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加解析摘抄

古诗加解析摘抄

古诗加解析摘抄
1.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人通过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其中,“远上寒山石径斜”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的景象,“白云深处有人家”则暗示了山间隐居生活的美好,“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和留恋,“霜叶红于二月花”则通过对霜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突出了霜叶的红艳和美丽。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现了诗人高雅的艺术品味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2.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描绘夕阳、江水、露珠、弯月等
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其中,“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斜照在水面上的美景,“半江瑟瑟半江红”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江水在夕阳下分外艳丽的景象,“可怜九月初三夜”表达了作者对九月初三这个特殊日子的喜爱,“露似真珠月似弓”则通过对露珠和弯月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比喻形象生动,情景交融,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

古代诗词十首赏析

古代诗词十首赏析

古代诗词十首赏析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文人的思想与艺术境界。

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十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赏析。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在异地思念故乡的情绪。

诗语清新简约,构思精辟、形象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猿啸哀、鸟飞回”之辞表达了浓郁的山水情思,通过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历史的厚重和深刻的哲学意蕴。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首诗以江河、月光为素材,以流畅的文辞、瑰丽的想象,抒发了作者丰富而多情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不可克服的人生困境的感慨和深切的情感。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通过对流动沧桑的草原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和对时光无情的渴望及与人别离的感慨。

5、《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以豪放为主题,在狂热而激情的语言中表现了作者的豪气和对生命的热爱。

其中“君不见”一句说得深入、直观,给人留下深刻、响亮而静穆的印象。

6、《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以寒夜之江中小舫停泊枫桥,借景叙情,达到动人心弦、意犹未尽的效果,描写苦中寻乐,以平淡而含蓄的语言,展示了古人清新脱俗的文化品位,同时也传达出中国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清贫、淡泊的追求。

古诗欣赏20首

古诗欣赏20首

古诗欣赏20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李白这诗啊,就特别直白又特别妙。

大晚上的,他睡在床上,看到月光洒在床前,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地上结了霜呢。

然后抬起头来看看明月,这一下不得了,心里的思乡之情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低下头就开始想家了。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把那种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孟浩然可真是个会享受春天的人。

春天嘛,人容易犯困,他睡得迷迷糊糊的,都不知道天亮了,就听到到处都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然后他突然想起昨晚上好像听到风雨声了,心里就琢磨啊,这风啊雨啊的,得把多少花儿给打落了呀。

这首诗把春天早晨那种清新、生机勃勃又有点小惋惜的感觉全写出来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骆宾王小时候写这诗可太厉害了。

你看他写鹅,“鹅,鹅,鹅”,就像在模仿鹅的叫声,特别生动。

鹅那弯弯的脖子朝着天唱歌呢,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

就这么简单几笔,一只活灵活现的鹅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色可壮观了。

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这时候他就想啊,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色,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这诗不仅写出了眼前的壮丽景色,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呢,人要是想有更大的见识,就得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析:李绅这诗可深刻了。

春天的时候种下一粒种子,到秋天就能收获好多好多粮食。

你看啊,四海之内都没有空闲的田地了,按道理说农民应该过得很不错才对呀,可是呢,他们还是有饿死的。

这就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农民辛辛苦苦劳作,成果却被剥夺,真是可怜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柳宗元写这诗的时候,那画面可冷清了。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1.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十首古诗及其内容和鉴赏

十首古诗及其内容和鉴赏

十首古诗及其内容和鉴赏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李白名作,描绘了夜晚的月光洒在床前,犹如地上的霜一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代表作,写出了离别时的深情和豁达,表达了友情和人生的感慨。

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白居易的经典作品,描绘了草原的广阔和人体的微小,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珍视和感慨。

5.《清平调·离骚》: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流逝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7.《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描绘了春天的清晨的美景,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珍视和感慨。

8.《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9.《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李白名作,描绘了夜晚的月光洒在床前,犹如地上的霜一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中暗寓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飘零子规啼叫,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景交融,烘托出哀伤的气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丰富想象,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说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个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

“涨”字妙用:形象的写出了雨水之多,思念之深。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剪烛西窗含义:思念亲人,渴望团聚。

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妙处:互文手法将烟、水、月、沙等景物融合在一起,烘托了朦胧凄凉的气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是指责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4、《浣溪沙》慨叹时光流逝、人事变更,再也无法回复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人也无可奈何,燕子每年都要回旧巢,所以似曾相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不管相隔天涯海角,只要友情常在,即使再远距离,也像在身边一样。

一反其他离别诗的悲伤沉重,意境开阔,表现出一种乐观旷达之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无为”是不必的意思,表达作者离别的豪迈豁达,绝无伤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京城的道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表现出淡淡的青青之色,近看时,小草又悄悄躲了起来,看不清什么颜色,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7、《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感情,使用对偶、比喻及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感,生动形象。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简要分析:意象、情感、技巧与名句。

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用“神龟”“螣蛇”作比,突出老骥之志,烈士之心,表现诗人千里之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两句写农村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农家劳动生活。

诗人充满了归自然的情趣。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古寺沉睡,禅房幽静,禅意深远,使人心灵沉静,俗念尽除。

最后一句以动衬静。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凄苦哀愁的意境;次句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最后两句所表现的艺术境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5。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之景,深沉难言之离情。

设想未来相逢,再诉今日之离情。

“巴山夜雨”成了离情的代用语。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泊秦淮之景,抒忧国之情。

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酒亭台小园香径之景,抒伤春感时之情。

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闲愁而已。

“无可”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十首赏析1.满江红-写怀【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

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

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碎。

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继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

他要同军中官兵和社会贤达一起,及时再建奇功异勋。

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

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

并且,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除国恨。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以驱除敌寇、收复失地的赫赫战功去朝见皇帝。

作品写出了岳飞与敌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为国报仇雪耻的坚定信念。

上阙抒报“壮怀”,下阙叙雪耻“壮志”,全词构成一曲爱国壮歌,真可谓气壮山河、威慑敌胆、震古烁今、撼人心魄,直令弱者奋起抗争、勇者一往无前。

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何等气概!何等忠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词中的爱国情怀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2.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死前的最后一首《示儿》,更是家喻户晓,表达了陆游的强烈爱国之情。

这首词一反以往的情调,以梅花自喻,表现他孤芳自赏的孤独情调,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3.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欢醉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赏析】4.水调歌头·中秋【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方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5.鹊桥仙【北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伤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

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6.雨霖铃·寒蝉凄切【北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7.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