管部门带来的压力巨大。

针对非法添加剂的危险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严惩非法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对违规者依法追责。

同时,政府应加强食品监管体系,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剂。

此外,加强对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确保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添加剂的产生。

此外,消费者也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合法许可证明、生产日期和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来判断食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价格过低或者包装不完整的产品,消费者也应该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不可忽视,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威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非法添加剂的危害。

国家明令禁止的所有食品添加剂详细介绍

国家明令禁止的所有食品添加剂详细介绍

国家明令禁止的所有食品添加剂详细介绍国家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是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合法性。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变食品特征、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或者改善食品品质而在食品加工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国家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安全性将其分为了三类:无害类、有害类和限量使用类。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

1.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及其钠盐是一种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添加剂,然而长期大剂量摄入可导致肝肾损伤、生殖细胞变异等健康问题。

2.焦磷酸盐:焦磷酸盐是一种用作脱毛剂和功能性助剂的食品添加剂,但其中的亚硝胺类物质可引发癌症和致畸作用。

3.二硝酸盐类:二硝酸盐类是一种用作氧化剂和增白剂的食品添加剂,它被国家禁止使用是因为与食品中的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二亚硝胺类化合物,容易导致致癌作用。

4.磺胺类:磺胺类是一种用作防腐剂和抗菌剂的食品添加剂,但它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风险,因而被明令禁止使用。

5.醚类:醚类是一种广泛用于防腐剂、漂白剂和着色剂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菌性和漂白作用。

然而,长期使用高浓度的醚类可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产生损害。

6.亚黄素类:亚黄素类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作抗菌剂和色素。

但亚黄素对人体中的DNA、RNA和蛋白质产生致突变作用,可能导致癌症等健康问题。

7.三聚氮盐:三聚氮盐是一类用于提高食品的组织性状和机械性能的食品添加剂,但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8.甲基黄橙、甲基红、酚红等染料:这些染料是用于给食品着色的食品添加剂,但其长期接触与摄入会导致皮肤过敏、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家对这些食品添加剂做出了明令禁止,但是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仍然存在使用。

因此,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包装上的成分表,避免食用含有这些禁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综上所述,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禁止使用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151种添加剂名单

151种添加剂名单
24.安定(地西泮)(Diazepam):药典2000年二部P214。抗焦虑药、抗惊厥药。兽药典2000年版一部P61。镇静药、抗惊厥药。
25.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药典2000年二部P362。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兽药典2000年版一部P103。巴比妥类药。缓解脑炎、破伤风、士的宁中毒所致的惊厥。
8.酒石酸阿福特罗(Arformoterol Tartrate):长效型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9.富马酸福莫特罗(Formoterol Fumatrate):长效型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0.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药典2010版二部P645。抗高血压药。
11.盐酸赛庚啶(Cyproheptadine Hydrochloride):药典2010版二部P803。抗组胺药。
四、精神药品
22.(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药典2000年二部P676。抗精神病药。兽药典2000年版一部P177。镇静药。用于强化麻醉以及使动物安静等。
23.盐酸异丙嗪(Promethazine Hydrochloride):药典2000年二部P602。抗组胺药。兽药典2000年版一部P164。抗组胺药。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血清病等。
34.硝西泮(Nitrazepam)。
35.奥沙西泮(Oxazepam)。
36.匹莫林(Pemoline)。
37.三唑仑(Triazolam)。
38.唑吡旦(Zolpidem)。
39.其他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五、各种抗生素滤渣
40.抗生素滤渣:该类物质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因含有微量抗生素成份,在饲料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后对动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对养殖业的危害很大,一是容易引起耐药性,二是由于未做安全性试验,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瓜子中常见非法添加剂及其危害
•明矾
明矾,即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本身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根据相关标准,明矾只能用于限定种类的食品,且铝残留量不得超标,瓜子等炒货中是不允许加入明矾的。

不法商贩常在煮制瓜子的时候添加明矾,目的是使瓜子不容易受潮变软,保持好的口感,不会“哈”
了。

加入明矾会使瓜子中含铝。

长期食用含铝食品的话,由于脑组织对铝元素有亲和性,其容易沉积在脑组织中,久而久之记忆力下降,智力降低,甚至发展成老年痴呆。

铝也容易沉积在骨中,干扰骨的磷酸盐的产生,影响正常人体的钙和磷的代谢,造成骨质疏松和软骨病,除此之外,铝对细胞免疫功能等也会造成危害。

滑石粉
医药-食品级滑石粉也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只能用于几种限定种类的食品,并不包括瓜子等炒货。

不法商贩一般是在炒制的时候添加滑石粉。

其目的是使瓜子变得色泽明亮,而且滑石粉在炒制的时候还能起到保护作用,使炒出来的瓜子更加光滑好看。

不法商贩添加的一般是工业用滑石粉,由于滑石和石棉的伴生性,直接加工成粉末的滑石粉常含有石棉,而石棉是已知的强致癌物。

工业石蜡
所谓的工业石蜡,就是非食品级的石蜡,国家禁止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添加和使用工业石蜡,食品级石蜡也只能在规定范围内限量使用,瓜子是不允许使用石蜡的。

不法商贩会在调味过程中使用石蜡,
起到“抛光”的效果,给瓜子“美容”,同时其也有一定的调味作用。

工业石蜡会含有少量芳烃或者重金属,对人体有害,而即使是食品级石蜡,高温下也会分解成一些低分子化合物,对人的呼吸道和肠胃系统造成影像,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腹泻等,长期食用石蜡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焦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又称二硫五氧酸钠,重硫氧,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按标准规定可在部分种类的食品中使用,但不包括瓜子等炒货。

焦亚硫酸钠用在食品中主要起到漂白和防腐作用,并有一定的抗氧化、护色及保鲜作用。

在瓜子中添加焦亚硫酸钠,会导致瓜子中二氧化硫残留超标。

经食用摄入过量二氧化硫会造成中毒,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

此外,可影响钙吸收,促进机体钙丢失。

先前,“正林”瓜子曾被检出二氧化硫超标,南京天后炒货厂因为向瓜子中添加焦亚硫酸钠被查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